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学

金融经济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弗兰克 J.法博齐(Frank J.Fabozzi),[美] 埃德温 H.尼夫,周国富 著,孔爱国,张轶凡,冯旭,孙汉文 译
图书标签:
  • 金融学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 投资学
  • 货币银行学
  • 宏观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
  • 计量经济学
  • 金融市场
  • 经济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05570
版次:1
商品编码:11747434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金融教材译丛
开本:12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金融经济学》是金融经济学的基础导论,作者致力于帮助本科生和研究生水平的学生更好地理解金融经济学的原理以及实践应用。本书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金融经济学读本,特别是对要了解更多金融现象背后的理论与直觉的读者和实践者来说,内容相当清晰、丰富和精妙。全书强调经济学原理和将其原理真正应用到金融管理、投资管理、风险管理和衍生品定价领域。

目录

译者序
前 言
第1章 引言 1
1.1 微观经济学理论:个体、经理人和市场1
1.2 金融经济学理论:个体、经理人和市场3
1.3 本书的路线图6
问题8
参考文献9
第一部分
确定性条件下完美资本市场中的融资
第2章 消费者金融决策12
2.1 消费投资问题12
2.2 初始财富是消费者决策的唯一约束19
2.3 市场利率的意义20
2.4 消费投资理论的实践意义21
要点21
问题22
第3章 通过投资生产性机会创造财富24
3.1 创业企业:生产和投资决策24
3.2 由经理人代表所有者进行投资决策29
3.3 例子:陈化的美酒30
3.4 投资和融资决策的结果31
要点34
问题35
参考文献35
第4章 投资者如何为企业估值36
4.1 基于企业回报投资者的能力进行估值36
4.2 什么是成长型股票,它们的回报是多少42
4.3 市场价值和不同的计划周期46
要点53
问题54
参考文献55
第5章 完美资本市场中企业融资决策 56
5.1 债务与权益56
5.2 资本结构和财务杠杆57
5.3 资本结构和税收60
5.4 资本成本61
5.5 完美资本市场中的资本结构:不相关定理62
要点70
问题71
参考文献73
第6章 企业投资决策74
6.1 投资决策和所有者财富最大化74
6.2 投资项目的分类76
6.3 项目的增量现金流77
6.4 将市场价值规则应用到独立项目78
6.5 确定性条件下完美资本市场中经常使用的评估准则78
6.6 实践中的投资准则83
要点84
问题84
参考文献85
第二部分
金融体系
第7章 金融体系、治理和组织88
7.1 金融体系的功能89
7.2 金融体系治理92
7.3 金融体系组织104
要点106
问题106
参考文献109
第8章 市场、中介和内部治理110
8.1 金融市场治理110
8.2 非市场治理:金融中介117
8.3 内部治理123
要点126
问题127
参考文献128
第三部分
积极应对风险
第9章 金融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基础130
9.1 规范性方法和描述性方法131
9.2 金融经济学隐含的假设140
要点142
问题142
参考文献144
第10章 或有要求权和或有策略145
10.1 状态世界145
10.2 或有要求权及其价值146
10.3 或有要求权市场中投资者效用最大化148
10.4 不完全市场的或有要求权149
10.5 重回Modigliani-Miller定理150
10.6 金融工具作为或有要求权151
10.7 或有策略152
要点154
问题155
参考文献156
第11章 风险和风险管理157
11.1 风险和不确定性158
11.2 决策标准159
11.3 风险转移方法161
11.4 概率分布的特征164
11.5 期望效用理论和Arrow-Pratt风险厌恶165
要点167
问题168
参考文献169
第12章 关于风险测度的选择170
12.1 利用风险测度170
12.2 风险测度173
12.3 一致性风险测度和随机排序178
12.4 风险价值和一致性风险测度180
要点183
问题184
参考文献185
第四部分
风险资产选择和定价
第13章 均值方差组合选择188
13.1 两个风险资产188
13.2 多个风险资产192
13.3 加入一个无风险资产196
13.4 马科维茨组合198
13.5 实践中的问题202
13.6 高级主题203
要点207
问题207
参考文献209
第14章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210
14.1 CAPM的假设210
14.2 推导资本市场211
14.3 CAPM的推导214
14.4 不存在无风险资产时的CAPM217
14.5 CAPM的含义217
14.6 另一种推导218
14.7 估计β风险220
14.8 CAPM在投资管理中的应用220
14.9 CAPM的检验221
要点228
问题228
附录14A Rubinstein对CAPM的证明229
参考文献230
第15章 套利定价模型和因子模型232
15.1 APT和CAPM232
15.2 一个特殊单因子模型下的APT233
15.3 多因子模型下的APT234
15.4 因子模型236
15.5 因子模型估计240
要点246
问题246
参考文献247
第16章 资产定价的一般原理249
16.1 一期有限状态经济体249
16.2 组合和市场完全性250
16.3 一价原则和线性定价253
16.4 套利和正的状态价格255
16.5 资产定价基本定理257
16.6 贴现因子模型260
16.7 股权风险溢价之谜263
要点265
问题265
参考文献267
第17章 公司证券定价268
17.1 追逐利润消除套利机会269
17.2 证券相对定价270
17.3 风险中性概率的计算271
17.4 利用风险中性概率为证券估值272
17.5 债务对权益273
17.6 应用:债券估值和市场风险275
要点277
问题278
参考文献279
第五部分
衍生品工具
第18章 衍生品套利定价:线性回报衍生品282
18.1 线性对非线性回报衍生品工具282
18.2 远期合约284
18.3 期货定价292
18.4 互换300
要点301
问题302
参考文献303
第19章 衍生品套利定价:非线性回报衍生品304
19.1 基本概念304
19.2 期权的简单应用306
19.3 看涨看跌期权平价307
19.4 估值的关键思想308
19.5 单期二叉树模型308
19.6 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311
19.7 二叉树模型320
19.8 美式期权324
19.9 任意回报和一般模型325
要点325
问题326
附录19A 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推导328
参考文献329
第六部分
资本市场不完美和套利限制
第20章 资本市场不完美和金融决策标准332
20.1 资本市场不完美类型332
20.2 资本市场不完美的一些效应336
20.3 金融决策制定的一体化方法339
20.4 金融决策的选择标准339
20.5 激励管理者达到所有者的目标:代理理论347
要点348
问题349
参考文献350
第21章 套利障碍351
21.1 证券市场和流动性351
21.2 套利限制353
21.3 市场分割354
21.4 信息不对称和信贷市场均衡356
21.5 市场失灵361
21.6 金融体系外部性361
要点362
问题363
参考文献364
第七部分
不完美资本市场中资本结构决策
第22章 当资本结构相关时366
22.1 公司税对杠杆的影响366
22.2 资本结构和财务困境368
22.3 财务困境和资本结构370
22.4 异质期望374
22.5 代理效应375
22.6 股利支付理论376
22.7 是否存在最优资本结构377
22.8 动态模型377
要点378
问题378
参考文献380
第23章 实践中的融资决策381
23.1 估计不同资金来源的成本381
23.2 债务发行择时383
23.3 债权人、投资者和资本结构选择385
23.4 技术破产的意义386
23.5 限制性条款和代理成本387
23.6 股利政策387
23.7 企业普通股回购389
23.8 配股优先购买权391
23.9 或有计划和资本结构选择394
要点394
问题396
参考文献397
第24章 金融缔约和交易条款398
24.1 交易成本398
24.2 信息状况400
24.3 道德风险404
24.4 完备合约407
24.5 不完备合约:介绍408
24.6 不完备合约:未来的评述412
24.7 多个债务要求权的发行414
24.8 证券化415
要点417
问题418
参考文献420
第八部分
将风险纳入资本预算决策
第25章 风险环境下资本预算计划422
25.1 市值标准423
25.2 最优资本支出计划(比较新的和现有的收益风险来得到)427
25.3 要求的回报率:企业、部门和项目429
25.4 风险环境中折旧税盾431
25.5 单期VS多期投资模型432
要点438
问题439
参考文献440
第26章 资本预算中的项目风险评估441
26.1 风险调整贴现率441
26.2 确定性等价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442
26.3 测度项目独立的风险443
26.4 测度项目的市场风险449
26.5 或有资本支出计划453
26.6 实物期权估值457
要点460
问题461
参考文献462

前言/序言

  当今社会有很多面向本科生和MBA的优秀金融教材,然而,一方面学生可以从那些教材提供的经济推理中受益,也可以从理论模型推演中获得推理的好处;另一方面,博士层面的课本过于细节化和复杂化,这完全没有必要。本书尝试通过提供缜密的报告,以期协助本科生和硕士层面的学生更好地理解金融经济学理论的原则及其实践应用,填补从本科到博士阶段的空缺。此外,本书还可以作为经济学和金融学博士的课外读物,或者为有兴趣了解更多金融现象背后的理论和直觉的实践者提供补充参考。本书有选择性地报告了最近的研究发现,并将这些发现在一个结构化的框架中表达出来。简言之,本书关注经济原理,并将这些原理应用于金融的各个领域——财务管理、投资管理、风险管理以及资产和衍生品定价。
  在引言部分,简述完本书的方法概要后,我们将内容分成八个部分。第一部分陈述新古典金融经济学的传统发现,考察确定性世界下完美资本市场中的金融。第二部分简述现实世界中金融经济学的设置,描述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并提供统一的理论来说明要素如何发挥作用并与其他要素以及经济体的其他部分关联在一起发挥作用。现代金融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研究风险管理。第三部分考察度量和应对风险的工具。第四部分主要关注组合理论及其最近的发展,考察了风险资产选择和定价,特别是针对公司证券这个资产。第五部分主要关注衍生品工具的本质特点和定价。现代金融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已经大大超越了其初始的新古典视角,认识到这一进展,继续关注风险管理。第六部分考察了资本市场不完美以及套利限制的效应。第七部分考虑资本市场不完美情况下的资本结构决策。最后一部分,即第八部分考察了在有风险条件下制定资本预算决策的任务。有关金融体制方面的背景信息以及一系列技术问题在16个网页附录中给出。网页附录A~P只能在www。wiley。com/colledge/fabozzi中找到,在本书中被称为网页附录。
  为了提供额外的细节,现在考虑这八个部分中每一部分内容。在第一部分新古典金融经济学的陈述中,考察了消费者金融决策理论,财富是如何通过投资于生产性机会产生的,投资者如何为企业估值,完美资本市场中企业融资决策的本质和重要性,以及在同样的新古典环境中企业投资决策的本质和重要性。这一部分尤其要强调新古典金融分析的贡献,除了其本身贡献的智慧之外,它还为更加复杂的不完美市场中的金融决策制定了一套指导方针。尽管有时在探讨金融经济学时,似乎一方面是和现实分离的理论世界,另一方面是一个研究实际金融的现实世界,但实际上,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互补的整体。我们认为,新古典分析所提供的线路图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必将继续引导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广泛的实践应用。
  第二部分在探讨现代金融体系中机构的本质时,引入了金融治理这一概念。我们提出金融体系的组织理论,该理论讨论三种主要类型的金融治理——金融市场、金融中介和企业内部融资决策的治理,这些是监督财务安排的互补方式。在新古典经济学领域之外更加复杂的世界中,需要这三种管理机制来审查、执行并监管金融体系的活动。事实上,认识到这些机制如何相互补充对于突破新古典经济学的发现,在更广泛的程度上理解实践中如何应用财务决策,及认识其对企业和投资者的意义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部分覆盖应对风险的所有工具,探讨的主题包括金融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或有要求权与应对策略、风险与风险管理的本质,以及近年来的风险测量。
  第四部分关于风险资产选择和定价首先从均值方差组合选择开始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然后转向套利定价理论和因子模型。其次,检验了资本定价理论的指导原理,最后用这些理论来帮助我们理解目前公司证券的定价。
  第五部分考察衍生品工具的本质和估值——具有线性回报函数的衍生品(例如远期和期货合约)以及具有非线性回报函数的衍生品(例如期权)。我们证明如何通过假定不存在套利机会对这两类合约进行估值。对其的估值可以直接进行,也可以借助无套利机会所隐含的风险中性概率进行。
  尽管本书的前五部分认识并描述了市场不完美的作用,但是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将不完美视为对新古典理论做出的拓展和修正。第六部分转向对资本市场不完美更加详细的认知、套利限制,以及认识到这些复杂性的详细后果。
  第七部分继续探讨对市场不完美所产生的复杂性这一主题的认知和理解。为什么市场不完美意味着与资本结构决策有关?解决这些复杂性需要什么样的决策类型?此外,与新古典环境下的含义相比,实践中制定融资决策的含义是什么?最后,检验财务缔约以及解决各种市场不完美的合约条款的重要性。早期的新古典分析远离这些复杂性,仅提供了对复杂的金融实业界的初步认识。早期的金融经济学必须关注恰当的大规模的研究版图。一旦完成那些任务,就有可能系统性地处理不完美的效应,进而填补与大规模背景相称的较小规模研究版图的细节。
  第八部分与第七部分是平行的,这部分主要关注资本预算决策而非资本结构问题。我们考虑风险世界中的资本支出计划,以及认识项目风险在资本预算决策中的意义。
  网页附录提供了制度方面的信息和技术信息。前10个附录,即网页附录A~J,主要关注金融实践中所产生的制度上的复杂性,而剩下的6个附录(网页附录K~P)主要关注数学的主题。所有的附录都是在我们认为有用的时候提供补充信息,并且以一种不会导致读者偏离主要陈述的形式提供出来。
  本书大部分章节的撰写都适合本科生,并且我们相信,如果这些读者愿意接受一些小小的挑战,那么其余章节也是适合的。对我们而言,更富挑战的章节是第12、16、24和25章。我们将这些资料包含进去,不仅仅是出于完整性的考虑,还向学生展示了金融经济学发展的方向。
  本书的资料适合一系列不同的陈述。我们在下面提供了适合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章节,还提供了适用于不同课程的章节列表。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一本名为《金融经济学》的图书所撰写的、内容详实且不包含其核心主题的图书简介: --- 《星辰轨迹:天文学史与宇宙图景的演变》 一窥人类认知边界的宏伟史诗 图书简介 《星辰轨迹:天文学史与宇宙图景的演变》是一部跨越数千年,深入探讨人类如何从模糊的夜空观察者,一步步构建起我们今日所知的宏大宇宙模型的恢弘著作。本书并非聚焦于金融系统的运作机制、货币价值的波动规律或是资本市场的理论框架,而是将读者的目光引向浩瀚无垠的星海,追溯文明在理解自身在宇宙中位置时的心路历程。 本书的叙事从远古文明的朴素观测开始,细致描绘了巴比伦的占星术与古埃及对尼罗河泛滥周期的精准预测,展示了早期人类如何将天体运动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随后,我们将镜头转向古希腊的哲学殿堂,详细剖析了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体系,探讨了这种完美对称的宇宙观如何统治了西方思想近两千年。我们不仅会介绍托勒密的几何模型,还会深入解析其背后的数学逻辑和哲学根基。 第一部分:从神圣秩序到理性重构 早期部分着重于从神话思维到科学思维的转型。我们详细考察了中世纪伊斯兰黄金时代对希腊天文学的继承与发展,特别是其在观测精度上的突破。随后,笔锋转向文艺复兴时期,这是人类认知发生革命性转折的时代。我们用大量的篇幅还原了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的提出背景、其所面临的教会压力以及早期支持者的科学论证。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模型替换故事,而是关于范式转移的深刻案例研究。 紧接着,本书将带领读者进入伽利略的时代。通过对他使用望远镜的详尽描述,我们得以一窥人类首次以无可辩驳的实证证据挑战了既有的宇宙结构。书中详细对比了伽利略对月球表面、木星卫星和金星相位的观察记录,解释了这些发现如何直接动摇了“完美天体”的传统观念。第谷·布拉赫的精确观测数据是如何成为下一代理论突破的关键基石,也是本书重点探讨的环节。 第二部分:牛顿力学的统一与星系的发现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焦点集中在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并深入剖析了艾萨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如何将地球上的物理法则与天体的运行规律统一起来。我们不仅阐述了牛顿力学的基本方程,还展示了这些方程在预测彗星回归、解释潮汐现象上的巨大成功。这部分内容旨在揭示,宇宙在被理解后,如何从神秘的领域转变为一个可被数学精确描述的巨大机器。 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人类的视野开始超越太阳系。本书详尽记录了十八、十九世纪恒星视差测量的艰辛历程,这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确定恒星的距离,从而估算出它们真实的亮度。我们追溯了弗里德里希·毕雪尔和雅各布·贝塞尔在视差测量上的突破,以及拉格朗日点和星团动力学的早期探索。 第三部分:现代宇宙学与未知的边界 进入二十世纪,天文学迎来了空前的飞跃。本书将清晰地梳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空间、时间和引力的理解,并详细解释了哈勃对遥远星云的红移观测,以及由此推导出的宇宙膨胀理论。这不是对复杂方程的堆砌,而是对概念的深入解读,旨在让普通读者理解,我们所处的宇宙是如何从一个静态永恒的背景,演变为一个充满活力、不断扩张的实体。 本书的后半部分聚焦于二十世纪中叶至今的重大发现: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理论构建与间接证据的搜集过程。我们探讨了弗里德里希·兹威基对星系团质量的早期估算,以及现代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发现如何为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持。读者将跟随科学家们的脚步,体验在观测结果与现有理论模型出现巨大分歧时的困惑与探索。 精选章节预览: 伽利略的望远镜与教会的十字路口: 详细考证了当时关于“光行差”和“落体运动”的争议如何与天体观测结果相互印证。 恒星的生命周期: 从光谱分析入手,解读了赫罗图(H-R Diagram)如何成为揭示恒星演化历程的关键工具。 系外行星的狩猎: 综述了凌日法、多普勒光谱法等技术,以及我们对“宜居带”的不断重新定义。 黑洞的幽灵: 追溯从约翰·米歇尔的早期推测到事件视界望远镜捕捉到第一个图像的全过程,侧重于时空弯曲的物理图像。 《星辰轨迹》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且引人入胜的叙事框架,它不仅仅是一本天文学史读物,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求知欲、批判性思维和对未知世界永恒好奇心的史诗。通过理解我们的祖先如何看待头顶的星空,我们能更好地定位自身在当代科学图景中的位置,并展望人类对宇宙奥秘的终极探索。本书的插图和图表精美绝伦,确保了复杂概念的直观理解,是一份献给所有仰望星空者的深度导览。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重新审视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书。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很多经济学入门读物那样,上来就抛出大量专业术语,而是从一些非常基础的经济现象入手,比如“稀缺性”和“选择”如何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幽默且富有洞察力,他能够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来阐述复杂的经济概念,比如用“选择午餐”来解释“机会成本”,用“排队买票”来解释“供求关系”的动态变化。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市场失灵”的讨论,作者详细介绍了导致市场失灵的几种常见情况,如外部性(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以及垄断等,并分析了政府在这些情况下可能扮演的角色。这种分析让我对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局限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本书还花了不少篇幅探讨“激励机制”在经济行为中的作用,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案例,揭示了不同的激励措施如何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为,这对于理解企业管理、政策制定乃至个人行为都非常有启发。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关于“经济周期”的介绍,它描述了经济活动在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之间循环往复的规律,并分析了导致周期性波动的原因。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轻松愉快的,但其传达的思想却是深刻而富有价值的,它让我认识到,经济学并非冰冷的理论,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选择和命运。

评分

这本书无疑是一次深度探索金融世界之旅的起点。我一直觉得,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离不开对金融体系的深入了解,而这本书恰好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视角。书中关于“国际收支”的章节,详细解释了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影响。作者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在国际收支方面的状况,揭示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金融危机”的分析,不仅仅停留在事件本身,而是深入剖析了导致危机的根源,以及危机发生后对全球经济带来的连锁反应。作者还引用了一些历史上的著名金融危机案例,如1929年的大萧条、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等,并从中提炼出了一些普遍性的规律和教训。这种结合历史经验的分析,使得理论讲解更具说服力。此外,本书在论述“经济增长理论”时,也引入了金融发展在其中的作用,比如金融市场如何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我认为,这种跨领域的结合,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它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金融经济学的多维性。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一些敏感或有争议性的话题时,所表现出的客观和中立态度,他会呈现不同的观点,并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断。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别致的,素雅的色彩搭配上简洁的字体,给人一种专业而又不失格调的感觉。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而有弹性,翻阅起来手感很舒适,这点对于经常阅读纸质书的我是非常看重的。我是在一个雨天的午后,窝在沙发里,一边听着轻柔的爵士乐,一边翻开这本书的。起初,我被书中的一些引言和开篇的小故事所吸引,它们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为后面的章节铺垫了基调。作者似乎很擅长将复杂的理论概念,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案例来解释,这让我对之前一些模糊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例如,书中关于“信息不对称”的讨论,并没有停留在枯燥的定义上,而是引用了一个在二手车交易市场中,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如何导致市场失灵的经典例子,读起来引人入胜,也更容易理解其背后的经济学逻辑。虽然我对金融领域并非一窍不通,但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和分析角度,还是让我耳目一新。它似乎在试图打破一些固有的思维定式,鼓励读者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视角去看待金融经济的运行规律。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行为金融学”的一些探讨,它指出人性的非理性如何在金融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与我日常观察到的市场现象非常吻合,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共鸣。总的来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愉悦且富有启发性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场与作者的思想对话,引导我去深入思考。

评分

我一直对宏观经济的波动和其背后驱动力感到好奇,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这种求知欲。刚开始阅读时,我被书中的图表和数据所震撼,各种曲线、柱状图层层叠叠,虽然一开始有些眼花缭乱,但随着深入阅读,我逐渐理解了这些图表所要传达的深层含义。作者在解释各种经济指标时,非常注重其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比如在分析通货膨胀时,他详细回顾了不同历史时期通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从“恶性通胀”的灾难性后果,到“温和通胀”可能带来的积极效应,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货币政策”的部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介绍央行如何调整利率,而是深入剖析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复杂性,以及不同工具(如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有趣的经济学实验的描述,比如关于“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挑战,以及“损失厌恶”等心理学效应在经济决策中的体现,这些都让原本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有条理,从最基础的供求关系讲起,逐步深入到国际贸易、金融市场,再到经济增长和发展,内容循序渐进,非常适合我这样想要系统性了解金融经济学的读者。虽然阅读过程中需要一定的专注度,但每一次的理解都带来了满满的成就感,让我感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运转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评分

拿到这本书,第一眼就被其厚重感所吸引,这似乎预示着它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作为一名对金融市场有着浓厚兴趣的初学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既能系统讲解理论,又能结合实际操作的书籍,而这本《金融经济学》似乎就是这样一本宝藏。书中的语言风格十分严谨,但又不像传统的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作者善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复杂的概念进行拆解和阐释,使得我这样一个没有深厚经济学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例如,在解释“有效市场假说”时,作者列举了几个典型的市场现象,并分析了这些现象如何支持或挑战该假说,这种案例分析的方式,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市场的运作紧密联系起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风险与收益”的探讨,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两者对立起来,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型的金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以及如何通过多元化投资和风险管理工具来分散和控制风险。书中的一些图示也非常有助于理解,例如关于“资产定价模型”的讲解,通过清晰的图示,让我对不同资产的定价逻辑有了直观的认识。而且,作者在书中也强调了金融创新的重要性,以及新技术(如区块链、人工智能)对金融业带来的变革,这让我感觉这本书的内容紧跟时代潮流,并非陈旧的理论堆砌。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对话,他循循善诱,带领我一步步探索金融经济学的奥秘。

评分

非常实用的产品,我特别喜欢,对于京东所有产品,一概给予好评!

评分

忽闪忽闪誓师大会电话电话电话电话

评分

京东送货很快,书的质量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还可以,经典书籍

评分

还可以,经典书籍

评分

包装很好,送货及时,有时间去看下这本书的内容。

评分

买了,还没有时间看呢,抓紧看吧

评分

非常实用的产品,我特别喜欢,对于京东所有产品,一概给予好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