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密码学趣味之旅

现代密码学趣味之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彭长根 著
图书标签:
  • 密码学
  • 现代密码学
  • 加密算法
  • 信息安全
  • 网络安全
  • 数学基础
  • 趣味科普
  • 计算机科学
  • 密码学原理
  • 安全通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ISBN:9787515512174
版次:1
商品编码:1175127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12
字数:35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现代密码学趣味之旅》为我国首部现代密码技术及应用的科普读物,旨在用简单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现代密码学发展历程及技术应用。
  编辑推荐1.作为密码科普图书,本书语言风趣,通俗易懂
  本书通过创设应用场景,采用简单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描述了现代密码学发展历程和技术应用,相比同类教材,本书深奥难懂的密码学变得通俗易懂。
  编辑推荐2.密码技术爱好者的入门书籍
  作为一本入门读物,无论你是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还是业余爱好者,都可以从本书中理解到一点密码学原理,掌握到一点现代密码技术,了解到一点现代密码技术的应用。

内容简介

  《现代密码学趣味之旅》为我国首部现代密码技术及应用的科普读物,旨在用简单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现代密码学发展历程及技术应用,如密码学的数学技术、加密、认证、秘密共享、密钥管理、未来密码技术等,使读者既能掌握现代密码学基础知识和技术,了解实际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办法,又能激发对密码学的浓厚兴趣,非常适合高中生和非信息安全专业的大学生,以及从事相关工作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彭长根,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密码学会理事兼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贵州省计算机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贵州省数学学会理事;公安部《信息网络安全》杂志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贵州省统计局专家库专家、贵州省综合评标专家、贵阳市科技局项目评审专家、贵阳市保密局信息安全专家组专家。
  以第一完成人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贵州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其中SCI或EI收录近20篇,主编或参编教材3部。担任过十余门基础和专业课教学。获得各种荣誉称号多项。

目录

第 1 章 漫步密码学的发展之路
1.1 追溯古代信息保密之术
1.2 惊叹军事领域中的密码较量
1.2.1 荧屏故事中的密码学
1.2.2 古战场上的另类较量
1.2.3 国家安全的制高点
1.3 欣赏艺术视觉下的古典密码
1.3.1 替换与换位造就的密码艺术
1.3.2 古典密码实现的基本技巧
1.3.3 古典密码的局限性
1.4 初识应运而生的现代密码学
1.4.1 古典密码面临计算机的挑战
1.4.2 从艺术到科学——现代密码学的产生
1.4.3 打开密码之门的咒语——密钥
1.4.4 密码技术支撑下的信息安全
1.4.5 我国自己的商用密码标准
第 2 章 探寻现代密码学的数学之源
2.1 品味数论之美
2.1.1 数论之趣
2.1.2 由时钟想到的——模余运算
2.1.3 大素数判定的苦恼
2.1.4 欧拉函数和欧拉定理
2.1.5 中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孙子定理
2.2 领会从小学数学抽象出来的近世代数
2.2.1 抽象的"加法"与群论
2.2.2 由除法引出的有限域
2.2.3 域的"种子"——本原元
2.3 捉摸漂浮不定的随机数
2.3.1 砂锅炒板栗的故事
2.3.2 随机数生成算法
2.3.3 国家标准——《随机性检测规范》
2.4 见识计算机也难解的数学问题
2.4.1 计算机求解的"难"与"易"
2.4.2 计算机也"害怕"的数学问题
2.4.3 难解问题假设下的密码学
2.5 领略密码学领域中的数学家风采
2.5.1 信息论创始人与现代密码学的创立
2.5.2 计算机之父与密码破译
2.5.3 密码战背后的数学家
第 3 章 穿行对称密码系统之林
3.1 概貌略影
3.1.1 共享密钥的密码方案
3.1.2 信息的"搅拌"
3.1.3 分组密码
3.2 深入数据加密标准 DES
3.2.1 概览算法框架
3.2.2 领会核心结构与技术细节
3.2.3 DES 为什么被攻破
3.2.4 功不可没的商用标准
3.2.5 DES 还能用吗?
3.3 剖析高级加密标准 AES
3.3.1 AES 走向前台
3.3.2 算法结构与技术细节
3.3.3 AES 加密举例
3.3.4 AES vs DES
3.4 研读我国的对称密码标准 SM4
3.4.1 国标 SM4 的诞生
3.4.2 算法细节浏览
3.4.3 应用举例与分析
3.4.4 无线通信安全的福音
3.5 认识轻量级对称密码
3.5.1 步步紧逼的应用需求
3.5.2 "瘦身"的密码算法
3.5.3 几个轻量级密码体制概览
3.5.4 应用普及还有多远
第 4 章 攀登公钥密码系统之崖
4.1 入门之引
4.1.1 无需共享密钥的密码方案
4.1.2 公钥密码的精髓——有陷门的单向函数
4.1.3 公钥密码能为我们做什么
4.2 赏析 Diffie-Hellman 密钥交换
4.2.1 密钥交换的苦恼
4.2.2 整数上的对数——离散对数
4.2.3 巧妙的 Diffie-Hellman 密钥协商
4.2.4 中间人攻击
4.3 探究整数分解引出的密码系统 RSA
4.3.1 RSA 设计之巧
4.3.2 RSA 加密举例
4.3.3 RSA 就在我们身边
4.3.4 RSA 面临的挑战
4.3.5 Rivest、Shamir 和 Adleman 其人其事
4.4 摸索椭圆曲线上的密码系统 ECC
4.4.1 椭圆曲线方程
4.4.2 浅说椭圆曲线密码离散对数问题
4.4.3 椭圆曲线密码举例
4.4.4 被看好的公钥密码方案
4.4.5 ECC 走向应用的及时雨——国家标准 SM2
第 5 章 鉴赏信息安全认证技术之宝
5.1 感触网上交易的担忧
5.2 惊异信息伪造识别之术——Hash 算法
5.2.1 信息也可以有"指纹"
5.2.2 单向 Hash 函数的构造
5.2.3 几个国际标准
5.2.4 生日悖论与生日攻击
5.2.5 让世界关注的国内成果
5.2.6 我国的杂凑算法标准 SM3
5.3 赞赏身份识别技术
5.4 欣慰拥有数字签名之利器
5.4.1 从手写签名想到的
5.4.2 数字签名设计浅说
5.4.3 电子商务中的数字签名技术
5.4.4 需求催生的各种数字签名方案
5.4.5 保护数字版权的数字水印技术
第 6 章 踏入密钥管理技术之洲
6.1 困惑密钥管理之瓶颈
6.2 知晓密钥的类型
6.3 关注密钥管理的内容
6.3.1 密钥生成
6.3.2 密钥分发
6.3.3 密钥存储
6.4 浏览公钥密码基础设施 PKI 平台
6.4.1 PKI 在我们身边
6.4.2 细谈 PKI 技术与应用
第 7 章 走进多方密码体制之园
7.1 初见多方密码体制之基石
7.1.1 买股票看承诺方案
7.1.2 从阿里巴巴的咒语看零知识证明
7.1.3 从扑克牌游戏看不经意传输协议
7.2 初探秘密共享
7.2.1 从绝密信息的分拆保存谈起
7.2.2 秘密共享设计方法
7.3 初解安全多方计算
7.3.1 百万富翁炫富引出安全多方计算
7.3.2 安全多方计算如何实现
7.3.3 安全多方计算能做什么
第 8 章 开启密码系统安全之门
8.1 明晰密码方案的安全含义
8.1.1 理论安全性
8.1.2 实际安全性
8.1.3 密码方案中的假设
8.2 了然密码方案的安全目标
8.2.1 网络攻击类型和攻击手段
8.2.2 加密方案的安全要求
8.2.3 数字签名方案的安全要求
8.3 见证学术界关注的研究——可证明安全
8.4 见闻密码方案的攻击案例
第 9 章 畅游密码学应用之地
9.1 贴近密码技术应用规范
9.2 追寻网上办公系统中的密码技术
9.3 体验电子邮件的加密与认证
9.4 关注网上购物安全保障技术
9.5 探求网上支付的安全防护
9.6 尝试 QQ 聊天隐私保护
9.7 关切手机信息安全
9.8 瞭望云计算中的密码技术
9.9 呼唤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
第 10 章 登上密码学未来之舟
10.1 忧虑当前密码技术的局限性
10.2 惊奇混沌现象衍生的密码技术
10.3 遥望量子密码的身影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密码技术的历史起源很难追溯,戴维?卡恩(DavidKahn)在《破译者》一书中就曾说道:“人类使用密码的历史几乎与使用文字的时间一样长。”
  一天,艾丽去另一所学校看望同学,被同学带到该校的文化书院参观,艾丽随手从书架上拿出一本战国时期的《六韬》翻阅,居然发现第三卷的《六韬?龙韬》是一本中国古代兵书,它通过武王和姜子牙的对话,阐述了用兵作
  战的原则。该卷还记载了采用“阴书”方法来传递军情,其中有一句话为“敌虽圣智,莫之能识”,正是一种秘密传递军情的方法。
  阴书这种保密之术可以看作是密码学的萌芽,也标志着中国古代的秘密通信方法已具有了密码学的雏形。密码学就是一种将公开信息转化为秘密信息的技术或者方法,简单地说,密码学是研究密码设计和密码破译的科学。加密是密码学中最重要的技术方法之一,它是从古至今的一种保密通信的技术手段。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在古代就已发明出种种加密手段,内容丰富,形形色色,多种多样,《六韬?龙韬》正是我国古代密码技术应用的佐证。
  有了上次文化书院的经历,艾丽对古代中国保密之术的兴趣油然而生。有时间她就上网浏览,发现宋代的兵书《武经总要》中也记载了一些军事保密方法,宋代的军事活动有请刀、请弓、请马、请甲、请牛车、请添兵、请进军、
  请固守、贼多、贼少等四十多项。为了传递军事情报的安全,宋代军队常用一首共有40个字的诗传递情报,用其中不同的字代替不同的军事活动,也就是说,用“字验”的方式实现军事的秘密通信。杜甫的《春望》就是其中的一首,在杜甫的《春望》中,诗句“家书抵万金”的“金”字表示“贼多”,那么当指挥官在传递情报时,就可以在“金”字上做一个记号,收到军事情报的人,根据“字验”的方法获得敌人秘密的军情。
  ……

前言/序言

  密码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经历了从手工、机械、电子到计算机作业的发展过程,从一种技巧演变成一门科学,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自主密码技术的迅速发展,密码已广泛应用到军事、外交、政府、能源、金融、交通等关键部门和重要领域,在保障我国网络和信息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密码技术作为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支撑,在身份识别、安全隔离、信息保密、完整性保护和抗抵赖性等方面发挥着其他技术手段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当今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兴起的时代,亟须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彭长根老师编写的《现代密码学趣味之旅》,通过创设应用场景,采用简单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描述了现代密码学发展历程和技术应用,让带有深深数学烙印且深奥难懂的密码学书籍,变得通俗易懂,非常适合高中生和非信息
  安全专业的大学生,以及从事相关工作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阅读。
  密码科普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广大密码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花更多的
  时间来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多出一些浅显易懂、可读性强、面向社会公众的书
  籍,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密码、用好密码,引领有志于密码研究的年轻人进入这个领域,提升我国密码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在保障我国网络和信息安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前言
  作为中国密码学会理事兼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一直想着为密码学的科普做点事情,这正是撰写此书的最初动机。不曾想在这过程中,渐渐喜欢上了写科普的感觉,科普工作居然出乎预料的如此有魅力。跟着这种感觉,2013 年我
  做了一个《Diffie-Hellman 密钥交换》的科普视频课,参加了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更进一步意识到科普工作的价值,此书的撰写正是在这种感受的驱动下所做的一点事情。
  曾几何时,"密码"一词不断地出现在影视作品中,密码技术也徐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影视剧中扣人心弦的情节,惊心动魄的密码对抗,神乎其神的破译技术,总是能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好奇和遐想,也激起了越来越多爱好者的探究欲望。荧屏上的密码技术自然是做了艺术化处理的,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军事战争驱动了密码学的发展,密码学从艺术到科学,自古就与战争联系在一起,从古代战场到现代战争,始终未离开过密码技术的较量。从姜子牙的"阴符 ? 阴书"保密之术,到古希腊的"石蜡密信",从二战的恩尼格玛机,到现代信息战,无不彰显着密码技术的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战争催生了密码技术,密码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是军事领域中的另类较量。其实,密码技术也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它就在我们的身边默默地保障着我们的信息安全。随着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现实中的业务将不断向网络空间延伸,从电子邮件到现在的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无不依赖着密码技术的护航 ;我们所熟悉的网络银行、支付宝、证券交易背后都有坚固的密码技术做后盾。信息网络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也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安全观念,网络信息空间的安全已被各国提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2014 年,我国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担任组长,李克强、刘云山任副组长,领导小组规格之高、力度之大,可谓是前所未有。由此可见,网络空间的安全已不可小视。
  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基础,它解决了信息的保密性和认证性,信息网络中防火墙、安全路由、虚拟专用网、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依靠的正是密码学中的保密算法和认证算法。然而有密码编码,就会有密码攻击,密码学正是以密码编码和密码分析两大分支为研究的学科,密码编码和密码攻击总是在不断的博弈之中,可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近年来的病毒、木马、黑客、蠕虫、后门等网络攻击的日益剧增,也在悄然促进着密码技术的发展。扣人心弦的密码剧情节,眼花缭乱的网络攻击手段,常让我们跃跃欲试,渴望有朝一日自己也变成一个密码高手,成为信息安全的保护神。可是,每当我们拿起密码书籍来读,才发现那里原来全是一些索然无味的抽象数学符号,顿时让我们的兴趣荡然无存。
  面对渴望轻松了解密码技术及其应用的读者,面对日益严的网络攻击,作为密码学研究工作者,是到了该做点什么的时候,科普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近年来,国内外也陆续出版了几本密码学的科普书籍,但大多是介绍古典密码技术,或是战争中的密码故事,未曾见介绍现代密码技术及其应用的作品,这正是萌生撰写本书的初衷。本书是一本现代密码技术与应用的科普书籍,旨在用最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方式和趣味的故事介绍现代密码学方法、技术与应用,如密码学的数学技术、加密、认证、秘密共享、安全多方计算、密钥管理、PKI/CA、轻量级密码和未来密码技术等及其应用场合。主要特色是突出"现代"、"通俗"、"趣味",通过故事、采访和新闻报道等形式,以主角艾丽和柏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为主线,介绍现代密码学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力求文字浅显、通俗、趣味,使读者既能了解实际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办法,又能激发对密码学的浓厚兴趣。
  本书的读者对象定位为高中生、非信息安全专业大学生、信息技术及数学爱好者、关注信息安全的各行业工作人员和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广大民众等。作为一本入门读物,希望能透过浅显的介绍,让读者理解到一点密码学原理,掌握到一点现代密码技术,了解到一点现代密码技术的应用。云计算的风起云涌,大数据的悄然而至,又会有新的安全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云端数据的安全存储亟待解决,大数据的隐私保护不可避免。面对不断涌现的信息技术,此书可作为抛砖引玉之尝试。
  贵州大学李祥教授作为国内老一辈计算机科学研究学者,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在贵州大学开辟了可计算性理论和计算复杂性理论研究,并形成一定的优势,基于此基础,李祥教授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开辟了密码学研究方向,在密码算法与密码协议、模型检测方面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自从被恩师李祥教授引领进入密码学研究的大门,我未敢放松对密码学研究的关注,尽管身处欠发达地区工作,但仍希望能贡献一点绵薄之力,本书若能为老一辈人创建的平台增加点色彩,我将欣慰之至。
  本书得以完成,我首先要感谢亲如家人的研究生们,在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做博士后的田有亮博士,为本书答辩和出版手续做了不厌其烦的工作。朝夕相处的周洲、杨玉龙、刘海(小)、任祉静、丁红发、杨震、徐志聘、张豹、
  吕桢、刘海(大)、王伟茹、原志龙、刘荣飞、张铎等研究生为本书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做了大量的工作 ;更要感谢国家密码管理局和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的支持,你们的支持是本书得以出版的重要基础 ;与此同时,我怀着深深的敬意感谢沈昌祥院士,您对本书的肯定是我撰写的动力。最后,衷心感谢为本书评审和提出宝贵建议的专家、学者和领导,本书包含了你们的智慧。
  彭长根
  2015 年 2 月

《宇宙的密码:探索未知的语言与沟通》 这是一趟超越时空的探索之旅,我们将一同潜入宇宙深处的奥秘,解读那些隐藏在星辰大海中的通用语言。本书并非讲述人类文明的已知通信方式,而是聚焦于那些尚未被我们完全理解,却可能在宇宙尺度上无处不在的“密码”。我们将从天体物理学的宏观视角出发,审视宇宙的诞生与演化,探寻那些看似随机的现象背后是否蕴藏着某种秩序与规律。 第一部分:宇宙的语法——从大爆炸到星系的形成 我们的旅程始于宇宙的黎明,那场震动时空的“大爆炸”。这里并非单纯的物理事件,而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开端。初始的能量如何编码了后来的物质分布?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那些微小的温度涨落,是否是早期宇宙信息传递的“原始信号”?我们将深入探讨早期宇宙的物理模型,如暴胀理论,并思考这些理论背后所隐含的“信息编码”逻辑。 随着宇宙的膨胀,引力开始扮演关键角色。它如同宇宙的“编译器”,将最初的均匀分布“编译”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浩瀚星系。星系是如何在引力作用下形成复杂的结构?星系之间的碰撞与合并,是否是一种信息交流与整合的过程?我们将审视星系动力学,分析暗物质和暗能量在构建宇宙结构中的作用,并思考这些不可见的力量是否以某种我们尚未掌握的方式,传递着关于宇宙演化的信息。 第二部分:天体的低语——行星、恒星与黑洞的信息传递 当目光聚焦于更小的尺度,我们发现行星、恒星甚至黑洞都在以各自的方式“低语”。行星是否拥有其独特的“地质语言”?地震波的传播、火山活动的周期性,是否揭示了行星内部的信息交换机制?我们将分析地球和其他行星的地质活动,探索行星磁场的形成与变化,并思考这些现象是否与行星的内部动力学和潜在的“生命信号”有关。 恒星,作为宇宙中的巨大“能量引擎”,其光芒与辐射本身就是一种信息载体。恒星的颜色、亮度、光谱,都在讲述着它们的年龄、成分与演化阶段。恒星风和超新星爆发,更是将恒星内部的信息以粒子流和电磁波的形式抛洒到宇宙空间。我们将深入研究恒星的物理特性,解读恒星演化的“密码”,并思考这些恒星活动的规律是否能够作为探测遥远天体的“指示器”。 而黑洞,这些吞噬一切的宇宙巨兽,其信息传递方式则更为神秘。虽然“黑洞信息悖论”仍然是物理学界的一大难题,但我们不能排除黑洞在吞噬物质时,并非完全抹去信息,而是以某种我们尚未理解的方式进行“编码”与“重塑”。潮汐力如何撕扯星体,吸积盘如何加热物质,事件视界附近的量子效应,是否都可能隐藏着关于被吞噬物质的“记忆”?我们将探讨黑洞的观测证据,以及我们对黑洞内部物理过程的最新理解,并思考信息在黑洞附近是如何被处理的。 第三部分:生命的可能性——从化学到生物信号 在探索宇宙的奥秘时,我们无法回避生命这个话题。生命,作为一种高度有序的信息处理系统,其存在本身就意味着一种特殊的“密码”。我们将在本书中探讨生命起源的化学基础,思考氨基酸、核酸等大分子的形成是否遵循某种普遍的“化学密码”。极端环境下的生命现象,如深海热泉、地下洞穴中的微生物,它们如何在这种严苛条件下生存并传递生命信息? 更进一步,我们将目光投向地外生命的可能性。SETI(搜寻地外文明计划)一直在监听宇宙中的无线电信号,试图从中解读出智慧生命的“语言”。然而,除了电磁波,生命是否还可能以其他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进行通信?例如,生物发光、化学信号,甚至是我们尚未能想象到的“生物场”。我们将审视目前对地外生命的探索进展,讨论寻找生命信号的科学方法,并思考宇宙中是否存在着超越人类当前理解的“生命语言”。 第四部分:未来的对话——跨越时空的沟通畅想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带我们畅想未来的可能性。如果我们在宇宙深处接收到了某种“信息”,我们该如何解读?这需要我们对宇宙的“语法”有更深入的理解。我们是否能够发展出跨越星际距离的通信技术?例如,利用量子纠缠的“超光速”通信(尽管目前受限于信息传递的限制),或者更高级的引力波通信。 更具挑战性的是,如果我们要主动向宇宙发出信息,我们应该发送什么?如何确保我们的信息能够被理解,或者至少引起其他文明的注意?这需要我们对“宇宙通用语言”进行更深刻的思考。本书将探讨信息论在宇宙尺度上的应用,以及我们如何构建一种能够被不同认知体理解的“普适性信息”。 《宇宙的密码:探索未知的语言与沟通》是一场智力与想象力的盛宴。它鼓励我们跳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以更广阔的胸怀去审视宇宙。我们并非要寻找人类社会的“密码”,而是要发现宇宙本身所蕴含的、连接万物的“语言”。这趟旅程将激发我们对科学的无限好奇,并可能为我们揭示宇宙深处隐藏的惊人秘密。它将带领读者们思考,我们在这个浩瀚宇宙中的位置,以及我们与其他未知实体之间可能存在的、超越一切已知范畴的沟通桥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复杂理论望而却步,但又对背后的原理充满好奇心的人量身定做的!拿到手的时候,我原本还担心会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里面充斥着各种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和晦涩的定义。然而,事实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作者的叙事方式极其生动,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们穿越了整个密码学的迷宫。他没有直接抛出RSA或椭圆曲线的复杂算法,而是从最基础的凯撒密码讲起,用清晰的比喻和生活化的例子来解释密钥、加密和解密的核心概念。比如,他将公钥和私钥的配合比喻成一个特殊的邮筒,外人只能投信,只有你拿着特定的钥匙才能打开——这个比喻立刻让我明白了非对称加密的精髓。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的不是学习的压力,而是一种探索未知的乐趣。书里对历史背景的穿插也非常到位,让我了解到密码学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无数次智慧的博弈和技术的迭代。特别是关于二战时期图灵和恩尼格玛机的故事,描写得惊心动魄,完全可以拍成一部精彩的谍战片。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成功地将一个看似高冷的学科,拉到了普通读者触手可及的高度,让人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现代信息安全的基础框架。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技术有兴趣,但又害怕被“硬核”劝退的朋友们。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最初购买这本书是抱着一种“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我的工作需要我了解一些基础的加密知识,但传统的参考资料总是让我头大,那些关于群论、有限域代数的内容,读起来就像在啃一块坚硬的石头,嚼不出任何滋味。翻开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原来理解密码学可以如此“丝滑”。作者的功力深厚,他懂得如何“去数学化”地阐述复杂的数学结构。书中对哈希函数的讲解,让我彻底理解了“雪崩效应”的威力——只需改动输入的一个比特,输出的结果就会天翻地覆,这对于理解数字签名的防篡改特性至关重要。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止步于理论介绍,而是深入探讨了实际应用中的“猫腻”。比如,为什么在实际部署中,即使拥有最强的加密算法,也可能因为实现上的漏洞而功亏一篑?作者通过几个经典的案例分析,点出了“侧信道攻击”的危险性,这让我对“安全”有了更全面和辩证的认识:安全不仅仅是算法本身,更是整个系统的工程学。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逻辑链条环环相扣,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过渡自然流畅,没有丝毫的生硬和跳跃感。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不仅告诉我加密技术是什么,更教会了我如何像一个安全专家那样去思考和审视信息传输的每一个环节。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如此的富有感染力,它有一种独特的韵律感,仿佛作者在向你娓娓道来一个宏大的故事,而不是在陈述事实。特别是对于数字签名和区块链技术的关联部分,作者的处理手法堪称艺术。他没有把区块链描述成一个时髦的热词,而是将其还原为基于密码学原语(特别是哈希函数和非对称加密)构建起来的一个信任机制。他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剖析“不可否认性”和“时间戳”是如何通过密码学工具得以实现的,这让原本感觉遥不可及的去中心化技术,瞬间变得清晰透明。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密码学伦理和法律边界的讨论。在一个日益数字化的世界里,加密技术不再仅仅是技术问题,它关乎隐私权、国家安全和个人自由。书中对“后门”的争议、以及不同国家对加密强度的限制,都有着鞭辟入里的分析,既保持了客观性,又引发了读者对技术影响力的深刻反思。这本书的整体阅读体验是令人愉悦且富有启发性的,它不仅武装了我的技术知识库,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我对信息时代安全与信任关系的审慎态度。它是一本能让你在合上书本后,依然能保持思考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从一开始就给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这不是一本让你昏昏欲睡的学术著作。纸张的质感温润,字号大小适中,而且作者极其富有心地设计了大量的插图和示意图,这些图形元素绝非简单的装饰,它们是理解抽象概念的视觉拐杖。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信息熵”和“随机性”的探讨。很多科普读物往往只是简单地提到“随机数很重要”,但这本书却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伪随机数生成器(PRNG)和真随机数生成器(TRNG)的区别,并用生动的比喻描述了熵是如何在加密体系中充当基石的角色。如果把加密比作造一栋坚固的大楼,那么随机性就是地基的材料,如果材料本身就有瑕疵,再好的设计图纸也是白搭。这种对基础概念的深度挖掘,使得我对后续学习任何新的加密协议都充满了信心。此外,书中对量子计算对现有密码体系的挑战这一前沿话题的讨论,也显得尤为及时和深刻,它没有制造恐慌,而是以一种务实的态度,介绍了后量子密码学的研究方向,为读者指明了未来学习的路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对现有技术的梳理,更是一种对未来安全图景的预判。

评分

我得说,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精彩的辩论赛,而不是单向的灌输。作者在介绍完一种加密体制的优势后,总会不厌其烦地指出其局限性或者被破解的潜在途径,这种批判性的思维贯穿始终,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思考欲望。例如,在介绍对称加密的密钥分发难题时,作者并没有急于跳到公钥加密,而是花了大篇幅讨论了“可信第三方”和“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的巧妙之处。他将后者比作是两位陌生人在黑暗中,通过交换不同颜色的颜料,最终共同调配出一种只有他们知道的特定颜色,而旁观者无论如何也无法确定这个最终颜色的过程。这个描述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离散对数问题”的难度,而无需深入钻研背后的数论细节。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还探讨了社会工程学在密码学安全中的角色,提醒我们,最复杂的算法也可能被最简单的人性弱点所攻破。这种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使得这本书的视野非常开阔,它跳出了纯技术的藩篱,触及了安全认知的本质。对于我这样追求全面理解的读者来说,这种多维度的解析是无价的。

评分

从密码学的历史讲起,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值得购买!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很好用,不错不错真的很不错!!!!!

评分

东西非常好哦哦非常感谢

评分

比心。。。。。。。。。。。。。

评分

正品,非常满意收到的商品。好评

评分

/<_/____ /

评分

喜欢,最后一次用到满105减6了

评分

非常不错的书,这几年一直购买给学生

评分

内容生动有趣,容易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