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字419部隊的老兵

藏字419部隊的老兵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鵬遙,陳萬木,苗珍 編
圖書標籤:
  • 抗日戰爭
  • 諜戰
  • 曆史
  • 迴憶錄
  • 軍人
  • 秘密戰綫
  • 藏字
  • 419部隊
  • 老兵
  • 紅色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共黨史齣版社
ISBN:9787509832905
版次:1
商品編碼:1179667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35
字數:41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藏字419部隊的老兵》收錄瞭十位老西藏(魏剋、李傳恩、張君福、許甫、曹從連、李廷山、張廣禮、孫光明、鬍玉泉、焦東海)的口述實錄,講述瞭他們進軍西藏、解放西藏、建設西藏的動人故事,由原西藏軍區政委、中共西藏自治區委書記陰法唐作序。

目錄

魏剋
情凝雪域
李傳恩
三十二年西藏情
張君福鍾淑瓊
這就是西藏軍人
許甫
戰鬥英雄許甫
曹從連
以身許國酬壯誌
李廷山
屢立戰功的指導員李廷山
張廣禮劉淑琴
進藏早不怕苦的張廣禮
孫光明
大鬍子孫老虎
鬍玉泉
我們對西藏的感情
焦東海
軍中秀纔焦東海
張鵬遙
附:重走18軍進藏路
後記

精彩書摘

  《藏字419部隊的老兵》:
  爬海子山有竅門,停下休息時迴過頭,臉朝下喘氣,一會兒就好瞭。我們文工隊走在前頭貼些“是英雄是好漢山頂上見”等標語,還在路邊打快闆鼓動。
  那個山很陡,路又窄,掉下去就完瞭。爬到山頂我寫瞭個打油詩:“一步三喘登高山,救民水火上西天,負重跋涉五韆裏,各個練成鐵羅漢”。
  衣食住行都要自己背,每人背7至10天的糧食,皮襖,皮褲,皮鞋,皮大衣都要自己背,戰士平均背60多斤,每個人都像一頭小毛驢。從甘孜齣發的時候,第一天從早晨走到晚上纔走瞭30裏路,東西重,海拔高,走不動。有的人想辦法,背一半東西到前邊放下,再迴來背另一半。這樣來迴倒,實際上走的距離是60裏路。後來開會商量怎麼辦,因為部隊連不成連,排不成排,都亂瞭套瞭‘研究決定,先吃體弱戰士身上背的糧食,減輕他的負重。大傢互相幫助,身體好的背雙槍,背雙背包,這樣第二天就好一些,以後慢慢的好瞭。
  團以上乾部每人一匹“騎馬”,一匹馱馬,馱馬要馱三個人的東西,馬夫,通信員加上自己的東西就差不多瞭。實際上“騎馬”自己也不能騎,“騎馬”在路上給病號騎,小同誌騎。馬尾巴也不浪費,身體弱的拉著馬尾巴走,文工團裏有十一二歲的小戰士,尤其是上山的時候,5000多米的山拉著馬尾巴上。
  進軍路上遇到大雪,米袋子不小心掉到地下,一會兒就找不到瞭’讓雪埋瞭。昌都戰役爬雪山,40%多得瞭雪盲,下瞭雪一齣太陽,反光刺激就得瞭雪盲。部隊發的鏡子不防雪盲,是防風的,沒有辦法,戰士頭發長的綹下來蓋住眼睛,有的用帽子嚮前蓋一蓋。
  昌都戰役有個故事,德格的一個大土司頭人夏戈刀登,他派瞭兩個人給我們帶路,一個叫翁紮,一個叫阿多。兩個嚮導給我們一邊帶路,一邊嚮沿途群眾宣傳解放軍,還幫助我們偵察,這兩個人對我們的幫助很大。過瞭金沙江以後,要走雪山,走小路,有時一天要過十幾條河,河水刺骨的冷,那是雪山上的雪水,底下都是鵝卵石,鵝卵石上還有青苔,人踩上去容易滑倒。他們偵察到藏軍的一個據點,大概有一個連的人,他倆帶著我們晚上襲擊這個連打瞭勝仗。再往前走有藏軍最強的一個代本(團),我們在那裏把藏軍截住,藏兵在河對岸打我們,藏兵的叉子槍前邊有個叉子,支在地上打得很準,我們傷亡瞭十幾個人。
  我們過河進攻,河水不很深,涉水過河,石頭滑,因為背的東西重,有兩個戰士滑倒起不來就犧牲瞭c第二天,即10月14日,155團過江,我們又進攻,小河水更深瞭,想瞭個辦法,幾個人先扶著過去,帶著繩子拴在對岸,後續部隊抓著繩子過河。部隊過河後敵人跑瞭。後來到瞭洞洞竹卡,那兩個人說送我們到昌都,我說不用瞭,兩個人戀戀不捨。
  昌都戰役時我跟著155團3營,昌都戰役以後在昌都住瞭_一年,和平解放協議定瞭以後,從昌都去拉薩,我跟著155團1營,我一直在部隊的基層,所以對部隊情況瞭解比較清楚,乾部戰士的思想情況隨時掌握。
  進軍路上主要食物是蛋黃臘和代食粉,蛋黃臘是像火腿腸一樣,一根一根,好吃。蛋黃臘主要是蛋黃,還有一些彆的成分,規定每人每次隻能吃一根,因為吃得多瞭脹肚子,實際上有的戰士吃瞭不是一根是幾根,也沒事。代食粉像麵粉一樣,但不像麵粉那麼細,裏麵還有黃豆等雜糧磨在一起。
  到西藏主要吃糌粑,喝酥油茶。開始喝酥油茶,戰士聞這個味兒受不瞭,嘔吐,部隊動員要過這個關,生活高原化,戰士捏著鼻子喝下去,後來戰士們覺得喝瞭酥油茶身體好瞭,有營養。
  陳榮林插話講述:1950年進藏,我生小孩走不瞭,要不就跟f電1門一起走瞭。進軍西藏我們還都年輕,沒有什麼想法,領導叫走就走。
  我是1952年進藏的,生完孩子人傢催我進藏,不讓在內地呆,雇瞭保姆讓你走。生完小孩三個月就要歸隊,孩子我放在成都瞭,就是劉文輝的那個院子,我們徵用瞭,公傢給雇瞭個保姆帶著,我就走瞭。
  ……
《歲月之痕:共和國邊疆的耕耘者》 這是一部關於奉獻與堅守的史詩,它並非聚焦於硝煙彌漫的戰場,也非描繪權謀鬥爭的驚心動魄,而是將目光投嚮一群默默無聞的共和國邊疆建設者。他們,是曆史洪流中微小的個體,卻以血汗和青春,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播撒下希望的種子,鑄就瞭邊疆地區如今的繁榮景象。 故事的開端,追溯到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在國傢號召的號角聲中,一群熱血青年,響應祖國的召喚,告彆傢鄉的溫暖,踏上瞭前往邊疆的徵程。他們的目的地,是中國廣袤而艱苦的邊疆地帶——那裏,有崎嶇的山巒,遼闊的草原,還有難以想象的惡劣自然環境。他們的使命,是屯墾戍邊,是“屯墾於邊,戍衛於疆”,是用雙手在這片土地上開闢齣新的天地,用汗水澆灌齣生命之花。 書中,我們跟隨主人公們,一步步深入到那片曾經荒涼的土地。他們初來乍到,麵對的是一窮二白的現狀。沒有現代化的機械,隻有簡陋的工具;沒有完善的基礎設施,隻有搭建的帳篷和窯洞。風沙肆虐,寒冷刺骨,與傢鄉的舒適生活判若雲泥。然而,正是這份艱苦,磨礪瞭他們的意誌,讓他們懂得瞭什麼是真正的犧牲與擔當。 主人公們的經曆,如同一麵棱鏡,摺射齣那個年代無數邊疆建設者的縮影。他們有的是初齣茅廬的青年,懷揣著報效祖國的理想;有的是經驗豐富的技術骨乾,將所學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有的是樸實的農民,用最真誠的勞動詮釋著勤勞的意義。他們來自五湖四海,說著不同的方言,卻因為同一個目標而緊密團結在一起。 書中,我們看到他們如何剋服重重睏難,將荒野變成良田。他們開荒、耕種、灌溉,用勤勞的雙手,一點點地將土地的潛力挖掘齣來。當第一縷麥浪在邊疆上翻滾時,當第一批農産品運往全國各地時,那份成就感,足以抵消所有的辛勞與汗水。他們不僅在種植糧食,更在種植希望,種植對未來的堅定信念。 除瞭農業生産,這些建設者們還肩負著其他的重任。他們參與修建道路,連接起被群山阻隔的村落;他們興建學校,為邊疆的孩子們點亮知識的明燈;他們建立醫院,為當地的居民提供醫療保障。他們是邊疆的拓荒者,也是邊疆的守護者。在和平年代,他們的“戰鬥”,體現在與自然的抗爭,體現在與貧睏的搏鬥,體現在為國傢邊疆的穩定與發展貢獻力量。 書中,著重描繪瞭他們生活中那些鮮活的細節。早晨,伴隨著雞鳴和炊煙,他們開始瞭忙碌的一天。中午,在簡陋的食堂裏,大傢圍坐在一起,分享著簡單的飯菜,談論著未來的規劃。傍晚,當夕陽染紅天邊,他們也許會聚在一起,唱著熟悉的歌麯,或是圍著篝火,訴說著對傢鄉親人的思念。這些平凡的場景,卻充滿瞭人性的溫度和生活的質感。 主人公們的情感世界,也得到瞭細膩的刻畫。他們中有青春的懵懂,初嘗愛情的甜蜜,也有為國奉獻的理想與現實的衝突。他們經曆瞭離彆,感受瞭相思,也懂得瞭何為責任與承諾。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他們的愛情,如同邊疆的春風,雖然短暫,卻彌足珍貴;他們的友情,如同邊疆的岩石,堅固而深厚。 在書中,我們還會看到他們如何與當地的少數民族同胞和諧相處,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他們尊重彼此的文化,分享彼此的喜悅,共同建設著這片屬於大傢的土地。這種民族團結的精神,是邊疆地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綫。 歲月流轉,鬥轉星移。當故事進入尾聲,當初的青年已經兩鬢斑白,當年的艱辛已成為美好的迴憶。他們親手創造的成果,已經枝繁葉茂,碩果纍纍。他們見證瞭邊疆從貧瘠走嚮富裕,從落後走嚮繁榮。然而,即使年華老去,他們的心中依然燃燒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對國傢發展的自豪。 《歲月之痕:共和國邊疆的耕耘者》是一部充滿力量的作品。它沒有宏大的敘事,卻有著深刻的情感;它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卻有著觸動人心的力量。它讓我們看到,正是這些默默奉獻的普通人,用他們的雙手和智慧,書寫瞭共和國邊疆發展的壯麗篇章。他們是時代的弄潮兒,更是共和國最可敬的建設者。這本書,是對他們無私奉獻的緻敬,也是對那段崢嶸歲月的深情迴望。它提醒我們,那些看似平凡的付齣,往往蘊含著最偉大的力量,鑄就瞭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這,是一部屬於所有為國傢邊疆建設默默付齣過的人們的頌歌。

用戶評價

評分

當我翻開《藏字419部隊的老兵》,一股沉甸甸的曆史感撲麵而來。書名就如同一個引子,勾起瞭我對於“419部隊”這個詞的無限遐想。究竟是什麼樣的部隊,又為何需要“藏字”?這不禁讓我聯想到許多曆史事件中那些隱秘戰綫上的英雄,他們或許沒有在正麵戰場上留下赫赫威名,但他們的貢獻同樣不容忽視。這本書,我想它一定描繪瞭一群曾經在特殊時期,肩負著特殊使命的普通人。他們或許經曆瞭常人難以想象的睏難和挑戰,或許做齣瞭常人無法理解的犧牲。我想知道,在那個特定的年代,419部隊是如何誕生的?他們的任務是什麼?他們是如何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完成自己的使命的?而“老兵”這兩個字,更是讓我肅然起敬。他們是歲月的見證者,是曆史的活化石。書中是否會展現他們退伍後的生活,以及那些埋藏在心底,不曾對人言說的往事?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能夠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的選擇,感受他們的付齣,並從中汲取屬於那個時代的精神力量。

評分

《藏字419部隊的老兵》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讓我立刻想要深入其中一探究竟。它不僅僅是一個書名,更像是一扇門,推開它,便能窺探到一段塵封的曆史,觸碰到一群曾經鮮活的生命。419部隊,這個數字組閤在軍事題材中並不常見,自然引發瞭我的好奇心。是什麼樣的背景,什麼樣的任務,讓這樣一個部隊得以存在?而“藏字”二字,更是增添瞭一層神秘的色彩,仿佛在訴說著一段不為人知的秘密,一段需要被發掘的真相。再結閤“老兵”這個詞,我的腦海中立即浮現齣那些飽經風霜、滿臉皺紋卻眼神堅毅的軍人形象。我想,這本書一定是在講述一段非同尋常的經曆,一群在曆史的某個角落默默耕耘,甚至可能不為人知的英雄群體。我渴望通過這本書,去瞭解他們的使命,他們的挑戰,他們的犧牲,以及他們在那個特殊年代所經曆的酸甜苦辣。它不僅僅是關於一支部隊,更是關於那些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為我們鋪就今天道路的老兵們,他們的人生軌跡和精神傳承。

評分

《藏字419部隊的老兵》這個書名,絕對是點睛之筆,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開篇就給我一種探險尋寶的感覺,我腦海中立刻勾勒齣一個充滿懸念和故事的畫麵。419部隊,這個數字本身就自帶一種神秘色彩,再配上“藏字”二字,無疑是在暗示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曆史,一段或許被刻意淡忘,或者因為其特殊性而無法公開的往事。而“老兵”,則將我們拉迴到瞭那個充滿硝煙與艱辛的年代。我想,這本書一定不是簡單的軍事迴憶錄,它更像是一本關於一群特殊群體,在特殊時期,從事著特殊任務的史詩。我很好奇,他們所“藏”的“字”,究竟意味著什麼?是加密的指令,是犧牲的證明,還是某種精神的傳承?這本書,我想它所要講述的,不僅僅是部隊的番號,更是那些在曆史洪流中,默默付齣、不求迴報的個體的命運。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些老兵們,他們的人生故事,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所經曆的輝煌與坎坷。

評分

對於《藏字419部隊的老兵》這個書名,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有故事”。“419部隊”本身就帶有一點神秘感,不是那種大眾熟知的番號,這讓我立刻聯想到一些不為人知的曆史事件,或者是一些特殊的軍事行動。“藏字”更是給這個部隊濛上瞭一層迷霧,似乎暗示著他們的行動有著某種不為人知的隱秘性,或者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藏匿”。而“老兵”這兩個字,則讓我對這本書的基調有瞭一定的預設:它很可能是一部關於曆史、關於犧牲、關於歲月沉澱的深刻敘事。我想,這本書不會是一部單純的流水賬式的迴憶錄,它更傾嚮於挖掘那些隱藏在曆史事件背後的個人命運,以及那些在特殊年代裏,為國傢和人民默默奉獻的老兵們的故事。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一個不為人知的世界,去感受那個時代特有的氛圍,去瞭解那些曾經為我們今天的安寜付齣過巨大努力的普通人。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藏字419部隊的老兵》一下子就吸引瞭我。我一直對那些塵封的曆史片段和曾經默默奉獻過的人們充滿好奇。這本書的書名暗示著一段可能不為人知,甚至帶有些神秘色彩的經曆。419這個數字,在不同的語境下或許有著不同的含義,與“藏字”結閤,更增添瞭一份探尋的欲望。我腦海中開始浮現齣一些畫麵:也許是某個特定的曆史時期,一群人因為某種特殊的原因聚集在一起,執行著不為大眾所熟知的任務。他們是老兵,這本身就意味著歲月留下的痕跡,以及那些在戰爭或特殊時期磨礪齣的堅韌和智慧。我想知道,他們所藏的“字”究竟是什麼?是某種暗號,某種秘密,還是某種不為人道的犧牲?是關於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戰鬥,還是他們的內心世界?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我迫切地想要打開它,去窺探那段被歲月掩埋的故事,去感受那些老兵們曾經的榮光與滄桑。書名本身就充滿瞭故事感,預示著一段值得被講述,也值得被傾聽的集體迴憶。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