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方标准(DB 51/T 1991-2015):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eel-Coherete Composite Bridge Deck]

四川省地方标准(DB 51/T 1991-2015):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eel-Coherete Composite Bridge Deck]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编
图书标签:
  • 桥梁工程
  •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 桥面板
  • 四川省标准
  • 地方标准
  • 结构工程
  • 公路工程
  • 桥梁设计
  • 桥梁施工
  • 复合材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ISBN:9787114125201
版次:1
商品编码:1178663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四川省地方标准
外文名称: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eel-Coherete Composite Bridge Deck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四川省地方标准(DB 51/T 1991-2015):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技术规程》根据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川质监函(2013)129号文件的要求,以四川省交通科研项目“钢—混凝土组合正交异性桥面板的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成果为支撑,制定了而成。

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4 术语和符号
4.1 术语
4.2 符号

5 材料
5.1 底钢板与剪力键
5.2 混凝土

6 基本规定
6.1 一般规定
6.2 计算规定

7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7.1 一般规定
7.2 正弯矩截面抗弯承载能力
7.3 负弯矩截面抗弯承载能力
7.4 抗冲切承载能力
7.5 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
7.6 剪力键汁算

8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8.1 一般规定
8.2 挠度与预拱度
8.3 裂缝宽度
8.4 动力特性

9 施工计算
9.1 一般规定
9.2 计算原则
9.3 强度与刚度

10 构造
10.1 一般规定
10.2 底钢板与剪力键
10.3 钢筋
10.4 混凝土板
10.5 耐久性

11 施工
11.1 钢结构
11.2 混凝土

12 质量验收

精彩书摘

  《四川省地方标准(DB 51/T 1991-2015):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技术规程》:
  5.2.5 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超过C40。当采用C40混凝土时,其力学性能指标为:混凝土28d试配抗压强度不应小于48MPa,28d试配抗折强度不应小于5.5MPa、当采用C30混凝土时,其力学性能指标为:混凝土28d试配抗压强度不应小于38MPa,28d试配抗折强度不应小于5.0MPa。
  条文说明
  本条规定的指标为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指标。
  5.2.6 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的混凝土,其28d收缩率不应大于4.0×10—4,28d抗渗等级应达到W8。
  5.2.7 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的混凝土,当采用泵送法运输时,其初始坍落度不宜大于200mm,扩展度不宜小于450mm;当采用罐车运输时,其初始坍落度不宜大于140mm,浇筑时坍落度不宜大于120mm。
  5.2.8 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的混凝土,宜采用高效保塑、缓凝的聚羧酸系减水剂。其减水率不宜低于25%,且应对混凝土和钢材无害。
  5.2.9 采用的外加剂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减水剂应有厂商提供的相应减水率及推荐掺量,同时应提供氯离子含量、含碱量和使用注意事项。
  2 外加剂的合理掺量应针对不同原材料通过试配确定。
  3 减水剂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总量的0.02%,硫酸钠含量不应大于减水剂干重的15%。
  4 不应使用氯化钠、氯化钙等氯盐的外加剂,不宜使用早强剂。
  ……
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技术规程(DB 51/T 1991-2015)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全面阐述四川省地方标准《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技术规程》(DB 51/T 1991-2015)的核心内容、技术要求、设计方法以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本规程是指导四川省境内钢-混凝土组合桥梁桥面板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的重要技术文件,对于保障组合桥梁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具有指导性意义。 本书对规程的每一章节进行了深入解读和解析,重点突出了标准在组合结构设计理论、材料性能要求、结构细节构造、以及检验标准方面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第一部分:标准概览与适用范围 本部分首先概述了本标准的制定背景和目的。随着现代桥梁工程对结构轻量化、快速施工和耐久性要求的不断提高,钢-混凝土组合桥梁以其优越的性能成为重要的桥梁形式之一。本规程的发布,旨在统一四川省范围内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地方性法规和工程实践的最高要求。 适用范围界定了本标准适用的桥梁类型,主要包括采用钢梁与混凝土面板直接组合或通过剪力连接件实现整体工作的新建、改建和加固工程中的桥面板部分。标准明确了其在不同等级公路、城市道路以及特殊结构(如斜拉桥、悬索桥等)引桥部分的应用边界。 第二部分:材料与性能要求 材料是组合结构性能的基础。本章详细解读了标准对钢材、混凝土以及关键连接件的性能指标和质量要求。 1. 钢材部分: 重点阐述了用于组合桥面板的钢结构构件(如钢箱梁、钢主梁)所采用的钢材牌号、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冲击韧性)的限定。标准对钢材的抗疲劳性能提出了比传统梁桥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连接区域的钢材选择和性能指标。 2. 混凝土部分: 详细规定了用于桥面板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质量控制(水泥、骨料、外加剂)以及最终的强度等级要求。特别强调了组合结构对混凝土抗裂性、耐久性(抗渗性、抗冻融性)的特殊要求,这些指标直接影响到组合结构在长期服役中的可靠性。 3. 剪力连接件: 作为实现钢、混凝土整体性的核心构件,本章深入分析了对剪力连接件(如抗剪键、螺柱等)的性能要求,包括抗剪强度、延展性及疲劳性能。标准对连接件的植入力度、间距和布置形式提出了严格的规范,以确保在各种荷载作用下,钢与混凝土能够可靠地协同工作。 第三部分:组合桥面板设计原理与计算方法 本部分是规程的核心技术内容,详述了组合桥面板的设计理论基础和具体的计算步骤。 1. 整体性分析: 详细介绍了如何判定和计算钢-混凝土组合体系的有效宽度、惯性矩,以及考虑滑移对结构刚度的影响。规程侧重于基于性能的设计理念,要求设计人员充分利用钢材的高抗拉强度和混凝土的高抗压强度。 2. 荷载与效应组合: 根据现行交通荷载规范,详细规定了组合桥面板在静载、活载、温度应力、制动效应等各种荷载组合下的内力计算方法。特别指出组合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应力分布的复杂性,以及如何通过荷载分配系数进行简化计算。 3. 强度极限状态设计: 阐述了组合截面在弯曲、剪力和扭转作用下的强度验算方法。强调了对局部屈曲(钢板局部稳定性)的验算,以及混凝土压应力限制。规程提供了详细的抗剪强度验算公式,特别是针对剪力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确定方法。 4. 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重点关注组合结构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使用性能。包括对挠度控制、裂缝宽度验算的要求。规程特别关注了长期荷载作用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如收缩和徐变对预应力的影响(若有)。 第四部分:构造详图与施工技术要点 高质量的构造设计是确保设计意图得以实现的保障。本章提供了大量的构造建议和施工验收标准。 1. 桥面板构造: 详细规定了混凝土面板的厚度、边缘加腋、纵横向钢筋的配筋率、锚固长度和搭接要求。针对钢箱梁顶板,规程提出了对钢板的防腐涂装、以及为混凝土提供有效锚固的构造措施。 2. 关键连接构造: 详细描述了剪力连接件的安装工艺要求,包括钻孔精度、焊接质量控制(如螺柱焊前除锈、施焊规范)以及最终的质量检测方法(如敲击法、拉拔试验)。 3. 施工工艺控制: 涵盖了从钢结构安装、临时支撑、钢板铺设到混凝土浇筑的全过程质量控制。重点包括: 混凝土浇筑: 针对组合结构特点,对振捣密实度、分层浇筑厚度、养护条件提出了具体要求,以避免产生空洞或层间脱空。 接缝处理: 明确了施工缝、伸缩缝的设置原则和防水处理措施。 第五部分:检验与评定标准 本标准对工程的最终质量控制提出了明确的验收指标,确保施工质量与设计要求相符。 1. 成品检验: 对钢结构部分的几何尺寸、涂层质量、焊接探伤结果提出了检验标准。 2. 混凝土性能检验: 规定了试块取样、强度评定方法,以及抗渗等级的抽检要求。 3. 整体性能验证: 侧重于对钢-混凝土有效性的验证,包括关键位置的脱空检测(如超声波法)和荷载试验的要求。 总结 《四川省地方标准(DB 51/T 1991-2015):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技术规程》的配套解读,不仅是对该标准的权威阐释,更是工程师在四川地区实践组合桥梁工程的实用工具书。本书内容严谨、图文并茂,是桥梁设计、施工、监理及质量监督人员不可或缺的技术参考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在基础工程领域有多年经验的工程师,我一直对各种新型建筑材料和结构的创新应用保持着高度的关注。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在桥梁工程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本《四川省地方标准(DB 51/T 1991-2015):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技术规程》的出版,对我来说,是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这项技术的绝佳机会。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界定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的适用范围、设计原则以及关键技术参数的。我特别想了解,在钢材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结合使用时,如何科学地进行结构设计,如何有效地传递荷载,以及如何解决因温度变化、徐变等因素可能引起的应力问题。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们提供一套全面、系统、可操作的技术指南,指导我们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如何安全、高效地应用这项新技术,从而推动桥梁工程的整体技术进步。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这位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工程师来说,是件相当振奋的事情。我们都知道,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对桥梁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和经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的出现,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这本《四川省地方标准》虽然是地方性标准,但从其严谨的标题来看,其背后必定凝聚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关于材料选择、连接构造以及荷载传递机制的规定。我知道,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实现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的协同工作,将各自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计算方法和设计参数,能够指导我们在实际工程中如何优化设计,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降低工程造价,并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这样我们就能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技术规程的应用。

评分

最近购得的《四川省地方标准(DB 51/T 1991-2015):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技术规程》,对于我这个刚入行不久的桥梁设计新人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一直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感到好奇,特别是它如何在保证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同时,实现轻质化和快速施工。这本书的书名就直接点出了核心内容,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中是如何详细阐述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的设计理念、构造要求以及施工工艺的。我特别想了解,书中是如何规定钢板与混凝土板之间的连接方式的,例如栓钉、焊接或其他连接构造,以及这些连接方式对整体结构性能的影响。同时,我也很想知道,在不同气候条件和荷载环境下,这种组合桥面板的耐久性如何得到保障,书中是否会有相关的规定和检测方法。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会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项新技术,为我未来的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近期入手了这本《四川省地方标准(DB 51/T 1991-2015):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技术规程》,对于我这样一个在桥梁养护领域工作了十几年的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不言而喻。我们深知,桥梁的长期服役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设计和施工的规范性。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桥梁结构形式,其推广应用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技术挑战和规范需求。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关于组合桥面板的耐久性设计、防腐蚀措施以及后期养护和检测方面的规定。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和预测组合桥面板在使用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材料性能衰减、疲劳寿命以及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这将对我们做好桥梁的日常维护工作提供宝贵的参考。

评分

我刚入手了这本《四川省地方标准(DB 51/T 1991-2015):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技术规程》,对于一个对桥梁工程领域有浓厚兴趣但非专业人士的我来说,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新技术应用的大门。虽然我还没有机会深入研究其中的每一个细节,但从初步的翻阅中,我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严谨和前瞻性。书的装帧质量很高,纸张也比较厚实,排版清晰,这对于阅读体验来说是个加分项。我特别好奇的是,书中在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的设计、施工和检测方面,是如何平衡材料的优势,以及如何处理钢和混凝土之间可能存在的应力集中问题的。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四川地区乃至更广泛区域的桥梁建设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指导,填补了我对这方面知识的空白。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通过这本书的学习,对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的性能、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本书的出版,本身就代表了对新技术探索和推广的决心,这让我对中国桥梁工程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