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东方主战场:诺门坎1939

回望东方主战场:诺门坎193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敦德 著
图书标签:
  • 诺门坎战役
  • 中日战争
  • 苏联
  • 军事历史
  • 二战
  • 东方战场
  • 历史研究
  • 战争纪实
  • 蒙古
  • 1939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ISBN:9787506570466
版次:1
商品编码:1177087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9
字数:3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诺门坎,位于中蒙边境的一片半草原半沙漠的荒原。1939年5月4日,在这个神秘的“世界角落”一次很小而极普通的边界冲突,引发了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的日苏战争。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重新回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东方主战场,会给今天的人们怎样的启示?《回望东方主战场》丛书站在今天的高度,用全新的视角、纪实的手法,再现当年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一幕又一幕战争活剧,既有新史料的披露,又有生动的“情景再现”,还有作者对于战争的深刻思考。其中包括《回望东方主战场·苏联出兵东北》《回望东方主战场:诺门坎1939》《回望东方主战场·游击战之光》《回望东方主战场·中日秘密战》《回望东方主战场·汉奸现象剖析》等。作者为徐焰、陈敦德等知名党史、军事专家。

作者简介

  陈敦德,作家,导演,电影制片人,原籍广东南海,抗战末年出生于桂林。组织创作,摄影了蜚声海内外的获奖抗战大片《血战台儿庄》及姐妹篇《铁血昆仑山》,由此引发其对二战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的纵深研究。作为新中国外交史专题作家而享誉中外,作为中国有缘的三位美国总统作传的历史作品《毛泽东尼克松1972》《中美建交:邓小平与卡特握手》及《新中国重返联合国:老布什结缘新中国》,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著有“新中国外交年轮丛书”(9本)。近年来,开拓了二战史之纪实创作,继《八路军驻港办事处纪实》《B-29轰炸机群从中国起飞——美国援华空军远炸日本本土始末》之后,又推出了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的力作《诺门坎1939》。

内页插图

目录

写在前面

首篇 日本对苏作战,秘密制订“八号作战计划”
一、植田谦吉就任第13任关东军司令,重温首任司令名言“西伯利亚应该是关东军的驯马场”
二、来自柏林与莫斯科的“特种情报”,使关东军觉得“可以在诺门坎动手了”
三、白匪领袖谢苗诺夫在海拉尔要塞“露面”,引起伏罗希洛夫高度关注
四、东京参谋本部设计对苏作战计划,秘密代号为“八号作战计划”
五、植田谦吉从海拉尔要塞西望,幻想着自己将要成为日本的“成吉思汗”
六、克格勃远东首脑留希科夫叛逃,佐尔格发出密电:“熊已经被解剖……”

二篇 第一次诺门坎战役,双方互有胜负
七、小松原道太郎准备西征大打,要求关东军部增派飞机和汽车
八、东八百藏攻占锡林陶拉盖,引发双方准备诺门坎大战
九、东八百藏大包抄,蒙军师长阵亡,诺门坎大战一触即发
十、日式“肉弹攻击”挽救不了东八百藏“全军玉碎”的命运
十一、第一次诺门坎战役以山县武光大佐给部下收尸烧骨灰而告终

三篇 斯大林钦点朱可夫去诺门坎
十二、斯大林亲自点将,朱可夫深知这一仗对自己命运来说,太重要了!
十三、“俄罗斯国家英雄”功勋侦察员额尔登毕力格和他的女儿玛如喜(上)
十四、“俄罗斯国家英雄”功勋侦察员额尔登毕力格和他的女儿玛如喜(下)
十五、达斡尔情报组与苏军情报官在甘珠尔庙接头,
十六、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拍板,只是一个师团,让关东军去打吧
十七、达斡尔情报组渗透进海拉尔日军指挥部的心脏

四篇 朱可夫将指挥部搬到哈拉哈河前线
十八、朱可夫将指挥部搬到哈拉哈河前线,会见乔巴山
……

五篇 第二次诺门坎战役,朱可夫以少胜多
六篇 关东军老本出尽,在诺门坎总攻三天
七篇 朱可夫为总攻做充分准备,日军组建第6军司令部
八篇 苏蒙联军的诺门坎总攻开始了
九篇 土居明夫武馆发现克里姆林宫有异动
十篇 朱可夫稳操胜券,关东军空前惨败
十一篇 东乡茂德大使莫斯科谈判求停战

尾篇 诺门坎战事之后
回望东方主战场:诺门坎1939 一场被历史遗忘的残酷绞杀,一次颠覆军事战略的惨烈洗礼 1939年,在遥远的东方,一场规模空前的军事冲突在诺门坎的草原上悄然爆发。这并非一次寻常的边境摩擦,而是一场足以撼动国际格局、改写军事教科书的惨烈绞杀。本文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重返那片饱含硝烟的土地,深入剖析这场被主流历史叙事所忽视,却又在军事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战役——诺门坎1939。 历史的迷雾:为何是诺门坎? 要理解诺门坎之战的爆发,必须将目光投向20世纪30年代末的国际局势。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奉行扩张主义国策,其野心早已延伸至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大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植伪满洲国,其军事触角不断向苏联远东地区逼近。与此同时,苏联正经历着大规模的军事改革和肃反运动,斯大林希望借此机会巩固国内权力,并遏制日益嚣张的日本帝国。 苏联与伪满洲国(实则由日本控制)之间关于边境线的争议,尤其是在哈拉哈河和诺门坎地区,成为了导火索。日本关东军自恃其“大陆政策”的强大武力,企图通过军事冒险来测试苏联的决心,并为进一步侵略扩张打开通道。然而,他们低估了苏联远东方面军的实力,更低估了那位以铁腕著称的军事统帅——朱可夫。 战略博弈:两支军队的巅峰对决 诺门坎之战并非一场简单的步兵对决,它是一场集现代军事技术与战术思想于一体的残酷较量。参战双方都集结了当时最精锐的部队,投入了大量的装甲车辆、火炮和飞机,将其部署在那片看似荒凉的草原上,上演了一场现代战争的预演。 日军:骄横的“关东军精神”与僵化的战术 在诺门坎,日军依然秉持着其“勇猛敢死”的传统作战精神,这种精神在之前的战争中曾赋予他们巨大的优势。然而,面对数量庞大、装备精良的苏军,这种战术开始暴露出其致命的弱点。日军的指挥官,受到“皇道派”思想的影响,更注重士兵的士气和个人英勇,而相对忽视了联合作战、后勤保障和情报分析。他们依赖于步兵的冲锋和轻型坦克(如九五式、九七式)的支援,但这些轻型坦克在面对苏军装备的T-26、BT系列中型坦克时,显得力不从心。日军的炮兵也缺乏重型火炮,难以有效压制苏军的强大炮火。 此外,日军的侦察和情报工作存在严重不足。他们低估了苏军的兵力部署和装备水平,对朱可夫精心策划的反击计划毫不知情,这为他们的最终失败埋下了伏笔。 苏军:朱可夫的闪电战与坦克洪流 朱可夫,这位后来成为苏联元帅的传奇军事家,在诺门坎崭露头角。他深谙现代战争的特点,并充分利用了苏联在军事工业和技术上的优势。在战役初期,日军的进攻一度取得了进展,但朱可夫并没有慌乱。他迅速调集了大量的装甲部队、炮兵和航空兵,并以极高的效率进行了战备部署。 朱可夫的战术核心是“运动战”和“集中优势兵力”。他没有与日军进行正面消耗战,而是采取了“围点打援”和“口袋战术”。他先是用少量兵力牵制住日军的主力,同时将精锐的装甲部队隐藏在侧翼,等待时机。一旦日军主力陷入包围圈,苏军便会以强大的坦克洪流发动毁灭性的打击。 苏军的T-26、BT-5、BT-7等坦克,虽然在技术上可能与日军坦克互有优劣,但其数量优势和战术协同运用,却能形成压倒性的力量。苏军的37毫米和76毫米火炮,以及强大的航空兵支援,更是将日军的阵地炸得粉碎。朱可夫的指挥精准而果断,他善于利用战场地形,巧妙地调动部队,将日军拖入了他精心设置的死亡陷阱。 战场细节:血与火的洗礼 诺门坎的战役过程异常惨烈,草原上留下了无数的英勇牺牲和残酷的杀戮。 序曲:试探与激化 战役初期,双方在边境线附近进行了多次小规模的冲突,日军关东军指挥官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迫使苏联承认其对边境线的解释。然而,苏联远东方面军在朱可夫的领导下,展现出了坚决的抵抗姿态,并开始调集重兵。 第一次大规模冲突:日军的失算 1939年5月,日军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企图一举击溃苏军。然而,他们遭遇了苏军坦克和炮兵的顽强阻击,进攻被粉碎。 朱可夫的反击:诺门坎的绞杀 8月,朱可夫认为时机成熟,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他利用夜幕和恶劣天气,成功地将日军的主力部队(包括两个精锐的师团)包围在哈拉哈河西岸。随后的几周,苏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坦克、炮兵和步兵协同作战,日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们在弹药、粮食和支援都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日军的绝望突围与苏军的猛烈打击 尽管明知希望渺茫,日军依然试图突围,然而每一次突围都被苏军强大的火力所击溃。草原上弥漫着硝烟和血腥味,无数的生命在那片土地上消逝。最终,日军被完全击溃,伤亡惨重。 停火与后果 9月15日,在双方都承受了巨大损失后,日本和苏联签订了停火协议。然而,这场战役的影响却深远持久。 历史的回响:被遗忘的教训与深远影响 诺门坎之战,对参战双方以及整个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对日本的影响:战略方向的转移 诺门坎的惨败,让日本军部深受打击。他们意识到,在陆地上与强大的苏联对抗,将是一场得不偿失的冒险。这场战役直接导致了日本“北进论”的破产,转而将战略重心南移,将目标瞄准了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这直接促成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可以说,诺门坎之战是日本走向太平洋战争的重要诱因之一。 对苏联的影响:朱可夫的崛起与军事改革 诺门坎的胜利,极大地提升了朱可夫的声望,他成为了苏联军事界的明星。这场战役也为苏联的军事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苏军在战役中展现出的现代合成作战能力,以及对坦克兵团的运用,为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苏联也从这场战役中认识到了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并开始加强对日本动向的关注。 对军事理论的影响:装甲兵力运用与联合作战的典范 诺门坎之战是现代装甲兵力大规模投入作战的早期典范之一。朱可夫在此役中展现出的闪电战思想、战术迂回包抄以及多兵种协同作战的理念,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军事理论发展。它证明了在未来的战争中,装甲部队和空军的协同作用将是决定性的。 被遗忘的真相 尽管诺门坎战役如此重要,但长期以来,它在中国和西方主流历史叙事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场发生在东方主战场之外的绞杀,却以其残酷性和战略意义,为我们理解20世纪的战争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它是一场被遗忘的英雄史诗,也是一次惨痛的教训。 回望东方主战场:诺门坎1939 并非仅仅是一部关于战争的记录,它更是对历史真相的挖掘,对军事战略的审视,对生命价值的尊重。通过重温这场被遗忘的战役,我们得以窥见20世纪上半叶国际政治的复杂角力,理解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逻辑,更深刻地认识到现代战争的残酷与复杂。这场发生在诺门坎草原上的血与火的洗礼,至今仍在为我们提供着宝贵的历史镜鉴。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于那些能够提供全新视角、挑战既有认知的历史著作总是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当我在书店偶然看到《回望东方主战场:诺门坎1939》时,脑海中立刻涌现出无数的疑问和猜测。诺门坎,这个名字在我接触历史的早期,更多的是作为苏联和日本之间一场短暂但惨烈的冲突出现,它似乎总被淹没在更宏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叙事之下。然而,书名中的“回望东方主战场”几个字,却极大地激发了我对其深层意义的探寻。这是否意味着,这场战役在当时的东亚地区,其重要性和影响力,足以被称之为“主战场”?这本书是否会颠覆我们对诺门坎事件的传统认知,将其置于一个更核心的历史地位?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通过严谨的考证和深入的分析,为我们揭示这场战役在战略、政治、军事乃至心理层面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我想知道,这场冲突是如何塑造了日本军方后续的战略选择,是否直接导致了其最终走向太平洋战场,而忽略了北方潜在的威胁?同时,对于苏联而言,这场胜利又意味着什么?它是否为其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使其能够更从容地应对德国的入侵?这本书的书名,给我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我渴望在字里行间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评分

这本《回望东方主战场:诺门坎1939》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一种宏大叙事的张力,它似乎在召唤我们去关注一段被“边缘化”却至关重要的历史。《回望》二字,暗示着一种深度反思和重新解读,而“东方主战场”则将诺门坎这个地点,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拨开迷雾、还原历史真实面貌的著作情有独钟。诺门坎战役,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场简单的边境冲突,不如说是一次大国博弈的预演,是影响二战全局的关键节点之一。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联想到作者可能会从一个非常宏观的视角来审视这场战役,不仅仅局限于军事层面的胜负,更会深入探讨其背后的政治动机、国际格局的变化,以及对参战各方长远战略决策的影响。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论证诺门坎战役“东方主战场”的地位?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日本的战略重心,是促使其放弃北进,转而南下的重要因素吗?又或者,它对苏联在东西线战场上的战略部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都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为我呈现一幅关于诺门坎战役的全新、更完整、也更深刻的历史画卷。

评分

拿到这本书,首先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厚实的纸质和精致的装帧。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内容,但这份沉甸甸的触感,就传递出一种严谨和扎实的学术气息。书名《回望东方主战场:诺门坎1939》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仿佛是一次对被时间长河冲刷而略显模糊的过往的重新审视。我个人对军事史,特别是那些不太为人熟知的战役,有着浓厚的兴趣。诺门坎事件,在我看来,绝非是一场简单的边境冲突,它蕴含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牵扯着大国之间的角力,更直接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历史的走向。这本书的书名,暗示着它将带我们深入到这场战役的核心,去探寻那些被遮蔽的真相,去理解其“主战场”的意义所在。我猜测,作者在撰写过程中,必然花费了大量精力去搜集和整理史料,或许会引用大量一手资料,甚至是鲜为人知的档案。我期待书中能够细致地描绘出当时战场上的残酷景象,展现参战士兵的英勇与牺牲,同时也能够深入分析这场战役背后的战略决策和政治考量。我想知道,这场发生在欧亚大陆东方边缘的冲突,是如何悄然改变了世界格局,为后来的历史进程埋下了伏笔。

评分

最近恰好在关注一些二战前夕的边境冲突,对那段时期国际局势的微妙变化深感兴趣。在网络上闲逛时,偶然看到了这本书的书名——《回望东方主战场:诺门坎1939》。光是这个书名,就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诺门坎,这个名字在许多人眼中或许并不如斯大林格勒或珍珠港那样耳熟能详,但它无疑是二战爆发前一场极其关键且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我一直觉得,对于历史事件的认知,往往需要我们跳出那些被反复提及的“大事件”,去关注那些看似边缘却至关重要的节点。《回望东方主战场》这个表述,更是暗示了这场冲突并非仅仅是地区性的摩擦,而是对整个东方战场的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我想象着,作者或许会从一个全新的、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这场战役,揭示其在整个二战史乃至冷战前史中的真正地位。这本书可能会打破一些既有的历史叙事,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对参战各方——苏联、蒙古、日本——的战略意图、军事部署、战术运用以及战后影响进行深入的剖析。特别是关于日本在此战中的失利,对他们后续的战略选择(例如南下或北上)究竟有多大的影响,这方面的论述,是我非常渴望了解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极具冲击力,泛黄的纸张质感搭配上远景燃烧的战火和近景凝重的士兵群像,瞬间将人拉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仅是这份视觉冲击,就足以让人对即将展开的故事充满期待。封面上“回望东方主战场”这几个字,本身就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叙事的力量,暗示着这段被遗忘或被遮蔽的战争记忆即将被重新挖掘。而“诺门坎1939”则精准地定位了时间和地点,仿佛一声历史的呐喊,将那段不为人知的冲突呈现在眼前。我猜想,作者在选择这个标题时,一定倾注了不少心血,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书名,更是对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回应与致敬。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以怎样的视角来“回望”这场战役?是聚焦于宏大的战略层面,还是深入到战场上每一个普通士兵的命运?是侧重于事件的梳理和史料的考证,还是力图展现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各方势力的博弈?这种模糊的空间,反而激发了我更强烈的探索欲。总而言之,仅凭封面和书名,这本书就已经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会开出怎样的历史之花。

评分

xingxingxingxingxing

评分

军版的书很不错,这本[[诺门坎1939]]挺好的!

评分

书嘛,都是好东西,喜欢在京东上购物,赞

评分

期待内容吸引眼球

评分

买书能否给发票

评分

很好的一套书!为纪念反法西斯和二战胜利,值得一读!弥补了不少知识。

评分

终于得到一本比较详细的关于诺门坎战役的书藉

评分

好书

评分

好书推荐,你值得看看,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