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世紀開始,人類現代史即將拉開序幕。這是 一個重大政治理念匯聚的時代,是“此在”科學化的 時代,是鐵路與工業的時代,是各大陸之間的大規模 移民以及**波經濟和通信全球化浪潮的時代,是民 族主義和歐洲帝國主義嚮全球擴張的時代。但同時, 在今人眼中,19世紀卻已變得遙遠而陌生:一個輝煌 的昨日世界。於爾根·奧斯特哈默所著的《世界的演 變(19世紀史共3冊)(精)》從世界史的角度描繪 和剖析瞭這段曆史,一個歐亞美非各大洲經曆劇變與 全球化誕生的時代。
於爾根·奧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1952年生,曾在倫敦德國史研究所和弗萊堡大學工作,現為康茨坦茨大學近現代史教授。他齣版過大量有關18世紀以來的歐亞曆史著作。其作品包括《中國與世界:十八世紀至當代》(獲得德國史學傢協會奬)《中國革命: 1925年5月30日, 上海》《世界的演變:19世紀史》等。於爾根?奧斯特哈默因其在曆史學研究中的卓越成就分彆於2010年和2016年獲得萊布尼茨奬、湯因比奬。目前,他正在從事2 0世紀的去殖民化史研究,並和入江昭(Akira Iriye)閤作主編6捲本《世界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強朝暉,職業譯者,譯有《中國衝擊》《水的政治》等。 劉風,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係畢業,德語同傳譯員,自由職業翻譯,譯有《正午的單車》《**三月》《**帶來的富足》。
Ⅰ
緒論
**部分 近景
**章 記憶與自我觀察——19世紀的媒介式永恒
一 視與聽
二 記憶藏所、知識寶庫與存儲媒介
三 敘述、報道與“現實主義”
四 統計學
五 新聞
六 攝影術
第2章 時間——何時謂19世紀?
一 年代劃分與時代特徵
二 曆法與年代分期
三 轉摺與過渡
四 鞍型期—維多利亞時代—世紀末時期
五 時鍾與速度
第3章 空間——何處謂19世紀?
一 空間/時間
二 元地理學:空間的名稱
三 “心理地圖”:空間觀念的相對性
四 互動空間:大陸與海洋
五 區域劃分:權力與空間
六 領土所有權、離散地與邊界
第二部分 全景
第4章 定居與遷徙
一 規模與趨勢
二 流亡與流放地
三 集體性逃亡與種族清洗
四 內部遷徙與奴隸貿易的轉型
五 人口遷徙與資本主義
六 全球移民動機
第5章 生活水平——物質生存的安全與風險
一 “生活水平”與“生命質量”
二 壽命的延長與“健康人”(Homo Hygienical)
……
第6章 城市——歐洲模式與全球特色
Ⅱ
第7章 邊疆——徵服空間、入侵遊牧民族的生活
第8章 帝國與民族**——帝國的持久力
第9章 強權體係,戰爭,國際主義——兩次世界大戰之間
**0章 革命——從費城經南京到聖彼得堡
**1章 **——“*小政府”、統治者排場與“未來的奴役”
Ⅲ
第三部分 主題
**2章 能源與工業——誰,何時,何地解放瞭普羅米修斯?
**3章 勞動——文化的物質基礎
**4章 網絡——作用範圍,密度,網眼
**5章 等級製度——社會領域的垂直維度
**6章 知識——增多,濃縮,分布
**7章 “文明化”與排異
**8章 宗教
結束語——曆史上的19世紀
附錄
後記
縮略語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地名索引
關鍵詞索引
對於一個熱愛曆史的讀者來說,能夠擁有一套這樣詳盡而又引人入勝的19世紀史著作,無疑是一種莫大的享受。這套《世界的演變》共三捲,每一捲都像是一個獨立而又緊密相連的敘事單元,共同構建起一個完整的時代畫捲。我特彆喜歡書中對19世紀不同區域文明互動和衝突的描繪。例如,歐洲列強在全球範圍內的擴張,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徵服,更是文化、經濟和政治體係的輸齣與碰撞。書中對亞洲、非洲和美洲大陸在19世紀所經曆的巨變,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揭示瞭西方文明的衝擊以及當地社會如何應對和轉型。這種超越單一中心視角的敘述,讓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19世紀的全球性意義。作者在分析這些復雜互動時,並沒有簡單地貼標簽,而是努力去呈現不同文化、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動態博弈,展現瞭曆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這使得我對“進步”和“文明”這些概念有瞭更審慎的思考,也讓我意識到,曆史的進程並非綫性,而是充滿瞭迂迴與反復。
評分我必須承認,在閱讀這套《世界的演變:19世紀史》的過程中,我屢次被作者的深刻見解所摺服。他們不僅僅是在復述曆史事實,更是在對曆史進行深度解讀和批判性反思。例如,在論述殖民主義時,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其歸結為貪婪和侵略,而是深入分析瞭其背後復雜的經濟、政治和意識形態驅動因素,以及對全球權力格局産生的深遠影響。同時,對於那些看似“進步”的曆史事件,作者也能夠審慎地審視其帶來的負麵影響,比如工業革命對環境的破壞,以及民族主義的興起如何導緻瞭衝突和戰爭。這種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讓我對19世紀的曆史有瞭更加全麵和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學會瞭用更批判性的眼光去審視曆史的復雜性。
評分我得說,這套《世界的演變:19世紀史》在細節的呈現上做得非常齣色。作者不僅僅關注宏觀的曆史事件,更注重挖掘那些構成時代肌理的微觀細節。比如,在描述工業革命對社會結構的影響時,書中會穿插一些關於工廠工人的生活片段,甚至是普通傢庭的日常,這讓冰冷的曆史數據變得有血有肉,充滿瞭人情味。我甚至覺得,自己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那個時代空氣中的煤灰味,聽到機器轟鳴的聲音,以及人們在變革浪潮中的喜悅與憂慮。這種細緻入微的描繪,離不開作者紮實的史料考證和深厚的學術功底。他們能夠從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提煉齣最具代錶性和啓發性的細節,並將其巧妙地融入到宏大的敘事中,做到既有廣度又不失深度。這種處理方式,對於普通讀者來說,是非常友好的,它能夠幫助我們建立起與曆史人物和事件的情感聯係,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曆史的變遷。
評分我在翻閱這套《世界的演變:19世紀史》時,最深刻的感受之一便是它對於“演變”二字的絕佳詮釋。19世紀並非一個靜止的時代,而是充滿瞭持續不斷的、深刻的“演變”。書中對政治製度的演變,從君主製的衰落到共和製的興起,從自由主義的改革到社會主義的挑戰,都進行瞭精彩的梳理。同時,經濟體係的演變,從農業經濟嚮工業經濟的轉型,從自由貿易到保護主義的反復,也得到瞭詳盡的展現。更重要的是,書中對於思想觀念的演變,如個人主義、民主、平等、科學理性等思潮的傳播和演變,進行瞭深入的探討。這些演變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瞭19世紀的復雜麵貌。作者能夠將這些看似分散的演變過程清晰地勾勒齣來,並揭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係,讓我對19世紀的整體進程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這套《世界的演變》(19世紀史)的文字風格也相當獨特。作者的敘述既有學者嚴謹的考證,又不乏文學性的生動描繪。閱讀過程中,我常常被那些精煉的句子和富有張力的段落所吸引。他們能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復雜的曆史現象,用形象的比喻闡釋深邃的理論。比如,在論述民族主義的興起時,作者並非枯燥地羅列政治宣言,而是通過描繪那些激發民族情感的文學作品、歌麯,甚至是公共集會,來展現民族主義如何深入人心,並最終成為一股強大的曆史推動力。這種敘事方式,讓我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也能更有效地吸收和理解書中的知識。它不像一些學術著作那樣枯燥乏味,也不是那種流於錶麵的曆史普及讀物,而是介於兩者之間,既有學術的深度,又有文學的魅力,能夠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需求。
評分讀完這套《世界的演變:19世紀史》後,我感覺自己對那個時代有瞭脫胎換骨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套曆史著作,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作者通過引人入勝的敘述,將我帶迴那個充滿變革、衝突與希望的19世紀。我看到瞭工業革命的巨大力量,感受到瞭民族主義的澎湃激情,也體味瞭思想解放的深遠影響。書中對不同國傢、不同文化之間的互動與碰撞的描繪,讓我深刻認識到19世紀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時代,全球化的進程在那時已經悄然展開。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既有宏大的曆史背景交代,也有生動的人物故事穿插,讓閱讀體驗非常流暢。這套書的齣版,無疑是19世紀史研究領域的一大盛事,對於渴望深入瞭解這個塑造瞭現代世界的關鍵時代的所有人來說,它都將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讀物。
評分這套《世界的演變:19世紀史》(共3冊)簡直是一部史學巨著,光是捧在手裏就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無論是裝幀還是紙質,都透著一股厚實的曆史感。我作為一個對曆史充滿好奇,但又常常被繁雜細節淹沒的讀者,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夠係統、深入地勾勒齣19世紀全貌的作品。翻閱這套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其宏大的敘事視角,它沒有局限於某個國傢或地區,而是以一種全球性的眼光,將19世紀那些深刻影響人類走嚮的關鍵事件、思潮和人物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從政治革命的餘波,到工業革命的滾滾洪流,再到民族主義的興起與帝國主義的擴張,書中的每一個篇章都像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梳理復雜曆史脈絡時所展現齣的清晰邏輯和深刻洞見。他們能夠將看似孤立的事件聯係起來,揭示其內在的因果關係,讓我不再為零散的曆史知識感到睏惑,而是能逐漸理解19世紀是如何一步步奠定現代世界格局的。例如,書中對於殖民擴張的論述,不僅僅是列舉瞭侵略和占領,更是深入探討瞭其背後的經濟驅動、意識形態支撐以及對被殖民地區産生的長遠影響,這種多維度的分析,讓我對曆史的理解更加立體和深刻。
評分我 must say,這套《世界的演變》(19世紀史)在結構安排上非常巧妙。三捲本的設計,使得作者能夠將龐雜的19世紀曆史進行閤理的劃分和組織。每一捲都有其側重點,但又能夠與前後捲的內容無縫銜接。例如,第一捲可能側重於19世紀初的政治變革和工業革命的開端,第二捲則深入探討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以及民族主義和帝國主義的興起,而第三捲則可能關注19世紀末期的一些關鍵事件和其對20世紀的深遠影響。這種分捲而不失整體性的編排方式,讓讀者在閱讀時能夠循序漸進,逐步深入,避免瞭信息過載的睏擾。而且,書中對於不同地域曆史敘述的平衡也做得相當不錯,避免瞭過度偏重某個區域的傾嚮。
評分作為一個對思想史比較感興趣的讀者,這套《世界的演變:19世紀史》在思想層麵的探討尤其吸引我。19世紀是現代思想大爆發的時代,各種激進的、革命性的思想層齣不窮,深刻地改變瞭人類對自身、社會和宇宙的認知。書中對康德哲學在19世紀的繼承與發展,對馬剋思主義的産生與傳播,對達爾文進化論對傳統觀念的衝擊,都進行瞭深入的分析。作者不僅僅是介紹這些思想是什麼,更是探討瞭它們是如何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産生的,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瞭當時的政治運動、社會改革和文化藝術。這種對思想與現實的緊密結閤的描繪,讓我看到瞭思想的巨大力量,也理解瞭19世紀的激進變革是如何源於思想的深刻變革。
評分我必須承認,在讀這套《世界的演變:19世紀史》之前,我對19世紀的認知是相對碎片化的,知道一些著名的戰役、發明,但總感覺缺少一條能夠貫穿始終的主綫。而這套書,恰恰填補瞭這一空白。它讓我明白瞭,19世紀絕非僅僅是“蒸汽時代”或“民族國傢形成時代”這麼簡單,而是一個充滿矛盾與變革的復雜交織體。書中對啓濛運動思想在19世紀的延續與演變有著精彩的論述,無論是自由主義的擴張,還是社會主義思潮的萌芽,都得到瞭細緻的梳理,讓我看到瞭思想的碰撞如何驅動著社會的進步與動蕩。同時,作者對科技進步的描繪也令人振奮,從蒸汽機的普及到電力的廣泛應用,再到通訊技術的飛躍,這些發明不僅改變瞭人們的生活方式,更深刻地重塑瞭全球的經濟格局和政治關係。書中對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問題,如貧富差距、工人運動等,也進行瞭深刻的剖析,展現瞭那個時代在輝煌成就背後所隱藏的陰影。閱讀的過程,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感受著科技帶來的希望,也體味著社會變革的陣痛。作者的筆觸細膩且富有感染力,讓我不僅僅是在“看”曆史,更是在“感受”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