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先秦、秦汉历法做了比较系统详尽的分析考查。《史记》西周共和始给出准确的纪年。对殷商西周年代,《先秦秦汉历法和殷周年代》介绍了现在研究的有关方法、途径、进展和一些有用的材料。
评分方便阅读,非常满意!
评分古代历法一直被天子所垄断,是皇家的禁脔。天学机构及其直接象征观象台也为皇家独占,其他任何地方政权或个人都不能建立。为了推算每年的历谱,首先要定一个计算起点,叫做历元。中国古代历法大多数取下列这样的理想时刻为历元:某年十一月甲子日的夜半,它正好是朔和冬至,而且又是月过近地点(即月行速度最快的点)的时刻,等等。由于各种历法的数据不同,所以它们推得的理想时刻也各不相同。不过这样的理想时刻通常离开历法行用的年份都十分遥远。这种历元称为上元(见上元积年)。
评分对中国先秦、秦汉历法做了比较系统详尽的分析考查。《史记》西周共和始给出准确的纪年。对殷商西周年代,《先秦秦汉历法和殷周年代》介绍了现在研究的有关方法、途径、进展和一些有用的材料。
评分历法,简单说就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中国古代天文学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历法改革史。
评分清代以后采用第谷体系和开普勒椭圆面积定律。定朔的计算也就改用欧洲的几何学方法。十二个朔望月为一个民用历年。它和一个回归年有一个差数R,R=α-12b,约为10~11天。不上三年,差数积累就超过了一个月,这时就要在这个历年内增加一个闰月,以免和回归年脱节。汉《太初历》以来规定了无中气之月为闰月的规则,这也等于规定了每个中气都要在固定的月份里,如冬至在十一月,大寒在十二月,雨水在一月,等等。在不同的历法里,月的名称可以不同(见三正),但一定的中气必须在一定的月份里,这条原则在《太初历》以后的各种历法都是一样的。这就使阴历成分和阳历成分结合得更加紧密。一般来说,如r2>(b-R),则规定这年有闰。R/12,则是两个气的时间比一个朔望月长的差数。将这个数累加到r2上,一当这个累加的和数大于b的时候,就是中气超过月份的时候,这时,就把被超过的月份定为闰月。
评分主要分为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三种。阳历亦即太阳历,其历年为一个回归年,现时国际通用的公历(格里历)即为太阳历的一种,亦简称为阳历;阴历亦称月亮历,或称太阴历,其历月是一个朔望月,历年为12个朔望月,其大月30天,小月29天,伊斯兰历即为阴历的一种;阴阳历的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历月为朔望月,因为12个朔望月与回归年相差太大,所以阴阳历中设置闰月,因此这种历法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历法中包含的其他时间元素(单位)尚有:节气 、世纪 和年代 。
评分中国古代有的历法不用前述特殊时刻的上元,而用近距取元,即取某个已知r1、r2、r3值(设为a1、a2、a3)的年的冬至时刻为历元。例如《授时历》就是以历法制定的那年的冬至时刻为历元。它把a1称为气应,a2称为闰应,a3称为转应。这时,一次同余式组改为:
评分主要分为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三种。阳历亦即太阳历,其历年为一个回归年,现时国际通用的公历(格里历)即为太阳历的一种,亦简称为阳历;阴历亦称月亮历,或称太阴历,其历月是一个朔望月,历年为12个朔望月,其大月30天,小月29天,伊斯兰历即为阴历的一种;阴阳历的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历月为朔望月,因为12个朔望月与回归年相差太大,所以阴阳历中设置闰月,因此这种历法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历法中包含的其他时间元素(单位)尚有:节气 、世纪 和年代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