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理查德·布洛剋利、史維主編的《航空航天科 技齣版工程(2推進與動力)(精)》包含航空航天工程 研究評述、流體動力學基礎、不可壓縮流體和空氣動 力學、可壓縮流動——亞聲速到超聲速、高超聲速稀 薄氣體動力學、傳熱和熱物理、計算流體力學、流體 動力學和熱力學實驗技術8個部分。本書對高超聲速 稀薄氣體動力學、撲翼空氣動力學、高超聲速氣動熱 彈性、多運動體協調控製、多種飛行器融閤、深空探 測、航天係統設計認證等領域的介紹頗有參考價值。
第9部分 基本概念
第71章 基本概念:推進與動力
1引言
2曆史
3燃氣渦輪發動機
3.1燃氣渦輪的曆史
32燃氣渦輪的早期發展
3.3性能
3.4設計中的挑戰
3.5燃氣渦輪製造商
4未來的挑戰
4.1排放
4.2燃料
4.3噪聲
5新概念發動機
5.1齒輪傳動式渦扇((GTF)發動機
5.2開放轉子渦扇發動機
5.3混閤式發動機
6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72章 升力、推力和飛行
1力和運動
2産生升力和推力的方法
2.1自然界生物是怎麼做到的(鳥類、昆蟲和魚)
2.2人類是如何做到的(安裝在機身上帶有螺鏇槳或者噴管的發動機)
3關於推力的一些基本方程
4總結
參考文獻
第73章 熱力學原理
1引言
2基本定律
3狀態方程和狀態參數關係
3.1液體和固體
3.2理想氣體
4實際過程中的功
5循環
6效率和火用
7非平衡態熱力學
8未來趨勢
參考文獻
第74章 推進係統循環
1引言
2基本概念
3奧托循環
4狄塞爾循環
5布雷頓循環
6漢弗萊循環
7總結
參考文獻
第75章 化學平衡、動力學與燃燒
1引言
2化學動力學
2.1簡化化學反應機理
2.2鏈式反應、支鏈反應與鏈終止反應
3化學反應流
3.1蘭金雨貢組麯綫
3.2預混火焰
3.3爆轟波
3.4火焰穩定性
參考文獻
第76章 多相動力學和排放
1液體霧化和噴霧燃燒
1.1霧化
2擴散
3燕發
4燃燒
4.1非揮發性燃料的燃燒
5燃料和排放
5.1燃料
52排放
5.3燃料和工作特性
6總結
符號列錶
參考文獻
**0部分 吸氣式發動機概述
第77章 容積式航空發動機簡史
1引言
2容積式航空發動機的分類
2.1直列發動機
2.2鏇轉和靜態星型發動機
2.3V型發動機
2.4對置氣缸發動機
2.5其他航空發動機
3一些科學知識
4總結
符號列錶
參考文獻
第78章 燃氣渦輪發動機概述
1引言
2熱力循環和效率的定義
3渦輪噴氣發動機、渦輪風扇發動機、渦輪螺鏇槳發動機與槳扇發動機
4加大推力——加力燃燒室
5迴熱式燃氣渦輪發動機
6聯閤循環——地而燃氣渦輪發動機
7衝壓噴氣發動機
8超燃衝壓發動機
9總結
參考文獻
拓展閱讀
第79章 燃氣渦輪發動機:進氣道
1引言
2幾何術語
3工作性能
3.1總壓恢復
3.2進氣阻力
4相容性
41進氣道畸變
4.2流量匹配
4.3不起動和喘振
5進氣道/機體一體化
5.1短艙
5.2遮擋進氣道
5.3邊界層隔道
6研究動態和趨勢
6.1亞聲速民用飛行
6.2超聲速民用飛行
6.3軍事飛行
6.4高超聲速飛行
7總結
參考文獻
第80章 燃氣渦輪發動機:壓氣機
1引言
2壓氣機的分類
2.1正位移式壓氣機
2.2動能式壓氣機
3壓氣機的氣動熱力學過程
3.1流動過程
3.2熱力過程
4壓氣機的效率
4.1等熵效率
4.2多變效率
43係統效率
5壓氣機係統性能
5.1性能麯綫
5.2比轉速
6結束語
符號列錶
參考文獻
第81章 有涵道與無涵道風扇
第82章 燃氣渦輪發動機:燃燒室
1引言
2通用形式與特性
2.1雙殼的概念
2.2燃燒室的類型
2.3傳統燃燒室內部特性參照圖1加以說明
3燃燒
3.1化學反應
3.2混氣比對燃燒溫度及反應率的影響
3.3混閤
4燃燒室工作過程
4.1火焰穩定
4.2摻混過程
4.3壓力損失
4.4混亂的內部流動
5核心部件
5.1燃料噴嘴
5.2火焰筒
6現代低排放燃燒室
6.1RQL燃燒室
6.2部分 預混貧油燃燒混閤燃燒室
7總結
參考文獻
第83章 燃氣渦輪發動機:渦輪
1引言
2軸流渦輪的基本設計要點
2.1速度三角形
2.2衝動式渦輪和反力式渦輪
23損失與效率
2.4設計方法概述
3軸嚮渦輪中的三維流動
3.1一次流現象
3.2葉尖泄漏流
3.3轉子靜子相互乾擾
4渦輪葉片的冷卻設計方法
4.1冷卻空氣射流現象
4.2氣冷渦輪葉片的常規設計
4.3耦閤計算設計技術
5總結
符號列錶
參考文獻
第84章 燃氣渦輪發動機:渦輪冷卻
1引言
2氣冷渦輪的設計
3氣冷渦輪設計的基本組成
4外部高溫燃氣帶來的渦輪冷卻需求
5氣膜冷卻
6渦輪葉片的內部冷卻
7燃燒室對渦輪冷卻的影響
8*終的設計
參考文獻
第85章 內流空氣係統和潤滑係統
1引言
2二次空氣係統和潤滑係統概述
2.1空氣流路
2.2潤滑流路
3內流空氣係統和潤滑係統的具體技術
3.1內流空氣係統
3.2潤滑係統
4總結
參考文獻
第86章 燃氣渦輪發動機:封嚴技術
1引言
2概述
3靜態封嚴
3.1金屬封嚴
3.2金屬布式密封
3.3編織帶式和熱障塗層式封嚴
4動態封嚴
4.1葉尖封嚴
4.2易磨材料
4.3篦齒封嚴
4.4刷式封嚴
4.5端麵密封
4.6油封
4.7隔離密封
5先進封嚴設計
5.1接觸式指尖封嚴
5.2非接觸式指尖封嚴
5.3柔順片和薄片式封嚴
5.4混閤刷式封嚴
5.5吸氣式封嚴
5.6微型凹坑封嚴
5.7軸承封嚴
5.8箔片氣體封嚴
5.9防砂設計
5.10主動間隙控製
6壽命及極限
7總結
參考文獻
拓展閱讀
第87章 燃氣渦輪發動機:噴管
1引言
1.1噴管作用
1.2收斂和收斂擴張噴管
2噴管性能
2.1噴管流量
2.2推力係數
2.3收斂噴管性能
2.4收斂擴張(C—D))噴管性能
2.5其他損失機理
2.6外部阻力
3噴管分類
3.1亞聲速噴管
3.2超聲速噴管
3.3高超聲速噴管
4其他功能
4.1反推力裝置
4.2推力矢量技術
4.3噪聲與消聲
4.4紅外隱身
5噴管的設計、分析和測試
5.1設計
5.2分析
5.3測試
6總結
符號列錶
參考文獻
第88章 商用燃氣渦輪發動機噪聲
1引言
2推進係統噪聲源
3噪聲法規
4減噪技術
5降噪技術將嚮什麼方嚮發展?
6結論
相關章 節
參考文獻
第89章 商用燃氣渦輪發動機排放
1引言
1.1EPA空氣質量標準(AQS)
1.2汽車與工業燃氣輪機的減排
2推進發動機排放
2.1排放標準
2.2低排放燃燒技術方案LEC/RQL
23LECNOx排放
2.1LEC碳氫排放
2.5LEC的CO排放
2.6LEC中NOx/HC/CO的減排均衡
2.7LEC的黑煙排放
3總結
符號列錶
參考文獻
第90章 超燃衝壓發動機:簡單循環和組閤循環
1引言
2超燃衝壓發動機循環
2.1理想循環
2.2性能分析
2.3組閤循環
2.4與組閤循環相關的幾個技術問題
3總結
符號列錶
相關章 節
參考文獻
第91章 超聲速摻混與燃燒
1引青
2燃料空氣摻混
2.1平行、不受限、可壓縮流
2.2有夾角的或橫嚮交叉流的摻混
2.3摻混加強
3化學動力學——反應機理
3.1氫—空氣燃燒的簡化機理
3.2碳氫燃料反應機理
4總結
符號列錶
參考文獻
第92章 新概念吸氣式推進技術
1引言
2亞聲速推進
3超聲速推進
4高超聲速推進
5關鍵技術
6外骨架發動機(ESE)
7磁流體控製的渦噴發動機(磁流體能量分流)
8ATREX發動機:*近進展
9組閤循環發動機
10總結
參考文獻
第93章 衝壓加速器
1引言
2丁作原理
3實驗設備與結果
4帶擋闆的管式衝壓加速器
5計算建模
6結論
符號列錶
相關章 節
參考文獻
……
**1部分 火箭推進
**2部分 替代推進
附錄1 《航空航天科技齣版工程》英文版編寫委員會
附錄2 《航空航天科技齣版工程2推進與動力》英文版參編人員
索引
當我開始閱讀這本書時,最先吸引我的是它對基礎理論的講解。我注意到它並沒有直接跳到復雜的工程細節,而是從一些根本性的物理原理開始。例如,關於動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在推進過程中的具體體現,以及如何利用這些基本定律來推導各種推進係統的性能指標。我非常欣賞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它能夠幫助像我這樣非專業背景的讀者,打下堅實的基礎。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有詳細的案例分析,比如,如何將這些理論應用於設計一個具體的火箭發動機。它是否會從選擇閤適的工質,到計算燃燒室的溫度和壓力,再到推力計算,一步步展示整個過程?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講解,對於我理解復雜的工程問題非常有幫助。我也注意到書中有不少圖錶和公式,我希望能有清晰的圖示來輔助理解抽象的概念,並且對一些關鍵的公式能夠有比較通俗易懂的解釋,而不是僅僅羅列齣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真正理解“為什麼”這樣做,而不僅僅是“怎麼做”。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嚴謹和係統性。從封麵設計到內容排版,都透露齣一種專業和精益求精的態度。我好奇的是,書中對於不同類型推進技術的對比分析會做得如何?例如,它是否會詳細比較液體火箭發動機、固體火箭發動機、衝壓發動機、渦輪風扇發動機等不同技術在性能、成本、可靠性以及適用場景上的優劣?我希望能從中瞭解到,為什麼在不同的任務需求下,會選擇不同的推進方案。比如,為什麼洲際彈道導彈會使用固體火箭發動機,而載人航天器則傾嚮於使用液體火箭發動機?這種基於實際需求的分析,對我來說是非常有啓發性的。另外,書中是否會探討一些通用性的設計原則和工程挑戰?例如,在設計任何一種推進係統時,都需要考慮哪些共性的問題,比如熱管理、結構強度、材料疲勞等?如果能夠對這些共性問題進行深入探討,那將極大地拓寬我對整個航空航天推進領域的認知。
評分這本書的外觀給人一種專業、厚重的感覺,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特彆關注書中對於“推進”這個概念的深入解讀。它是否會詳細介紹各種不同的推進方式?比如,從最基礎的螺鏇槳和噴氣式發動機,到更先進的火箭發動機,甚至是未來的概念推進技術。我希望能看到它們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以及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優勢和劣勢。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否會涉及到一些關於推力矢量控製的技術,以及它如何影響飛行器的機動性和穩定性?另外,對於“動力”的理解,我希望能看到書中對能量轉換的詳細闡述。比如,化學能如何轉化為熱能,熱能又如何轉化為動能?其中涉及到的熱力學和流體力學原理,我希望能夠得到清晰的解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讓我對驅動飛行器前進的“心髒”有一個全麵的認識,並且理解這些“心髒”是如何被設計和優化的。
評分我被這本書的標題所吸引,尤其是“推進與動力”這個部分,這直接觸及瞭我內心深處對飛行原理的好奇。我一直覺得,能夠讓人類擺脫地心引力,飛嚮太空,這本身就是一項極其偉大的成就。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解釋,各種推進係統是如何實現這個目標的。它是否會從最基礎的“反作用力”原理開始,然後逐步深入到各種具體的推進技術?例如,火箭發動機是如何産生巨大的推力,它內部的燃燒過程是怎樣的?飛機發動機又有什麼不同,它的工作原理和火箭發動機有什麼本質區彆?我特彆想瞭解,在設計這些復雜係統時,有哪些關鍵的工程學考慮因素。比如,如何平衡推力、燃油消耗、以及係統的重量?如何確保係統在高負荷、高溫度、高壓力的極端環境下能夠穩定運行?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清晰易懂的方式,揭示這些工程上的奧秘。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確實非常考究,硬殼封麵,紙張的質感也很好,拿在手裏就有一種值得珍藏的感覺。我迫不及待地翻閱瞭一下目錄,看到裏麵涉及到瞭非常廣泛的內容,從基礎的空氣動力學原理,到具體的發動機設計,再到一些相關的材料科學和控製係統。這讓我意識到,推進與動力係統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許多其他學科緊密相連的。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夠清晰地闡述空氣動力學是如何影響推進效率的。例如,在設計超音速飛機或火箭時,如何通過優化外形來減少空氣阻力,同時又如何利用空氣動力學原理來輔助推進?我對此非常好奇。另外,我一直對材料科學在航空航天領域的作用感到驚嘆。書中是否會探討用於製造高溫高壓環境下工作的發動機部件的特殊材料,比如陶瓷基復閤材料、高溫閤金等?它們是如何剋服極端條件的?這部分內容如果能夠得到細緻的講解,對我來說將是非常有價值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係統性的視角,讓我理解推進係統是如何在復雜的工程挑戰中一步步實現突破的。
評分拿到這本書,首先感受到的是它內在的厚重感,仿佛承載瞭無數前沿的科技理念。我對書中關於“推進”部分的具體內容非常好奇。它是否會詳細介紹各種推進劑的特性,以及它們在不同推進係統中的應用?例如,液體火箭發動機為何需要液氧和液氫,而固體火箭發動機的燃料組分又是怎樣的?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到化學反應的層麵,解釋這些推進劑是如何産生巨大的能量。另外,對於“動力”的探討,我希望能夠看到書中對能量守恒定律和熱力學第二定律在推進係統設計中的應用。比如,如何最大化能量的轉化效率,減少能量損失,以及如何處理高溫高壓産生的熱量?我期待書中能夠通過詳細的圖示和嚴謹的計算,讓我理解這些復雜的工程問題是如何被解決的。我渴望能夠通過這本書,對驅動人類探索宇宙的強大動力有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第一感覺就是它的厚重感,沉甸甸的,仿佛握住瞭一份沉甸甸的知識寶藏。翻開它,撲麵而來的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各式各樣的圖錶。我注意到,這本書的編排似乎非常有條理,章節之間的過渡自然流暢,不會讓人感覺突兀。我尤其對其中關於不同類型推進係統的介紹部分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比如,它是否會詳細講解像液體火箭發動機、固體火箭發動機,甚至是更先進的電推進係統,如霍爾推進器或離子推進器的工作原理?我希望它能夠不僅僅停留在概念的介紹,而是能夠深入到每一個關鍵部件的設計、材料選擇以及工作流程。想象一下,如果書中能有詳細的發動機內部結構圖,並配以生動的文字解釋,說明燃料是如何燃燒、能量是如何轉化為推力,那將是多麼令人著迷的過程。我還特彆好奇,這本書在“推進與動力”這個主題上,是否會涉及到一些比較前沿的研究方嚮,例如核動力推進,或者是一些還在概念階段的未來推進技術。畢竟,航空航天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能夠瞭解最新的技術動態,對任何一個有誌於此的讀者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我期待它能夠打開我的視野,讓我對人類探索太空的動力來源有一個更全麵、更深入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有衝擊力,深邃的藍色背景點綴著若隱若現的星辰和簡潔的銀色字體,一看就充滿瞭科技感和未來感。我第一時間就被它的專業性所吸引,封麵上“航空航天科技齣版工程”幾個字,配上“推進與動力”的副標題,立刻勾勒齣瞭一個龐大而精密的知識體係。雖然我不是這個領域的專業人士,但內心深處對宇宙探索和飛行器製造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那裏蘊藏著人類智慧的巔峰。這本書的“精”字,更是讓我對它的內容品質充滿瞭期待,想象著裏麵會有多少詳實的圖解、嚴謹的公式和前沿的理論,能夠把我從一個懵懂的愛好者,引嚮更深層次的理解。我甚至開始暢想,如果我能掌握書中哪怕一點點關於推進原理的知識,或許在看科幻電影的時候,對那些超光速引擎、離子推進器就能有更清晰的認識,不再是純粹的“看個熱鬧”。這種從未知到認知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樂趣。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否以一種我能理解的方式,去解釋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物理定律是如何在推進係統中得到應用的。比如,牛頓第三定律在火箭發動機中的體現,能量守恒定律在渦輪發動機工作原理中的角色,這些基礎的原理,如果能通過書中的闡述而變得生動形象,我想那將是極大的收獲。當然,我也知道航空航天工程的復雜性,但正是這種挑戰,讓我更加渴望去探究。
評分這本《航空航天科技齣版工程(2推進與動力)(精)》給我的感覺是,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個係統性的工程導論。我很好奇,書中對於“動力”這個概念是如何定義的,它是否會涵蓋能源的産生、儲存以及轉換的整個過程?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對各種動力源進行詳細的介紹,比如化學能(燃料燃燒)、電能(電推進)、甚至可能是核能。對於化學能推進,它是否會深入到各種燃料和氧化劑的化學反應原理,以及如何通過控製這些反應來優化推力輸齣?對於電推進,它是否會詳細解釋離子束、霍爾效應等工作機製,以及它們的能量效率是如何計算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我理解,究竟是什麼在為這些強大的飛行器提供動力,以及這些動力是如何被巧妙地轉化為推動它們前進的力量。這種對“源頭”的探索,讓我對整個航空航天技術有瞭更宏觀的認識。
評分我對於這本書的“精”字標注非常看重,這意味著它很可能包含瞭大量深入且精煉的知識。我的興趣點在於,書中是否會對不同類型的推進係統進行深入的性能分析?例如,它是否會提供詳細的性能參數,如比衝、推力、效率等,並解釋這些參數是如何影響推進係統的選擇和設計的?我希望能夠理解,為什麼有些推進係統適用於大氣層內的飛行,而另一些則更適閤在真空中工作。此外,書中對於“動力”的探討,是否會涉及到能源的效率和可持續性問題?在航空航天領域,能源的利用效率至關重要,我希望書中能夠對這一點有所涉及,比如對不同推進係統能耗的對比分析,或者對未來新型能源在推進領域的應用前景的展望。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讓我對航空航天推進技術的現狀和未來發展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