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书系:孙中山民生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将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与现代化思想贯通起来进行研究。孙中山继承了中国大同思想传统,并根据时代要求予以改铸。民生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诉求,体现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深层问题,对于西方现代性的抵抗性思考是其基本特色。大同思想传统是民生社会主义的精神依托,民族主体立场是民生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它是区别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本土形态”社会主义。民生社会主义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意蕴,展现了孙中山在现代化道路探索中的问题意识。其现代化诉求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背景,而民族主体立场则为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重要借鉴,它的探索为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提示了关注重点,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资源。
作者简介
贾乾初,1971年生于河北省沧县,2007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出版学术专著《孙中山民生社会主义论略》(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参著《中国儒学发展史》(三卷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与目的
第二节 现状及评价
第三节 方法与框架
第二章 艰难新知:民生社会主义演生的历史境况
第一节 晚明清初以来现代性的萌芽
一、现代性萌芽的问题
二、早期启蒙思想的现代性意味
三、沟口雄三的目光
第二节 中国人对资本主义的判断
一、《万国公报》对垄断组织的揭露
二、梁启超对资本主义矛盾的判断、剖析与考察
三、如何理解社会主义与大同理想的嫁接现象
第三节 早期国民党人对社会主义的探讨
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否定
三、超越同期孙中山思想的主张
第三章 与时偕行:民生社会主义的内容及其发展
第一节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生社会主义
一、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同情工农劳动阶级
二、提出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方法,强调“国利”和“民福”
三、“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四、民生主义基本纲领的提出
五、糅合“单税”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互助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生社会主义
一、欢迎十月革命,指出中国要“以俄为师”
二、提出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
三、民生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及其相互关系
四、实现民生社会主义理想目标的具体措施
第四章 大同与现代化:民生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
第一节 民生社会主义对大同传统的继承与改造
一、大同传统是中国特色的空想社会主义
二、孙中山对“大同”的继承和改造
三、孙中山对“均平”的继承和改造
第二节 民生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检视
一、机器对工人的压迫
二、资本主义是一种新型压迫制度
三、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冲突
四、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恶果
第三节 民生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诉求
一、孙中山关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总体构想
二、民生社会主义对西方式现代化的抵抗性思考
第五章 审视:科学社会主义视角下的民生社会主义
第一节 民生社会主义是一种“本土形态”
一、民生社会主义区别于科学社会主义
二、民生社会主义作为“本土形态”的社会主义
第二节 民生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吸纳与“拒绝”
一、民生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吸纳
二、民生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拒绝”
第三节 从列宁到毛泽东——科学社会主义对民生社会主义的两种审视语境
一、俄国经验——列宁的审视语境
二、中国革命实践——毛泽东的审视语境
第六章 辨析:民生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节 民生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资源
一、社会主义“本题说”与社会主义本质论
二、“节制资本”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三、“欲使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开放论
四、对一种观点的辨析
第二节 民生社会主义的意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七章 歧出:国、共两党对三民主义的不同阐释
第一节 三民主义儒家化的政治倾向及其现代化归宿
一、戴季陶的儒家化解释
二、蒋介石的儒家化解释
三、三民主义儒家化解释的政治倾向
四、三民主义儒家化解释的现代化归宿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及共产党人对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肯定
一、共产党人对三民主义的认识过程
二、共产党人对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肯定
三、新民主主义对三民主义的创造性发展与超越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革与民生社会主义价值的再发现
一、社会主义改革的民生指向
二、民生社会主义价值的再发现
第八章 重估:民生社会主义之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地位
第一节 民生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参照
一、现代化诉求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背景
二、民族主体性立场为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重要鉴戒
三、民生社会主义的探索为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提示了关注重点
第二节 民生社会主义的历史指向及其局限性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书系:孙中山民生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政治学方法论》认为,根据预设目标的不同,政治科学的研究可以分为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其中,许多政治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对一定的情形进行描述,即研究者通过审核、整理和汇总资料,说明特定的政治现实、政治现象“是什么”,说明其存在与变化的具体情况,这就是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是指对研究对象为什么那样存在和变化做出说明,其实质是通过建立政治现象之间的关系,寻找社会政治事实存在与变化的原因。尽管一些政治科学家把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在描述特定的政治现象上,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不会放弃对所描述的政治现象做出解释的努力。
我们这里对孙中山民生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研究的预设目标是,将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与现代化思想贯通,试图建立与“空想——科学”以及阶级分析这样的解释模式有所区别的另一种解释框架。具体说来,这个框架以民生主义的现代化特质为核心,以中华民族为主体立场,以晚明清初直至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萌芽为依据,在此基础上把握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发展与科学社会主义、与苏俄社会主义、与新民主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中国的大同传统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研究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将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高度统一起来。在把握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应用政治科学研究的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并将二者结合起来,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求之中。
二、对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本土探索独自性价值的进一步确认与重估已有了很多成果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在来源上是多元的,学界公认其有本土传统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两个渊源。据学者们的各自探索,“总的来看涉及以下基本要素:中国古代的大同学说,井田制度,太平天国的农业社会主义,维新思想家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包括亨利·乔治的‘单税社会主义’、穆勒的地价理论、摩里斯-威廉的《社会史观》在内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学说,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第二国际改良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俄国民粹主义、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等等。”
虽其如此,但基于中华民族主体立场的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所做出的思考与探索,无不是具有本土探索的独自性价值的。这一点同样得到了很多学者的确认与推扬。如前文我们所举出的,有学者认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生产力极其低下、资本主义极其微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社会主义。它符合了、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工业落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珍贵的思想资料。而民生主义所设想的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走向,基本上是符合国情的。还有学者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产于“我国本土的”“特殊的社会主义形式”。更有学者从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想比较的角度指出,事实上,20世纪中期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正是从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中接过了文化火炬,其思想精髓都在于把时代精神与中国特色有机结合,在这一点上,孙中山三民主义理想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想相同,都是要把中国这个农业国改造成现代工业国,这并不是主观社会主义的乌托邦,而是植根中国国情的一种一致的文化选择。
对于孙中山立足中华民族主体立场,深入把握近代以来中国的现实国情,从而做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想社会道路的思考与探索,其本土的独自性价值,其思想形态的独立性,如孙中山坚定顽强的人格一样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这些成果无疑对我们即将进行的研究奠定了十分有益的基础。
……
前言/序言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书系:孙中山民生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书系:孙中山民生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