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雲畢力格著的《青冊金鬘(濛古部族與文化史 研究)》分為上下兩編:上編主要探討濛古部落到部 族的形成和演變發展曆史,特彆是濛元時期至清代的 部族形成及其構造,包括喀喇沁、阿蘇特、和碩特、 紮魯特、東土默特、喀爾喀濛古等**部族的興替和 變化。共分七章,前三章的內容涉及濛元時期外來人 口形成的三個濛古部在北元和清代的演變,四至七章 探討北元時期南、北和西濛古若乾部的形成與構造。
下編為濛古文化史研究,第八至十章探討瞭16世紀濛 古人接受藏傳佛教格魯派信仰後的西藏文化影響及其 錶現,第十一至十四章談瞭藏傳佛教影響下南、北、 西濛古佛教政治文化和宗教文化的片段,第十五、十 六章考述兩位清代濛古文人的事跡,第十七至十九章 關乎畏吾體濛古文文字遺産及其研究的點滴。
烏雲畢力格,男,內濛古人,1963年2月生。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哲學博士,常務副院長。國際濛古學協會副**,中國濛古史學會會長,國際濛古文化研究刊物Quaestiones Mongolorum Disputatae主編。先後在內濛古大學和德國波恩大學任教,在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和日本地球環境學研究所擔任客座教授。代錶作有Zur Uberlieferungsgeschichte des Berichts über den personlichen Feldzug des Kangxi Kaisers gegen Galdan(1696-1697)、《喀喇沁萬戶研究》、《〈阿薩喇剋其史〉研究》、《濛古遊牧圖》等專著。
緒論 濛古部族與文化研究述說
上編 濛古部族史研究
**章 喀喇沁的起源與名稱
第二章 阿蘇特濛古的結局
第三章 和碩特的起源與名稱
第四章 《金輪韆輻》所載紮魯特濛古
第五章 東土默特濛古
第六章 喀爾喀三汗的登場
第七章 1655年以前的喀爾喀紮薩剋
下編 文本與濛古文化史研究
第八章 濛古“渾臣”考
第九章 《白史》中的文武二治
第十章 “五色四藩”的來源及其內涵
第十一章 額爾德尼召的建造
——圍繞額爾德尼召主寺新發現的墨跡
第十二章 譚巴裏塔斯佛教摩崖石刻
第十三章 內齊托音喇嘛相關的順治朝滿文題本
第十四章 內齊托音喇嘛與锡埒圖庫倫旗
第十五章 《阿薩喇剋其史》之作者
第十六章 烏珠穆沁公滾布紮蔔
第十七章 亦鄰真先生與黑城齣土畏吾體濛古文文書研究
第十八章 一份黑城齣土畏吾體濛古文文書
第十九章 1431年木刻版畏吾體濛古文佛經序與跋
這本書《青冊金鬘》對於我來說,是一次瞭解古代濛古文化藝術的絕佳機會。我一直對遊牧民族粗獷而又不失精緻的藝術風格頗感興趣。我希望書中能夠超越簡單的文字記載,去深入探討濛古部族的藝術成就。例如,他們的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等,都呈現齣怎樣的特點?是否受到自然環境、宗教信仰、以及與其他文化的交流的影響?“金鬘”這個詞,讓我聯想到濛古族在裝飾藝術上的精湛技藝,比如金銀器皿、服飾紋樣等,書中是否會對此進行詳盡的描述和分析?而“青冊”是否也蘊含著一些關於藝術創作的文字記錄,或者是早期藝術作品的目錄?我希望作者能夠運用豐富的圖像資料和考古發現,來為我展現濛古部族獨特的審美情趣和藝術創造力。我想瞭解,他們的藝術作品是如何錶達對自然的熱愛、對英雄的贊頌、以及對精神世界的追求的。這本書,如果能夠將濛古部族的藝術世界淋灕盡緻地展現在我麵前,那將是一場視覺和心靈的盛宴。
評分我對《青冊金鬘》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源於它可能提供的對濛古族精神世界的深度探索。曆史的宏大敘事固然重要,但真正觸動人心的,往往是那些關於信仰、哲學、倫理的細微之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超越簡單的政治和軍事史,去挖掘濛古部族在漫長曆史進程中形成的獨特精神內核。例如,薩滿教是如何塑造他們的宇宙觀、人生觀的?他們對於天地萬物、祖先神靈有著怎樣的敬畏和理解?“金鬘”這個詞,在我看來,可能不僅僅是指物質上的華麗,更可能象徵著一種精神上的純粹、高貴,或者是一種超越世俗的智慧。書中是否會探討濛古族的宗教儀式、神話傳說、民間故事,以及這些如何影響著他們的日常生活、道德規範和社會價值?同時,我也關注濛古族在與其他文明的接觸中,其精神信仰是如何發生演變的?例如,佛教的傳入對濛古族的影響是怎樣的?“青冊”是否也記錄瞭這些精神層麵的演變軌跡?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濛古民族靈魂深處的奧秘,讓我能夠更加理解他們為何能夠在那片廣袤的土地上,創造齣如此獨特而富有生命力的文化。
評分作為一名對曆史細節有著強烈求知欲的讀者,我非常看重《青冊金鬘》在史料運用和考證方麵的嚴謹性。濛古曆史的資料相對零散,許多文獻都帶有不同程度的失真或民族偏見,因此,能夠依據可靠的史料進行深入研究,是判斷一本學術著作優劣的關鍵。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會引介和解讀那些鮮為人知的原始文獻,例如,那些用濛古文、畏兀兒文、漢文、波斯文等書寫的史料,作者是如何進行辨析、比對和整閤的?“青冊”這個名稱讓我聯想到一些可能存在的原始記錄,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闡述這些“青冊”的來源、性質、內容以及它們在構建濛古部族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同時,“金鬘”是否也暗示著一些物質文化的發現,比如齣土的金器、珠寶等,這些是否能與史書記載的部族曆史相印證?我期待作者能夠展現齣深厚的古籍解讀功力,以及對考古發現的敏銳洞察力。一本好的曆史研究,應該能夠將散落的史料碎片重新拼湊起來,還原齣一個更加真實、立體的曆史麵貌。我希望《青冊金鬘》能夠做到這一點,用紮實的證據說話,帶領我們走進濛古部族真實的曆史現場,去感受那個時代的氣息,去理解他們的決策與行動。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更多地集中在它所能提供的“研究視角”。“歐亞古典學研究叢書”這個定位,暗示著這本書可能不僅僅局限於狹義的濛古曆史,而是會將其置於更廣闊的歐亞大陸文明交流互鑒的宏大背景下進行考察。我特彆想看到書中是否能夠將濛古部族的興衰與周邊的漢文化、突厥文化、甚至更遠方的波斯、阿拉伯文化進行比較研究。例如,濛古人在經濟模式上,是繼續保留遊牧為主的傳統,還是在與農耕文明的互動中有所調整?在政治製度上,他們藉鑒瞭哪些外部的治理經驗,又保留瞭多少自身獨特的製度?在文化藝術上,濛古族的音樂、舞蹈、繪畫、建築等,是否受到絲綢之路沿綫其他文化的影響?“青冊金鬘”這個書名,雖然我尚未細讀,但已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厚文化積澱。我想知道,“青冊”是否是指某種官方文獻,記錄瞭濛古部的曆史與傳承?“金鬘”又是否象徵著某種精神上的光輝,或者是物質上的財富與榮耀?這本書能否為我揭示這些象徵意義背後的曆史真相,將是衡量其價值的重要標準。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種跨文化、跨地域的比較視角,讓我們看到濛古文化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廣袤的歐亞大陸文明相互交織、共同演進的生動圖景。
評分《青冊金鬘》這本書,對於我來說,是一次深入瞭解濛古部族在不同曆史時期對外關係與交流的窗口。濛古民族的崛起,深刻地影響瞭歐亞大陸的格局,而他們自身也與眾多文明進行瞭廣泛而復雜的互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細緻梳理濛古部族與周邊國傢和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例如,他們是如何與漢族王朝、俄羅斯公國、波斯帝國等進行交往的?這些交往是閤作還是衝突?帶來瞭怎樣的影響?“青冊”這個名稱,讓我猜測它可能記錄著一些關於外交使團、條約簽訂、或者邊境往來的信息,我希望書中能夠對此進行深入的分析。而“金鬘”是否也象徵著在對外關係中,濛古部族所獲得的地位、財富、或者影響力?我期待作者能夠展現齣濛古部族作為歐亞大陸橋梁的獨特作用,以及他們在與其他文明的互動中,如何塑造和被塑造。
評分我從《青冊金鬘》這本書中,期待著能夠獲得對濛古部族法律製度與社會治理的深刻認識。一個成熟的社會,必然擁有其獨特的法律體係和治理方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濛古部族的法律淵源、發展演變以及其在社會運行中的作用。例如,成吉思汗時期頒布的“大紮撒”是如何形成的?它對濛古社會的秩序維持起到瞭怎樣的作用?“青冊”這個名稱,讓我猜測它可能包含著一些關於法律條文、判例、或者司法程序的記錄,我希望書中能夠對此進行詳盡的解讀。而“金鬘”是否也象徵著公正、秩序、或者權力在社會治理中的體現?我期待作者能夠通過對濛古部族法律製度的研究,讓我理解這個民族是如何在廣袤的草原上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社會秩序,以及這套製度如何影響瞭他們的日常生活和民族性格。
評分我對於《青冊金鬘》的期待,體現在它對濛古部族社會結構的精微勾勒。一個部族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其內部復雜的社會組織和人際關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解析濛古部族的社會結構,比如,氏族、部落、汗國等不同層級的組織是如何建立和運作的?權力的分配、繼承的方式又是怎樣的?貴族、平民、奴隸等不同階層之間的關係如何?婚姻製度、傢庭組織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青冊”這個名稱,讓我猜測它可能包含著關於部族內部權力結構、法律製度、或者成員名錄等信息,我希望能從書中瞭解到這些信息的解讀。同時,我也對“金鬘”所暗示的社會地位、財富分配或者榮耀象徵充滿瞭好奇。書中是否會通過具體的曆史事件或人物,來展現濛古部族社會結構的動態變化?例如,在戰爭時期,社會結構會如何調整?在和平時期,又會如何鞏固和發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微觀的研究視角,帶領我深入到濛古部族的日常生活和權力鬥爭之中,去理解那個時代人們是如何組織起來,如何生存和發展的。
評分我對《青冊金鬘》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源於它對濛古部族軍事戰略與組織的研究。濛古民族以其強大的軍事力量聞名於世,他們的徵服史更是波瀾壯闊。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濛古軍隊的組成、訓練、戰術、以及其軍事製度的特點。例如,濛古騎兵的優勢何在?他們是如何組織和指揮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的?在徵服過程中,他們是如何適應不同地域和作戰環境的?“青冊”這個名稱,讓我猜測它可能包含著一些關於軍事行動的記錄,比如兵力部署、作戰計劃、或者戰役的細節,我希望書中能夠對此進行詳細的解讀。而“金鬘”是否也暗示著軍事上的榮耀、戰功的奬勵、或者軍事領導者的崇高地位?我期待作者能夠運用史料和考古證據,為我展現濛古軍隊那令人驚嘆的戰鬥力和卓越的戰略智慧,讓我能夠理解他們為何能夠橫掃歐亞大陸。
評分這本《青冊金鬘》無疑是為我這樣的濛古文化愛好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對濛古族那遼闊的草原、奔騰的駿馬以及他們深邃的精神世界充滿好奇。然而,市麵上真正能夠深入剖析其曆史脈絡和文化底蘊的著作卻不多見。當我翻開這本書的扉頁,看到“歐亞古典學研究叢書”的字樣,就預感到這絕非泛泛之作。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對濛古部族的形成、發展以及他們如何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塑造齣獨特的生活方式、信仰體係和社會結構進行細緻的梳理。例如,書中是否會探討早期濛古部落聯盟的形成過程?各個部落之間的政治、經濟聯係是如何維係的?在文化層麵,是否會深入挖掘原始宗教、薩滿教對濛古族精神世界的影響?更進一步,我想知道書中是否會觸及濛古人在徵服擴張過程中,如何與被徵服地區的文化發生碰撞、融閤,從而形成更加多元和復雜的文化景觀。對於“金鬘”這個意象,我更是充滿瞭想象,它或許象徵著濛古文化中某種珍貴、輝煌的傳承,亦或是某種曆史的印記。我期望作者能用嚴謹的學術態度,輔以豐富的史料和考古證據,為我們描繪齣一幅宏大而細膩的濛古部族與文化史畫捲。特彆是對於那些散落在史海中的珍貴文獻,如“青冊”本身,我迫切想瞭解其內容、價值以及它在整個研究中的地位。這本書,我願意花上足夠的時間去細細品味,去感受那來自草原深處的古老迴響。
評分我對《青冊金鬘》的另一層期待,是它能否為我呈現濛古部族在不同曆史時期,其經濟模式的演變與創新。遊牧經濟是濛古族最具代錶性的經濟特徵,但曆史的車輪滾滾嚮前,這種模式是否一成不變?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探討濛古部族在不同階段的經濟活動,例如,畜牧業的具體類型、生産方式、以及其對環境的影響。同時,我也關注濛古族與其他民族在經濟上的互動,例如,貿易往來、商品交換,以及在徵服過程中對被徵服地區經濟的改造。“青冊”這個名字,或許暗示著某些與經濟相關的記錄,比如賦稅、貢品、或者商業活動,我希望書中能夠對此進行深入的分析。而“金鬘”,則可能與財富的積纍、商品的流通、或者經濟上的繁榮有關,這本書是否能提供這方麵的綫索?我特彆想瞭解,濛古族在與農耕文明的接觸中,是否嘗試過發展農業?他們在發展畜牧業的同時,如何應對季節性、氣候性的挑戰?這本書若能細緻地描繪齣濛古部族經濟模式的演變軌跡,將極大地豐富我對這個民族的認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