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村上春树进入作家成熟期或转换期的标示之作。用悠然的态度,描写一个“应有尽有”的村上春树。插画家大桥步完美再现村上文字的“静谧感”。 收在《村上广播》的五十篇短文,是一年来每星期在《anan》杂志连载一次的文章结集。内容包括“披萨”、“唱片”、“罗得岛”、“弗吉尼亚?伍尔夫”、“炸面圈”,单是这些关键词,已经足以吸引所有村上粉丝的眼球。当然,里面还包括很多新的话题,比如“火烧胸罩”、“柿籽问题”、“胡萝卜君”等。
内容简介
《村上广播》是村上春树进入作家成熟期或转换期的标示之作。《村上 广播》从2000年3月开始在杂志《anan》上连载,横跨1年时间,包括50篇随 笔作品。“披萨”、“唱片”、“罗得岛”、“弗吉尼亚·伍尔夫”、“炸 面圈”,单是这些关键词,已经足以吸引所有村上粉丝的眼球。当然,里面 还包括很多新的话题,比如“火烧胸罩”、“柿籽问题”、“胡萝卜君”等 ,其中“鸡素烧”、“粗卷寿司”、“手卷”等和日本料理的话题有很多, 整本随笔集充满了村上味。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从身为作家出道出席《 群像》新人奖颁奖仪式时的记忆“关于西装”开始,边引用钱德勒小说里的 台词,边对村上作品里主要的主题之一“死亡”进行考察,以“说再见”结 束。“我觉得自己在相应的背景和音乐中得以从个人角度对二十世纪顺利告 别。”(说再见)这一末尾的话表现出《村上广播》标示着村上迎来了自己 作为一名作家的成熟期或者说转换期这一重要节点。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1949— ),日本作家。京都府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1979年以处女作《且听风吟》获群像新人文学奖。主要著作有《挪威的森林》、《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舞!舞!舞!》、《奇鸟行状录》、《海边的卡夫卡》、《天黑以后》等。作品被译介至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深具影响。 大桥步(1940- ),日本插画家。三重县出生,毕业于多摩美术大学油画科。从1964年5月11日创刊号开始到1971年12月27日第390期,负责周刊杂志《平凡PUNCH))的封面插图设计。
目录
译者短语
关于西装
有营养的音乐
餐馆之夜
火烧胸罩
猫山君的前途
鳗鱼
在罗得岛上空
胡萝卜君
柿籽花生
先看后跳也不坏
奥布拉迪?奥布拉达
煮通心粉去
苹果心情
牛蒡胡萝卜丝音乐
猫的自杀
喜欢鸡素烧
粗卷寿司和棒球场
三十年前发生的事
世界就是旧唱片店
大衣里的小狗
弗吉尼亚?伍尔夫真是可怕
傍晚的剃须
炸面圈
版画
相当有问题
多此一举的飞机
和炸肉饼的蜜月
教不了
啊,不妙
人为什么爱寿司
一塌糊涂的场景
广阔的原野
夹馅面包店
袖珍晶体管收音机
天上的血红玛丽
白色的谎言
奇怪的动物园
这样就行了
圆周率老伯
中央公园的隼
像恋爱的人一样
有餐车多好
长寿也……
古董店奇谈
不争吵
柳树为我哭泣
体重计
高尔夫那么有意思吗
只要有路
说再见这回事
后记
精彩书摘
《村上广播》:
前几天收拾立柜,得知自己居然有五套西装,领带也有二十来条。可是根据记忆,过去三年时间我根本没穿过什么西装,领带一年扎几次也很可疑。尽管如此,却有这么多西装。怎么回事呢?连自己都莫名其妙。当然,毕竟算是像那么回事的成年人了,按季节准备几套西装以备不时之需也是常识。但另一方面,若改口来一句“我不穿哪家子西装”,由于职业性质的关系,也并非说不通。
怎么回事呢?想着想着,想起来了(本来早已忘个精光)——年届四十的时候曾下过一个决心:“是的,已经不年轻了,差不多该像模像样穿戴一下了,过正规的成年人生活!”于是做了西装,买了皮鞋。当时正住在罗马,一来可以用合适的价格买到可观的西装,二来也有西装革履去的场所。若是不穿意大利品牌服装,去餐馆都要被带去冷板凳。总之那是个以服装取人的国度。至于人格啦能力啦,在日常生活层面几乎派不上用场。不管什么都首先取决于外观。因此,人们无不衣冠楚楚。也罢,这倒也没什么不好……
可是回到日本之后,转眼就又重返以往粗布裤加网球鞋的生活,西装啦领带啦皮鞋啦统统忘去九霄云外。伤脑筋啊!
我想,人的实质这东西,再上年纪也是改变不了多少的。就算因为什么而痛下决心重新做人,而一旦那个什么没有了,差不多所有人在差不多所有场合也还是要“吱溜”一下子返回原形,一如复位合金恢复原状或乌龟缩回洞穴。说到底,决心那玩艺儿只不过浪费人生能量罢了——打开立柜,面对几乎一次也没沾身的西装、一道皱纹也没有的领带,我打心眼往外这样想道。但是,如果反过来认为不变也无所谓,那个人却又变了,不可思议。事情也真是奇特。
不过,在我过去的人生中,有一条领带还是记得再清楚不过的,那就是差不多二十年前获得“群像”新人奖去领奖时穿的那套榄橄色棉质西装。因为没有西装那劳什子,就去青山东京繁华地段。村上事务所就在这附近。的VAN商店买了一套减价的,配一双平时穿的白色网球鞋。那时觉得自己往下有可能开始新的人生。而若问新的人生实际开始没有,唔,既可以说确实开始了,又觉得说照旧也未尝不可,说不好啊!
有营养的音乐看了维姆?文德斯电影《乐满哈瓦那》。时至如今,恐怕已无需介绍了。影片讲的是美国音乐家莱?库德把被遗忘很久的传奇性古巴知名演奏家找到一起在当地录音,又乘势去海外演出并获得成功的过程,即所谓“音乐纪录片”。出场的音乐家全都是极有魅力的人,音乐也令人兴奋不已,不知不觉沉浸其中。
问题是,看影片那天是大规模搬完家的第二天,由于搬了好几百件行李(仅旧唱片就有六千张之多),浑身上下累得像麻袋一样瘫软,真担心一旦在电影院椅子坐下去,双腿一软再也站不起来了。站立走动时倒没察觉,可一落座,疲劳就呼一下子涌了出来——这种情形是有的吧?
因为疲劳关系,电影开始后最初一个小时,看着看着就迷糊过去,实在睁不开眼睛。脑袋里明知精彩,而身体却被“吱溜溜”拖进舒舒服服的睡眠泥沼,甚至做了几场短梦。哪个梦都很奇怪,驴唇不对马嘴。每做一场梦,都觉得身上的疲劳多少减轻了一些。这时间里,耳边一直响着惬意的古巴音乐。这么着,电影也许有看漏的部分,但走出电影院时,我的身体已经通过做的几场梦而彻底恢复——用旧唱片评语来说,简直“等同新品”。这让我切切实实感到:我不是用脑袋,而是用整个身体来正当理解和评价这部电影的,我已经让影片彻头彻尾渗入身体,一口接一口吮吸它的营养。对此我可不想一一解释个没完,也很难解释。
不过,如果可能,这类电影不想用录像机,而想坐在电影院椅子上,在感觉亲密的黑暗中、在音乐的包拢下观看才好。否则,有的东西就很难融进来。
吉姆?贾木许拍摄的《我们的音乐年》也是以尼尔?扬的音乐会为中心组成的音乐纪录片,具有粗粗拉拉的独特质感,十分耐人寻味。两部影片都不是用所谓摄影机,而是用小型手握录像机拍摄的。因此,画面未免粗糙,但音乐的律动则栩栩如生。近来投入成本制作的洗炼的音乐录像到处都是,有时很惹人烦。然而真正好的、有用的录像好像反而难搞到手了——看文德斯和贾木许的“音乐电影”时我这样想道。
餐馆之夜一个特殊的夜晚,我和一位特殊的女士去青山一家高级意大利餐馆共进晚餐——话虽这么说,其实也就是和自己的太太前去庆贺结婚纪念日。什么呀,无聊!难道不无聊?也罢,无聊就无聊吧。
……
前言/序言
村上广播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村上广播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