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多民族國傢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尤其是對於有著悠久發展曆史的多民族國傢中國而言更是如此。多民族的國傢——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保持曆史延續下來的一個,但是遺憾的是雖然留存下瞭所謂“二十五史”記錄其曆史,但記錄的卻是中原王朝(所謂正統王朝)形成和發展的曆史,不僅缺乏對其形成軌跡進行闡述的理論,而且在民族國傢理論占主導地位的當今世界,“王朝國傢”的闡述不僅難以得到國內學者的廣泛認同,更難以獲得國外學界的贊同。這就是中國史學界麵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作者簡介
李大龍,1964年5月生,祖籍河北省河間市,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編審、《中國邊疆史地研究》雜誌主編,雲南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傢,2014年獲得“全國齣版行業領軍人物”稱號。
側重中國疆域理論、漢唐邊疆史,尤其是高句麗曆史研究,先後齣版專著《兩漢時期的邊政與邊吏》(1996年初版、1998年再版)、《唐朝和邊疆民族使者往來研究》(2001年初版、2013年再版)、《都護製度研究》(2003年初版、2013年再版)等10餘部,在《民族研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學習與探索》等發錶論文百餘篇。代錶著述:《(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研究》(2014年)。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東亞“天下”政治格局演變與多民族國傢疆域形成和發展的分期
第一節 互動與定型:東亞“天下”政治格局的形成及其演變趨勢
一、東亞“天下”的範圍及其自成體係的自然環境
二、城國與行國:東亞政權建構的主要形態
三、東亞“天下”政治格局構成的常態及其發展趨勢
第二節 記述與研究:多民族國傢疆域研究的曆程
一、從《漢書》到清《一統誌》:對多民族國傢疆域的係統記述
二、從西北輿地學到專門性著作的湧現:近現代疆域研究的興起
三、從“曆史上中國”的討論到《中國古代疆域史》和
《中國近代邊界史》的齣版:多民族國傢疆域的深入研究
四、由具體闡述到理論研究:新時期多民族國傢疆域形成和發展的理論探索
第三節 由王朝國傢到近現代主權國傢:多民族國傢疆域形成和發展的分期與特點
一、對以往研究的評價
二、何為“中國疆域”:含義與範圍
三、由傳統王朝到近現代主權國傢:多民族國傢疆域
形成和發展的分期與特點
第二章 “中國”與“天下”的重閤:多民族國傢建構的理想與現實
第一節 王權與“天下”核心:
“中國”的含義及其意義
一、以往研究的評述
一、“中國”的含義及其意義
第二節 “漢為天下宗”:以“中國”為中心“大一統”觀念的形成
漢武帝“漢為天下宗”“大一統”觀念的形成
一、重構藩屬體係:漢武帝“大一統”觀念的實踐
三、西漢“大一統”疆域對後代的影響
第三節 繼承與發揚:“大一統”觀念的變化及北疆遊牧族群的繼承和發展
一、匈奴人劉淵對“中國”的認同及“大一統”觀念的變化
一、北疆族群對“大一統”觀念的繼承和發展
第四節 “中國”和“天下”的重閤:清代多民族國傢的初步定型
一、由王朝國傢嚮近現代主權國傢的轉型
二、“臣民”(國民)塑造的嘗試
三、消除族群分界與確立滿洲正統的努力
四、通過調整政策,實現不同族群的整閤
五、多民族近現代主權國傢的初步定型
第三章 “藩屬”體係與“殖民”體係的碰撞:多民族國傢疆域構建形式解構
第四章 治策與疆域:“羈縻”吏治與曆代治邊政策
第五章 疆域形成的黏閤劑:傳統夷夏觀的變化與中華民族(國民)的形成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從“天下”到“中國”:多民族國傢疆域理論解構—雲南大學》:
(4)中國疆域內部的凝聚結束,中華民族的形成不僅遏製瞭中國疆域的進一步縮小,而且抵禦住瞭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麵對近代以來列強對中國疆域的蠶食鯨吞,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眾多族群也完成瞭凝聚的過程,“中華民族”由“自在的民族實體”變成瞭“自覺的民族實體”,83中國疆域縮小的趨勢不僅得到瞭遏製,而且也抵禦住瞭1931年開始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抗戰勝利後,中華大地雖然又陷入瞭內戰,但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疆域進入瞭穩定和鞏固時期。
(四)現代疆域鞏固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維護疆域完整而做的種種努力。這一時期中國疆域雖然尚未實現完全統一,但收迴瞭被列強搶占的香港和澳門,和多數鄰國的陸路邊界已經劃定,中國疆域進入穩定時期,呈現以下特點:
(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通過與鄰國簽署和平條約的方式,順利劃定瞭和多數陸路鄰國的邊界,隻有與印度的邊界有待明確。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確立瞭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核心的睦鄰友好政策,先後和眾多鄰國通過談判順利劃定瞭邊界。1960年,中緬兩國總理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關於兩國邊界問題的協定》,這是新中國與亞洲鄰國簽訂的第一個邊界條約,至2005年“中國已與12個陸地鄰國簽訂瞭邊界條約,解決瞭曆史遺留的邊界問題。中國與印度、不丹的邊界問題正在朝積極方嚮發展”,84中國疆域更加鞏固。
(2)通過艱苦的談判,收迴瞭香港和澳門的主權。香港1840年被英國割占,1984年12月,中英兩國政府簽署瞭關於香港問題的聯閤聲明,確立瞭香港迴歸的日期,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彆行政區區旗的升起標誌著香港迴歸到中國疆域的形成軌道,中國政府開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繼其後,澳門也踏上瞭迴歸的路途,1986年6月中國與葡萄牙政府開始談判,1987年4月13日雙方簽署《中葡聯閤聲明》,1999年12月20日零時完成瞭政權移交。中國疆域由此結束瞭自近代以來被列強割占的曆史。
(3)中國疆域雖然尚未實現完全統一,但“九二共識”的存在錶明實現統一是大勢所趨。兩岸分治是中國疆域自1949年就形成的格局,但實現中國統一是兩岸人民的共同願望。1979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錶大會常務委員會發錶《告颱灣同胞書》,呼籲兩岸就結束軍事對峙狀態進行商談;1982年1月,鄧小平進一步明確提齣“一個國傢、兩種製度”,在國傢實現統一的大前提下,國傢主體實行社會主義製度,颱灣實行資本主義製度;1992年10月,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也指齣“我們堅定不移地按照‘和平統一、一國兩製’的方針,積極促進祖國統一”,“和平統一,一國兩製”由此成為實現中國統一的方針。值得關注的是,1992年海協會與海基會在香港就兩岸事務性商談中對如何錶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問題進行討論時,雙方形成瞭“九二共識”。而從民眾的角度看,兩岸民眾對“中國”認同的長期保持,說明對“中國”的認同依然是維係中國疆域走嚮統一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
……
前言/序言
多民族國傢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尤其是對於有著悠久發展曆史的多民族國傢中國而言更是如此。多民族的國傢——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保持曆史延續下來的一個,但是遺憾的是雖然留存下瞭所謂“二十五史”記錄其曆史,但記錄的卻是中原王朝(所謂正統王朝)形成和發展的曆史,不僅缺乏對其形成軌跡進行闡述的理論,而且在民族國傢理論占主導地位的當今世界,“王朝國傢”的闡述不僅難以得到國內學者的廣泛認同,更難以獲得國外學界的贊同。這就是中國史學界麵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於從理論上解構多民族中國形成的曆史,史學界並沒有清楚的認識,隻是在遇到如何撰寫中國曆史時需要確定中國曆史的書寫範圍問題,由此開始瞭長期的爭論,並波及到瞭這個問題。自20世紀50代起,國內學者針對“曆史上的中國”展開瞭廣泛討論,很多史學大傢參與瞭討論,雖然最終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疆域為基礎闡述多民族國傢疆域範圍的觀點得到瞭不少學者的贊同,甚至有些學者以此來指導有關中國多民族國傢疆域著作的撰寫,但也並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來閤理地闡釋多民族國傢疆域形成和發展的軌跡。當今世界,民族主義的影響至深,分裂勢力的存在對於多民族國傢的穩定構成瞭嚴重威脅,其中對多民族國傢曆史進行有意的錯誤解讀是其經常利用的手段,而多民族國傢形成和發展相關理論的缺失也為其擴展影響提供瞭可能。因此,對多民族國傢疆域形成進行理論探討不僅僅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學術問題,也是一個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
我對多民族國傢疆域形成進行的理論探索,也是在具體研究中遇到瞭難以繞過的理論問題纔起步的。具體說則是始於從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現改名為“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調入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現改名為中國邊疆研究所)之後。在民族研究所工作期間,盡管我一直關注和從事邊疆族群、曆代王朝民族管理機構、曆代民族關係等領域的研究,但研究的視角多集中於某個朝代,或某個民族乃至多個民族之間的關係方麵,基本沒有將這些民族放到多民族國傢建構或東亞曆史發展的大背景下去審視。調入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之後,盡管依然還在從事著相同領域的研究,但研究視角卻在無形中發生瞭明顯的改變。導緻研究視角發生變化的原因是遇到瞭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即由高句麗政權的屬性而引齣的對多民族國傢疆域範圍的界定問題。
1996年,由於參與瞭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課題“高句麗曆史研究”課題組,首先涉及到的即是高句麗政權屬性的界定問題。高句麗政權立國於東北地區,存在時間自漢至唐,長達7個多世紀。《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記載高句麗的立國時間是公元前37年,《三國誌·魏書·高句麗傳》載“本有五族,有涓奴部、絕奴部、順奴部、灌奴部、桂婁部。本涓奴部為王,稍微弱,今桂婁部代之。漢時賜鼓吹技人,常從玄菟郡受朝服衣幘,高句麗令主其名籍。後稍驕恣,不復詣郡,於東界築小城,置朝服衣幘其中,歲時來取之,今鬍猶名此城為幘溝漊”。
從“天下”到“中國”:多民族國傢疆域理論解構—雲南大學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從“天下”到“中國”:多民族國傢疆域理論解構—雲南大學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