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人群、不同体质、不同季节,教您如何营养巧搭配,餐餐有美味,顿顿享健康,吃对三餐养护全家。
全书以健康吃好一日三餐为中心点,从浅显易懂的饮食营养知识入手,全面介绍了一日三餐应该怎么吃、不同人群的三餐营养搭配原则、如何按体质安排一日三餐、祛病养生的三餐饮食要点、怎样顺应四季吃三餐。旨在悉心传授营养知识,教会读者健康吃三餐,为一辈子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刘建平
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特约专家。世界中联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委员。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主任医师。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功能性胃肠病、消化道肿瘤及癌前状态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有效防治方面的研究。
Chapter1
吃好三餐
先要学点营养学
学会摄取食物中的营养
12 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14 平衡膳食,健康基石
15 家庭饮食营养常识
健康吃三餐,必须懂搭配
17 营养素的合理搭配
18 健康的饮食搭配原则
关注食品安全,为餐桌添健康
19 食品安全认证体系,为“菜篮子”保
驾护航
20 食物的选购与识别
21 烹调讲科学,营养又健康
Chapter2
一日三餐巧安排
健康快乐每一天
24 早餐要吃好
30 午餐要吃饱
38 晚餐要吃少
Chapter3
不同人群营养美餐
呵护家人健康
48 儿童,营养全面助成长
52 青少年,热量供给要充足
56 男性,多补锌少饮酒
60 女性,一生重在补气血
64 中年人,低脂饮食避免肥胖
68 老年人,口味清淡食物多样
Chapter4
三餐合理饮食
吃出健康体质
74 气虚体质,补气健脾不偏食
78 阳虚体质,近温热远寒凉
82 阴虚体质,滋阴降火宜清补
86 痰湿体质,忌肥甘厚味
90 湿热体质,饮食清淡少辛热
94 血瘀体质,活血散瘀多饮水
98 气郁体质,疏肝理气补肝血
102 特禀体质,增强体质抗过敏
Chapter5
可口家常便饭
治病又养生
108 健脾胃,吃好三餐细嚼慢咽
112 清热去火,多吃蔬果少辛辣
116 健脑益智,坚果、海鱼不能少
120 强筋健骨,补充钙磷少吃盐
124 明目护眼,养好肝脏少吃辣
128 减肥瘦身,低热量少脂肪
132 清体排毒,多膳食纤维少油腻
136 增强免疫力,营养均衡不挑食
140 延缓衰老,多吃抗氧化食物
144 感冒,三餐清淡易消化
148 咳嗽,多补水分少辛辣
152 腹泻,流质饮食多饮水
156 便秘,膳食纤维润肠道
160 失眠,养心安神来助眠
164 贫血,营养饮食多补铁
168 高血压,低盐低脂补钾钙
172 糖尿病,少食多餐粗细搭配
176 高脂血症,低脂高纤多运动
180 动脉硬化,多补纤维少脂肪
184 冠心病,饮食清淡少油腻
Chapter6
三餐顺时而“食”
等于储蓄健康
190 春季,养肝护肝补阳气
194 夏季,健脾除湿养心为先
198 秋季,补水多酸润肺燥
202 冬季,养护肾脏暖为宜
附录
Appendix
206 养生保健最佳食物排行榜
健康的饮食搭配原则
饮食讲究酸碱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寒热搭配,不但能起到营养互补的作用,而且能增强食物的营养保健作用。
酸碱搭配
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搭配食用,有利于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喜欢吃酸性食物的人,容易患多种疾病,而常吃碱性食物的人,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常见的碱性食物有蔬菜、水果、豆类、藻类和薯类等;大部分的肉、禽、鱼、蛋等动物性食物,主食中的精米、精面及其制品,都属于酸性食物。
粗细搭配
长期吃精米、精面,容易被许多营养缺乏病所困扰,如脚气病、癞皮病、缺铁性贫血等。适量多吃粗粮能有效防治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胆结石、肥胖症、糖尿病、便秘等。大米、白面等加工后的粮食属于细粮;小米、玉米、黑米、燕麦、荞麦、高粱米、麦麸等谷物,黄豆、黑豆、青豆、豌豆、蚕豆、红豆、绿豆等杂豆类,土豆、山药、红薯等块茎类,均属于粗粮。粗细粮的搭配比例为6∶4最合适,比例太小或太大营养都不均衡。
荤素搭配
完全吃素难以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应以素食为主,荤食为辅,荤素搭配,这样既能保证对荤食中营养的有效吸收,又能防止进食过多荤食而引起尿酸增高、痛风、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等。可以一个荤菜配一个素菜,再搭配一个半荤半素的菜。也可以是吃一口肉,记得吃三口素菜。
寒热搭配
中医认为,饮食寒热不调会影响人体的阴阳平衡,容易导致疾病。在食用寒凉的食物时搭配吃些温热的食物,在食用比较燥热的食物时搭配吃些凉性的食物,以此来防止身体的寒气或火气太重。一般来说,水里长的食物多为寒性或凉性,土里长的食物多为热性或温性;生长在冬天的食物寒气重,生长在夏季的食物多为热性或温性;味苦、味酸的食物通常多为寒性或凉性,有甜味和辣味的食物多为热性或温性。
食物的选购与识别
通过外包装鉴别食品的好坏
挑选食品时首先应看包装有没有破损。通常名优食品所用的包装材料质量较好,注册商标印刷精致,颜色搭配得当合理,光泽度好;伪劣食品包装简单粗糙,所用的包装材料质量较差,印刷比较粗糙,颜色较为暗淡。
感官鉴别食品质量
感官鉴别是选购食品时不可缺少的,而且应在其他鉴别方法之前进行。感官鉴别是依靠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对食品的形态、气味、色泽、透明度和硬度进行鉴别。通过感官鉴别出已经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有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不宜购买食用。
注意看食品标签
包装食品必须有标签,标签上应当标明食品名称、净含量、规格、生产日期;主要营养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贮存条件;保质期或保存期;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食品保存期与保质期的区别
保存期与保质期同为表示食品质量的期限,都是从生产之日计算,但两者的含义并不相同。保存期是硬性规定,是指在食品标签规定的条件下,食品可食用的最终日期,超过了这个日期,食品质量就会发生变化,不再适宜食用和销售;保质期是厂家向消费者做出的保证,保证在标注时间内产品的质量是最佳的,在此期间食品完全适宜出售和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如果色、香、味没有改变,仍然可以食用。
午餐要吃饱
午餐是人一天中的重要一餐,上午体内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消耗较大,急需补充。吃饱午餐,能为午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好热量和营养的储备。
碳水化合物要充足
午餐摄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午后工作、学习所需要的热量。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谷类,可在米饭、面制品(馒头、面条、大饼等)中间任意选择,量应在150~200克。
食物种类多样
一般宜吃200~250克蔬菜,50~100克肉禽蛋类,再配上50克豆制品。
宜吃八成饱
午餐要吃饱,但不宜吃得过饱,不然会使人犯困,影响下午的工作效率,午餐一般吃到八九成饱为好。
自带午餐食物选择很重要
自带午餐主食最好是米饭,素菜以根茎类为主,荤菜要挑低脂的,不宜带绿叶蔬菜及凉菜、海鲜。
跟着营养师学搭配
汉堡+炸鸡=50分
营养师的话:汉堡+炸鸡,高热量、高脂肪,会刺激胰岛素和胆汁分泌,降低血液携氧能力,导致脑部含氧量降低,让人容易疲倦。偶尔吃一两次可以,午餐经常这样吃不可取。
搭配建议:应同时吃些新鲜蔬果,能起到解除油腻、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
方便面+火腿肠=60分
营养师的话:方便面+火腿肠的搭配,其油脂和盐的摄入量超标,易致血压升高、动脉粥样硬化,使骨钙丢失加快。
搭配建议:应搭配一个番茄、一个煮鸡蛋,放料包时最好只放1/3,汤最好不喝。
蛋炒饭+紫菜汤=70分
营养师的话:蛋炒饭+紫菜汤的搭配,蔬菜的摄入量不足,缺乏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营养不均衡。
搭配建议:应搭配一盘凉拌菠菜等蔬菜类菜肴,可弥补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摄入量不足的缺点。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深刻的“顿悟”感。我曾经认为,健康饮食就是要吃得“清淡”,少油少盐,但这往往伴随着乏味和难以坚持。然而,《吃对三餐一生健康》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它并没有提倡极端或单一的饮食模式,而是强调“平衡”与“多样性”。书中对每一餐的食材搭配,都充满了巧思,既能满足身体所需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又能摄取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时令食材”的章节,它让我意识到,顺应自然,选择当季的蔬果,不仅口感更好,营养价值也更高。举个例子,书中提到夏季的西瓜和冬季的萝卜,它们各自蕴含的能量和对身体的益处完全不同。这种顺应自然的选择,让我觉得健康饮食不再是对身体的“约束”,而是一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食物烹饪方式的建议,比如蒸、煮、炖,这些方法都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的原味和营养,又避免了油炸等不健康的烹饪方式。这让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烹饪习惯,尝试用更健康的方式来准备食物,带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身体感觉更加轻盈,消化也更加顺畅。
评分第一次翻开这本书,就被它直观的书名吸引了。《吃对三餐一生健康》,简单明了,却道出了多少人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我一直以来都对健康饮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常常在各种信息洪流中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心中的空白。它不仅仅是关于“吃什么”,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吃”的生活指南。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框架,帮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饮食习惯。书中对一日三餐的安排,既考虑了营养均衡,又兼顾了美味与便捷,这一点非常难得。我尝试按照书中的建议调整了早餐,发现精力确实比以前充沛了许多,午餐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容易感到疲倦。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融入了一些关于食物选择的实用技巧,比如如何辨别新鲜食材,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添加剂等等,这些都是平时我容易忽略的细节。总而言之,这本书的理念非常贴合我的需求,让我觉得健康饮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可以切实融入日常生活的行动。
评分作为一位忙碌的上班族,我最看重的是效率和实用性。在这方面,《吃对三餐一生健康》做得非常出色。我常常在下班后感到疲惫,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精心准备晚餐。这本书提供的“快手健康餐”食谱,简直就是我的救星。它用非常简明的步骤,教会我如何在短时间内制作出营养丰富又美味的餐点,比如利用现有的食材,搭配一些简单的调味品,就能做出令人惊喜的晚餐。更重要的是,书中强调的“餐前准备”和“周末备餐”的理念,让我能够提前规划好一周的饮食,大大节省了平日里的时间。我现在每周都会抽出一点时间,提前清洗、切好一些蔬菜,或者煮好一些杂粮,这样在工作日就能更轻松地完成餐食的制作。这种“未雨绸缪”的方式,不仅让我的饮食更加规律,也减少了因为匆忙而选择不健康外卖的次数。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吃,它更是在教授一种高效、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我觉得每一分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评分我一直觉得,健康饮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吃对三餐一生健康》恰恰符合我的这种理念。它没有一味地追求“完美”,而是鼓励读者从小处着手,逐步调整。书中列举了很多“微调”的建议,比如如何在不改变太多习惯的情况下,悄悄地增加蔬菜的摄入量,或者如何用更健康的烹饪方式替换掉一部分不健康的习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方式,让我觉得非常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坚持。我开始尝试在日常饮水中加入一些柠檬片或薄荷叶,而不是选择含糖饮料;我开始在炒菜时减少油的用量,或者用橄榄油代替传统的食用油。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日积月累,却带来了惊人的效果。我发现自己的皮肤状态有所改善,体重也悄悄地下降了。这本书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没有给读者施加任何压力,而是以一种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帮助我们发现健康饮食的乐趣,并最终将它融入我们的生活方式之中。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对于食物“能量”的解读所深深吸引。它并没有将食物仅仅视为卡路里和营养素的集合,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食物与身体、与情绪,甚至与大自然的连接。书中提到的“感恩食物”的概念,让我开始更加珍惜每一口食物,体会食材背后的辛劳和能量。这种心态的转变,让我对饮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开始更加关注食物的来源,了解它们是如何生长,又是如何被加工的。这种对食物的尊重,也自然而然地引导我做出更健康的选择。比如,我开始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更多地选择天然、未经精加工的食物。此外,书中关于“情绪化进食”的讨论,也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的饮食选择并不是出于饥饿,而是受到了情绪的影响。这本书提供了一些应对方法,帮助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做出更理智的饮食决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