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CCNA安全(第3版)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CCNA安全(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Cisco Networking Academy) 著,北京邮电大学,思科网络技术学院 译
图书标签:
  • CCNA安全
  • 思科
  • 网络安全
  • 网络技术
  • CCNA
  • 认证
  • 网络
  • 教程
  • 信息技术
  • 计算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91537
版次:3
商品编码:11732221
品牌:异步图书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CCNA安全(第3版)》是思科官方授权的适用于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的CCNA安全教程,全面涵盖了思科CCNA安全(640-554)认证考试的的考点,适合准备该认证考试的读者阅读。此外,对网络安全感兴趣的入门级读者也可以通过本书了解到相关的知识。
除了这本全新的CCNA安全(第3版)教程可以用作CCNA安全考试备考用书之外,读者还可以参考《CCNA安全640-554认证考试指南》进一步掌握CCNA安全认证考试的相关主题,为顺利通过考试保驾护航。

内容简介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CCNA安全(第3版)》所介绍的内容是针对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的认证项目之一— CCNA安全课程,作为思科网络学院的指定教材,本书面向的读者群需要具备CCNA水平的知识。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CCNA安全(第3版)》共分10章,第1章介绍了现代网络安全威胁相关的知识,让大家了解网络安全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病毒、蠕虫和木马为典型代表的各种攻击的特点和防范。随后的3章主要侧重于如何防止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的攻击,比如如何加强对路由器的保护、AAA认证以及防火墙技术和部署。第5章介绍了如何对内部网络自身的保护,强调了网络入侵防御系统(IPS)的特点和在思科设备上的实现。第6章是针对局域网的安全防护,主要侧重于对于交换网络的安全部署及配置。第7章介绍了加密算法,普及了加密技术的基本知识。第8章是本书的重要环节,介绍了使用路由器来实现虚拟专用网(VPN)技术,特别是IPSec技术的概念和配置。第9章对Cisco ASA防火墙配置和VPN配置的实施进行了详细介绍。第10章综合了前面的内容,介绍了如何设计和部署一个安全网络的全面解决方案,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安全策略等。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CCNA安全(第3版)》所介绍的内容涵盖了思科认证考试— CCNA安全(IINS 640-554)要求的全部知识,因此适合准备该认证考试的读者阅读,对网络安全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从中获益。

作者简介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 (Cisco Networking Academy Program) 是由思科公司联合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机构、公司、政府和国际组织一起努力推广的以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项目。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先进的网络技术知识,帮助教育机构克服资金和技术两大瓶颈,为互联网时代做准备。 据统计,国内有近600所高职院校加入了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每年有近3万学生受益该项目。
除了火爆畅销的全新版思科网院教程——《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网络简介》、《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路由和交换基础》、《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扩展网络》和《《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连接网络》以及凸显实用性、实操性的配套实验手册之外,思科网络技术学院还推出了《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IT基础(第5版)》等全新课程。这些图书的热销为进一步推广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现代网络安全威胁 1
1.1 一个安全网络的基本原则 2
1.1.1 网络安全的演进 2
1.1.2 网络安全的驱动者 4
1.1.3 网络安全组织 6
1.1.4 网络安全领域 8
1.1.5 网络安全策略 8
1.2 病毒、蠕虫和特洛伊木马 10
1.2.1 病毒 10
1.2.2 蠕虫 10
1.2.3 特洛伊木马 12
1.2.4 缓解病毒、蠕虫和特洛
伊木马 13
1.3 攻击方法 14
1.3.1 侦查攻击 14
1.3.2 接入攻击 16
1.3.3 拒绝服务攻击 17
1.3.4 缓解网络攻击 19
1.4 Cisco网络基础保护框架 21
1.5 总结 23
第2章 保护网络设备 25
2.1 保护对设备的访问 25
2.1.1 保护边界路由器 25
2.1.2 配置安全的管理访问 28
2.1.3 为虚拟登录配置增强的
安全性 31
2.1.4 配置SSH 33
2.2 分配管理角色 35
2.2.1 配置特权级别 35
2.2.2 配置基于角色的CLI
访问 38
2.3 监控和管理设备 40
2.3.1 保护Cisco IOS镜像和
配置文件 40
2.3.2 安全管理和报告 43
2.3.3 针对网络安全使用系统
日志 45
2.3.4 使用SNMP实现网络
安全 48
2.3.5 使用NTP 51
2.4 使用自动安全特性 53
2.4.1 执行安全审计 53
2.4.2 使用AutoSecure锁定
路由器 55
2.4.3 用CCP锁定路由器 56
2.5 总结 58
第3章 认证、授权和审计 59
3.1 使用AAA的目的 59
3.1.1 AAA概述 59
3.1.2 AAA的特点 61
3.2 本地AAA认证 62
3.2.1 使用CLI配置本地AAA
认证 62
3.2.2 使用CCP配置本地AAA
认证 64
3.2.3 本地AAA认证故障
排错 65
3.3 基于服务器的AAA 65
3.3.1 基于服务器AAA的特点 65
3.3.2 基于服务器的AAA通信
协议 66
3.3.3Cisco安全ACS 67
3.3.4 配置Cisco安全ACS 69
3.3.5 配置Cisco安全ACS用户
和组 72
3.4 基于服务器的AAA认证 73
3.4.1 使用CLI配置基于服务器
的AAA认证 73
3.4.2 使用CCP配置基于服务器
的AAA认证 74
3.4.3 基于服务器的AAA认证
故障处理 76
3.5 基于服务器的AAA授权和
审计 76
3.5.1 配置基于服务器的AAA
授权 76
3.5.2 配置基于服务器的AAA
审计 78
3.6 总结 79
第4章 实现防火墙技术 80
4.1 访问控制列表 80
4.1.1 用CLI配置标准和扩
展IPv4 ACL 80
4.1.2 ACL的拓扑和流向 86
4.1.3 用CCP配置标准和
扩展ACL 87
4.1.4 配置TCP的Established
和自反ACL 89
4.1.5 配置动态ACL 92
4.1.6 配置基于时间的ACL 93
4.1.7 对复杂的ACL实施进行
排错 95
4.1.8 使用ACL缓解攻击 96
4.1.9 IPv6 ACL 98
4.1.10 在ACE中使用对象组 99
4.2 防火墙技术 101
4.2.1 使用防火墙保护网络 101
4.2.2 防火墙类型 102
4.2.3 经典防火墙 105
4.2.4 网络设计中的防火墙 108
4.3 基于区域策略防火墙 110
4.3.1 基于区域策略防火墙的
特点 110
4.3.2 基于区域策略防火墙的
操作 112
4.3.3 使用CLI配置区域策略
防火墙 113
4.3.4 用CCP向导配置区域
策略防火墙 115
4.4 总结 120
第5章 实施入侵防御 121
5.1 IPS技术 121
5.1.1 IDS和IPS特性 121
5.1.2 基于网络的IPS实施 123
5.2 IPS特征 125
5.2.1 IPS特征的特点 125
5.2.2 IPS特征警报 128
5.2.3 调整IPS特征报警 130
5.2.4 IPS特征行为 131
5.2.5 管理和监视IPS 133
5.2.6 IPS全局关联 136
5.3 执行IPS 137
5.3.1 使用CLI配置Cisco IOS
IPS 137
5.3.2 使用Cisco配置专家配
置Cisco IOS IPS 139
5.3.3 修改Cisco IOS IPS
特征 141
5.4 检验和监测IPS 143
5.4.1 检验Cisco IOS IPS 143
5.4.2 监测Cisco IOS IPS 144
5.5 总结 145
第6章 保护局域网 146
6.1 终端安全 146
6.1.1 终端安全概述 146
6.1.2 使用Cisco ESA和WSA
的终端安全 149
6.1.3 使用网络准入控制的
终端安全 150
6.2 第二层安全考虑 153
6.2.1 第二层安全概述 153
6.2.2 MAC地址欺骗攻击 154
6.2.3 MAC地址表溢出 154
6.2.4 STP操纵攻击 155
6.2.5 LAN风暴 160
6.2.6 VLAN攻击 160
6.3 配置第二层安全 162
6.3.1 配置端口安全 162
6.3.2 检验端口安全 164
6.3.3 配置BPDU保护、BPDU
过滤器和根保护 165
6.3.4 配置风暴控制 167
6.3.5 配置VLAN中继(Trunk)安全 168
6.3.6 配置Cisco交换端口分
析器 169
6.3.7 配置PVLAN边缘 170
6.3.8 用于第二层建议的推荐
做法 170
6.4 线、VoIP和SAN安全 171
6.4.1 企业高级技术安全
考虑 171
6.4.2 线安全考虑 172
6.4.3 线安全解决方案 175
6.4.4 VoIP安全考虑 175
6.4.5 VoIP安全解决方案 179
6.4.6 SAN安全考虑 180
6.4.7 SAN安全解决方案 183
6.5 总结 184
第7章 密码系统 186
7.1 密码服务 186
7.1.1 保护通信安全 186
7.1.2 密码术 188
7.1.3 密码分析 191
7.1.4 密码学 192
7.2 基本完整性和真实性 193
7.2.1 密码散列 193
7.2.2 MD5和SHA-1的
完整性 194
7.2.3 HMAC的真实性 196
7.2.4 密钥管理 197
7.3 机密性 199
7.3.1 加密 199
7.3.2 数据加密标准 202
7.3.3 3DES 203
7.3.4 高级加密标准(AES) 204
7.3.5 替代加密算法 205
7.3.6 Diffie-Hellman密钥
交换 205
7.4 公钥密码术 207
7.4.1 对称加密与非对称
加密 207
7.4.2 数字签名 208
7.4.3 Rivest、Shamir和
Alderman 211
7.4.4 公共密钥基础架构 211
7.4.5 PKI标准 213
7.4.6 认证机构 215
7.4.7 数字证书和CA 216
7.5 总结 218
第8章 实现虚拟专用网络 219
8.1 VPN 219
8.1.1 VPN概述 219
8.1.2 VPN拓扑 221
8.1.3 VPN解决方案 222
8.2 GRE VPN 225
8.3 IPSec VPN组件和操作 226
8.3.1 IPSec介绍 226
8.3.2 IPSec安全协议 229
8.3.3 Internet密钥交换 231
8.4 使用CLI实现站点到站点的
IPSec VPN 234
8.4.1 配置一个站点到站点
的IPSec VPN 234
8.4.2 任务1—配置兼容
ACL 235
8.4.3 任务2—配置IKE 235
8.4.4 任务3—配置变换集 236
8.4.5 任务4—配置加密
ACL 237
8.4.6 任务5—应用加密
映射 238
8.4.7 验证IPSec配置和故障
排除 240
8.5 使用CCP实现站点到站点的
IPSec VPN 240
8.5.1 使用CCP配置IPSec 240
8.5.2 VPN向导—快速
安装 242
8.5.3 VPN向导—逐步
安装 242
8.5.4 验证、监控VPN和VPN
故障排除 244
8.6 实现远程访问VPN 244
8.6.1



前言/序言


深入剖析网络安全,构筑数字世界坚实防线:一本关于网络安全核心理念与实践的指南 在这个高度互联的时代,网络安全已不再仅仅是IT专业人士的职责,更是每一个数字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字资产的价值日益凸显,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威胁的复杂化和多样化,从个人信息泄露到大规模的企业数据瘫痪,再到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沦陷,每一次安全事件都敲响了警钟。我们迫切需要一本能够系统性地阐述网络安全原理,并指引实际操作方向的权威读物。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实用的网络安全知识体系。它不仅仅是关于工具的使用,更是关于“为什么”以及“如何做”的深度探索。我们将从最基础的网络安全概念入手,逐步引导读者理解网络攻击的原理、常见的威胁类型以及它们对企业和个人造成的潜在影响。通过剖析各类安全事件的典型案例,读者将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培养起对潜在风险的敏锐洞察力。 第一部分:网络安全基石——理解威胁与风险 在构筑任何防御体系之前,理解敌人的弱点和自身的脆弱性是至关重要的。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踏入网络安全的核心领域,深入剖析各种常见的网络威胁以及它们的工作机制。 揭秘攻击者的动机与手法: 从动机上,我们将探讨网络犯罪的经济驱动力、政治目的、意识形态影响以及个人恩怨等多元因素。进一步,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攻击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恶意软件(Malware): 病毒、蠕虫、特洛伊木马、勒索软件、间谍软件等,我们将分析它们的传播方式、感染途径以及对系统和数据的破坏力。 网络钓鱼(Phishing)与社会工程学(Social Engineering): 揭示如何利用人性的弱点,通过欺骗、诱导等方式获取敏感信息。我们将深入分析钓鱼邮件、钓鱼网站、假冒身份等常见手段。 拒绝服务攻击(DoS/DDoS): 阐述如何通过海量请求淹没目标服务器,使其无法正常提供服务,以及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的强大破坏力。 中间人攻击(Man-in-the-Middle Attack): 分析攻击者如何截获并篡改通信双方之间的信息,从而窃取敏感数据或操纵通信内容。 SQL注入(SQL Injection)与跨站脚本攻击(XSS): 针对Web应用程序的常见漏洞,我们将深入解析攻击原理,以及如何防范这些能够导致数据泄露甚至网站沦陷的攻击。 零日漏洞(Zero-Day Vulnerability): 介绍尚未被发现或修复的软件漏洞,以及它们对安全防御带来的严峻挑战。 风险评估与管理: 认识威胁之后,如何识别和评估自身的风险至关重要。我们将介绍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包括资产识别、威胁识别、漏洞识别、风险分析以及风险处置。读者将学会如何根据风险的优先级来分配安全资源,制定有效的风险缓解策略。 安全模型与框架: 为了系统地管理网络安全,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模型和框架。本部分将介绍一些主流的网络安全模型,例如CIA三要素(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以及其他适用于不同场景的安全原则。 第二部分:构建坚固的防线——核心安全技术与策略 理解了威胁,接下来就是构筑坚不可摧的防线。本部分将聚焦于实现网络安全目标的核心技术和策略,它们是保护数字资产的基石。 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Authentication and Access Control): 身份验证是确定用户身份的过程,而访问控制则是根据用户身份授予或拒绝访问资源的权限。我们将深入探讨: 密码学基础: 散列算法、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数字签名等概念,它们是保障数据机密性和完整性的关键。 多因素认证(MFA): 解释多因素认证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如何显著提升身份验证的安全性。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 介绍RBAC模型,以及如何通过分配角色来精细化地管理用户权限。 最小权限原则: 强调只授予用户完成其工作所需的最低限度权限,以减少潜在的风险。 网络安全设备与技术: 防火墙(Firewalls): 深入解析不同类型的防火墙(包过滤、状态检测、应用层防火墙),以及它们在网络边界和内部网络中的作用。 入侵检测/防御系统(IDS/IPS): 讲解IDS和IPS如何监控网络流量,检测和阻止恶意活动。 虚拟专用网络(VPN): 介绍VPN的技术原理,以及它如何为远程访问和数据传输提供加密和安全通道。 网络分段(Network Segmentation): 阐述如何通过划分不同的网络区域来限制攻击的传播范围,提升整体安全性。 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SIEM): 介绍SIEM系统如何收集、分析和关联来自不同安全设备的日志信息,从而实现全面的安全态势感知。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数据加密: 深入讲解静态数据加密(数据库、文件系统)和动态数据加密(传输过程中)的重要性。 数据备份与恢复: 强调定期备份和可靠恢复策略在应对数据丢失或破坏事件中的关键作用。 隐私法规与合规性: 探讨GDPR、CCPA等全球重要的隐私法规,以及企业如何遵守这些法规以保护用户隐私。 第三部分:安全实践与响应——应对现实挑战 理论知识需要付诸实践,而安全事件的发生也需要我们有能力去应对。本部分将着眼于实际操作和应急响应。 安全配置与加固: 操作系统加固: 介绍如何通过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应用安全补丁、配置安全策略等方式来加固操作系统。 应用程序安全: 强调安全编码实践,以及如何对Web应用程序进行安全测试和漏洞扫描。 网络设备安全配置: 指导读者如何安全地配置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安全审计与漏洞管理: 安全审计: 介绍日志审计、配置审计等方法,帮助检测异常行为和潜在的安全漏洞。 漏洞扫描与渗透测试: 讲解如何使用各种工具进行漏洞扫描,以及渗透测试在模拟真实攻击中的作用。 补丁管理: 强调及时应用安全补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补丁管理流程。 安全事件响应与恢复: 事件响应计划(IRP): 介绍如何制定一套完善的事件响应计划,明确在安全事件发生时的应对流程、职责和沟通机制。 事件分类与优先级排序: 如何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和优先处理。 取证分析(Forensics): 介绍在安全事件发生后,如何收集、保存和分析证据,以确定事件的根本原因和责任方。 危机沟通: 强调在安全事件发生后,如何与内部团队、用户、监管机构进行有效沟通,以降低负面影响。 安全意识培训: 强调人是安全链中最薄弱的环节。本部分将指导读者如何开展有效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网络安全风险的认知,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 展望未来:持续学习与适应 网络安全领域是动态变化的,新的威胁层出不穷,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读者独立思考和持续学习的能力,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环境。我们鼓励读者将本书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共同构筑一个更安全、更可信赖的数字世界。 无论您是希望成为一名专业的网络安全工程师,还是希望提升自身的数字安全防护能力,抑或是对网络安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充满好奇,本书都将是您探索数字安全世界的宝贵起点。让我们携手,共同编织一张更加牢固的网络安全之网。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即将踏入IT行业的新人,《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CCNA安全(第3版)》真的是我的一盏明灯。我之前对网络安全的概念几乎是一无所知,觉得它离我太遥远了。但是这本书从最基础的TCP/IP协议栈开始讲起,然后逐步引入各种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让我能够非常清晰地理解网络是如何工作的,以及为什么需要安全。特别是关于密码学基础的那一部分,它没有深入到复杂的数学原理,而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解释了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以及哈希函数的概念,让我明白它们在保护数据传输和存储安全方面的重要性。书中关于常见的网络攻击,比如SQL注入、XSS攻击以及钓鱼攻击的讲解,都配有非常具体的案例,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攻击的危害。我还跟着书中的指导,尝试在虚拟机环境中搭建一些简单的攻击和防御场景,这让我对网络安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觉得网络安全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掌握的。

评分

我是一名网络工程师,一直想在安全领域有所建树,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CCNA安全(第3版)》。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感到惊喜。它并没有停留在CCNA的初级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许多更高级的安全概念,比如威胁建模、风险评估以及安全事件响应。我记得其中一章专门讨论了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和入侵防御系统(NIPS)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企业安全防护中的关键作用。书中提供了很多关于签名库(signature database)的构建和更新策略,以及如何根据实际的网络流量来调整检测规则,以减少误报和漏报。这对于我理解和部署这些安全设备非常有帮助。另外,它还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思科的安全产品,如ASA防火墙和IOS的内置安全功能,来构建健壮的网络安全体系。书中的配置命令和示例都非常详细,让我能够对照实际设备进行操作和验证。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教授“是什么”,更着重于“为什么”和“怎么做”,这对于真正掌握网络安全技术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救星!我之前一直对网络安全感到非常迷茫,感觉像在黑暗中摸索,直到我翻开这本《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CCNA安全(第3版)》。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序渐进地为我解开了网络安全的层层迷雾。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直接抛出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网络概念讲起,然后巧妙地将安全理念融入其中。例如,在讲到防火墙的原理时,它不仅解释了NAT(网络地址转换)的作用,还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ACL(访问控制列表)来精细化地控制流量,确保只有合法的数据包才能通过。我记得其中一个章节花了大量篇幅讲解了VPN(虚拟专用网络)的工作原理,包括IPsec和SSL VPN的差异,以及它们在实际部署中的优势和劣势。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才把那个章节彻底理解透,并且按照书中的指导,在模拟环境中搭建了一个简单的IPsec VPN隧道。那种亲手实现技术的感觉,真的太棒了!而且,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写得非常到位,比如如何防御DDoS攻击,如何检测和应对恶意软件的传播,都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思路和方法。我感觉自己的网络安全知识体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构建起来,这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评分

读完这本《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CCNA安全(第3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醍醐灌顶”。我之前总觉得网络安全离我好遥远,那些复杂的协议和攻击手段听起来就像天书。但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那些看似高深的概念都变得清晰易懂。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实际操作的指导。比如,书中关于无线网络安全的章节,不仅仅是讲了WEP、WPA、WPA2的加密方式,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配置无线接入点的安全设置,如何防范rogue AP(非法接入点),以及如何进行无线流量的监控和分析。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它提供了一个详细的实验指南,教我如何使用Wireshark来捕获和分析无线数据包,从而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这让我对无线网络的安全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明白了为什么在公共Wi-Fi环境中浏览敏感信息是如此危险。此外,书里关于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的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解释了RADIUS、TACACS+等认证服务器的工作原理,还详细讲解了如何配置AAA(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ccounting)框架,以实现集中化的用户管理和访问策略控制。我现在能够更自信地处理网络设备的访问权限问题了。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网络安全充满好奇,但苦于没有系统性的学习资料。《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CCNA安全(第3版)》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我的求知欲。这本书的结构非常合理,从网络基础到具体的安全技术,层层递进,逻辑清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详细介绍了如何配置和管理防火墙策略,包括区域间的策略、应用识别以及用户基准策略。书中给出的命令行配置示例非常贴合实际,让我能够直接在思科设备上进行验证。此外,它还深入探讨了安全事件管理(SEM)和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收集、分析和响应安全事件。我记得其中一个章节花了大量篇幅讲解了日志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配置日志服务器来集中存储和分析网络设备产生的安全日志。这对于企业进行安全审计和故障排查非常有价值。这本书让我对网络安全的理解从“是什么”上升到了“如何做”的层面,让我能够更全面地把握整个网络安全体系的构建和维护。

评分

内容比较基础,没有图比较遗憾

评分

内容没问题,就是纸质一般般

评分

评分

书是好书,但是理论性太强,没有什么实验script,有点抽象

评分

自学看的书,看教程感觉还不错,希望能坚持看到最后

评分

活动时买的,就翻了一下,感觉还可以,还没细读

评分

书不错。。???????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东西还可以,这个价格来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