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对于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多民族国家中国而言更是如此。多民族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保持历史延续下来的一个,但是遗憾的是虽然留存下了所谓“二十五史”记录其历史,但记录的却是中原王朝(所谓正统王朝)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不仅缺乏对其形成轨迹进行阐述的理论,而且在民族国家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当今世界,“王朝国家”的阐述不仅难以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认同,更难以获得国外学界的赞同。这就是中国史学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简介
李大龙,1964年5月生,祖籍河北省河间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编审、《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主编,云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4年获得“全国出版行业领军人物”称号。
侧重中国疆域理论、汉唐边疆史,尤其是高句丽历史研究,先后出版专著《两汉时期的边政与边吏》(1996年初版、1998年再版)、《唐朝和边疆民族使者往来研究》(2001年初版、2013年再版)、《都护制度研究》(2003年初版、2013年再版)等10余部,在《民族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学习与探索》等发表论文百余篇。代表著述:《(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研究》(2014年)。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东亚“天下”政治格局演变与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和发展的分期
第一节 互动与定型:东亚“天下”政治格局的形成及其演变趋势
一、东亚“天下”的范围及其自成体系的自然环境
二、城国与行国:东亚政权建构的主要形态
三、东亚“天下”政治格局构成的常态及其发展趋势
第二节 记述与研究:多民族国家疆域研究的历程
一、从《汉书》到清《一统志》:对多民族国家疆域的系统记述
二、从西北舆地学到专门性著作的涌现:近现代疆域研究的兴起
三、从“历史上中国”的讨论到《中国古代疆域史》和
《中国近代边界史》的出版:多民族国家疆域的深入研究
四、由具体阐述到理论研究:新时期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探索
第三节 由王朝国家到近现代主权国家: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和发展的分期与特点
一、对以往研究的评价
二、何为“中国疆域”:含义与范围
三、由传统王朝到近现代主权国家:多民族国家疆域
形成和发展的分期与特点
第二章 “中国”与“天下”的重合:多民族国家建构的理想与现实
第一节 王权与“天下”核心:
“中国”的含义及其意义
一、以往研究的评述
一、“中国”的含义及其意义
第二节 “汉为天下宗”:以“中国”为中心“大一统”观念的形成
汉武帝“汉为天下宗”“大一统”观念的形成
一、重构藩属体系:汉武帝“大一统”观念的实践
三、西汉“大一统”疆域对后代的影响
第三节 继承与发扬:“大一统”观念的变化及北疆游牧族群的继承和发展
一、匈奴人刘渊对“中国”的认同及“大一统”观念的变化
一、北疆族群对“大一统”观念的继承和发展
第四节 “中国”和“天下”的重合:清代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定型
一、由王朝国家向近现代主权国家的转型
二、“臣民”(国民)塑造的尝试
三、消除族群分界与确立满洲正统的努力
四、通过调整政策,实现不同族群的整合
五、多民族近现代主权国家的初步定型
第三章 “藩属”体系与“殖民”体系的碰撞:多民族国家疆域构建形式解构
第四章 治策与疆域:“羁縻”吏治与历代治边政策
第五章 疆域形成的黏合剂:传统夷夏观的变化与中华民族(国民)的形成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云南大学》:
(4)中国疆域内部的凝聚结束,中华民族的形成不仅遏制了中国疆域的进一步缩小,而且抵御住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面对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疆域的蚕食鲸吞,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众多族群也完成了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由“自在的民族实体”变成了“自觉的民族实体”,83中国疆域缩小的趋势不仅得到了遏制,而且也抵御住了1931年开始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抗战胜利后,中华大地虽然又陷入了内战,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疆域进入了稳定和巩固时期。
(四)现代疆域巩固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维护疆域完整而做的种种努力。这一时期中国疆域虽然尚未实现完全统一,但收回了被列强抢占的香港和澳门,和多数邻国的陆路边界已经划定,中国疆域进入稳定时期,呈现以下特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与邻国签署和平条约的方式,顺利划定了和多数陆路邻国的边界,只有与印度的边界有待明确。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确立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核心的睦邻友好政策,先后和众多邻国通过谈判顺利划定了边界。1960年,中缅两国总理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这是新中国与亚洲邻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至2005年“中国已与12个陆地邻国签订了边界条约,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中国与印度、不丹的边界问题正在朝积极方向发展”,84中国疆域更加巩固。
(2)通过艰苦的谈判,收回了香港和澳门的主权。香港1840年被英国割占,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立了香港回归的日期,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升起标志着香港回归到中国疆域的形成轨道,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继其后,澳门也踏上了回归的路途,1986年6月中国与葡萄牙政府开始谈判,1987年4月13日双方签署《中葡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零时完成了政权移交。中国疆域由此结束了自近代以来被列强割占的历史。
(3)中国疆域虽然尚未实现完全统一,但“九二共识”的存在表明实现统一是大势所趋。两岸分治是中国疆域自1949年就形成的格局,但实现中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1979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呼吁两岸就结束军事对峙状态进行商谈;1982年1月,邓小平进一步明确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国家实现统一的大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92年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也指出“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促进祖国统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由此成为实现中国统一的方针。值得关注的是,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在香港就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对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讨论时,双方形成了“九二共识”。而从民众的角度看,两岸民众对“中国”认同的长期保持,说明对“中国”的认同依然是维系中国疆域走向统一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
前言/序言
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对于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多民族国家中国而言更是如此。多民族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保持历史延续下来的一个,但是遗憾的是虽然留存下了所谓“二十五史”记录其历史,但记录的却是中原王朝(所谓正统王朝)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不仅缺乏对其形成轨迹进行阐述的理论,而且在民族国家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当今世界,“王朝国家”的阐述不仅难以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认同,更难以获得国外学界的赞同。这就是中国史学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从理论上解构多民族中国形成的历史,史学界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只是在遇到如何撰写中国历史时需要确定中国历史的书写范围问题,由此开始了长期的争论,并波及到了这个问题。自20世纪50代起,国内学者针对“历史上的中国”展开了广泛讨论,很多史学大家参与了讨论,虽然最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为基础阐述多民族国家疆域范围的观点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赞同,甚至有些学者以此来指导有关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著作的撰写,但也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来合理地阐释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和发展的轨迹。当今世界,民族主义的影响至深,分裂势力的存在对于多民族国家的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其中对多民族国家历史进行有意的错误解读是其经常利用的手段,而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相关理论的缺失也为其扩展影响提供了可能。因此,对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进行理论探讨不仅仅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学术问题,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我对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进行的理论探索,也是在具体研究中遇到了难以绕过的理论问题才起步的。具体说则是始于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现改名为“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调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现改名为中国边疆研究所)之后。在民族研究所工作期间,尽管我一直关注和从事边疆族群、历代王朝民族管理机构、历代民族关系等领域的研究,但研究的视角多集中于某个朝代,或某个民族乃至多个民族之间的关系方面,基本没有将这些民族放到多民族国家建构或东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去审视。调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之后,尽管依然还在从事着相同领域的研究,但研究视角却在无形中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导致研究视角发生变化的原因是遇到了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即由高句丽政权的属性而引出的对多民族国家疆域范围的界定问题。
1996年,由于参与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高句丽历史研究”课题组,首先涉及到的即是高句丽政权属性的界定问题。高句丽政权立国于东北地区,存在时间自汉至唐,长达7个多世纪。《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记载高句丽的立国时间是公元前37年,《三国志·魏书·高句丽传》载“本有五族,有涓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本涓奴部为王,稍微弱,今桂娄部代之。汉时赐鼓吹技人,常从玄菟郡受朝服衣帻,高句丽令主其名籍。后稍骄恣,不复诣郡,于东界筑小城,置朝服衣帻其中,岁时来取之,今胡犹名此城为帻沟溇”。
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云南大学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云南大学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