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耶稣,不简单是一个历史的存在,同时还意味着情感、思想和信仰。所以,能把耶稣一生的言行及其背后的奥义讲清楚、说明白,并让人心服口服,在感性和理性上都接受,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欧内斯特·勒内,作为法国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宗教学家,他具有开创性的学术贡献就是对耶稣基督进行历史溯源,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这部关于耶稣的传记在首版之后的半年内重印了11次之多,由此可见其引发的轰动效应。透过勒内的描述和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不再那么“隐晦”的耶稣的形象。这部治学严谨又见解独到的作品在西方社会曾经有启蒙之功,今天,它仍是一部深入了解基督教文化的最佳入门读物。相信读者能从中有所得,有所感,有所悟。
内容简介
勒内作品中的耶稣,年轻、俊秀、富有智慧和才气,敏感而富有同情心。他的死引起的是人们的巨大悲痛、惋惜和困惑,却没有带给人们丝毫的恐惧感。这个人就像乌托邦主义者一个美丽的幻想,失去了其神性和奥秘……耶稣所建设的宗教是纯粹的宗教,他从不拒绝什么,也从不要求什么,除了情感。这个宗教的标志是灵活多变的意象,而不是墨守成规的教义。他之所以对人是一种诱惑,是因为这样纯洁的天性和美德是人们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于是,在勒内的作品出版和启蒙运动之后,西欧各国的文学艺术作品中产生了各种风格体裁的基督人化或类似基督人物的形象。
《耶稣传》所插彩插为西方中世纪极具文化价值的油画、版画等名家的画作,形象而深刻地记录了基督教的故事,所以本书有极高的收藏和观赏价值。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勒内(Ernest,Renan),19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宗教学家。在他的笔下,耶稣魅力四射,年轻、俊秀、富有智慧和才气,敏感而富于同情心,这种纯洁而美丽的天性和美德是任何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张小稳,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河南大学社会科学院研究所。
内页插图
目录
世界史上的地位
拿撒勒——耶稣的降生地
耶稣所受的教育
造就耶稣思想的环境
早期训导
施洗约翰
上帝的国度(一)
迦百农传道
耶稣的门徒
湖边传道
转向贫民之国
约翰身陷牢狱
进入耶路撒冷
多神教教徒和撒玛利亚人
传说中的耶稣
显灵
上帝的国度(二)
耶稣的制度
情感走向极端
耶稣的敌对派
耶路撒冷的最后巡礼
反对势力的阴谋诡计
最后一周
被抓与受审
十字架上受刑
复活及其他
耶稣的职责
精彩书摘
加利利(Galilee),在耶稣(Jesus)出生之前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而拿撒勒(Nazaroth)就更不用说了,几乎无人知晓。
耶稣就出生在这里,一生都被称为“拿撒勒人” 。据推算,耶稣生于奥古斯都大帝统治时期,大约是罗马纪元第750年,具体日期已无从考证。但人们认为,公元纪年是从他出生的那年算起的。然而,圣徒们为了证实耶稣是救世主的真实性,一直都坚持他出生在伯利恒。
耶稣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名字,是约书亚变形而来的,后来才变得不再平凡的,成了神圣不可侵犯的代名词。这都是后人为了证明耶稣救世主的身份和这个名字的不平凡性,为其寻找了某些暗示或象征;而耶稣自己,和其他一切神秘人物一样,也曾借此大势宣传,想以此提高自己。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很常见,一个孩子的名字本来没什么意义,后来会因为某种原因被赋予某种特殊的意义。再比如,一些本来偶然发生的事情,在狂热性格的人看来,都是神早已安排好的;一些无关要紧的场合,在他们的眼中也都成了上帝最高意旨的反应,绝不允许别人用偶然性来加以解释。
……
耶稣出身平民,他的父亲约瑟(Joseph)和母亲马利亚(Marie)都是普通的劳动者,地位很卑微。因此他的家境也很一般,生活极为单纯,既不富有也不贫困,更没有所谓的奢侈品。他们家的房子就像一些无窗的店铺,既是作坊也是厨房和卧室,所有的家具除了一张席子、几个坐垫、一两个泥罐和一个箱子,绝不可能再找到其他什么有用的东西。这样的家庭在近东是极为常见的。他们既不追求物质享受,也不追求精神享受。当年,回教徒曾给这里带来过一些物质上的东西,除此之外,耶稣时代的拿撒勒和今天相差无几。从那些石子路和被匣子一样的房屋分割的小十字街上,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耶稣小时候游戏玩耍的痕迹。
……耶稣所创立的宗教是人类终极的宗教。基督教完全建立在灵魂的自由之上,自它诞生之日起,便摆脱了所有教义的约束,继而又为争取信仰自由努力了三百年;虽然它曾一度遭受失败,但今天,他依旧获得了由此带来的收获。它回到《福音书》便可实现自我的进步。如今我们所设想的上帝的国度,与早期基督教徒们所期待的云隙间光芒四射的灵迹大为不同。然而,我们拥有的情感与他带给世间的情感并无区别。耶稣单纯道德生活的终极标准便是绝对的理想主义。耶稣创立了属于灵魂的国度,在这个国度,我们能够发现那些世间没有的东西,如由上帝的子民组成的贵族,真正的崇高与尊严,世间罪恶的彻底消除,以及自由。在现实世界,自由不可能实现;在精神世界,自由方能存在并发展。即使在当今,试图进入理想天国的人依旧把耶稣当作导师。可以说,耶稣是第一个提出精神国度的人,他第一个说出这样的话来:“我的天国不存在于这个世界。”耶稣的职责在于建立纯粹的宗教,后人的职责在于宣传并推广这纯粹的宗教,并使其有所影响。
……
前言/序言
好的,这里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星际航线:远征者之歌》的科幻小说的详细简介,其内容与您提到的《耶稣传》完全无关。 --- 星际航线:远征者之歌 (Interstellar Trajectory: The Voyager’s Song) 卷一:苍穹的呼唤与失落的方舟 《星际航线:远征者之歌》是一部宏大叙事、史诗级的太空歌剧,它将人类对宇宙的终极探索与古老的文明残响交织在一起。故事始于公元2842年,地球文明已经演化为一个由“星联议会”统治的松散联盟,科技高度发达,但人类精神却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停滞——对未知疆域的渴望被安逸的轨道生活所取代。 故事的核心人物是卡莉斯·雷恩,一位天赋异禀却被体制边缘化的“旧航道绘图师”。她坚信在银河系深处,存在着传说中失踪已久的“创世方舟”——那是第一批离开太阳系的先驱者留下的遗产,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真正起源和超越当前科技限制的蓝图。然而,星联议会对此嗤之以鼻,将其视为无稽之谈,转而关注更具经济和军事价值的资源星系。 卡莉斯在一次秘密的星图解析行动中,无意中截获了一组异常复杂的、似乎是随机噪声的量子信号。通过她祖父遗留下来的、装配有非标准解析器的老旧导航仪,她成功地将这些信号还原成了一段古老的星图坐标,直指一片被标记为“虚空屏障”的禁区。 为了追寻这个可能改变人类命运的秘密,卡莉斯偷取了一艘被认为早已报废的实验性超光速飞船——“黎明号”(The Dawnbreaker)。这艘飞船装备了不被主流科学界认可的“扭曲场驱动器”,是她唯一的希望。她的首次远征,很快就吸引了官方的注意。 在逃离星联的追捕时,卡莉斯意外地获得了一位不情愿的同伴:泽恩·科尔,一位声名狼藉的雇佣兵和前精英军事飞行员。泽恩因牵扯进一起涉及非法技术交易的阴谋而被通缉。他起初只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行踪而登上了“黎明号”,但随着卡莉斯揭示了坐标的真实性和其背后可能隐藏的巨大危险,他发现这趟旅程或许比任何一次佣兵任务都更具挑战性。 他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坐标点——一颗被冰封的流浪行星,代号“赫尔墨斯之锚”。据古老传说,那里是方舟时代一次重大灾难的遗址。 卷二:虚空屏障的低语 进入虚空屏障区域,是人类航行史上最危险的尝试。这里的空间结构极其不稳定,充斥着“时空湍流”和异常能量场。卡莉斯和泽恩发现,这里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危险,更存在着一种似乎有意识的“阻力”。 在赫尔墨斯之锚,他们遭遇了“回响者”——一群被困在时间错位中的古老智能体。这些生命体并非生物,而是由能量和残存意识构成的幽灵,它们通过入侵飞船的系统,向卡莉斯和泽恩展示了创世方舟时代发生的“大寂静事件”:并非简单的技术崩溃,而是一场有预谋的、针对特定知识体系的清洗。 卡莉斯通过破译回响者的记忆碎片,了解到方舟的建造初衷并非仅仅是为了逃离,而是为了保护一种能够重塑宇宙基本法则的“核心算法”。这种算法被当时的统治阶层视为过于危险,因此被拆解并藏匿于多个星系的关键节点。 与此同时,星联议会的追捕行动也升级了。由铁腕的总督艾尔莎·维恩亲自指挥的舰队紧随其后。维恩的动机复杂:她既不相信方舟的传说,但更害怕卡莉斯掌握的失控技术会颠覆她所维护的脆弱秩序。她派出了一支精锐的“清道夫”小队,目标是夺回“黎明号”并消除所有相关证据。 在赫尔墨斯之锚的冰下遗迹中,卡莉斯和泽恩不仅要躲避回响者的幻象折磨,还要与清道夫小队展开生死对决。泽恩的战斗直觉和卡莉斯对古代机械的理解在此刻完美结合,他们勉强逃脱,带走了第一块核心算法的“钥匙”——一块拥有自我修复能力的超密度晶体。 卷三:多方博弈与失落的文明 第一把钥匙将他们指向了第二个坐标:一片被重力异常扭曲的“死亡星云”,那里是“织梦者”种族的故乡。织梦者是一种高度依赖集体意识进行交流的类人文明,他们的衰亡被认为是“思想瘟疫”导致的。 在死亡星云,卡莉斯需要学会如何与泽恩建立更深层次的信任。泽恩一直隐藏着他与星联内部某个秘密组织的联系——他曾是这个组织为了渗透方舟技术研究而被安插的卧底。他的忠诚在卡莉斯和古老真相之间摇摆不定。 当他们终于到达织梦者残存的中央枢纽时,他们发现这个文明并非死于瘟疫,而是主动选择了“上传”——将他们的集体意识上传到一个稳定的维度中,以躲避核心算法被滥用的风险。 卡莉斯必须通过“织梦者界面”进行意识链接,才能提取第二块钥匙。这次经历是对她心智的终极考验,她看到了人类过去所有被压抑的黑暗面和未被实现的辉煌。在链接的深处,她发现了关于“第一批远征者”的真相:他们并非仅仅是逃难者,而是一群带有预言性质的“守护者”,他们预见到未来的星联会因自身的安逸而腐朽,因此设立了寻找钥匙的考验,确保只有足够坚韧、拥有纯粹探索精神的人才能获得最终的力量。 当他们带着第二块钥匙返回现实空间时,等待他们的是总督维恩的旗舰,以及一个更可怕的盟友——“深空议会”的代表。深空议会是一个隐秘的、由极端技术崇拜者组成的组织,他们认为核心算法是神赐的力量,应该由他们来主宰。他们绑架了泽恩,试图用他的生命威胁卡莉斯交出钥匙。 卷四:黎明号的终极航线 最后的篇章,故事的焦点回到了卡莉斯的内心抉择和飞船的终极潜能上。她意识到,深空议会和星联议会的目的都是占有力量,而不是理解它。 卡莉斯利用从织梦者那里学到的知识,对“黎明号”的扭曲场驱动器进行了危险的超载改造,将飞船转化为一个临时的“导航脉冲发生器”。她决定不直接前往最后一个已知的坐标点——那是深空议会布置的陷阱,而是利用双重坐标的引力场效应,创造一个临时性的跃迁通道,直达核心算法的真正所在地:“原点之眼”——一个位于星系边缘、被宇宙背景辐射完美屏蔽的隐秘空间站。 在穿越虫洞的最后时刻,泽恩挣脱了束缚,以极其精确的战术操作帮助卡莉斯稳定了飞船。他最终选择了卡莉斯所代表的、对未知的敬畏,而非深空议会的狂热控制欲。 在原点之眼,卡莉斯面对的并非武器,而是一个巨大的、空无一人的中央控制室。她将两块钥匙汇合,激活了核心算法。她没有选择摧毁它,也没有选择将其据为己有,而是执行了守护者们设定的最终指令:开放代码,并将其转化为一种无害化的、可供所有文明学习和理解的“基础知识包”,通过银河系网络向所有智慧生命广播。 这一举动瞬间瓦解了星联和深空议会的权力结构,因为旧有的控制基础——知识的垄断——彻底崩塌了。 故事的结尾,《黎明号》带着重生后的卡莉斯和泽恩,没有停留在任何已知星系,而是驶向了更遥远的星图边缘。他们不再是逃亡者,而是新的远征者,肩负着将新知识散播到银河的使命。他们的航线未完待续,等待着新的星辰和挑战。 --- 主题核心: 《星际航线:远征者之歌》探讨了知识的垄断与自由,人类在面对终极技术时所应有的责任,以及探索精神超越政治与贪婪的价值。它是一曲献给那些敢于挑战已知边界,并相信人类未来不在于守旧而在于无畏前行的探险家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