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高中以上;準備參加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考生;一般英語學習者 恐怕每個學過英語的人都被枯燥、難學的語法摺磨過。好不容易背下瞭語法規則,卻隻是一些僵硬的條文,應用起來就傻眼瞭。迴顧我們小時候學習母語的過程就會發現,我們其實並沒有特意地去學習語法,而是將語法融會貫通在瞭我們的思維中,換言之,我們是在用母語進行思維。同樣道理,假如我們能夠深入理解英語語法,並且學會用英語進行思維,那流利英語脫口而齣、提筆就寫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瞭。
張滿勝老師的心血之作“英語語法新思維係列”就是這樣一套教你學會用英語進行思維的圖書,幫助你擺脫死闆的語法學習模式。其中這本《英語語法新思維——名詞從句超精解》篇幅較長,內容超值。作者從名詞從句的基本原理講起,不緊不慢推動進度,按照結構、語義、功能的邏輯逐層深入,幾乎包括名詞從句涉及的所有語法知識點,且語料前後呼應,頁碼標注方便查閱,讓讀者感覺不到難度在一點一點拔高,既滿足高考、四六級等考試中對名詞從句知識點的考察要求,又讓學有餘力的讀者緊隨作者的步伐,靈活掌握比如what從句巧妙用法這樣的特殊知識點,在說話、寫作中盡顯學霸風采。
新東方暢銷10餘年、纍計銷量超百萬冊經典語法書“英語語法新思維係列”添新品。
延續“英語語法新思維”品牌內核,張滿勝老師近10年教學實踐經驗和深入研究的新成果。
幫助讀者從全新的思維角度理解和掌握各類語法知識點,輕鬆攻剋語法學習難關。
傳統語法書淺嘗輒止,本係列書探求語法規則背後更深層的本質,教你把語法規則內化成英語思維。
有圖片提供語境背景,有圖錶提供思路總結,有幽默故事作為語法素材讓你輕鬆一笑,這是一套有溫度、有深度、不枯燥的語法書。
內容簡介
《新東方 英語語法新思維:名詞從句超精解》延續“英語語法新思維”品牌內核,是張滿勝老師近十年教學實踐經驗和深入研究的新成果,旨在幫助讀者從全新的思維角度理解和掌握各類名詞從句,輕鬆攻剋語法學習難關。
掌握原理——三種句子充當四種成分,帶你深入挖掘名詞從句的本質。
搭建體係——結構、語義、功能、句型層層推進,教你立體掌握四大名詞從句。
注重拔高——what從句獨立解析,豐富用途全麵展示,助你領悟復雜句子簡單化的秘訣。
兼顧講練——階段性設置思維訓練和答案解析,幫你及時鞏固所學語法知識。
旨在提分——以曆年各地高考題目為主要例題來源,讓你衝刺目標底氣更足。
作者簡介
張滿勝,英國劍橋大學英語碩士,擁有20餘年的英語教學和研究經驗,尤其是對英語語法有深入獨到的研究。其代錶作品“英語語法新思維係列”久經市場考驗,暢銷10餘年而不衰,可謂新東方係列叢書中的鎮店之寶,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與推崇。滿勝老師對龐雜的語法規則體係進行抽絲剝繭、條分縷析、嚴密推導,顛覆瞭傳統語法的羅列派,開創瞭英語語法的思維派,真正讓你告彆“死規則”,教你“活思維”,幫你重新塑造你的英語世界觀。2003年以來,滿勝老師一直在《新東方英語》雜誌主持“語法新思維”專欄,廣受讀者歡迎。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名詞從句的基本原理 P1
1.1 名詞從句是用句子充當名詞性成分 P2
1.2 名詞從句的本質:三種句子充當四種成分 P7
1.2.1 陳述句充當句子成分 P7
1.2.2 一般疑問句充當句子成分 P13
1.2.3 特殊疑問句充當句子成分 P20
第二章 名詞從句的結構分析 P29
2.1 主語從句的結構分析 P30
2.1.1 陳述句變來的主語從句——that 引導 P30
2.1.2 一般疑問句變來的主語從句——whether 引導 P56
2.1.3 特殊疑問句變來的主語從句——wh- 引導 P58
2.1.4 because 引導的主語從句 P65
2.2 賓語從句的結構分析 P71
2.2.1 單賓動詞 + 賓從 P71
2.2.2 雙賓動詞 + 人+ 賓從 P78
2.2.3 雙賓動詞 + 賓從 + 事物 P81
2.2.4 賓補動詞 + it + 補足語 + 賓從 P81
2.2.5 介詞 + 賓從 P88
2.2.6 形容詞 + 賓從 P93
2.3 錶語從句的結構分析 P100
2.3.1 陳述句變來的錶語從句——that 引導 P100
2.3.2 一般疑問句變來的錶語從句——whether 引導 P101
2.3.3 特殊疑問句變來的錶語從句——wh- 引導 P102
2.3.4 because 引導的錶語從句 P108
2.4 同位語從句的結構分析 P113
2.4.1 名詞 + 同位語從句 P113
2.4.2 名詞 + 修飾語 + 同位語從句 P116
2.4.3 名詞 + 謂語 + 同位語從句 P119
2.4.4 that 從句:同位語從句與定語從句 P122
第三章 名詞從句的語義分析:超越三種句子與四種成分 P133
3.1 超越三種句子 P134
3.1.1 對一般疑問句的補充 P134
3.1.2 對特殊疑問句的補充 P137
3.1.3 感嘆句充當句子成分 P160
3.2 超越四種成分 P170
第四章 連詞的結構分析與語義分析 P175
4.1 that 連詞:定語從句、名詞從句與狀語從句 P179
4.1.1 that 從句比較 P179
4.1.2 that 連詞比較 P183
4.2 whether 連詞:名詞從句與狀語從句 P187
4.2.1 名詞從句:whether 與that P187
4.2.2 whether:“是否”or“無論” P190
4.3 which 連詞:定語從句與名詞從句 P192
4.4 who 連詞:定語從句與名詞從句 P197
4.5 whose 連詞:定語從句與名詞從句 P198
4.6 when 連詞:定語從句、名詞從句與狀語從句 P199
4.6.1 區分when 引導的三大從句 P199
4.6.2 為何要區分when 引導的三大從句 P200
4.6.3 如何區分when 引導的三大從句 P204
4.7 where 連詞:定語從句、名詞從句與狀語從句 P209
4.7.1 區分where 引導的三大從句 P209
4.7.2 為何要區分where 引導的三大從句 P211
4.7.3 如何區分where 引導的三大從句 P213
4.7.4 where 引導的地點狀語從句 P216
4.8 why 連詞:定語從句與名詞從句 P229
4.9 how 連詞:名詞從句 P230
4.9.1 how + 陳述句 P231
4.9.2 how + 形容詞+ 陳述句 P231
4.9.3 how + 副詞+ 陳述句 P237
4.9.4 how + 名詞短語+ 陳述句 P239
4.10 wh-/wh-ever/no matter wh- 連詞:定語從句、名詞從句與狀語從句 P253
第五章 專題討論:疑問詞 + to do 結構 P263
5.1 名詞從句簡化為“wh- + to do”不定式結構 P264
5.2 對“wh- + to do”的結構分析和語義分析 P268
5.3 名詞從句的不定式結構與定語從句的不定式結構 P273
第六章 what 從句 P277
6.1 what 從句的結構分析 P278
6.1.1 從which 看為什麼what 不能引導定語從句 P278
6.1.2 what 成分分析 P287
6.1.3 what 從句的類型分析 P293
6.2 what 從句的語義分析 P295
6.2.1 名詞性特殊疑問句 P296
6.2.2 名詞性定語從句 P297
6.2.3 名詞性感嘆句 P307
6.3 what 從句的功能分析(概述) P313
6.4 what 從句的描述功能 P316
6.4.1 句型1:what we call + noun P317
6.4.2 句型2:what we describe as + noun P322
6.4.3 句型3:what is called + noun P326
6.4.4 句型4:what is described as + noun P328
6.4.5 句型5:what is + noun P331
6.4.6 句型6:what we think is + noun P339
6.4.7 句型7:what is thought to be + noun P344
6.4.8 思考與總結 P347
6.5 what 從句的強調功能 P351
6.5.1 問題導入 P351
6.5.2 what 從句用於強調動詞 P352
6.5.3 what 強調句中省去to 的原因分析 P357
6.5.4 what 從句用於強調名詞 P365
6.5.5 如何判斷what 強調句 P374
6.6 what 從句的主謂一緻 P377
6.6.1 what 作主語,what 從句作主語或非主語 P378
6.6.2 what 作賓語,what 從句作主語 P384
6.7 what 從句的特定句型:what it takes to do P388
附錄 答案解析 P394
前言/序言
深入探索語言結構:語法、修辭與語境的交織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視角,來理解和運用英語的復雜結構。我們不會局限於某一特定語法點的精講,而是將焦點放在語言的動態運用、語篇的構建邏輯以及不同語言層麵之間的相互作用。本書的核心理念是,真正的語言能力建立在對規則的深刻理解和在實際交流中靈活應用的基礎之上。 第一部分:語法的宏觀架構與演變 本部分將超越傳統的語法點劃分,從更宏觀的角度審視英語語法的骨架和發展脈絡。 1. 英語語法的曆史沉澱與當代演變 我們將追溯印歐語係到中古英語、近現代英語的發展過程中,語法結構是如何被時間、社會變遷和語言接觸所重塑的。重點關注: 形態學簡化與句法復雜化: 探討英語如何從一個高度屈摺的語言(如古英語)逐漸演變為主要依賴語序和虛詞的分析性語言。這種轉變對句子結構帶來瞭哪些本質性的影響? “新語法”的興起與挑戰: 分析二十世紀以來,以喬姆斯基的生成語法為代錶的理論如何挑戰瞭傳統的規範語法觀,並探討這些理論對當代教學和研究的啓發。 語用學視角下的規範性: 探討“正確”語法的界限,區分描述性(Descriptive)語法與規範性(Prescriptive)語法。哪些曾被視為錯誤的使用方式,在特定的社會語境中已成為被接受的變體? 2. 句法結構的多維分析 我們緻力於揭示句子內部的深層聯係,而非僅僅羅列規則: 依存關係與樹狀圖的局限性: 深入理解主語、謂語、賓語等核心成分之間的依存關係如何構建意義。同時,評估傳統的樹狀圖分析在處理跨越多個子句的復雜結構時的局限性,並引入更側重信息流動的分析模型。 焦點、信息流與語序的內在聯係: 探討語序(Word Order)在英語中不僅僅是滿足主謂賓結構的要求,更是傳遞信息新舊、強調重點的關鍵工具。分析“前置(Fronting)”、“後置(Cleft Sentences)”等結構如何通過操縱語序來重新分配句子內信息的權重。 情態(Modality)的復雜錶達: 詳盡考察情態動詞、情態副詞以及虛擬語氣在錶達說話者對事件的可能性、必要性、意願和判斷等方麵的細微差彆。如何準確區分 must have been 與 should have been 在推理和推測上的根本差異。 第二部分:從句法到語篇:語境的決定性力量 語言的意義産生於語境之中。本部分將把焦點從孤立的句子擴展到連貫的篇章,探討結構如何服務於篇章的構建。 3. 連詞與銜接手段的精妙設計 銜接(Cohesion)和連貫(Coherence)是篇章得以成立的基石。我們將細緻解析各種連接成分的功能: 邏輯關係的多樣性: 不僅討論錶示“因果”、“轉摺”的基礎連詞,更深入研究 whereby, whereupon, provided that 等高級銜接詞的功能區隔,以及它們在正式文體中對邏輯鏈條精確度的要求。 指代係統的復雜性與歧義規避: 探討代詞(Pronouns)和指示代詞(Demonstratives)如何構建篇章內的指代網絡。重點分析指代鏈條斷裂或模糊時,如何導緻閱讀理解障礙,並學習如何通過精確的指代來優化文本的流暢性。 時間序列的構建: 分析時態和時間狀語如何共同作用,構建齣清晰的時間綫索,尤其是在敘事性文本(如曆史迴顧或案例分析)中,如何確保過去完成時、過去進行時等的使用準確無誤,以展現事件的先後次序和持續性。 4. 風格與修辭:語言的藝術運用 語法是基礎,修辭是升華。本章側重於如何通過對語法的巧妙調動來增強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主動語態與被動語態的語用選擇: 深入探討被動語態(Passive Voice)的真正價值,它並非總是需要避免的結構。在科學報告、法律文件或需要弱化施事者(Agent)的語境中,被動語態如何成為傳遞信息最準確的手段。 並列與從屬結構對論證強度的影響: 分析並列結構(Coordination)與從屬結構(Subordination)在構建論點時的不同效果。何時使用並列結構來展示平等的觀點,何時使用從屬結構來明確主要論點和次要支持信息。 經濟性原則與冗餘的藝術: 探討在不同文體中,語言的“經濟性”(Economy)與“豐滿性”(Elaboration)之間的權衡。分析如何通過省略(Ellipsis)來保持簡潔,以及何時恰當地使用重復和排比來增強節奏感和強調效果。 第三部分:跨文化交際中的語法挑戰 本部分關注學習者在實際跨文化交流中遇到的常見結構性障礙,提供實用的解決方案和深入的分析。 5. 動詞係統在意義錶達上的陷阱 英語動詞係統的復雜性常常是第二語言學習者的難點。本書提供超越基礎時態的深入剖析: 完成體(Perfect Aspect)的精微差彆: 詳盡區分現在完成時、過去完成時等不同完成體的意義邊界,重點分析 since 和 for 與不同時態的搭配規則,以及完成體如何錶達對“現在”的影響或對過去事件的總結。 非謂語動詞的結構性整閤: 考察不定式(Infinitives)、動名詞(Gerunds)和分詞(Participles)在句子中充當不同成分(定語、狀語、補語)的能力,以及它們如何幫助我們構建更緊湊、信息密度更高的句子,從而避免冗長的從句結構。 習語動詞(Phrasal Verbs)的係統性梳理: 將習語動詞視為一個獨立的詞匯層級,分析其動詞與介詞的組閤如何産生新義,並探討其在正式與非正式語境中的使用限製。 6. 介詞的“空間”與“抽象”語義映射 介詞是英語中最具挑戰性的詞類之一,因為其意義高度依賴於搭配和語境。 從具象到抽象的語義延伸: 追蹤核心介詞(如 in, on, at, by)在錶達物理空間關係後,如何延伸至時間、方式、原因等抽象概念。例如,on the subject of 與 in a hurry 之間的內在關聯。 固定搭配(Collocations)中的介詞選擇: 通過大量的實例分析,揭示哪些動詞、形容詞或名詞必須搭配特定的介詞纔能構成自然且準確的錶達,如 insist on, aware of, responsible for 等,並強調這類搭配是語感形成的關鍵。 本書緻力於提供一個多層次、跨領域的語法學習框架,幫助讀者將所學知識係統化,最終實現對英語語言結構更深層次的認知和更自如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