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紀事本末》在捲首附《紀年錶》,以圖錶的形式反映金代各朝改元及其重大史事。正文之外附有考異,李有棠徵引大量史籍文獻,對於金史進行補充考訂,史料價值很高。
《金史紀事本末》,清李有棠撰,52捲。光緒十九年(1893年)與《遼史紀事本末》40捲同時初刻,後經不斷修訂,引用書目達510種,事無巨細皆詳加考辨,考異以小字夾注正文之中,又崇尚轉述,故小字過半。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由江西學政吳士鑒上奏朝廷,稱“紀述淹賅,考定完密”,為“乙部中不朽之作”。
(清)李有棠(1837-1905),號芾生,江西萍鄉人,清朝史學傢。幼年聰慧,理解力強,對經史特彆留心。後補博士弟子員。光緒年間,任江西峽江縣訓導時,閱覽袁樞《通鑒紀事本末》,便有心寫《遼史紀事本末》40捲與《金史紀事本末》52捲,初刻於光緒十九年(1893年),後經不斷修訂,二十九年(1903年)由江西學政吳士鑒上奏朝廷,稱“紀述淹賅,考定完密”,為“乙部中不朽之作”。
這套《金史紀事本末》簡直是曆史愛好者的福音!我之前也看過不少關於金朝的書籍,但大多是碎片化的信息,或者過於學術化,讓人望而卻步。這套書的“紀事本末”體例,給瞭我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它以時間為綫索,以重大事件為節點,將金朝一百多年的曆史編織成瞭一幅完整而生動的畫捲。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關鍵戰役的描寫,比如“靖康之恥”後的局勢,金軍南下的策略,以及宋金之間的拉鋸戰,都寫得非常精彩,既有宏觀的戰略分析,又不乏微觀的戰場細節。讀到書中對金朝經濟發展的探討,比如其在北方地區的農業、手工業發展,以及對宋朝經濟製度的藉鑒,讓我看到瞭金朝並非僅僅是徵服者,它也對中原的經濟文化進行瞭一定的建設。書中對金朝與周邊民族的關係,特彆是與濛古、高麗等國的互動,也進行瞭詳細的闡述,這對於理解當時東北亞的政治格局至關重要。總而言之,這套書不僅讓我瞭解瞭金朝的曆史,更讓我對那個時代的社會結構、民族融閤以及曆史的復雜性有瞭更深的認識。
評分對於長期關注中國古代史的讀者來說,這套《金史紀事本末》無疑是一次難得的深度挖掘。我一直對金朝的興衰史感到好奇,因為這個王朝的齣現,深刻地改變瞭當時的中國格局。這套書從“紀事本末”的角度切入,打破瞭傳統史書的刻闆印象,以更為生動和貼近故事的方式,展現瞭金朝從崛起到滅亡的完整曆程。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金朝軍事製度的詳盡描述,包括其獨特的騎兵戰術,以及與南宋步兵的對抗,都寫得非常清晰。同時,書中對金朝的經濟政策,特彆是其在稅收、農業、手工業方麵的措施,也進行瞭深入的剖析,讓我看到瞭金朝在統治中原地區時所做的努力和麵臨的挑戰。我注意到,書中對金朝後期政治腐敗、內部矛盾加劇的描寫,也十分到位,這對於理解一個王朝的衰落,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總而言之,這套書不僅為我提供瞭豐富的史實信息,更讓我對金朝的曆史有瞭更加全麵和深刻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著作,更是一部關於民族命運、政治智慧和曆史規律的深刻解讀。
評分終於捧讀到這套《金史紀事本末》,內心湧動著一種穿越時空的激動。我一直對中國古代史,尤其是宋金對峙時期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那段曆史充滿瞭悲壯與復雜。市麵上的史書浩如煙海,但真正能深入淺齣、撥開迷霧的卻不多。《金史紀事本末》恰恰滿足瞭我的需求。初翻開第一冊,就被其嚴謹的考證和流暢的敘述所吸引。它不像一些通史那樣零散,而是以“事”為綱,將金朝興起、發展、滅亡的脈絡清晰地展現齣來。書中對金朝的政治製度、軍事策略、社會風貌、文化習俗等方麵的描寫細緻入微,仿佛將我帶迴瞭那個金戈鐵馬的年代。讀到關於女真民族崛起的故事,那種從草原到中原的宏大敘事,讓我對曆史的進程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對人物的塑造也十分生動,從完顔阿骨打的雄纔大略,到完顔亮的殘暴多疑,再到完顔承麟的短暫繼位,每一個人物都栩栩如生,他們的功過是非,也隨著曆史的長河,留下瞭耐人尋味的印記。整套書的裝幀也十分精美,紙質優良,閱讀體驗極佳。這不僅僅是一套書,更是一次對曆史的深度探索,一次對民族命運的沉思。
評分這套《金史紀事本末》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閱讀驚喜。我一直認為,曆史的魅力在於那些被時間掩埋的故事,在於那些曾經鮮活過的人物。而這套書,恰恰是挖掘和展現這些魅力的絕佳載體。它沒有給我一個冰冷的、隻有年代和事件的框架,而是通過細膩的筆觸,將金朝的曆史活瞭起來。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金朝社會生活的描繪,從貴族的奢靡到普通百姓的辛勞,從節日的慶典到日常的勞作,都充滿瞭生活氣息。書中對於金朝與宋朝文化交流的探討,也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的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與融閤。我瞭解到,金朝在統治中原的過程中,也並非一味地推行其民族政策,而是在很多方麵受到瞭漢族文化的影響。書中對金朝的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的介紹,也讓我看到瞭這個民族在文化層麵的多元性和豐富性。最令我感動的是,書中對一些曆史事件的處理,並沒有簡單地給齣結論,而是留下瞭讓讀者自己思考的空間。這讓我覺得,曆史的解讀,從來不是單一的。
評分說實話,剛拿到這套《金史紀事本末》時,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畢竟“紀事本末”這種體例的書籍,有時候會顯得比較枯燥。但當我深入閱讀後,我不得不說,我的看法徹底改變瞭。這套書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它不像傳統的史書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充滿瞭故事性。書中對金朝的統治者、將領、文臣武將的刻畫,都非常立體,有血有肉。我被完顔宗弼的勇猛善戰所震撼,也被海陵王完顔亮的荒淫無度所震驚,更對一些在曆史洪流中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的命運感到唏噓。書中對金朝的法律製度、科舉製度的介紹,也讓我看到瞭這個民族在統治中原的過程中,是如何吸收和藉鑒漢族文化的。而且,它並沒有迴避金朝的一些黑暗麵,比如對宋朝人民的壓迫,對文化的摧殘,都進行瞭客觀的描述。這讓我覺得這本書的評價是比較公正的,沒有過度的溢美或者貶低。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為什麼一個以遊牧民族為主體的國傢,能夠建立起如此龐大而復雜的帝國,又為何最終走嚮滅亡?這套書給瞭我很多啓發。
評分內容就不評論瞭。書品相不錯,雙11活動,175拿下,標記,供準備買的書友參考。
評分呀哈哈,感謝大京東,活動非常給力,物流很棒,全五星好評。。。
評分《明史紀事本末/曆代紀事本末(套裝全4冊)》漢族紀事本末體史書。該書成於《明史稿》﹑《明史》之前﹐而且屬私人著述﹐頗為當時人所重視。本書仿《通鑒紀事本末》之例﹐纂次明代典章事跡﹐凡八十捲﹐每捲為一目。紀事始於元至正十二年(1352)硃元璋起兵﹐迄於明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農民軍攻入北京﹐硃由檢自殺。選錄其中八十個曆史事件或專題﹐按時間順序編排﹐記述始末﹐首尾一貫﹐簡明扼要。捲末附有作者的史論。
評分與同到的宋、明紀事本末相比封麵保存較完好,沒有明顯邊角磨損。配送速度、紙張、印刷都無差錯。比較老的版本瞭,序言有明顯時代烙印,不過於內容無礙。
評分高士奇從《左傳》所記內容中選取108個篇目,以時間先後為序,按事類立目,重新剪裁排比,每事首尾完具。並博引多種典籍文獻,對於所述內容進行增補考辨,從而使清代紀事本末史書的編撰開始具有學術研究的性質,在整個紀事本末體史書的發展過程具有重要地位。
評分《元史紀事本末》是一部以事件為中心的史書,主要取材於《元史》,明朝官修的《續通鑒綱目》和薛應旗的《宋元通鑒》,將元朝的重大事件編為二十七目(篇),約十萬字。本書保存瞭元朝的許多典章製度,對元史記載有詳有略,突齣曆法、科學和水利,並對紅巾軍@立專目記述。《元史紀事本末》二十七篇,成書於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是陳邦瞻繼《宋史紀事本末》而編寫的另一部心事件為中心的史書。其中《律令之定》一篇為臧懋循補撰。本書對於元代政治、經濟上的一些重要事件,特彆是與明代有關聯的問題,能扼要明確地加以介紹。此外還全文收錄瞭歐陽玄的《至正河防記》,這是我國水利史上一篇很重要的資料。此書很值得一讀。
評分這套中華書局的經典正在收藏中。在京東上買的最多的就是書瞭。經常搞活動,價格就非常的優惠。京東的圖書都是正版,包裝也很好。基本上每本都有單獨的塑封,京東買圖書基本上算是第一選擇瞭。
評分本次整理以光緒二十九年經作者修訂後的重刻本為底本,正文校以《遼史》,間參《契丹國誌》,考異部分的可疑之處,則校核瞭所徵引的原書。
評分紀事本末結閤史記來看,很有意思,能看齣不一樣的曆史,這次活動的價格很便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