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 英语语法新思维:名词从句超精解

新东方 英语语法新思维:名词从句超精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满胜 著
图书标签:
  • 英语语法
  • 名词从句
  • 新东方
  • 语法书
  • 英语学习
  • 教材
  • 语法精讲
  • 从句
  • 英语基础
  • 新思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53634623
版次:1
商品编码:11773912
品牌:新东方(XDF.CN)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92
字数:72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高中以上;准备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考生;一般英语学习者
  恐怕每个学过英语的人都被枯燥、难学的语法折磨过。好不容易背下了语法规则,却只是一些僵硬的条文,应用起来就傻眼了。回顾我们小时候学习母语的过程就会发现,我们其实并没有特意地去学习语法,而是将语法融会贯通在了我们的思维中,换言之,我们是在用母语进行思维。同样道理,假如我们能够深入理解英语语法,并且学会用英语进行思维,那流利英语脱口而出、提笔就写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张满胜老师的心血之作“英语语法新思维系列”就是这样一套教你学会用英语进行思维的图书,帮助你摆脱死板的语法学习模式。其中这本《英语语法新思维——名词从句超精解》篇幅较长,内容超值。作者从名词从句的基本原理讲起,不紧不慢推动进度,按照结构、语义、功能的逻辑逐层深入,几乎包括名词从句涉及的所有语法知识点,且语料前后呼应,页码标注方便查阅,让读者感觉不到难度在一点一点拔高,既满足高考、四六级等考试中对名词从句知识点的考察要求,又让学有余力的读者紧随作者的步伐,灵活掌握比如what从句巧妙用法这样的特殊知识点,在说话、写作中尽显学霸风采。
  新东方畅销10余年、累计销量超百万册经典语法书“英语语法新思维系列”添新品。
  延续“英语语法新思维”品牌内核,张满胜老师近10年教学实践经验和深入研究的新成果。
  帮助读者从全新的思维角度理解和掌握各类语法知识点,轻松攻克语法学习难关。
  传统语法书浅尝辄止,本系列书探求语法规则背后更深层的本质,教你把语法规则内化成英语思维。
  有图片提供语境背景,有图表提供思路总结,有幽默故事作为语法素材让你轻松一笑,这是一套有温度、有深度、不枯燥的语法书。

内容简介

  《新东方 英语语法新思维:名词从句超精解》延续“英语语法新思维”品牌内核,是张满胜老师近十年教学实践经验和深入研究的新成果,旨在帮助读者从全新的思维角度理解和掌握各类名词从句,轻松攻克语法学习难关。
  掌握原理——三种句子充当四种成分,带你深入挖掘名词从句的本质。
  搭建体系——结构、语义、功能、句型层层推进,教你立体掌握四大名词从句。
  注重拔高——what从句独立解析,丰富用途全面展示,助你领悟复杂句子简单化的秘诀。
  兼顾讲练——阶段性设置思维训练和答案解析,帮你及时巩固所学语法知识。
  旨在提分——以历年各地高考题目为主要例题来源,让你冲刺目标底气更足。

作者简介

  张满胜,英国剑桥大学英语硕士,拥有20余年的英语教学和研究经验,尤其是对英语语法有深入独到的研究。其代表作品“英语语法新思维系列”久经市场考验,畅销10余年而不衰,可谓新东方系列丛书中的镇店之宝,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与推崇。满胜老师对庞杂的语法规则体系进行抽丝剥茧、条分缕析、严密推导,颠覆了传统语法的罗列派,开创了英语语法的思维派,真正让你告别“死规则”,教你“活思维”,帮你重新塑造你的英语世界观。2003年以来,满胜老师一直在《新东方英语》杂志主持“语法新思维”专栏,广受读者欢迎。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名词从句的基本原理 P1
1.1 名词从句是用句子充当名词性成分 P2
1.2 名词从句的本质:三种句子充当四种成分 P7
1.2.1 陈述句充当句子成分 P7
1.2.2 一般疑问句充当句子成分 P13
1.2.3 特殊疑问句充当句子成分 P20
第二章 名词从句的结构分析 P29
2.1 主语从句的结构分析 P30
2.1.1 陈述句变来的主语从句——that 引导 P30
2.1.2 一般疑问句变来的主语从句——whether 引导 P56
2.1.3 特殊疑问句变来的主语从句——wh- 引导 P58
2.1.4 because 引导的主语从句 P65
2.2 宾语从句的结构分析 P71
2.2.1 单宾动词 + 宾从 P71
2.2.2 双宾动词 + 人+ 宾从 P78
2.2.3 双宾动词 + 宾从 + 事物 P81
2.2.4 宾补动词 + it + 补足语 + 宾从 P81
2.2.5 介词 + 宾从 P88
2.2.6 形容词 + 宾从 P93
2.3 表语从句的结构分析 P100
2.3.1 陈述句变来的表语从句——that 引导 P100
2.3.2 一般疑问句变来的表语从句——whether 引导 P101
2.3.3 特殊疑问句变来的表语从句——wh- 引导 P102
2.3.4 because 引导的表语从句 P108
2.4 同位语从句的结构分析 P113
2.4.1 名词 + 同位语从句 P113
2.4.2 名词 + 修饰语 + 同位语从句 P116
2.4.3 名词 + 谓语 + 同位语从句 P119
2.4.4 that 从句:同位语从句与定语从句 P122
第三章 名词从句的语义分析:超越三种句子与四种成分 P133
3.1 超越三种句子 P134
3.1.1 对一般疑问句的补充 P134
3.1.2 对特殊疑问句的补充 P137
3.1.3 感叹句充当句子成分 P160
3.2 超越四种成分 P170
第四章 连词的结构分析与语义分析 P175
4.1 that 连词:定语从句、名词从句与状语从句 P179
4.1.1 that 从句比较 P179
4.1.2 that 连词比较 P183
4.2 whether 连词:名词从句与状语从句 P187
4.2.1 名词从句:whether 与that P187
4.2.2 whether:“是否”or“无论” P190
4.3 which 连词:定语从句与名词从句 P192
4.4 who 连词:定语从句与名词从句 P197
4.5 whose 连词:定语从句与名词从句 P198
4.6 when 连词:定语从句、名词从句与状语从句 P199
4.6.1 区分when 引导的三大从句 P199
4.6.2 为何要区分when 引导的三大从句 P200
4.6.3 如何区分when 引导的三大从句 P204
4.7 where 连词:定语从句、名词从句与状语从句 P209
4.7.1 区分where 引导的三大从句 P209
4.7.2 为何要区分where 引导的三大从句 P211
4.7.3 如何区分where 引导的三大从句 P213
4.7.4 where 引导的地点状语从句 P216
4.8 why 连词:定语从句与名词从句 P229
4.9 how 连词:名词从句 P230
4.9.1 how + 陈述句 P231
4.9.2 how + 形容词+ 陈述句 P231
4.9.3 how + 副词+ 陈述句 P237
4.9.4 how + 名词短语+ 陈述句 P239
4.10 wh-/wh-ever/no matter wh- 连词:定语从句、名词从句与状语从句 P253
第五章 专题讨论:疑问词 + to do 结构 P263
5.1 名词从句简化为“wh- + to do”不定式结构 P264
5.2 对“wh- + to do”的结构分析和语义分析 P268
5.3 名词从句的不定式结构与定语从句的不定式结构 P273
第六章 what 从句 P277
6.1 what 从句的结构分析 P278
6.1.1 从which 看为什么what 不能引导定语从句 P278
6.1.2 what 成分分析 P287
6.1.3 what 从句的类型分析 P293
6.2 what 从句的语义分析 P295
6.2.1 名词性特殊疑问句 P296
6.2.2 名词性定语从句 P297
6.2.3 名词性感叹句 P307
6.3 what 从句的功能分析(概述) P313
6.4 what 从句的描述功能 P316
6.4.1 句型1:what we call + noun P317
6.4.2 句型2:what we describe as + noun P322
6.4.3 句型3:what is called + noun P326
6.4.4 句型4:what is described as + noun P328
6.4.5 句型5:what is + noun P331
6.4.6 句型6:what we think is + noun P339
6.4.7 句型7:what is thought to be + noun P344
6.4.8 思考与总结 P347
6.5 what 从句的强调功能 P351
6.5.1 问题导入 P351
6.5.2 what 从句用于强调动词 P352
6.5.3 what 强调句中省去to 的原因分析 P357
6.5.4 what 从句用于强调名词 P365
6.5.5 如何判断what 强调句 P374
6.6 what 从句的主谓一致 P377
6.6.1 what 作主语,what 从句作主语或非主语 P378
6.6.2 what 作宾语,what 从句作主语 P384
6.7 what 从句的特定句型:what it takes to do P388
附录 答案解析 P394

前言/序言



深入探索语言结构:语法、修辞与语境的交织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来理解和运用英语的复杂结构。我们不会局限于某一特定语法点的精讲,而是将焦点放在语言的动态运用、语篇的构建逻辑以及不同语言层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本书的核心理念是,真正的语言能力建立在对规则的深刻理解和在实际交流中灵活应用的基础之上。 第一部分:语法的宏观架构与演变 本部分将超越传统的语法点划分,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英语语法的骨架和发展脉络。 1. 英语语法的历史沉淀与当代演变 我们将追溯印欧语系到中古英语、近现代英语的发展过程中,语法结构是如何被时间、社会变迁和语言接触所重塑的。重点关注: 形态学简化与句法复杂化: 探讨英语如何从一个高度屈折的语言(如古英语)逐渐演变为主要依赖语序和虚词的分析性语言。这种转变对句子结构带来了哪些本质性的影响? “新语法”的兴起与挑战: 分析二十世纪以来,以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为代表的理论如何挑战了传统的规范语法观,并探讨这些理论对当代教学和研究的启发。 语用学视角下的规范性: 探讨“正确”语法的界限,区分描述性(Descriptive)语法与规范性(Prescriptive)语法。哪些曾被视为错误的使用方式,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已成为被接受的变体? 2. 句法结构的多维分析 我们致力于揭示句子内部的深层联系,而非仅仅罗列规则: 依存关系与树状图的局限性: 深入理解主语、谓语、宾语等核心成分之间的依存关系如何构建意义。同时,评估传统的树状图分析在处理跨越多个子句的复杂结构时的局限性,并引入更侧重信息流动的分析模型。 焦点、信息流与语序的内在联系: 探讨语序(Word Order)在英语中不仅仅是满足主谓宾结构的要求,更是传递信息新旧、强调重点的关键工具。分析“前置(Fronting)”、“后置(Cleft Sentences)”等结构如何通过操纵语序来重新分配句子内信息的权重。 情态(Modality)的复杂表达: 详尽考察情态动词、情态副词以及虚拟语气在表达说话者对事件的可能性、必要性、意愿和判断等方面的细微差别。如何准确区分 must have been 与 should have been 在推理和推测上的根本差异。 第二部分:从句法到语篇:语境的决定性力量 语言的意义产生于语境之中。本部分将把焦点从孤立的句子扩展到连贯的篇章,探讨结构如何服务于篇章的构建。 3. 连词与衔接手段的精妙设计 衔接(Cohesion)和连贯(Coherence)是篇章得以成立的基石。我们将细致解析各种连接成分的功能: 逻辑关系的多样性: 不仅讨论表示“因果”、“转折”的基础连词,更深入研究 whereby, whereupon, provided that 等高级衔接词的功能区隔,以及它们在正式文体中对逻辑链条精确度的要求。 指代系统的复杂性与歧义规避: 探讨代词(Pronouns)和指示代词(Demonstratives)如何构建篇章内的指代网络。重点分析指代链条断裂或模糊时,如何导致阅读理解障碍,并学习如何通过精确的指代来优化文本的流畅性。 时间序列的构建: 分析时态和时间状语如何共同作用,构建出清晰的时间线索,尤其是在叙事性文本(如历史回顾或案例分析)中,如何确保过去完成时、过去进行时等的使用准确无误,以展现事件的先后次序和持续性。 4. 风格与修辞:语言的艺术运用 语法是基础,修辞是升华。本章侧重于如何通过对语法的巧妙调动来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语用选择: 深入探讨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的真正价值,它并非总是需要避免的结构。在科学报告、法律文件或需要弱化施事者(Agent)的语境中,被动语态如何成为传递信息最准确的手段。 并列与从属结构对论证强度的影响: 分析并列结构(Coordination)与从属结构(Subordination)在构建论点时的不同效果。何时使用并列结构来展示平等的观点,何时使用从属结构来明确主要论点和次要支持信息。 经济性原则与冗余的艺术: 探讨在不同文体中,语言的“经济性”(Economy)与“丰满性”(Elaboration)之间的权衡。分析如何通过省略(Ellipsis)来保持简洁,以及何时恰当地使用重复和排比来增强节奏感和强调效果。 第三部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法挑战 本部分关注学习者在实际跨文化交流中遇到的常见结构性障碍,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和深入的分析。 5. 动词系统在意义表达上的陷阱 英语动词系统的复杂性常常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难点。本书提供超越基础时态的深入剖析: 完成体(Perfect Aspect)的精微差别: 详尽区分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等不同完成体的意义边界,重点分析 since 和 for 与不同时态的搭配规则,以及完成体如何表达对“现在”的影响或对过去事件的总结。 非谓语动词的结构性整合: 考察不定式(Infinitives)、动名词(Gerunds)和分词(Participles)在句子中充当不同成分(定语、状语、补语)的能力,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构建更紧凑、信息密度更高的句子,从而避免冗长的从句结构。 习语动词(Phrasal Verbs)的系统性梳理: 将习语动词视为一个独立的词汇层级,分析其动词与介词的组合如何产生新义,并探讨其在正式与非正式语境中的使用限制。 6. 介词的“空间”与“抽象”语义映射 介词是英语中最具挑战性的词类之一,因为其意义高度依赖于搭配和语境。 从具象到抽象的语义延伸: 追踪核心介词(如 in, on, at, by)在表达物理空间关系后,如何延伸至时间、方式、原因等抽象概念。例如,on the subject of 与 in a hurry 之间的内在关联。 固定搭配(Collocations)中的介词选择: 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揭示哪些动词、形容词或名词必须搭配特定的介词才能构成自然且准确的表达,如 insist on, aware of, responsible for 等,并强调这类搭配是语感形成的关键。 本书致力于提供一个多层次、跨领域的语法学习框架,帮助读者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最终实现对英语语言结构更深层次的认知和更自如的掌控。

用户评价

评分

回想我那段疯狂备考的日子,我简直是“万金油”式的学习者,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看,结果是什么都没学精。我买过一本号称能解决所有介词用法的书,厚得像字典,里面对每一个介词的使用场景都做了详尽的分类和举例,结果我光是看“in”和“on”的区别就花了整整一个星期,越看越觉得介词的细微差别简直是无穷无尽的哲学难题。我发现,很多时候,学习者需要的不是知识的广度,而是针对性地解决自己当前最大痛点的深度挖掘。我真正渴望的是那种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特定语境下,为什么选择A而不是B的解释,而不是那种把所有可能性都摊开来让我自己去分辨的“百科全书式”的讲解。那种感觉就像你问医生一个小毛病,他却给你开了一本医学教科书让你自己研究病理一样,既帮不了燃眉之急,又让人感到压力倍增。

评分

天呐,最近我在整理书架的时候,翻出了好几本以前买的语法书,真是五味杂陈。那时候为了准备一个重要的考试,简直是把所有能找到的语法书都买了回来,堆得像小山一样。印象最深的是那本号称“全面解析”的语法大全,厚得能当枕头用,结果呢,翻开里面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枯燥的规则,看得我头晕眼花,很多时候根本不知道这些知识点在实际运用中到底该怎么衔接。我记得我为了搞清楚一个看似简单的定语从句的限定与非限定用法,硬是查了不下五六本不同的书,每本书的解释角度都不一样,看得我更加糊涂了。那段日子,我经常抱着书本对着镜子默背那些拗口的定义,总觉得好像抓住了什么,但一到做题或者写作的时候,那些所谓的“规则”就瞬间蒸发了,脑子里一片空白。我甚至开始怀疑,学英语语法是不是真的需要把自己变成一个行走的语法词典,而不是一个能自如表达思想的交流者。说实话,那段时间我对语法学习的信心降到了冰点,觉得这玩意儿就是故意为难人的。

评分

对于我们这些非英语母语的学习者来说,最大的挑战可能在于如何将学到的语法知识转化为内在的语感,而不是停留在“我知道这个用法是正确的”这个认知层面。我曾经参加过一个线上的口语角,当时有个话题需要用到虚拟语气来讨论假设的情景,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了“if + had done... would have done...”的结构,但当我真正开口时,却因为组织结构而卡壳了,说出来的话生硬得像在背诵教科书上的例句。事后我复盘了一下,发现问题在于,我能清晰地回忆起规则,却无法在瞬间调动它并自然地嵌入到对话流中。这就像学开车,你可以在理论考试中完美回答所有交通规则,但一坐上驾驶座,手忙脚乱,根本顾不上看红绿灯。因此,我认为一个好的语法学习资源,应该更侧重于提供那种能够激发听者和阅读者主动去模仿和内化的情景案例,而不是仅仅罗列知识点。

评分

我过去犯过一个特别大的错误,就是把语法学习等同于词汇学习的附属品,总觉得语法是那种“等我词汇量够了自然就懂了”的东西。所以,我常常在阅读时遇到生词就查生词,遇到结构复杂的句子就直接跳过,心想等以后有时间再系统梳理。结果呢,这个“以后”遥遥无期,阅读速度越来越慢,理解上也越来越依赖上下文的猜测,很多微妙的语气和作者的深层意图就错过了。特别是那些需要精确判断句子成分的长难句,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主干在哪里,后面的修饰成分如何附加,那就只能靠猜,那种不确定的感觉非常折磨人。我曾试着找那种专门针对阅读中的长难句分析的书籍,但很多书的分析方法过于教条化,比如用颜色标记主语、动词,虽然直观,但速度跟不上,等到我标记完第一个句子,后面的内容已经变得非常陌生了。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最终导致我的语法基础依然是摇摇欲坠的。

评分

说真的,自从我开始接触一些更注重实际应用和语境分析的英语学习材料后,才发现过去那种填鸭式的语法学习有多么低效。我记得有一次尝试写一篇英文邮件,想表达一个比较复杂的转折关系,结果写出来后被我的外教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好几个逻辑上的硬伤,他当时随手给我推荐了一本国外大学的写作指导手册,那本书里完全没有提及什么“主谓宾结构”或“三大从句”的传统划分,而是完全从“如何清晰地传递信息”的角度来组织内容。我当时就愣住了,原来语法是为意义服务的,而不是反过来。看到那些国外原版教材是如何自然地将语法点融入到真实的对话和文章中,我才意识到,我们国内很多语法书似乎更偏向于“拆解”语言的骨架,而忽略了如何让这具骨架“活起来”。这种脱离实际语境的纯理论灌输,对提升实际沟通能力简直是杯水车薪,让人感觉像是在学习一门已经消亡的古代语言。

评分

这是买的第二套书,第一套放在家里看。张博士讲的很好,那时候抱着书说这才是真正的语法!

评分

这本书很适合半灌水买来自学。那些英语高考只有80-90分的,买这3本书来系统学习语法,在配合一本好的词汇书,过级没问题啊!很棒,希望我明年考试通过

评分

书很好,看过了,初中级挺基础的。衔接很好,很厚,讲解很详细,同学推荐来的

评分

卖家的宝贝评价里面以示感谢和尊敬!首先,宝贝是

评分

看着好像还行,但还没细看,希望有用。

评分

质量很好,很适合现阶段的自己,希望可以提高自己的…

评分

一如既往的好,之前买了最新版的一套,觉得还是得从初级看起,于是又买了一本这个,英语学习继续开始

评分

有塑封,商品很好,完全理论化的,要多读几遍,建议网上搜视频一起看

评分

一直想学习英语,经过朋友推荐这本书,确实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