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夫的散文菁华。带您领略美食之味,人生之思,姑苏之美。作者陆文夫,曾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以《美食家》享誉国内外。作家邓友梅、评论家葛红兵力荐。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陆文夫的散文之菁华。叙写美食之味,人生之思,故人之情,姑苏之恋,创作之得。风格优雅淳朴,闲适恬淡,幽默风趣。浓浓的姑苏风情,多彩的闾巷生活,让您可感可触。
家乡美食
壶中日月 / 003
屋后的酒店 / 010
做鬼亦陶然 / 013
门前的茶馆 / 016
吸烟与时髦 / 019
写在《美食家》之后 / 023
姑苏菜艺 / 026
吃喝之道 / 032
吃空气 / 038
青菜与鸡 / 042
人之于味 / 045
永不凋零的艺术——吃 / 049
不平常的家常菜点 / 053
人生感悟
林间路 / 057
与友人谈快乐 / 062
绿色的梦 / 064
清高与名利 / 068
脚步声 / 072
夜不闭户 / 076
安居 / 080
生命的留痕 / 084
得到的和失去的 / 087
知趣、识趣、有趣 / 091
人走与茶凉 / 094
得壶记趣 / 097
秋钓江南 / 102
风雨故人
哭方之 / 109
心香一瓣祭程小青 / 112
乡曲儒生 / 117
江南厨王 / 123
又送高晓声 / 126
写写文章的人 / 132
老叶,你慢慢地走啊 / 137
酒仙汪曾祺 / 141
吾爱吴乡
道山亭畔忆旧事 / 147
梦中的天地 / 153
人与城 / 161
古城吟 / 164
常熟情 / 169
深巷里的琵琶声 / 172
深巷又闻卖米声 / 176
寒山一得 / 180
故乡情 / 184
难忘的靖江夹港 / 190
人造的自然 / 199
送评弹进万家 / 202
姑苏之恋 / 206
被女性化的苏州人 / 214
创作杂谈
多读书,写感受 / 221
误会与巧合 / 225
搭架子 / 234
《小巷深处》的回忆 / 237
砌墙与拆墙 / 242
漫谈语文学习 / 246
无声的歌 / 252
读书也不乐 / 255
文以载人 / 257
静观自得 / 261
短篇小议 / 263
奢谈读书 / 266
屋后的酒店
苏州在早年间有一种酒店,是一种地地道道的酒店,这种酒店是只卖酒不卖菜,或者是只供应一点豆腐干、辣白菜、焐酥豆、油汆黄豆、花生米之类的下酒物,算不上是什么菜。“君子在酒不在菜”,这是中国饮者的传统观点。如果一个人饮酒还要考究菜,那只能算是吃喝之徒,进不了善饮者之行列。善饮者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是很高的,李白曾经写道:“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不过,饮者之中也分三个等级,即酒仙、酒徒、酒鬼。李白自称酒仙,从唐代到今天,没有任何人敢于提出异议。秦末狂生郦食其,他对汉高祖刘邦也只敢自称是高阳酒徒,不敢称仙。至于苏州酒店里的那些常客,我看大多只是酒鬼而已,苏州话说他们是“灌黄汤的”,含有贬义。
喝酒为什么叫灌黄汤呢,因为苏州人喝的是黄酒,即绍兴酒,用江南的上好白米酿成,一般的是二十度以上,在中国酒中算是极其温和的,一顿喝二三斤黄酒恐怕还进不了酒鬼的行列。
黄酒要烫热了喝,特别是在冬春和秋天。烫热了的黄酒不仅是味道变得更加醇和,而且可使酒中的甲醇挥发掉,以减少酒对人体的危害。所以每爿酒店里都有一只大水缸,里面装满了热水,木制的缸盖上有许多圆洞,烫酒的铁皮酒桶就放在那个圆洞里,有半斤装的和一斤装的。一人独酌、二人对饮都是买半斤装的,喝完了再买,免得喝冷的。
酒店里的气氛比茶馆店里的气氛更加热烈,每个喝酒的人都在讲话,有几分酒意的人更是嗓门洪亮,“语重情长”,弄得酒店里一片轰鸣,谁也听不清谁讲的事体。酒鬼们就是欢喜这种气氛,三杯下肚,畅所欲言,牢骚满腹,怨气冲天,贬低别人,夸赞自己,用不着担心祸从口出,因为谁也没有听清楚那些酒后的真言。
也有人在酒店里独酌,即所谓喝闷酒的。在酒店里喝闷酒的人并不太闷,他们开始时也许有些沉闷,一个人买一筒热酒,端一盆焐酥豆,找一个靠边的位置坐下,浅斟细酌,环顾四周,好像是在听别人谈话。用不了多久,便会有另一个已经喝了几杯闷酒的人,拎着酒筒,端着酒杯挨到那独酌者的身边,轻轻地问道:有人吗?没有。好了,这就开始对谈了,从天气、物价到老婆孩子,然后进入主题,什么事情使他们烦恼什么便是主题,你说的他同意,他说的你点头,你敬我一杯,我敬你一杯,好像是志同道合,酒逢知己。等到酒尽人散,胸中的闷气也已发泄完毕,二人声称谈得投机,明天再见。明天即使再见到,却已谁也不认识谁。
我更爱另一种饮酒的场所,那不是酒店,是所谓的“堂吃”。那时候,酱园店里都卖黄酒,为了招揽生意,便在店堂的后面放一张桌子,你沽了酒以后可以坐在那里慢饮,没人为你服务,也没人管你,自便。
那时候的酱园店大都开设在河边,取其水路运输的方便,所以“堂吃”的那张桌子也多是放在临河的窗子口。一二知己,沽点酒,买点酱鸭、熏鱼、兰花豆之类的下酒物,临河凭栏,小酌细谈,这里没有酒店的喧闹和那种使人难以忍受的乌烟瘴气。一人独饮也很有情趣,可以看着窗下的小船一艘艘咿咿呀呀地摇过去。特别是在大雪纷飞的时候,路无行人,时近黄昏,用蒙眬的醉眼看迷蒙的世界。美酒、人生、天地,莽莽苍苍有遁世之意,此时此地畅饮,可以进入酒仙的行列。
近十年来,我对“堂吃”早已不存奢望了,只希望在什么角落里能找到一爿酒店,那种只卖酒不卖菜的酒店。酒店没有了,酒吧却到处可见。酒吧并非中国人饮酒之所在,只是借洋酒、洋乐、洋设备,赚那些欢喜学洋的人的大钱。酒吧者是借酒之名扒你的口袋也,是所谓之曰“酒扒”。
1991年8月21日
《人之于味》这本书,让我领略到了陆文夫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他并没有刻意去追求某种风格,而是将自己对生活最真实的感悟,最真挚的情感,自然地流淌于笔端。他写食物,写得如此诱人,不仅仅是食物本身的味道,更是食物背后所蕴含的人情味、乡土味,以及时代的味道。他笔下的故乡,是温暖的港湾,是童年的乐园,是人生最美的回忆。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故乡的风土人情,那些淳朴善良的人们,那些充满烟火气的场景,都仿佛在我眼前徐徐展开。他的文字,有一种朴实无华的美,不张扬,不炫耀,却能直击人心。他对于人生,对于社会,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都融入在他平实的叙事之中,不着痕迹,却引人深思。读他的书,就像与一位老朋友聊天,听他讲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
评分陆文夫先生的文字,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能将最寻常的景致、最朴素的情感,打磨得熠熠生辉。初翻开《人之于味》,我以为会是一本纯粹的美食指南,没想到,陆老先生的“味”,早已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写人,写事,写景,都带着一种独特的“味道”,这种味道,源于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源于他对人情冷暖的深刻理解。他笔下的故乡,不再是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充满了儿时的记忆、亲人的温暖,以及那些已经逝去的岁月留下的痕迹。他写老上海的风情,不是流于表面的浮光掠影,而是深入骨髓的时代印记,那些弄堂里的叫卖声,那些老洋房里飘出的咖啡香,那些街头巷尾的闲谈,都仿佛在眼前真实上演。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体现在他文字的“味道”里,既有对过去的眷恋,也有对现实的从容,更有一种对未来不失希望的达观。读他的文章,仿佛与一位睿智的长者促膝长谈,听他娓娓道来,品味人生的百般滋味。
评分《人之于味》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散文集,不如说是一本陆文夫先生的“人生品鉴录”。他用他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解读了“味”的千姿百态。这种“味”,不仅指食物的甘旨,更包含了人生百味,人情冷暖,世事变迁。他写童年,写少年,写青年,写老年,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味”在其中。他笔下的故乡,是挥之不去的乡愁,是温暖的根。他写故乡的食物,那些朴实无华的家常菜,却承载了最真挚的亲情和最深沉的思念。他写故乡的人,那些鲜活的面孔,那些早已模糊的音容笑貌,都在他的笔下重新鲜活起来。读他的散文,我常常会陷入沉思,反思自己的人生,反思自己所经历的“味”。他没有大张旗鼓的抒情,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用最真诚、最朴实的语言,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他的文字,就像一杯温水,不刺激,但能滋润心田。
评分读《名家散文典藏:人之于味·陆文夫散文》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陆文夫先生的笔下,那些平凡的日常,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寻常事,被他描绘得如此生动、如此有味道。尤其是在写到食物的时候,那种对生活的热爱,那种对人情世故的洞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他写家常菜,不是简单地罗列食材和做法,而是将每道菜背后的故事、情感,甚至是时代背景都巧妙地融入其中。比如,他描写一道看似普通的酱油拌面,就能勾勒出一个温馨的家庭场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即便物质不丰裕,也能在食物的香气中感受到温暖和幸福。这种对“味”的体悟,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生理需求,升华成为一种精神寄托,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书中那些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对故乡人事的怀念,都带着浓浓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他仿佛在用笔墨调味,将读者带入一个个充满烟火气的美食世界,也带入一个又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读他的散文,就像品尝一碗陈年的老汤,初尝或许平淡,但细品之下,回甘无穷,滋味万千。
评分陆文夫先生的《人之于味》,给我带来了一种久违的平静和思考。他的文字,不追求轰轰烈烈,不追求惊世骇俗,却能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悄地浸润读者的心灵。他写食物,写得细致入微,仿佛真的能闻到那股香气,尝到那份滋味。但这些食物,又不仅仅是食物,它们是承载记忆的容器,是连接情感的桥梁,是乡愁的载体。他笔下的故乡,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远方,而是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那些生活在故乡的人们,那些发生的往事,都随着他的文字,重新鲜活起来。他对于人生的感悟,也体现在这些寻常的叙事中,没有慷慨激昂的陈词,只有平淡如水般的智慧。读他的文章,仿佛在品一杯清茶,初入口微涩,细细品味,回甘无穷。他让我重新审视生活中的点滴,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体会那些被遗忘的滋味。
评分陆老先生是吃货的鼻祖,很不错
评分名家名作,喜欢作者的文风
评分首次接触,出乎意料,很喜欢。
评分喜欢
评分非常喜欢的作家,很多作品都买不到了,能买到这本散文集非常开心
评分非常价廉物美的一个系列。
评分文史大家邓云乡还原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北平生活,那时的北平是文化都城,书中记录了文化人荟萃的学府往事,介绍了文化人常去的帝都旧景,回忆了老北京人的生活旧事。作者说,“那时候的生活是缓慢而讲究的”。
评分物流给力 性价比高 赞赞赞
评分非常喜欢的作家,很多作品都买不到了,能买到这本散文集非常开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