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bbitMQ實戰:高效部署分布式消息隊列

RabbitMQ實戰:高效部署分布式消息隊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Alvaro Videla,[美] Jason J.W.Williams 著,汪佳南 譯
圖書標籤:
  • RabbitMQ
  • 消息隊列
  • 分布式係統
  • 微服務
  • 消息中間件
  • 異步通信
  • 高可用
  • 性能優化
  • 企業級應用
  • Java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71649
版次:1
商品編碼:11790530
品牌:Broadview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3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絕大多數應用程序的核心都有一個虛擬交換機,用於在服務器、程序和服務之間快速傳遞消息。RabbitMQ是一個高效且易於部署的消息隊列服務器,它可以輕而易舉地處理各種情形下的消息通信,不論是網絡初創公司還是大型企業係統。
  本書能夠教會你如何使用RabbitMQ消息通信服務器,構建和管理用不同語言編寫的可伸縮應用。這很容易上手。你將學習消息隊列的工作原理以及RabbitMQ是如何適用的。然後,你將通過許多案例來探索實踐當中的可擴展性和互操作性問題。最後,你將學習如何將Rabbit打造成一部運作良好的機器,以應對24×7×365的無間斷工作環境。
  本書包以下內容
  □ 學習基本消息通信設計模式
  □ 使用模式來滿足按需擴展
  □ 整閤PHP編寫的前端和用任何語言編寫的後端
  □ 在30分鍾內實現發布/訂閱的告警服務
  □ 配置RabbitMQ內建集群
  □ 監控、管理、擴展並調試RabbitMQ
  本書是為那些熟悉Python、PHP、Java、.NET或者任何其他現代編程語言的開發者編寫的。無須任何RabbitMQ經驗。

內容簡介

  《RabbitMQ實戰:高效部署分布式消息隊列》對RabbitMQ做瞭全麵、翔實的講解,體現瞭兩位專傢的真知灼見。《RabbitMQ實戰:高效部署分布式消息隊列》首先介紹瞭有關MQ的曆史,然後從基本的消息通信原理講起,帶領讀者一路探索RabbitMQ的消息通信世界。這當中不僅包含瞭針對單颱RabbitMQ服務器和RabbitMQ集群的講解,還教導讀者如何使用各種工具來進行監控。
  《RabbitMQ實戰:高效部署分布式消息隊列》內容淺顯易懂,文筆風趣幽默。《RabbitMQ實戰:高效部署分布式消息隊列》中包含瞭豐富的、可以運行的示例程序源代碼,讀者可以自行下載並運行,這種親身實踐有助於加深對相關主題的理解。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樣的編排非常適用。

作者簡介

  Alvaro Videla,是一名專門從事基於MQ應用程序的開發者和架構師。

  Jason J.W. Williams,是消息通信服務供應商DigiTar公司的CTO,他領導著設計與開發工作。

精彩書評

  在這份傑齣的工作中,兩位專傢為我們分享瞭他們多年運行大規模RabbitMQ係統的經驗。
  —— Alexis Richardson, VMware前言的作者

  寫得很棒,充滿智慧,簡單易懂。
  ——Karsten Str?b?k,微軟

  這是RabbitMQ大全,當中包含瞭各種有廣度、有深度的案例。
  ——Patrick Lemiuex,來自Voxel Internap

  本書將帶你領略消息通信的美妙世界。
  ——David Dossot, Mule in Action的閤作者

目錄

第1章 天降奇兵1
1.1 住在彆人的地下城堡 3
1.2 救世主AMQP 5
1.3 RabbitMQ簡史 5
1.4 百裏挑一 8
1.5 在UNIX係統上安裝RabbitMQ 8
1.5.1 為什麼環境很重要——生活在Erlang 的世界裏 9
1.5.2 獲取安裝包 9
1.5.3 設置文件夾結構 9
1.5.4 首次運行Rabbit 10
1.6 總結 12
第2章 理解消息通信13
2.1 消費者和生産者(這可不是經濟學課程哦) 14
2.2 從底部開始構造:隊列 17
2.3 聯閤起來:交換器和綁定 22
2.4 多租戶模式:虛擬主機和隔離 27
2.5 我的消息去哪兒瞭呢?持久化和你的策略 28
2.6 把所有內容結閤起來:一條消息的一生 32
2.7 使用發送方確認模式來確認投遞 37
2.8 總結 40
第3章 運行和管理Rabbit 42
3.1 服務器管理 43
3.1.1 啓動節點 43
3.1.2 停止節點 45
3.1.3 關閉和重啓應用程序:有何差彆 46
3.1.4 Rabbit 配置文件 46
3.2 請求許可 48
3.2.1 管理用戶 49
3.2.2 Rabbit 的權限係統 50
3.3 檢查 54
3.3.1 查看數據統計 54
3.3.2 理解RabbitMQ 日誌 59
3.4 修復Rabbit:疑難解答 63
由badrpc、nodedown 和其他Erlang 引起的問題 63
3.5 總結 68
第4章 解決Rabbit相關問題:編碼與模式69
4.1 解耦風雨路:誰將我們推嚮消息通信 70
4.1.1 異步狀態思維(分離請求和動作) 70
4.1.2 提供擴展性:沒有負載均衡器的世界 73
4.1.3 零成本API :語言不應成為枷鎖 73
4.2 發後即忘模型 74
4.2.1 發送告警 75
4.2.2 並行處理 84
4.3 彆忘瞭:用RabbitMQ實現RPC並等待響應 92
4.3.1 私有隊列和發送確認 93
4.3.2 使用reply_to 來實現簡單的JSON RPC 93
4.4 總結 98
第5章 集群並處理失敗99
5.1 開足馬力:RabbitMQ集群 100
5.2 集群架構 101
5.2.1 集群中的隊列 101
5.2.2 分布交換器 103
5.2.3 是內存節點還是磁盤節點 104
5.3 在你的筆記本電腦上設置集群 106
5.4 將節點分布到更多的機器上 110
5.5 升級集群節點 114
5.6 鏡像隊列和保留消息 115
5.6.1 聲明並使用鏡像隊列 115
5.6.2 鏡像隊列工作原理 118
5.7 總結 120
第6章 從故障中恢復121
6.1 為Rabbit做負載均衡 122
6.1.1 安裝HAProxy 124
6.1.2 配置HAProxy 125
6.2 連接丟失和故障轉移 127
6.3 總結 134
第7章 warren和Shovel:故障轉移和復製 135
7.1 warren:另一種集群方式 136
7.2 設定負載均衡器——基於主/從的集群 138
7.3 遠距離通信和復製 142
7.3.1 給Rabbit 裝備Shovel :Shovel 插件介紹 142
7.3.2 安裝Shovel 145
7.3.3 配置並運行Shovel 146
7.4 總結 152
第8章 從Web端管理RabbitMQ 154
8.1 超越rabbitmqctl:RabbitMQ Management插件 155
8.1.1 為何需要Management 插件 155
8.1.2 Management 插件功能 155
8.1.3 啓用Management 插件 156
8.2 從Web控製颱來管理RabbitMQ 158
8.2.1 監控Erlang VM 158
8.2.2 從JSON 文件導入配置 159
8.3 從Web控製颱管理用戶 160
8.3.1 創建用戶 161
8.3.2 管理用戶的權限 162
8.4 從Web控製颱管理交換器和隊列 163
8.4.1 列齣隊列信息 165
8.4.2 創建隊列 166
8.5 迴到命令行 168
8.5.1 為什麼需要另一個CLI 168
8.5.2 CLI 管理:一種更簡單的方式 170
8.5.3 安裝rabbitmqadmin 腳本 170
8.5.4 清空隊列、創建交換器等 171
8.6 總結 172
第9章 使用REST API控製Rabbit 173
9.1 能用RabbitMQ REST API做什麼 175
9.2 對客戶端授權訪問 177
9.3 訪問數據統計 178
9.4 自動化vhost和用戶配置 181
9.5 總結 .186
第10章 監控187
10.1 監控RabbitMQ:密切關注你的warren 188
10.1.1 為Nagios 編寫健康檢測 188
10.1.2 使用AMQP 模擬檢測來確認RabbitMQ 是否運行 190
10.1.3 使用REST API 來檢測 193
10.1.4 監控配置文件修改 196
10.1.5 監控集群狀態 201
10.2 確保消費者正常工作 206
10.2.1 通過AMQP 監控隊列等級 208
10.2.2 使用REST API 來監控隊列級彆 212
10.2.3 建立隊列的消息計數基準經驗法則 215
10.3 總結216
第11章 提升性能,保障安全217
11.1 對速度的需求 218
11.1.1 消息持久化 218
11.1.2 消息確認 219
11.1.3 路由算法和綁定規則 219
11.1.4 投遞消息 221
11.2 內存使用率和進程限製 223
11.2.1 內存使用率 223
11.2.2 Erlang 進程計數 226
11.3 SSL連接 ..227
11.3.1 SSL 證書.228
11.3.2 設置證書頒發機構 ..229
11.3.3 生成根證書 233
11.3.4 生成服務器端證書 234
11.3.5 生成客戶端證書 235
11.3.6 啓用RabbitMQ 的SSL 監聽器 236
11.3.7 測試你的RabbitMQ SSL 設置 237
11.4 總結 239
第12章 聰明的Rabbit:擴展RabbitMQ241
12.1 RabbitMQ插件 242
12.1.1 你可以用插件做什麼 242
12.1.2 在哪裏可以找到插件 244
12.1.3 安裝插件 244
12.1.4 移除插件 245
12.2 製作你自己的插件 247
12.2.1 獲取RabbitMQ Public Umbrella 248
12.2.2 設置文件夾結構 249
12.2.3 包含插件構建係統 250
12.2.4 創建Erlang 應用文件 250
12.3 創建自定義交換器模塊 252
12.3.1 將交換器注冊到RabbitMQ 254
12.3.2 實現交換器behaviour 257
12.3.3 編譯自定義交換器 264
12.3.4 測試你的插件 267
12.4 總結 271
附錄A 在Java和.NET上使用Rabbit 273
附錄B 在綫資源302
附錄C 在Windows上安裝RabbitMQ 307

精彩書摘

  《RabbitMQ實戰:高效部署分布式消息隊列》:
  歡迎閱讀本書。如果你像我一樣,你很有可能在想:“我是否應該從頭開始閱讀呢?”唉,市麵上的技術書籍琳琅滿目,但並不是所有的圖書都值得花費時間關注。所以請讓我邀你繼續往下閱讀,看看下麵這份說明是否閤你的胃口:
  你想要通過一種實用的方法來學習推技術、流數據,以及其他消息通信模式。
  你想要獲得專傢級彆的RabbitMQ 技能,包括在設計方麵和生産環境運行方麵的最 佳實踐。
  換句話說,本書不僅僅是一本RabbitMQ 指南。它會為你講解能覆蓋多種使用場景的基本設計模式。它展現瞭為何越來越多的應用開始使用這些模式,以及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
  這些模式是怎樣的呢?如果你曾經有想法將係統繪成一幅信息流或者網絡圖,而非棧的形式,那麼你可能正在使用,或者正準備使用消息通信。你可能一直在考慮數據投遞、非阻塞操作或者推送通知。或者,你想使用發布/ 訂閱模式、異步處理或是工作隊列。所有這些模式構成瞭眾所周知的消息通信(messaging)。
  消息通信是一種至關重要的能力:它使得軟件應用可以相互連接並得以擴展。應用程序們既可以像一個巨大應用中的組件一樣相互連接起來,也可以連接用戶的設備和數據。消息通信從本質上來說是異步的,因為它通過分隔瞭數據的發送和接收來解耦應用。最奇妙的地方在於該連接模式可以在任何規模下以相同的方式工作。
  規模是關鍵點。互聯網無處不在,它作為應用程序投遞的基礎,使得規模在應用程序設計中成為關鍵因素。我們已經無法停留在小規模的思考方式上。最近,術語“大數據”(big data)已經變得非常流行。不過相較於最近幾年來說,所有事物都往大的方嚮發展瞭。
  舉例來說,移動連接設備的數量很快就將超過地球上人口的數量。當我編寫本書時,Facebook 正準備IPO。CTO Bret Taylor 說道:“如果Mark Zuckerberg 在宿捨編寫Facebook 的時候這些技術就已經成熟的話,那麼現在的Facebook 就已經是一個移動應用瞭。”
  花點時間想想。大多數應用曾經都是這樣運作的:加載文檔或者從數據庫獲取數據,做一些處理,並將結果寫入磁盤。將來的應用程序會更像Facebook :總是在綫,並且托管在雲端,在任何地方都能訪問。輸入和處理是連續且自動的,並即時輸齣用戶想要的過濾信息流。
  如果不采用一係列專門的設計模式的話,那麼這些級彆的自動化、可訪問性和伸縮性都無從談起。在本書中你就能學到這些模式。作為現代消息通信技術發起者之一,Derek Collison 將消息通信描述為“移動的數據”,這一點令人印象深刻。很難想象有什麼應用是不需要移動數據的。因此,消息通信無處不在。
  這本書可以讓你立即上手。消息通信模式將以可運行代碼的形式展現在你麵前。作者也會幫助你在自己的係統上運行起來。在Jason J. W. Williams 和Alvaro Videla的幫助下,你就能零距離接觸那些擁有多年運行大規模RabbitMQ 係統經驗的專傢瞭。本書是他們將經驗分享給社區這一傑齣工作的成果。
  在對RabbitMQ 有瞭一點感覺之後,不管你使用何種語言編寫程序,都能很容易地在廣大RabbitMQ 用戶社區裏尋求到幫助並找到更多示例。這使得RabbitMQ成為能滿足你消息通信需求的最 佳選擇。
  希望你已經被我吊起瞭胃口,準備翻開下一頁繼續閱讀。書中會有關於消息和RabbitMQ 的一切,作者將會為你揭開它們的神秘“麵紗”。
  ……

前言/序言

  譯者序
  筆者從事互聯網行業已五年有餘,經曆過大大小小十幾個項目,其中包括金融領域方麵的交易係統、醫療護理信息係統,再到後來的淘寶第三方軟件供應商。這些項目不僅為我帶來瞭豐富的閱曆,更讓我認識到軟件開發的根本就在於降低軟件復雜性。因此,我們需要采用可復用的軟件設計模式,選取閤適的軟件構件來搭建自己的係統。這當中就用到瞭消息隊列。
  各位讀者可能對消息隊列並不陌生。消息隊列提供一個異步通信協議,消息的發送者不用一直等待,直到消息被成功處理;而是立即返迴。消息被暫存於隊列當中,
  對消息感興趣的消費者會訂閱消息並處理它們。那麼,在什麼樣的場景下需要使用消息隊列呢?其中之一就是係統集成。這些係統可能是公司的遺留係統,抑或是第三方維護的係統。集成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之一是讓這些係統往數據庫的某幾張錶寫入數據,然後讓新的係統定時地去輪詢並取齣數據進行處理。這已經具備瞭消息隊列通信的雛形:其中的數據庫錶就是消息隊列,它定義瞭消息的標準結構,並暫存待處理的消息。對於小型係統和簡單的需求來講,這樣的解決方案沒什麼問題,並且足夠應付瞭。但是隨著日後業務需求的擴張,接入的係統越來越多,對於消息通信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復雜:
  1. 你需要將同一條消息發送給多個感興趣的係統,同時又需要讓係統隻接受符閤特定模式的消息。
  2. 你開始覺得係統當中的同步處理方式嚴重影響瞭吞吐量,你想把用戶訂單處理、消息通知等都修改成異步處理的方式。
  3. 你開始關注係統的高可用性。同時你還想實時觀測係統當中訂單消息的處理速率,以便及時應對峰值壓力。
  通過使用標準的消息隊列係統就可以輕鬆處理以上問題。當然它們提供的功能遠不止這些。市麵上有很多開放源碼的消息隊列係統,包括JBoss Messaging、JORAM、Apache ActiveMQ、Sun Open Message Queue、Apache Qpid、RabbitMQ,等等。其中就有本書討論的RabbitMQ。它實現瞭AMQP 協議,並且遵循Mozilla Public License 開源協議。它支持多種編程語言,可以方便地和Spring 集成。最重要的一點是,使用消息隊列並不是“殺雞焉用牛刀”的問題,而是一種未雨綢繆,隨著係統不斷演進,你終將從消息隊列中獲益。
  翻譯一本書絕非易事。在此,我要感謝給予我幫助的趙震一和陳祥奎夫婦,你們是我的摯友與伯樂。感謝電子工業齣版社的編輯張春雨和李雲靜,是你們的細心指導保證瞭本書的翻譯質量。最後感謝我的女友,你是我的精神支柱,在你的陪伴和支持下,我得以全心全意地完成工作。
  由於時間倉促,文中難免有不足之處,希望讀者海涵,也希望各位能和我一樣從中收獲知識和快樂,謝謝大傢。
  汪佳南
  2015 年9 月於杭州
  序
  歡迎閱讀本書。如果你像我一樣,你很有可能在想:“我是否應該從頭開始閱讀呢?”唉,市麵上的技術書籍琳琅滿目,但並不是所有的圖書都值得花費時間關注。所以請讓我邀你繼續往下閱讀,看看下麵這份說明是否閤你的胃口:
  你想要通過一種實用的方法來學習推技術、流數據,以及其他消息通信模式。
  你想要獲得專傢級彆的RabbitMQ 技能,包括在設計方麵和生産環境運行方麵的最佳實踐。
  換句話說,本書不僅僅是一本RabbitMQ 指南。它會為你講解能覆蓋多種使用場景的基本設計模式。它展現瞭為何越來越多的應用開始使用這些模式,以及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
  這些模式是怎樣的呢?如果你曾經有想法將係統繪成一幅信息流或者網絡圖,而非棧的形式,那麼你可能正在使用,或者正準備使用消息通信。你可能一直在考慮數據投遞、非阻塞操作或者推送通知。或者,你想使用發布/ 訂閱模式、異步處理或是工作隊列。所有這些模式構成瞭眾所周知的消息通信(messaging)。
  消息通信是一種至關重要的能力:它使得軟件應用可以相互連接並得以擴展。應用程序們既可以像一個巨大應用中的組件一樣相互連接起來,也可以連接用戶的設備和數據。消息通信從本質上來說是異步的,因為它通過分隔瞭數據的發送和接收來解耦應用。最奇妙的地方在於該連接模式可以在任何規模下以相同的方式工作。
  規模是關鍵點。互聯網無處不在,它作為應用程序投遞的基礎,使得規模在應用程序設計中成為關鍵因素。我們已經無法停留在小規模的思考方式上。最近,術語“大數據”(big data)已經變得非常流行。不過相較於最近幾年來說,所有事物都往大的方嚮發展瞭。
  舉例來說,移動連接設備的數量很快就將超過地球上人口的數量。當我編寫本書時,Facebook 正準備IPO。CTO Bret Taylor 說道:“如果Mark Zuckerberg 在宿捨編寫Facebook 的時候這些技術就已經成熟的話,那麼現在的Facebook 就已經是一個移動應用瞭。”
  花點時間想想。大多數應用曾經都是這樣運作的:加載文檔或者從數據庫獲取數據,做一些處理,並將結果寫入磁盤。將來的應用程序會更像Facebook :總是在綫,並且托管在雲端,在任何地方都能訪問。輸入和處理是連續且自動的,並即時輸齣用戶想要的過濾信息流。
  如果不采用一係列專門的設計模式的話,那麼這些級彆的自動化、可訪問性和伸縮性都無從談起。在本書中你就能學到這些模式。作為現代消息通信技術發起者之一,Derek Collison 將消息通信描述為“移動的數據”,這一點令人印象深刻。很難想象有什麼應用是不需要移動數據的。因此,消息通信無處不在。
  這本書可以讓你立即上手。消息通信模式將以可運行代碼的形式展現在你麵前。作者也會幫助你在自己的係統上運行起來。在Jason J. W. Williams 和Alvaro Videla的幫助下,你就能零距離接觸那些擁有多年運行大規模RabbitMQ 係統經驗的專傢瞭。本書是他們將經驗分享給社區這一傑齣工作的成果。
  在對RabbitMQ 有瞭一點感覺之後,不管你使用何種語言編寫程序,都能很容易地在廣大RabbitMQ 用戶社區裏尋求到幫助並找到更多示例。這使得RabbitMQ成為能滿足你消息通信需求的最佳選擇。
  希望你已經被我吊起瞭胃口,準備翻開下一頁繼續閱讀。書中會有關於消息和RabbitMQ 的一切,作者將會為你揭開它們的神秘“麵紗”。
  Alexis Richardson
  Rabbit Technologies 公司創始人和前任CEO
  VMware 雲應用平颱高級總監

《深入理解分布式係統:原理、模式與實踐》 在這個信息爆炸、互聯互通的時代,分布式係統已經成為現代軟件架構的基石。從海量數據的存儲與處理,到高並發服務的穩定運行,再到實時協同工作的 seamless 體驗,分布式係統無處不在,並以其強大的可擴展性、可靠性和容錯性,支撐著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然而,分布式係統的復雜性也隨之而來,理解其背後的原理,掌握解決常見挑戰的模式,並將其有效地應用於實際開發中,是每一位現代軟件工程師的必修課。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分布式係統知識體係。我們並非僅僅停留在概念的堆砌,而是著力於揭示分布式係統設計的底層邏輯,探討各種關鍵技術背後的權衡與取捨,並結閤豐富的案例,引導讀者掌握構建健壯、高效分布式係統的實踐方法。 第一部分:分布式係統的基石——核心理論與概念 在開始構建復雜的分布式係統之前,理解其最基本的組成元素和運作原則至關重要。本部分將帶您穿越分布式係統的核心地帶,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一緻性與共識: 這是分布式係統的靈魂所在。我們將深入剖析 Paxos、Raft 等經典共識算法的原理,理解它們如何在不可靠的網絡環境中,讓多個節點就某個值達成一緻。我們將探討拜占庭容錯(BFT)的挑戰,以及在不同場景下選擇閤適共識算法的重要性。 CAP 定理的權衡: 分布式係統設計中繞不開的話題——CAP 定理。我們將詳細解讀一緻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分區容錯性(Partition Tolerance)之間的博弈,分析不同場景下,開發者如何在這些特性之間做齣明智的權衡。我們還將探討 BASE 理論(Basically Available, Soft state, Eventually consistent)作為一種在某些場景下更實用的替代方案。 分布式事務: 在分布式環境中,保證多個操作的原子性(ACID)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們將探討兩階段提交(2PC)、三階段提交(3PC)等經典分布式事務協議,分析它們的優缺點以及在實際應用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此外,我們還將介紹 Saga 模式等更具彈性的事務處理方式。 容錯與可用性: 分布式係統不可避免會遇到節點故障、網絡中斷等問題。本部分將深入研究各種容錯策略,包括冗餘、重試、熔斷、降級等。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心跳檢測、健康檢查等機製來及時發現和隔離故障節點,確保係統的持續可用性。 副本與復製: 如何保證數據的可靠存儲和高可用訪問?我們將詳細講解數據的同步復製(同步復製、異步復製)、副本管理以及一緻性模型(強一緻性、最終一緻性)的實現。 第二部分:構建分布式係統的核心技術與模式 理論是指導實踐的燈塔,但真正的挑戰在於將理論轉化為可落地的技術和模式。本部分將聚焦於構建分布式係統的關鍵技術和設計模式。 分布式存儲: 從鍵值存儲到關係型數據庫,再到大數據平颱,分布式存儲的種類繁多。我們將深入剖析各種分布式存儲的架構設計,例如: 鍵值存儲: 如 Redis Cluster, Amazon DynamoDB。我們將探討它們的分布式一緻性哈希(Consistent Hashing)算法,以及如何實現數據的分片(Sharding)和副本。 分布式關係型數據庫: 如 TiDB, CockroachDB。我們將分析它們如何結閤分布式事務、MVCC 等技術,提供關係型數據庫的 ACID 特性。 對象存儲: 如 Amazon S3。我們將探討其高可用、可擴展的架構設計,以及如何處理海量非結構化數據。 分布式計算框架: 如何處理海量數據的計算任務?我們將介紹 Apache Hadoop 生態中的 MapReduce、HDFS,以及更現代的 Apache Spark 框架,理解它們如何實現分布式數據處理和並行計算。 分布式消息隊列(在此部分僅介紹其作為分布式組件的通用性,而非具體實現): 作為分布式係統中的關鍵粘閤劑,消息隊列在解耦服務、異步通信、流量削峰等方麵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將從通用層麵探討其在分布式架構中的作用,例如: 解耦生産者與消費者: 如何讓不同的服務模塊獨立開發和部署,通過消息隊列進行通信,降低耦閤度。 異步處理: 如何將耗時操作放到後颱異步處理,提升係統的響應速度和用戶體驗。 流量削峰與緩衝: 在高並發場景下,如何通過消息隊列作為緩衝區,平滑突發流量,保護後端服務。 事件驅動架構: 如何構建響應式的、事件驅動的分布式係統。 服務治理與發現: 在微服務架構中,服務數量龐大,服務之間如何互相查找和調用?我們將介紹服務注冊與發現機製,以及相關的技術,如 ZooKeeper, etcd, Consul。 負載均衡: 如何將流量閤理地分配到多個服務實例上,提高係統的吞吐量和可用性?我們將探討各種負載均衡算法(輪詢、加權輪詢、最少連接等)以及不同層次的負載均衡器(DNS 負載均衡、HTTP 負載均衡、TCP 負載均衡)。 API 網關: 作為分布式係統的入口,API 網關如何處理請求路由、認證鑒權、限流熔斷等職責? 第三部分:分布式係統的設計、開發與運維挑戰 理論與技術是基礎,但分布式係統的成功落地,還需要解決一係列實際的設計、開發和運維挑戰。 分布式係統設計原則: 我們將總結並提煉齣一些核心的設計原則,例如: 可擴展性: 如何設計能夠隨著業務增長而平滑擴展的係統。 可觀測性: 如何通過日誌、監控、追蹤等手段,深入瞭解係統的運行狀態,及時發現和定位問題。 安全性: 在分布式環境中,如何確保數據傳輸和存儲的安全性,以及服務的訪問控製。 自動化: 如何通過自動化部署、自動化測試、自動化運維,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效率。 分布式係統開發實踐: 選擇閤適的編程語言與框架: 針對分布式場景,如何選擇適閤的開發工具。 序列化與反序列化: 在不同服務之間傳遞數據時,如何選擇高效的序列化格式(如 Protocol Buffers, Avro)。 緩存策略: 如何有效地利用緩存來提高係統性能,並處理緩存的一緻性問題。 冪等性設計: 如何設計接口,保證即使重復調用也能産生相同的結果,提高係統的健壯性。 分布式係統的測試: 單元測試、集成測試與端到端測試: 如何為分布式係統設計全麵的測試策略。 混沌工程: 如何模擬故障,主動暴露係統的薄弱環節,提高係統的韌性。 分布式係統的監控與運維: 告警係統: 如何建立有效的告警機製,及時通知運維人員處理問題。 日誌管理: 如何收集、存儲和分析海量的分布式日誌。 性能調優: 如何分析係統瓶頸,進行性能優化。 故障恢復: 如何設計有效的故障恢復流程,快速恢復係統服務。 微服務架構下的挑戰與機遇: 深入探討微服務帶來的復雜性,以及如何通過服務拆分、服務編排、分布式追蹤等技術來應對。 本書的目標讀者: 希望深入理解分布式係統原理和核心技術的開發者、架構師。 正在或計劃構建高可用、高可擴展分布式係統的團隊。 對分布式係統在現代互聯網應用中的作用感到好奇的技術愛好者。 通過閱讀本書,您將不僅僅是瞭解分布式係統的概念,更能掌握構建、管理和優化復雜分布式係統的能力,從而自信地應對現代軟件開發中的挑戰。我們將一同探索分布式世界的奧秘,賦能您的技術實踐。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運維工程師,日常工作中經常需要負責消息隊列係統的維護和管理。對於RabbitMQ,我們已經在綫上部署瞭若乾年,但總感覺在性能優化和資源利用方麵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高效部署”這個詞匯,對於我們來說,意味著更低的資源消耗、更高的吞吐量和更低的延遲。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深入揭示RabbitMQ底層機製,並提供實操性強優化建議的書籍。我希望這本書能詳細介紹RabbitMQ的集群管理和容災方案,例如如何進行節點的添加與移除,如何配置節點間的同步策略,以及在節點故障時如何進行快速恢復。負載均衡和消息路由策略也是我關注的重點,理解這些能夠幫助我更好地設計和優化消息流轉路徑。另外,針對高並發場景下的性能調優,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具體的配置參數講解,例如內存、磁盤I/O、網絡連接數等方麵的優化技巧,甚至包括一些CPU核心的親和性設置。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自動化部署和監控的方案,例如與Ansible、Prometheus等工具的集成,那就更完美瞭。

評分

我是一名對開源技術充滿熱情的開發者,喜歡鑽研各種流行的中間件。《RabbitMQ實戰:高效部署分布式消息隊列》這本書的名字,讓我立刻聯想到它能夠幫助我掌握RabbitMQ的核心技術,並在實際項目中應用。我之前接觸過一些消息隊列的概念,但對於如何進行“高效部署”的理解還比較模糊。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份詳盡的RabbitMQ安裝與配置流程,並且能夠針對不同場景給齣建議,比如在開發環境、測試環境以及生産環境中的區彆。書中是否會講解如何利用Docker或Kubernetes等容器化技術來部署RabbitMQ,這對於我們現代化的開發流程至關重要。我非常關注書中關於消息生産者和消費者的優化建議,例如如何批量發送消息,如何控製消息的確認機製,以及如何處理消費者宕機時的消息丟失問題。如果書中還能包含一些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在實際業務場景中成功部署和使用RabbitMQ,那就更具參考價值瞭。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那隻躍動的兔子,一眼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書名“RabbitMQ實戰:高效部署分布式消息隊列”,聽起來就充滿瞭技術的力量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決心。作為一名在分布式係統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開發者,我深知消息隊列在現代架構中的核心地位,它如同係統的“血管”與“神經”,連接著各個服務,保證瞭數據的流暢與業務的穩定。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深入剖析RabbitMQ的實戰指南,特彆是關於“高效部署”這一環節。在我的實際工作中,常常會遇到消息積壓、延遲、吞吐量瓶頸等問題,而這些往往與部署配置、集群策略、資源優化息息相關。這本書的標題承諾瞭“實戰”和“高效”,這正是我最需要的內容。我迫切地想瞭解書中是否詳細講解瞭如何根據不同的業務場景選擇閤適的部署模式,例如單機、集群、鏡像集群,以及在這些模式下如何進行精細化的參數調優。性能監控和故障排查的技巧也是我關注的重點,畢竟,一個穩定可靠的消息隊列係統是整個分布式架構的基石。這本書能否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故障排查方法論,幫助我快速定位並解決生産環境中的突發問題,這是我購買它最大的期待。

評分

我是一位初涉分布式係統領域的新手,對於消息隊列的概念和技術尚處於學習的起步階段。在眾多技術書籍中,《RabbitMQ實戰:高效部署分布式消息隊列》以其清晰直觀的標題吸引瞭我。我瞭解到消息隊列能夠解耦服務,削峰填榖,實現異步通信,這些優勢對於降低係統的復雜度和提高伸縮性至關重要。然而,對於我這樣的小白來說,“高效部署”這個詞匯可能稍顯高深。我希望這本書能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一步步引導我理解RabbitMQ的工作原理,包括交換機、隊列、綁定等核心概念。更重要的是,我期望書中能夠提供詳盡的部署步驟和配置指南,讓我能夠輕鬆地在本地環境搭建起一個可運行的RabbitMQ實例。我特彆關注書中是否提供瞭不同操作係統上的安裝教程,以及如何進行基礎的網絡配置,確保消息能夠順暢地在生産者和消費者之間傳遞。此外,如果書中能夠包含一些簡單的示例,演示如何發送和接收消息,那將對我理解整個消息隊列的流程大有裨益。我對這本書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成為我學習RabbitMQ的“第一本好書”,為我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

作為一名架構師,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消息隊列來構建更加健壯、可伸縮的分布式係統。《RabbitMQ實戰:高效部署分布式消息隊列》這個書名,精準地擊中瞭我的痛點。在我看來,消息隊列不僅僅是一個消息傳遞的工具,更是實現服務間解耦、容錯、異步化等高級架構模式的關鍵。我對書中關於“高效部署”的解讀非常感興趣。我期望它能超越簡單的安裝部署,而是從係統架構的宏觀角度齣發,闡述如何根據業務需求選擇閤適的部署模式,例如如何在高可用性和高性能之間取得平衡。書中是否會探討不同的消息持久化策略,以及它們對係統性能和可靠性的影響?如何設計閤理的交換機和隊列的路由規則,以避免消息的丟失或重復?對於大規模集群環境下的管理和維護,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最佳實踐和自動化工具的推薦?我尤其關心書中對於消息優先級、延遲隊列、死信隊列等高級特性的講解,以及如何在實際應用中有效地利用它們來提升係統能力。

評分

正版商品,讀起來非常給力

評分

隻差學習瞭,嚮著大師的方嚮前進,相信我們肯定會獲得成功的結果。哈哈哈?

評分

還行,中規中矩,值得一讀

評分

書很不錯,很好

評分

補充一下相關知識點

評分

活動價格購買,實惠,而且是正品,不錯的購買

評分

默認好評,字數補丁,字數補丁

評分

還沒開始看,隨便翻翻,還行

評分

閉門造車,學成無敵……,為瞭興趣,為瞭熱愛,為瞭變得更加優秀加油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