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传:喜欢你是寂静的(修订典藏版)

林徽因传:喜欢你是寂静的(修订典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臣 著
图书标签:
  • 林徽因
  • 传记
  • 建筑
  • 文学
  • 历史
  • 文化
  • 人物
  • 女性
  • 爱情
  • 近代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82587
版次:1
商品编码:1174114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著名畅销书作家王臣代表作,畅销20万册,备受读者喜爱。修订典藏版修订部分章节内容并增加再版序言,较之第一版更加准确详实。
  2.根据真实史料,客观还原林徽因的爱情与生活,不捕风捉影,不刻意迎合大众猎奇心理。
  3.4色印刷,16开本,306页,附录林徽因经典的诗歌、散文、小说,辅以林徽因之子梁从诫先生回忆母亲长文《倏忽人间四月天》以及《林徽因年谱》,全面客观还原林徽因的真实人生。
  4.语言文字优美,情意生动,诗意却不失真。
  

内容简介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她是诗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谁爱这不息的变幻》等诗篇脍炙人口流传至今。
  她是中国一代女性建筑学家,参与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她就是林徽因,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才貌双全,倾倒尘世,让世间的男子仰慕了一世一生:徐志摩为其离异,梁思成与其伉俪一世,金岳霖为其终身未娶。她是男人的梦想。
  在《林徽因传:喜欢你是寂静的(修订典藏版)》中,著名作家王臣依据史料对她的一生进行了客观又诗意的展示与总结,语言华美,情意动人。《林徽因传:喜欢你是寂静的(修订典藏版)》附录《林徽因经典作品集》,收录林徽因经典的诗歌、散文及小说。附录林徽因之子梁从诫先生回忆母亲的文章《倏忽人间四月天》,最后附录《林徽因年谱》,全面回顾林徽因寂静绚烂又短暂的一生。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不在这山河岁月里。林徽因的一生正如聂鲁达所言,是寂静的,恰如一株空谷幽兰,虽历纷飞战火、流言蜚语,我自不言不语悄然盛开在这山河岁月里。

作者简介

  王臣,畅销书作家、编剧。曾先后被《亚洲周刊》、《城市画报》报道,其作品一经出版均陆续登上各大畅销榜。
  代表作
  /人文类
  《喜欢你是寂静的:林徽因传》
  《今生就这样开始:三毛传》
  《我们都是爱过的:萧红传》
  《愿此生岁月静好:张爱玲传》
  /文艺类
  《一个人流浪,不必去远方》
  (新浪读书“十大生活好书”)
  《你若不来,我怎敢老去》
  (「一个」APP万人推荐)
  (同名电影筹拍中)







目录

第一版序 她是人间四月天 ... 001
第二版序 做个安静的人,与世无争 ... 005
倾谈一 人生如初尘落定
01 人间 ... 002
02 哀艳 ... 006
03 伦敦 ... 011
04 他城 ... 016
05 三友 ... 020
倾谈二 人生如离合盛宴
06 留学 ... 026
07 旅行 ... 030
08 故园 ... 035
09 志摩 ... 039
10 斯人 ... 043
倾谈三 人生如爱之修行
11 旧书 ... 050
12 知己 ... 054
13 沙龙 ... 059
14 有行 ... 063
15 志意 ... 070
倾谈四 人生如焚心取暖
16 工事 ... 076
17 莫逆 ... 079
18 晋汾 ... 083
19 不安 ... 087
20 微光 ... 091
倾谈五 人生如陌上阴天
21 伽蓝 ... 096
22 尘烟 ... 100
23 昆明 ... 105
24 散离 ... 111
25 李庄 ... 116
倾谈六 人生如素月白莲
26 好事 ... 122
27 重逢 ... 125
28 新日 ... 128
29 归返 ... 132
30 清华 ... 135
倾谈七 人生如烟花幻觉
31 林洙 ... 140
32 绚烂 ... 143
33 静美 ... 146
34 告别 ... 149
35 此生 ... 152
附录 I. 林徽因作品精选
诗歌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155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 156
那一晚 / 157
笑 / 158
情愿 / 159
仍然 / 160
一首桃花 / 161
莲灯 / 162
忆 / 163
别丢掉 / 164
记忆 / 165
静院 / 166
八月的忧愁 / 169
冥思 / 170
山中 / 171
静坐 / 172
十月独行 / 173
时间 / 174
去春 / 175
人生 / 176
昆明即景 / 177
小诗 / 180
十一月的小村 / 182
忧郁 / 183
哭三弟恒 / 184
散文
悼志摩 / 187
山西通信 / 194
窗子以外 / 196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 203
蛛丝和梅花 / 208
文艺丛刊小说选题记 / 211
究竟怎么一回事 / 214
彼此 / 218
一片阳光 / 222
唯其是脆嫩 / 226
小说
九十九度中 / 229
附录Ⅱ 倏忽人间四月天 / 248
附录Ⅲ 林徽因年谱 / 276

精彩书摘

  35 此生
  相持,共生。
  相爱,如命。
  林徽因与梁思成,恰似浮世凉生里的双生花。
  在纯真年代相遇。
  在浪漫时候相知。
  在最好的时光里相爱。
  相守相伴,不离不弃。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能在人海里遇到彼此,已是很不可思议。世间人,有谁不希望能出现那么一个人,遇见,相爱,然后就果真十指相扣,走到人生尽头。梁思成庆幸,他遇到这,世间最好的女子。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诗如天籁。轻灵,缥缈,却又极是简静柔丽。这世间大约也只有林徽因写得出这曼妙的诗句。这女子,奇妙之处,在于一生一世都是活得嚣艳刚烈,却又让人觉得浓淡相宜。连同她的,每一行字,每一首诗,都是如此。
  从少年时起,她便与旁人不同。对周身人事有较之常人更好的适应和掌控能力。照顾弟妹,代祖父写家书。在极年轻的时候,便周游欧洲,满目皆是旷远,皆是深阔。一身冶荡之风气,令周身残花枯木也似逢春。
  爱与梦想,是她的生之维系。她以爱喂养遥远梦想,又以梦想慰寥爱之荒凉。有慈父护航,长成独有风致的女子也是意料之事。她在风气靡靡之旧时代,日渐成为最嚣艳的一朵茶縻。倒与诗人徐志摩似实而虚的羁绊,惹来流言几转,却也实在是一段旁人渴念又不及的浪漫历练。
  直到遇到那个叫梁思成的恂恂如也之男子,她这一世才不至飘零,有了着落。像是遇得神助,在他身旁,芳华尽显。实在难得。难怪那最是知心人的金岳霖都要忍不住赞她与他是林下美人配梁上君子。这梁上君子,也实在庆幸,与之相伴相惜,竟果真是从生相守到了死。
  还有那来往人生的匆匆过客。予她短暂的欢与喜,瞬间的愁与离。人生聚散两依依。像是一场戏,你来,我往,不问来处,不问去路。淡静抑或热烈地活,终局都不过是化作一缕烟,一抔土,一段喜忧参半的过往。
  待尘缘了却,终将奔赴运命彼岸。以死来句读。不是结束,是开始。虽今生至死不能再见,但或许还有来世。纵这世间事,归根结底,亦不过梦幻泡影。如电如露,一念成渡。世事沧桑归淡凉。一切落寂之后,也许她会见到新天新地,得到这烟水俗世不可得之久远,之自由,之心无挂碍,如水生活。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
  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
  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
  浮沉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涛
  明暗自成了它内心的秘奥。
  单是那光一闪花一朵——
  像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
  宛转它飘随命运的波涌
  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
  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
  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
  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
  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
  她写《莲灯》。
  她是梦。
  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新凉。
  世间女子。
  独她最好。
  是为纪念。
  ……

前言/序言

  做个安静的人,与世无争
  去年,我一整年未出远门,只写了一本小说。多数时间,都闲晃于生活琐细之中。有人告诉我,日子理应过得慢些,不焦躁、少功利,方能体味生活本真之趣。也的确如此。读书、喝茶、遛狗,偶尔打游戏,差不多这样的日子度过了八个月。甚至,慵懒得连旅行,也被一再搁置。
  总该做点什么。
  这句话,无数人对自己说过。我也不例外。一直认为,人生苦短,决不能“无所事事”。自然,“生存”这件事逼迫每个人都不得不为生计忙碌。只是,对于我来讲,总还藏有一个“无所事事”的梦想。不少的人和书都在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们,要如何坚持不懈,要如何义无反顾,要如何赴汤蹈火,才算不负此生。
  可我不这样觉得。
  三年前,我出了这本书。或许,便是写林徽因的缘故,让我隐隐觉得她的一生一世与我平日听来的人生夙求并不相同。她走过的路,她做过的事,甚至她爱过的人,哪怕身在乱世心在流离,她每一次可被追寻记忆的言行,皆是轻缓当中,慢慢来的。而这,也从不表示她是一个甘于平庸的女子。
  事实上,她活得热烈又丰盛。
  即便如此,她从来也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人。她写文章,做事,研究建筑,从不激切,从不焦灼,从不浮躁,她几乎是在用一生的时间在“慢”这件事上斟酌、修行。从某种程度来讲,她本身的“人生美学”或许要比她的作品更值得后人寻味。也因此,欲了解她本身如其作品的人,并不少。
  在这本书里,我特别收录了林徽因之子梁从诫先生为她母亲写的一篇回忆散文,算是作为这本书的补充,以飨读者。我到底是个不相干的人,撰文难免有主观之嫌,纵是查阅大量资料,所言所写读者未必全然肯信。有梁从诫先生的文章佐证,也是为了读者放心。
  自然,少不了林徽因的文字。我挑选了林徽因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附录其后,与笔者的小书放在一起。也算是文传结合,尽己所能令读者对林徽因其人、其事、其文章有一个相对完整系统的认知。今次再版,出版社在装帧、用纸方面皆亦用心,也算圆满。
  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初至成都。在一座安静的城市,写一个安静的女子,过了一段也算安静的日子。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三四年。不知是不是运命之巧合,再版这本书之时也恰是我离开成都之日。人与书,书与城市,皆是安静的、慢的、自由自在的。此书也算是我在成都居住的三年时光之印证。
  做一个安静的人,过慢一点的生活,与世无争,简简单单度过此生。亲人在,爱人在,狗也在。山川巍峨,河流清澈,天空湛蓝,花草繁茂。有善意,有信任,有团圆,有相伴。最好,也真的还有“一生一世”和“至死不渝”。这是我所有的梦想,大概也是最奢侈的。但我觉得,林徽因做到了。
  有一首诗是最好的注解。
  木心写的,《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愿日子过得慢些,愿你安好。
  王臣
  二○一五年三月



林徽因传:喜欢你是寂静的(修订典藏版) 内容梗概 这部传记以细腻而深情的笔触,徐徐展开了中国近代史上才情卓绝的女性林徽因的一生。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力图捕捉她灵魂深处的光与影,探寻这位传奇女子如何在时代洪流中,以其独特的智慧、艺术的感悟和不羁的个性,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 传记从林徽因的童年讲起,描绘了她显赫的家世背景,父亲林长民的开明教育,以及在那个年代极为罕见的优渥成长环境。这些早年的经历,如同种子一般,孕育了她日后卓越的才华和开阔的视野。作者深入挖掘了林徽因早年接受的良好教育,她在诗歌、文学、绘画等方面的天赋如何初露端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传记详细描绘了她与梁思成初识的情景,以及这段青梅竹马的情感如何成为她一生中重要的情感基石。 随着年龄的增长,林徽因的人生轨迹逐渐走向国际。传记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她与梁思成一同赴美留学的生活。这段经历不仅是他们学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更是林徽因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作者细致地展现了她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习生活,她对建筑学的热情如何被点燃,以及她如何在西方艺术与东方文化之间找到了独特的契合点。在美国期间,她结识了徐志摩,并由此展开了一段备受瞩目、也饱受争议的感情纠葛。传记以相当篇幅探讨了林徽因与徐志摩之间复杂的情感,分析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人生理念上的相互影响,并试图还原这段感情的真实面貌,而非仅仅流于八卦。作者并没有回避这段关系带来的痛苦与挣扎,而是展现了林徽因在其中所表现出的独立与清醒。 传记的核心部分,是林徽因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杰出贡献。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她毅然选择了回国,并与梁思成携手,开始了对中国古建筑艰辛的调查与保护工作。传记详细记录了他们在中国各地跋涉,在战火纷飞中抢救国之瑰宝的感人故事。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和采访,生动地再现了他们考察古建筑的艰辛与不易,以及他们如何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克服重重障碍,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古建筑测绘图和研究资料。他们对五台山佛光寺的发现,更是被誉为中国建筑史上的“里程碑”。传记深入分析了林徽因在建筑设计理念上的独到之处,她如何在借鉴西方古典建筑精髓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作品。她参与设计的东北大学的校徽,以及她为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方案,都体现了她作为建筑师的宏大视野和深厚功底。 除了建筑事业,林徽因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同样不容忽视。传记也深入探讨了她的诗歌、散文以及剧作。作者分析了她诗歌中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她如何用文字描绘出女性的细腻情感与独立精神。她的诗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之所以广为传颂,不仅在于其优美的文字,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她的散文,也展现了她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 传记还着重刻画了林徽因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她与梁思成的夫妻情深,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扶持与理解,是传记中温暖的底色。同时,传记也探讨了她与著名学者金岳霖之间长达一生的柏拉图式情谊。作者力图展现这种特殊情感的纯粹与深邃,以及林徽因在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时所展现出的智慧与豁达。 最后,传记将笔触伸向林徽因生命的最后阶段。在疾病的折磨下,她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事业的追求。传记描绘了她最后的时光,她依然在为中国建筑事业奔走呼吁,她的精神力量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核心主题与分析 《林徽因传:喜欢你是寂静的(修订典藏版)》不仅仅是一部人物传记,它更是一次对一位伟大女性一生多重面向的深度探索。全书贯穿了几个核心主题: 天才的陨落与升华: 林徽因的人生,犹如一颗划过夜空的流星,璀璨而短暂。传记深入剖析了她早逝的命运,但更着重于展现她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迸发出无限的能量,完成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她的才华,无论是文学还是建筑,都达到了时代的巅峰,她的离去,无疑是中国文化界的一大损失,但她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永不磨灭。 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作为一名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女性,林徽因的一生,是东西方文化在她身上交融与碰撞的生动体现。她深受西方现代思潮的影响,又根植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她的建筑设计,她的文学创作,她的生活态度,都清晰地折射出这种独特的融合。传记通过对她留学经历、艺术创作以及人生选择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她如何在两种文化之间游刃有余,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 独立女性的时代先声: 在那个男权至上的时代,林徽因以其非凡的才情、独立的人格和对自由的向往,成为了一位真正的先驱。她不依附于任何人,不被传统观念所束缚,敢于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爱情。传记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林徽因,她有她的优点,也有她的缺点,但她身上所散发出的独立自主的精神,在那个时代尤为可贵,也为后世女性树立了榜样。 爱的多重解读: “喜欢你是寂静的”这一副标题,本身就蕴含着对爱的深刻理解。传记并非止步于对她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之间情感关系的简单叙述,而是深入挖掘了“爱”在林徽因生命中的多重维度。从青梅竹马的依恋,到才子佳人的惺惺相惜,再到知己般的情深意重,林徽因对爱的理解是丰富而复杂的。传记尝试解读她内心深处对于情感的渴望与克制,以及她在不同情感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付出的真心。她对于梁思成的爱,是责任、是伙伴、是并肩作战的同志;她对于徐志摩的爱,或许带有一丝对激情的向往和对灵魂的共鸣;而她与金岳霖之间,则是超越了世俗的理解与尊重。 坚韧与乐观的精神: 尽管人生道路充满了坎坷与挑战,林徽因始终保持着一种坚韧不拔和乐观豁达的态度。传记中,无论是面对家族的变故,还是战乱的威胁,亦或是病痛的侵扰,她都没有选择消沉。相反,她将每一次挑战都视为一次磨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活和事业中。这种面对困境时展现出的强大内心力量,是传记中最为动人的部分之一。 艺术特色与价值 这部传记在叙事方式上,力求做到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温度。作者在翔实的史料考证基础上,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林徽因所处的时代。文字风格细腻优美,富有诗意,与林徽因本人的气质相得益彰。 传记的修订典藏版,意味着它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和完善。新增的史料、更详尽的分析、更精美的插图(如果配备),都使得这部传记更具收藏价值和阅读价值。 这部传记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填补了关于林徽因研究的空白,更在于它重新点燃了人们对这位传奇女性的关注。它让我们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位集才华、美貌、智慧于一身的女性,理解她的人生选择,感受她对中国文化、对艺术、对美的贡献,以及她独立、坚韧、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她的一生,是对“喜欢你是寂静的”这句诗最好的诠释,也是对生命本身最深情的礼赞。通过阅读这部传记,读者不仅能了解林徽因的生平,更能从中汲取智慧,获得力量,并对人生和爱情有更深刻的体悟。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充满好奇,而《林徽因传:喜欢你是寂静的(修订典藏版)》则将我带入了那个时代最璀璨的一角。作者以一种旁观者清的智慧,和一位知心人的温度,描绘了林徽因的一生。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才女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时代、关于女性命运的史诗。书中对林徽因早年留学经历的描绘,她与梁思成在学术上的并肩作战,以及她与几位在文学史上留下印记的男子的情感纠葛,都并非简单的八卦,而是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困境与选择。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这些情感关系时,所展现出的成熟与尊重,她没有将林徽因塑造成一个简单的恋爱脑,而是展现了她在追求爱情、友情以及事业时的独立思考与人格魅力。那种“喜欢你是寂静的”这句话,在书中得到了多层次的解读,它既是对某种含蓄情感的描绘,也可能是一种对内心世界不被打扰的渴求,更是一种在纷繁世界中,寻找纯粹与宁静的姿态。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林徽因的智慧、她的才情,更看到了她作为一个女性,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所展现出的非凡的生命力。

评分

《林徽因传:喜欢你是寂静的(修订典藏版)》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关于生命与选择的深刻对话。作者并非简单地记录林徽因的生活轨迹,而是试图去触碰她灵魂深处的温度。她不回避林徽因的矛盾与挣扎,比如她对家庭的责任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之间的平衡,以及在面对复杂情感时的取舍。书中对她参与的各项文化与建筑活动,如参与国徽设计、对古建筑的保护等,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展现了她卓越的才华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然而,最让我动容的,是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林徽因作为女性,在时代变迁下的敏感与坚韧。她既有诗人的浪漫与激情,又有建筑师的理性与严谨。书中对她与梁思成之间,以及与其他重要人物的情感交流的描绘,都充满了张力与思考。那种“喜欢你是寂静的”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更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探寻,一种在不被外界打扰的情况下,与自我和所爱之人进行深刻连接的状态。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看见了一个更加完整、也更加真实的林徽因,一个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光芒的女性。

评分

当我拿起《林徽因传:喜欢你是寂静的(修订典藏版)》时,我预想的是一本关于名人传记的例行公事式的阅读,然而,它却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作者以一种近乎侦探般的严谨,又带着艺术家般的诗意,将林徽因的一生展现在我面前。这本书不是简单的故事串联,而是对林徽因精神世界的深度剖析。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考证,将她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恒等人的情感纠葛,放置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解读,让我们看到了她并非凭空产生的魅力,而是与时代、与环境、与她自身思想的碰撞所形成的独特气质。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林徽因的争议之处,而是以一种更为客观、也更具同理心的视角去呈现。她既展现了林徽因在学术上的严谨与卓越,也描绘了她作为妻子、作为母亲,以及作为一个普通女性的情感需求。那种“喜欢你是寂静的”这句话,在这里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它不仅仅是对一段感情的形容,更是对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一种在喧嚣尘世中,保持内心宁静与纯粹的自我。

评分

翻开《林徽因传:喜欢你是寂静的(修订典藏版)》,仿佛打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书页,扉页上的笔触带着历史的温度,而字里行间流淌的,则是对一位传奇女性生命历程的深刻解读。作者以一种极其克制而又充满情感的笔调,抽丝剥茧地展现了林徽因复杂的内心世界。她并非神坛上的圣女,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女神,而是一位在时代洪流中,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努力活出真我的女性。书中对她与梁思成之间深厚默契的爱情的描绘,不是简单的罗曼蒂克,而是两人在共同理想、学术追求以及生活点滴中的相互扶持与理解。那种“比翼双飞”的理想,在作者的笔下,显得如此真实而动人。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她设计理念和建筑实践的片段所吸引,那种将中国传统美学与现代建筑技术巧妙结合的才华,令人叹服。然而,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此,她更深入地挖掘了林徽因在感情上的纠葛与选择,她对徐志摩的眷恋,以及与金岳恒之间那份未曾言明的情愫,都勾勒出一位女性在面对复杂情感时,内心的挣扎与成熟。这种多维度的呈现,让林徽因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也让我看到了一个女人如何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情感温度。

评分

初读《林徽因传:喜欢你是寂静的》,我脑海中浮现的并非冰冷的史料堆砌,而是一位鲜活的女性跃然纸上。作者在字里行间,用一种极其细腻、近乎耳语的方式,勾勒出了林徽因作为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她不只是那个在建筑界叱咤风云的天才,也不仅是文坛上风情万种的才女,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着普通人喜怒哀乐的女子。读到她少年时期对艺术的朦胧向往,对父亲的敬爱与依赖,以及早期情感的萌动,都让我不禁感慨,即使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也曾有过那样青涩而真挚的开端。书中对她家庭环境的描绘,特别是她与父亲林长民之间深厚的精神联系,以及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她所接受到的开明教育,都为她日后的独立人格和思想深度奠定了基石。我尤其喜欢作者笔下那种缓缓展开的叙事节奏,没有急于展示她的成就,而是耐心地铺垫,让我仿佛亲身走进了那个年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女性在传统与现代交织下的挣扎与选择。那种“喜欢你是寂静的”这句话所蕴含的深沉情感,作者通过对林徽因内心世界的细致描摹,一点点地渗透出来,让我体会到了一种超越物质与功利的纯粹爱恋,一种即便未曾言说,却已深入骨髓的默契。

评分

真的很好的书,性价比高

评分

囤了一些书。准备慢慢看读。很久没有好好静下心来读几本书了。

评分

人丑就要多要多读书!

评分

包装很好,没有破损,了解一下这个奇女子。

评分

大爱林徽因,么么哒,好喜欢好喜欢好喜欢好喜欢好喜欢好喜欢好喜欢

评分

人丑就要多要多读书!

评分

林徽因,民国时期的一位代表作家,在高中时期多次的与她“邂逅”。

评分

每一本书都有塑封,精致完好,非常满意!

评分

一代才女的一生,值得去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