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长河是无限的,只有确定每一日在其中的确切位置,我们才能记录历史、安排生活。我们日常使用的日历,对每一天的“日期”都有极为详细的规定,这实际上就是历法在生活中最直观的表达形式。
评分好
评分好评
评分好评
评分原因很简单,朔望月和回归年都不是日的整倍数,一个回归年也不是朔望月的整倍数。但如果把完整的一日分属在相连的两个月或相连的两年里,我们又会觉得别扭,所以历法中的一年、一个月都必须包含整数的“日”。为了生活的便利,学术、理论必须往后站,没办法,只能近似了!
评分人们想尽办法来安排日月年的关系。在历史上,在世界各地,存在过千差万别的历法,但就其基本原理来讲,不外乎三种:即太阴历(阴历)、太阳历(阳历)和阴阳历。三种历法各自有各自的优缺点,世界上通行的“公历”实际上是一种太阳历,而中国传统历法-农历属于阴阳历。
评分历法,简单说就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中国古代天文学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历法改革史。
评分设a为一回归年时间,b为一朔望月时间,c为一近点月时间,单位均为“天”。又设y为从上元起到所求年的累计年数。则ay就是从上元起到所求年的冬至的全部时间。因为干支纪日以60天为一周,所以用60去除ay,所得余数r1,就是所求年的冬至时刻到前面一个甲子的夜半的全部时间。这个时间的天数部分叫做大余,不足一天的零数部分叫小余。通常历法都规定,大余“命甲子算外”,即以甲子日为0,乙丑日为1,等等。因此,根据大余的数字,就可以知道所求年冬至日的干支日名。有的历法“命甲子算上”,则应以甲子日为1,乙丑日为2,等等。还有少数历法,如北宋的《纪元历》,不选甲子日,而选己巳日为上元,命己巳算外,则大余就以己巳为0算起,庚午为1,等等。小余就是从夜半起算到发生冬至这瞬间的时间,可以把它按十二时辰制或百刻制等时刻制度(见漏刻),化成时刻。从r1累加一气的时间a/24,就得冬至以后各气的干支日数及时刻。
评分上述r1的算法,数学上习惯用一个算式来表达:ay呏r1(mod60)。这种算式叫一次同余式。仿此,可以列出其他的一次同余式:ay呏r2(modb),ay呏r3(modc)。r2就是所求年冬至离开十一月平朔的时间间隔。r3则是所求年冬至离月亮上一次过近地点的时间间隔。r1-r2就是十一月平朔离上个甲子日夜半的时间。也和冬至的情况一样,它的整数部分代表甲子日以来的干支日数,零数部分则是从夜半算起到发生平朔的时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