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Android自动化测试

深入理解Android自动化测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许奔 著
图书标签:
  • Android
  • 自动化测试
  • UI自动化
  • Espresso
  • Appium
  • Monkey
  • 性能测试
  • 稳定性测试
  • 测试框架
  • 持续集成
  • Android开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21204
版次:1
商品编码:11824622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移动开发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33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ZUK CEO常程鼎力推荐,资深测试专家多年经验总结
  以漫画和对话风格对Android平台的各种自动化测试工具、框架的原理、使用技巧和二次开发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内容简介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ZUKCEO常程鼎力推荐,资深测试专家多年经验总结。本书以漫画和对话风格对Android平台的各种自动化测试工具、框架的原理、使用技巧和二次开发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深入理解Android自动化测试》分为四篇,共21章:
  基础篇(第1~7章),简单介绍Android常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和框架的基本使用技巧与相关理论,帮助读者直接上手操作这些工具或使用框架撰写自动化脚本。
  原理篇(第8~13章),通过对Android常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和框架的源码剖析,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工具的运行原理。让读者不但可以更灵活地运用这些工具和框架,清楚地知道应用这些工具和框架的局限性,还可以基于这些源码更深入地对工具和框架进行二次开发。
  实战篇(第14~18章),通过项目中的各种需求和实际问题来分析工具的不足,从而开发一些小工具或对框架进行二次封装,循着这条线索开发出更多、更实用的工具,或对框架进行更深入的封装。
  反思篇(第19~21章),结合实际工作中领导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对工具、测试本身以及人深入进行讨论和反思,深入思考Android自动化测试以及软件自动化测试从业人员都在面临的问题。

作者简介

  许奔,联想集团研发主管工程师,资深自动化测试工程师,从事自动化测试工作8年以上,曾带领联想手机单元测试团队、联想手机自动化测试团队为公司开发出多款实用的Android自动化测试工具,并对Android官方自动化测试框架Instrumentation、UIAutomator、CTS等进行持续封装,不断提升脚本的稳定性、可移植性和可读性,有效地保证了多个项目的自动化测试顺利运行。同时,他还是联想集团年度发明人,MBG专利大师,至今提交智能设备相关专利提案1542件,其中186件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通过联想集团专利评审递交国家专利局,被誉为“专利达人”和“创新狂人”。

目录

本书赞誉
前  言
第一部分 基础篇
第1章 Android自动化测试基础 3
1.1 Android自动化分析 3
1.2 什么样的兵器*称手 4
1.3 如何耍好你手上的兵器 6
1.4 你了解你的兵器吗 8
1.5 如何改造你的兵器 9
第2章 稳定性测试利器monkey使用详解 10
2.1 monkey概述 10
2.2 第一个Impossible Mission 10
2.3 monkey的基本使用 11
2.4 monkey的命令及其使用 14
2.4.1 monkey的常规类命令 14
2.4.2 monkey的事件类命令 15
2.4.3 monkey的约束类命令 19
2.4.4 monkey的调试类命令 20
2.4.5 monkey命令小结 22
2.5 第二个Impossible Mission 23
2.6 monkey脚本编写 24
2.6.1 monkey API详解 24
2.6.2 monkey脚本编写 27
2.6.3 从getevent和input keyevent说起 33
2.7 monkey工具总结 37
第3章 monkey之子monkeyrunner使用详解 38
3.1 monkeyrunner概述 38
3.2 monkeyrunner API详解 38
3.2.1 monkeyrunner基本API:手势、输入和点击 44
3.2.2 monkeyrunner必备API:启动应用、等待 49
3.2.3 monkeyrunner强大API:键值事件 58
3.2.4 monkeyrunner与PC交互API:输入、选项列表框、警告框 61
3.2.5 monkeyrunner应用操作API:等待设备连接、安装/卸载应用 65
3.2.6 monkeyrunner设置控制API:重启、唤醒、获取设备属性 69
3.2.7 monkeyrunner基本图像处理API:截屏、图像保存 75
3.2.8 monkeyrunner必备图像处理API:图像截取、对比 78
3.2.9 monkeyrunner强大图像处理API:转换格式、获取像素元组/像素值 82
3.2.10 monkeyrunner超级API:广播、用例及命令 86
3.2.11 monkeyrunner帮助文档 91
3.3 monkeyrunner脚本编写 96
3.3.1 bugben示例脚本剖析 96
3.3.2 monkeyrunner脚本运行注意事项 98
3.4 第三个Impossible Mission 99
3.5 monkeyrunner的录制回放 99
3.5.1 等待功能Wait 100
3.5.2 按键功能Press a Button 102
3.5.3 输入功能Type Something 103
3.5.4 拖拽功能Fling 105
3.5.5 录制脚本导出功能Export Actions 107
3.5.6 录制bugben脚本示例 107
3.5.7 回放bugben脚本 110
3.6 monkeyrunner工具总结 112
第4章 单元测试框架Instrumentation使用详解 114
4.1 Instrumentation概述 114
4.2 Instrumentation基础 115
4.2.1 自动化测试基础 116
4.2.2 Android测试框架 117
4.3 第四个Impossible Mission 120
4.4 Instrumentation的前世:单元测试基础框架JUnit 124
4.5 第五个Impossible Mission 133
4.6 Instrumentation的今生:对Android系统的高度控制 138
4.7 Instrumentation前世今生分析 143
4.8 第六个Impossible Mission 149
4.9 Instrumentation自动化脚本开发 149
4.9.1 Instrumentation自动化条件 150
4.9.2 捕获*初项目控件 157
4.9.3 对*初项目的自动化测试 161
4.10 Instrumentation工具总结 167
第5章 终极自动化框架UIAutomator使用详解 171
5.1 UIAutomator概述 171
5.2 第七个Impossible Mission 173
5.3 更清晰的控件捕获 173
5.4 更直观的测试项目创建 175
5.5 UIAutomator API详解 177
5.5.1 与monkeyrunner对照之:给力的手势 178
5.5.2 与monkeyrunner对照之:输入、点击和长按 180
5.5.3 与monkeyrunner对照之:等待和截屏 182
5.5.4 与monkeyrunner对照之:锁屏/唤醒、获取设备属性 184
5.5.5 与monkeyrunner对照之:键值事件 186
5.5.6 人无我有之:屏幕旋转、布局文件 187
5.5.7 人无我有之:获取包名、应用名和通知栏 189
5.5.8 人无我有之:获取对象属性 189
5.5.9 强大的控件筛选器:UiSelector 192
5.5.10 “给力”的控件定位器:UiCollection 194
5.5.11 无敌的滚动:UiScrollable 195
5.5.12 疯狂的监听器:UiWatcher 200
5.5.13 UIAutomator API综述 202
5.6 更简洁的脚本撰写 202
5.6.1 UIAutomator界面捕获 202
5.6.2 UIAutomator应用启动 205
5.6.3 UIAutomator控件捕获 206
5.6.4 UIAutomator控件操作 211
5.6.5 Bugben完整测试项目 213
5.7 更便捷地编译运行 216
5.8 UIAutomator工具总结 223
第6章 兼容性测试框架CTS使用详解 226
6.1 CTS概述 226
6.2 CTS测试须知 228
6.3 CTS的命令及运行 231
6.4 CTS测试报告 237
6.5 CTS Verif?ier 240
6.6 CTS注意事项 243
6.7 CTS工具总结 245
第7章 Android自动化工具使用总结 247
第二部分 原理篇
第8章 monkey原理分析 252
8.1 monkey源码结构 252
8.2 monkey架构分析 254
8.2.1 旅程开始 254
8.2.2 从run()启程 254
8.2.3 monkey参数详解 257
8.2.4 如何细分参数? 262
8.2.5 导入package列表 264
8.2.6 monkey的系统日志 266
8.2.7 检查内部配置 268
8.2.8 构建三大能力 268
8.2.9 获取合法package列表 271
8.2.10 monkey运行模式汇总 272
8.2.11 monkey运行核心 281
8.2.12 旅程结束 286
8.3 monkey的原理总结 288
第9章 monkeyrunner原理分析 289
9.1 monkeyrunner源码结构 289
9.2 monkeyrunner架构分析 289
9.2.1 设备连接 291
9.2.2 应用安装 311
9.2.3 应用启动 319
9.2.4 按键发送 321
9.2.5 截屏 326
9.2.6 文件存储 331
9.3 monkeyrunner的原理总结 334
第10章 Instrumentation原理分析 336
10.1 Instrumentation源码结构 336
10.2 Instrumentation架构分析 338
10.2.1 从InstrumentationTestRunner说开来 339
10.2.2 Instrumentation测试运行 342
10.2.3 启动被测应用 345
10.2.4 startActivity()方法 348
10.2.5 startActivity()方法后遗症 351
10.2.6 连接ViewServer 356
10.2.7 获取设备应用信息 357
10.2.8 获取应用控件树 359
10.2.9 绘制控件树视图 362
10.3 Instrumentation的原理总结 364
第11章 UIAutomator原理分析 370
11.1 UIAutomator源码结构 370
11.2 UIAutomator架构分析 371
11.2.1 控件捕获 371
11.2.2 创建UiObject对象 372
11.2.3 验证控件是否存在 374
11.2.4 验证控件是否可用 381
11.2.5 点击并等待界面跳转 381
11.2.6 获取屏幕截图 386
11.2.7 发送返回事件 388
11.3 UIAutomator的原理总结 390
第12章 CTS原理分析 392
12.1 CTS源码结构 392
12.2 CTS架构分析 392
12.2.1 CTS案例MediaPlayer分析 393
12.2.2 测试资源预置及环境清理 396
12.2.3 空文件及音视频播放测试 398
12.2.4 切换下一首歌测试 401
12.2.5 频谱测试 406
12.2.6 无缝播放测试 407
12.2.7 视频界面重置测试 410
12.2.8 录制视频播放角度测试 412
12.2.9 不同格式视频文件测试 415
12.2.10 字幕选择/取消选择测试 423
12.2.11 字幕切换测试 427
12.2.12 播放器回调测试 429
12.2.13 视频录制播放测试 432
12.3 CTS的原理总结 435
第13章 Android自动化工具源码总结 436
第三部分 实践篇
第14章 从monkey到传参或录制工具开发 443
14.1 从monkey原理说开来 443
14.2 monkey传参小工具 444
14.2.1 monkey传参小工具之常规类命令 444
14.2.2 monkey传参小工具之事件类命令 445
14.2.3 monkey传参小工具之约束类命令 447
14.2.4 monkey传参小工具之调试类命令 448
14.3 monkey脚本录制工具开发 449
14.3.1 monkey脚本录制工具需求 450
14.3.2 monkey脚本录制工具设计 450
14.3.3 monkey脚本录制工具原理 453
14.4 monkey工具总结 458
第15章 从Instrumentation到稳定自动化工具开发 459
15.1 为何要做二次封装? 459
15.2 如何做Instrumentation的二次封装 461
15.2.1 场景1:源码问题 461
15.2.2 场景2:控件问题 462
15.2.3 场景3:用例结构问题 463
15.2.4 场景4:运行日志问题 465
15.2.5 场景5:窗口监测问题 465
15.2.6 场景6:控件ID重复或缺失问题 466
15.2.7 场景7:出错截屏问题 468
15.3 二次封装改进项总结 469
第16章 从UIAutomatorViewer到PC端脚本录制工具开发 470
16.1 从UIAutomatorViewer原理说开来 470
16.2 基于UIAutomatorViewer的PC端脚本录制工具 472
16.2.1 PC端脚本录制工具:基本设计 472
16.2.2 PC端脚本录制工具:详细设计 474
16.2.3 PC端脚本录制工具:原理剖析 477
16.2.4 PC端脚本录制工具:界面设计 483
16.3 UIAutomatorViewer录制工具总结 487
第17章 从CTS到定制化单元测试 489
17.1 从CTS原理说开来 489
17.2 用CTS运行定制单元测试脚本 491
17.2.1 项目需求分析 491
17.2.2 研究官方CTS用例集 492
17.2.3 自定义CTS用例集 500
17.2.4 运行自定义CTS用例集 504
17.3 定制单元测试脚本总结 505
第18章 Android自动化实践之路 507
第四部分 反思篇
第19章 关于工具的反思 512
19.1 关于录制/回放工具的幻想 512
19.2 要门槛还是要适配 513
19.3 什么样的自动化框架才是强大的框架 515
19.4 将第七个馒头扔出窗外 516
第20章 关于测试的反思 519
20.1 自动化是一种短线投资吗 519
20.2 难道自动化是为了替代黑盒测试 520
20.3 衡量自动化效果的标准是Bug数吗 521
第21章 关于人的反思 522
21.1 测试脚本编写者态度问题 522
21.2 什么人适合做自动化 523
21.3 自动化与组织架构有没有关系 525
附录A monkey常用键值参照表 526
附录B getProperty()和getSystemProperty() 532





前言/序言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2006年大学毕业后,我误打误撞进入软件测试行业。当时公司没有多余的人手,每个测试员需要负责至少一个大型项目的完整测试任务。为了*大限度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我开始尝试通过QTP和LR进行项目的自动化测试和压力测试,这也是自己人生中第一次接触自动化工具。
  2009年,在自动化测试领域摸爬滚打三个年头后,我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自身实践和论坛交流,对QTP和LR工作原理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看过《微软的软件测试之道》后,进入到微软嵌入式团队,开始借助更为强大的WTT、Xacc等自动化工具在嵌入式平台进行更深入的脚本和工具开发。
  2011年,被第一代联想乐Phone智能手机深深震撼后,我投身到联想智能事业部,开始从Windows平台转战到Android平台,继续研究自动化测试和单元测试。这些年伴随着Android的发展,一路风尘,其中酸甜苦辣,只有同路人能体会。
  从事自动化测试这十年,一直坚持做实践笔记,将Android平台各自动化测试工具和框架的使用经验、源码阅读的心得,以及对框架二次封装及相关工具开发的总结和讨论,全部记录了下来,以备日后查阅。不知不觉已经记录了厚厚一本,这本笔记不仅在遇到问题时给我莫大帮助,也促使我立足于这些知识和经验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现在将这本笔记集结成书,不仅仅是为了让大家快速入门,少走弯路,更是为了让大家在实践中发现书中更多的缺漏和问题,借助这本笔记一起向更深的未知世界探索。让我们打开探照灯,拿起洛阳铲,开工吧!
  读者对象其实没必要如此细分,只要你想读,读就是了!
  如果非要我分,那大致这些朋友可以读。
  对软件测试感兴趣的人。
  对软件自动化测试感兴趣的人。
  对Android自动化测试感兴趣的人。
  如何阅读本书本书分为4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基础篇(第1~7章),简单介绍Android常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和框架的基本使用技巧与相关理论,帮助读者直接上手操作这些工具或使用框架撰写自动化脚本。
  第二部分为原理篇(第8~13章),通过对Android常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和框架的源码剖析,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工具的运行原理。了解原理有两大好处:第一,可以更灵活地运用这些工具和框架,并清楚地知道应用这些工具和框架的局限性;第二,可以基于这些源码更深入地对工具和框架进行二次开发。
  第三部分为实践篇(第14~18章),通过项目中的各种需求和实际问题来分析工具的不足,从而开发一些小工具或对框架进行二次封装,加以补充。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循着这条线索开发出更多、更实用的工具,或对框架进行更深入的封装。
  第四部分为反思篇(第19~21章),结合实际工作中领导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反思,这不仅仅是Android自动化测试的问题,还是所有软件自动化测试从业人员都在面临的问题。
  附录A为moneky常用键值参照表,方便大家使用monkey开发时查阅。
  附录B为getProperty()和getSystemProperty()的说明,方便大家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
  勘误和支持由于笔者的水平有限,加之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或者不准确的地方,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为此,特意申请微信公众号:巴哥奔(请直接扫描下面的微信二维码添加)。如果你有更多的宝贵意见,也请通过公众号与我联系,期待能够得到你们的真挚反馈。我也将在公众号上持续更新本书部分章节扫描版,谢谢!
  敬献献给我生命中*重要的四个女人:我老妈、我岳母、我爱人和我女儿简洁。
  老妈:您是我生命中第一个包容我的人,也是给予我鼓励*多的一个人,您的鼓励让我每次跌倒都不忍懈怠太久,您的包容让我不断爬起来继续前行。
  岳母:您不仅给了我一个*适合我的女孩,还教会我如何对这个世界满怀善意,此生能遇上如此善良、正直的您,我非常感动、感激、感恩。
  老婆:你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当双鱼座遇到处女座是一次多么痛的蜕变,你成功地让一条鱼抛开幻想、面对现实、剔除鳞片、割掉尾巴、长出四肢,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男人,感谢一起走过的12年,和你慢慢变老绝对是人生中*浪漫的事情,没有之一。
  简洁:爸爸写这本书的时候你还没出生,出版这本书的时候你已经牙牙学语了,因为你迅速地成长,爸爸真的有种光阴似箭的感觉,希望你能身心健康地慢慢成长,用心感受成长的烦恼和喜悦。
  致谢曾经以为,将自己多年奋战在一线的自动化经验稍作总结,就可以变成一本非常棒的自动化实践指南。所以当福川邀请我出书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写到1/3的时候,感觉自己快要崩溃了,这比做任何一个项目都要难上百倍。写书不仅是一个人的战斗,还是一个非常系统化的工程——除非你想随便糊弄,否则就必须将一切推翻,重新学习,重构整个体系。
  写到一半的时候,正逢爱人怀孕、女儿出生,既幸福也煎熬,真想彻底放弃这本书。然而,看到爱人为孕育一个小生命的努力和坚持,一次次地激励自己振作起来继续战斗。
  这本书终于在女儿一岁时完成了,当*后一章发到福川和姜影的邮箱时,自己的眼泪抑制不住地流淌下来。我是一个特别讨厌煽情的人,但真的只有自己知道这个过程多么的艰辛。
  这本书的诞生,除了家人的支持,必须感谢杨福川和姜影一直以来的帮助,还要感谢我*好的兄弟邓凡平和李海潮牺牲很多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对本书反复审阅。团队中那些给予本书指导的兄弟姐妹在此一并谢过:雷茹萍、范翰卿、赵大伟、韩琢、周朝彬、丁超、郑会芳、宋丽娟、刘建等。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得到元庆和明威为我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写推荐语,感恩领导,感恩联想!
  许奔

Android应用开发实战:从入门到精通 本书旨在为Android应用开发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学习路径,涵盖从基础概念到高级特性,再到实际项目开发的全过程。我们将抛开枯燥的理论,以实践为导向,通过大量代码示例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快速掌握Android开发的精髓,并能独立构建出高质量的Android应用。 第一部分:Android开发基石 一、Android开发环境搭建与初识: 1.1 Android Studio安装与配置: 详细介绍Android Studio的安装步骤,包括SDK的下载与管理、模拟器(Emulator)的创建与配置,以及Essential Plugins的推荐和安装,为后续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1.2 第一个Android应用:Hello World!: 从创建第一个项目开始,引导读者熟悉Android Studio的项目结构、Gradle构建系统、`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以及`activity_main.xml`布局文件。深入讲解Activity的生命周期,包括`onCreate()`、`onStart()`、`onResume()`、`onPause()`、`onStop()`、`onDestroy()`等关键方法,以及它们在应用启动、切换、销毁过程中的作用。 1.3 Gradle构建系统深度解析: 深入剖析Gradle在Android项目中的角色,理解`build.gradle (app)`和`build.gradle (project)`文件的配置项,如`compileSdkVersion`、`buildToolsVersion`、`minSdkVersion`、`targetSdkVersion`、`versionCode`、`versionName`等。讲解依赖管理,包括引入第三方库,以及`dependencies`块的配置。介绍多module项目的构建策略,为大型项目开发做好准备。 二、UI设计与用户交互: 2.1 布局(Layout)系统详解: 2.1.1 线性布局(LinearLayout)与相对布局(RelativeLayout): 详细讲解这两种基础布局的属性和用法,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如何构建各种常见的UI结构。 2.1.2 帧布局(FrameLayout)与绝对布局(Absolute Layout): 讲解它们的适用场景和局限性。 2.1.3 约束布局(ConstraintLayout)的强大之处: 重点介绍ConstraintLayout,这是Google推荐的现代化布局方式。深入解析约束的添加、修改,链(Chains)、指南(Guidelines)、屏障(Barriers)等高级特性,以及如何通过ConstraintLayout实现自适应屏幕尺寸的响应式UI设计。 2.1.4 嵌套滚动与尺寸适配: 讨论`ScrollView`、`HorizontalScrollView`的使用,以及`match_parent`、`wrap_content`、`dp`、`sp`等单位的正确使用,确保UI在不同屏幕尺寸和分辨率下的良好表现。 2.2 常用UI控件精讲: 2.2.1 文本控件:`TextView`、`EditText`: 讲解文本的显示、编辑、格式化,以及输入验证、输入类型等高级用法。 2.2.2 按钮与点击事件:`Button`、`ImageButton`: 详细介绍按钮的样式、点击事件的监听与处理,以及长按事件。 2.2.3 图片显示:`ImageView`: 讲解图片的加载、缩放模式(`ScaleType`)、占位符、错误图等。 2.2.4 列表与网格:`ListView`、`GridView`: 深入讲解`Adapter`的设计模式,包括`ArrayAdapter`、`BaseAdapter`的使用。通过自定义`ViewHolder`模式优化列表性能,实现高效数据展示。 2.2.5 `RecyclerView`——高性能列表的利器: 重点讲解`RecyclerView`的架构,包括`LayoutManager`、`Adapter`、`ViewHolder`的配合。演示如何实现复杂的列表项(如多视图类型)、动画效果,以及`ItemDecoration`的使用。 2.2.6 其他常用控件:`CheckBox`、`RadioButton`、`Spinner`、`ProgressBar`、`RatingBar` 等: 逐一讲解其功能、属性和事件处理。 2.3 事件处理机制: 2.3.1 View事件监听器:`OnClickListener`、`OnTouchListener`等: 详细解释各种View的事件监听器,以及如何通过匿名内部类、Lambda表达式、甚至Kotlin的扩展函数来简化事件处理。 2.3.2 事件分发与处理流程: 深入理解Android的事件分发机制,包括`dispatchTouchEvent()`、`onInterceptTouchEvent()`、`onTouchEvent()`方法的调用顺序,以及事件在View层级之间的传递过程,为处理复杂的触摸事件交互打下基础。 三、Activity与Fragment:应用组件的核心 3.1 Activity深入理解: 3.1.1 Activity的启动模式:`standard`、`singleTop`、`singleTask`、`singleInstance`: 详细解释这四种启动模式的原理和应用场景,通过示例说明它们如何影响Activity的创建和任务栈(Task Stack)的管理。 3.1.2 Activity之间的通信: 讲解如何通过`Intent`传递数据,包括基本类型、对象(实现`Serializable`或`Parcelable`接口)的传递。介绍`startActivityForResult()`和`onActivityResult()`的使用,实现Activity之间的数据返回。 3.1.3 Activity的生命周期管理: 结合实际场景,讲解如何在Activity的不同生命周期方法中进行资源管理、数据保存与恢复(如`onSaveInstanceState()`和`onRestoreInstanceState()`)。 3.2 Fragment——灵活的UI组件: 3.2.1 Fragment的生命周期: 讲解Fragment与Activity生命周期的对应关系,以及Fragment自身的生命周期方法(`onAttach()`、`onCreate()`、`onCreateView()`、`onActivityCreated()`、`onStart()`、`onResume()`、`onPause()`、`onStop()`、`onDestroyView()`、`onDestroy()`、`onDetach()`)。 3.2.2 Fragment的创建与管理: 讲解静态加载和动态加载Fragment的方法。重点介绍`FragmentManager`和`FragmentTransaction`的使用,实现Fragment的添加、移除、替换、显示、隐藏等操作。 3.2.3 Fragment之间的通信: 讲解Fragment与Activity的通信(通过Activity实例获取)、Fragment与Fragment之间的通信(通过共同的Activity或Shared ViewModel)。 3.2.4 Fragment的懒加载: 介绍Fragment懒加载的实现方式,优化应用启动性能,尤其是在包含多个Fragment的场景下。 3.2.5 嵌套Fragment: 演示如何在Fragment中嵌套另一个Fragment,构建更复杂的UI结构。 四、数据存储与管理: 4.1 SharedPreferences:轻量级数据存储: 讲解SharedPreferences的读写操作,适用于存储用户偏好设置等简单数据。 4.2 文件存储: 4.2.1 内部存储与外部存储: 讲解Android文件存储的两种模式,以及如何访问应用私有目录和公共存储目录。 4.2.2 输入/输出流操作: 演示如何使用`FileInputStream`、`FileOutputStream`、`BufferedReader`、`BufferedWriter`等类进行文件读写。 4.3 SQLite数据库:结构化数据存储: 4.3.1 SQLiteOpenHelper: 讲解如何创建和管理SQLite数据库,包括`onCreate()`和`onUpgrade()`方法的实现。 4.3.2 `SQLiteDatabase`对象: 演示`insert()`、`query()`、`update()`、`delete()`等CRUD操作。 4.3.3 数据库表设计与SQL语句: 讲解基本的SQL语法,以及如何设计高效的数据库表结构。 4.4 Room Persistence Library——Google推荐的ORM框架: 重点讲解Room,它简化了SQLite数据库的访问。深入解析`@Entity`、`@Dao`、`@Database`注解的使用,以及`LiveData`与Room的集成,实现数据变化的实时感知。 五、多线程与异步处理: 5.1 Android中的线程安全: 讲解Android UI线程(主线程)的概念,以及为什么不能在UI线程执行耗时操作。 5.2 `Thread`与`Runnable`: 基础线程的创建与使用。 5.3 `Handler`、`Looper`、`MessageQueue`: 深入理解Android的消息机制,讲解Handler如何实现子线程向主线程发送消息,以及在主线程处理消息。 5.4 `AsyncTask`:简化的异步任务(已不推荐,但理解其原理有益): 讲解AsyncTask的`doInBackground()`、`onProgressUpdate()`、`onPostExecute()`方法,理解其线程池模型。 5.5 `ExecutorService`与线程池: 介绍Java并发包中的`ExecutorService`,并讲解如何创建不同类型的线程池,以及如何管理线程的生命周期,实现高效的线程复用。 5.6 Kotlin协程(Coroutines)——现代化异步编程: 重点介绍Kotlin协程,讲解`suspend`关键字、`CoroutineScope`、`CoroutineContext`、`Dispatchers`等核心概念。演示如何使用`launch`、`async`启动协程,以及`delay`、`withContext`进行切换。重点讲解`ViewModelScope`和`LifecycleScope`,实现与Android生命周期的无缝集成,避免内存泄漏。 第二部分:Android高级特性与架构 六、网络请求与通信: 6.1 HTTP协议基础: 简要回顾HTTP请求方法(GET, POST等)、状态码、请求头、请求体。 6.2 JSON数据解析: 6.2.1 `JSONObject`与`JSONArray`: 手动解析JSON数据的基本方法。 6.2.2 Gson库: 讲解Google官方推荐的JSON序列化/反序列化库,演示如何将JSON字符串转换为Java/Kotlin对象,以及将对象转换为JSON字符串。 6.2.3 Moshi库: 介绍Moshi,另一个高效的JSON库,尤其适用于Kotlin。 6.3 网络请求框架: 6.3.1 OkHttp: 重点讲解OkHttp,它是许多高级网络框架(如Retrofit)的底层依赖。演示如何构建请求、发送请求、处理响应、设置拦截器(Interceptors)、缓存等。 6.3.2 Retrofit: 详细介绍Retrofit,一个类型安全的HTTP客户端。讲解如何定义API接口、Retrofit的构建、注解的使用(`@GET`, `@POST`, `@Query`, `@Field`等),以及与OkHttp和Gson/Moshi的集成。 6.4 动态权限处理: 讲解Android 6.0及以上版本所需的危险权限(如读写存储、相机、位置等)的运行时申请机制,以及如何处理用户的授权或拒绝。 七、后台服务与进程通信: 7.1 Service详解: 7.1.1 Service的生命周期: 讲解`onCreate()`、`onStartCommand()`、`onBind()`、`onDestroy()`等方法。 7.1.2 启动Service与绑定Service: 区分`startService()`和`bindService()`,以及它们适用的场景。 7.1.3 前台Service: 讲解如何创建具有通知的前台Service,避免被系统杀死。 7.2 IntentService——用于后台处理: 介绍IntentService的优点,以及它如何自动管理线程和结束服务。 7.3 BroadcastReceiver——系统级消息广播: 讲解如何注册和接收系统广播(如网络变化、电池电量变化)以及自定义广播。 7.4 ContentProvider——数据共享的桥梁: 7.4.1 ContentProvider的作用: 讲解ContentProvider如何实现应用间的数据共享。 7.4.2 URI(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理解Content URI的结构。 7.4.3 `ContentResolver`: 讲解如何在其他应用中通过`ContentResolver`访问ContentProvider的数据(查询、插入、更新、删除)。 7.4.4 自定义ContentProvider: 演示如何创建自己的ContentProvider,对外暴露数据。 八、Android架构模式: 8.1 MVC(Model-View-Controller): 介绍MVC的基本概念,分析其在Android开发中的优缺点。 8.2 MVP(Model-View-Presenter): 深入讲解MVP模式,Presenter负责业务逻辑和View的交互,View只负责UI展示,Model负责数据。演示如何使用MVP组织代码,提高可测试性和可维护性。 8.3 MVVM(Model-View-ViewModel): 8.3.1 ViewModel: 讲解ViewModel的职责,它持有UI相关的数据,并与View保持生命周期感知。 8.3.2 LiveData: 重点讲解LiveData,一个可观察的数据持有类,能够感知生命周期,自动处理UI更新。 8.3.3 Data Binding: 结合Data Binding库,讲解如何实现View与ViewModel之间的数据绑定,进一步减少Boilerplate代码。 8.3.4 结合Retrofit和Room的MVVM实践: 通过一个完整的案例,演示如何将MVVM、LiveData、Retrofit、Room等技术栈整合在一起,构建一个健壮、可维护的Android应用。 8.4 响应式编程(Reactive Programming)与RxJava/RxKotlin: 介绍响应式编程的思想,RxJava/RxKotlin的Observer、Observable、Operator等核心概念,以及如何在Android开发中应用RxJava进行异步操作、事件流处理,与MVP/MVVM结合使用。 九、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 9.1 依赖注入的概念与优势: 解释依赖注入是什么,以及它如何解决代码耦合、提高可测试性。 9.2 Dagger 2: 深入讲解Dagger 2,一款功能强大但学习曲线稍陡的依赖注入框架。详细解析`@Component`、`@Module`、`@Inject`、`@Provides`等注解,以及如何在Android项目中使用Dagger 2进行注解。 9.3 Hilt for Android: 重点介绍Hilt,它是Dagger在Android上的优化和封装,极大简化了Dagger在Android中的使用。讲解Hilt的基本用法,包括`@HiltAndroidApp`、`@AndroidEntryPoint`、`@Inject`的使用,以及如何为Activity、Fragment、ViewModel等注入依赖。 十、性能优化与内存管理: 10.1 内存泄漏的识别与避免: 10.1.1 常见的内存泄漏场景: 如静态内部类持有外部类引用、Context泄露、注册未注销的监听器等。 10.1.2 使用Android Studio的Memory Profiler: 学习如何使用Memory Profiler检测内存使用情况,分析Heap Dump,找出内存泄漏的根源。 10.1.3 `WeakReference`与`SoftReference`: 介绍弱引用和软引用在内存管理中的作用。 10.2 UI渲染优化: 10.2.1 布局性能分析: 使用Layout Inspector和Profile GPU Rendering工具,分析布局的层级深度、过度绘制(Overdraw)等问题。 10.2.2 避免过度绘制: 讲解如何通过减少布局层级、使用`clipChildren`、`clipToPadding`等属性优化UI渲染。 10.2.3 列表性能优化: 再次强调`ViewHolder`模式、`setHasFixedSize()`、`RecycledViewPool`等`RecyclerView`的性能优化技巧。 10.3 ANR(Application Not Responding)的分析: 讲解ANR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通过`traces.txt`文件分析ANR的根源。 10.4 耗电优化: 讲解如何减少后台操作、优化网络请求、合理使用WakeLock等,降低应用耗电。 10.5 APK瘦身: 介绍ProGuard/R8的代码混淆、压缩,资源优化(如VectorDrawable)、App Bundle等技术,减小APK体积。 十一、Jetpack系列组件深入应用: 11.1 Navigation Component: 深入讲解Navigation Component,如何使用它来管理Fragment之间的导航、参数传递、Deep Link等,构建流畅的用户导航体验。 11.2 WorkManager: 学习如何使用WorkManager调度可延迟的、保证执行的后台任务,它比JobScheduler更灵活,并且兼容性更好。 11.3 Paging Library: 讲解Paging Library如何实现高效的列表分页加载,解决大量数据展示时的性能瓶颈。 11.4 CameraX: 介绍CameraX,一个旨在简化Android相机应用开发的Jetpack库,支持API 21+。 11.5 Jetpack Compose(基础介绍): 简要介绍Jetpack Compose,Android声明式UI工具包,为读者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部分:实战项目开发与部署 十二、完整项目实战: 12.1 项目需求分析与技术选型: 以一个实际的App(例如:天气应用、新闻阅读器、简单的社交应用)为例,进行需求拆解,并选择合适的技术栈。 12.2 模块化设计与开发: 讲解如何将大型项目划分为更小的模块(如:UI模块、网络模块、数据模块、通用组件模块),并使用Gradle实现模块化管理。 12.3 API接口设计与集成: 演示如何设计和调用第三方API,处理API Key、签名、数据加密等。 12.4 UI/UX设计与实现: 结合Material Design规范,设计美观且易用的用户界面,并通过实际代码实现。 12.5 错误处理与用户反馈: 完善应用的错误处理机制,为用户提供清晰的错误提示和引导。 12.6 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结合上文的测试部分): 编写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确保代码的质量和功能的正确性。 12.7 灰度发布与版本迭代: 讲解如何进行灰度发布,收集用户反馈,并进行版本迭代开发。 十三、应用发布与市场推广: 13.1 APK打包与签名: 详细讲解APK的Release版本打包流程,签名密钥的生成与管理。 13.2 Google Play Console使用: 介绍Google Play Console的常用功能,包括应用上传、信息填写、价格设定、版本管理、统计分析等。 13.3 应用商店优化(ASO): 讲解提升应用在应用商店中排名的技巧,如关键词优化、描述撰写、截图设计等。 13.4 用户获取与留存策略: 简要探讨用户获取渠道、用户激励机制、推送通知等,提升应用活跃度。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 熟练掌握Android开发的基础知识和核心API。 理解并应用主流的Android架构模式(MVP/MVVM)。 掌握网络请求、数据存储、多线程等关键技术。 学会使用Kotlin协程进行高效的异步编程。 理解并应用Jetpack系列组件,简化开发流程。 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Android应用项目,并进行优化和发布。 本书适合具有一定Java或Kotlin基础,渴望深入学习Android应用开发的开发者。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开发者,都能从中获益。让我们一起踏上Android开发的探索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 Android 开发者的福音!我一直对自动化测试这块儿感到有些力不从心,虽然知道它的重要性,但实际落地的时候总是遇到各种坑。从这本书的标题就能看出来,它直击痛点, promises 深入的理解,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特别期待它能够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什么是自动化测试,为什么要进行自动化测试,以及它能为我们带来哪些实际的好处。我希望作者能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各种自动化测试的类型,例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UI 测试等等,并且能够阐述清楚它们各自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测试框架和工具的建议,因为市面上有很多选择,新手很容易眼花缭乱。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学习到如何构建一个健壮、可维护的自动化测试体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写一些零散的测试用例。这本书能否帮助我理清思路,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我能够 confidently 地在项目中推广和实践自动化测试,这才是它对我最大的价值所在。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填补我在这个领域的知识空白,让我能够更有效地保证 Android 应用的质量。

评分

作为一名在 Android 开发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开发者,我深切体会到代码质量和稳定性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而自动化测试,无疑是保障这一切的利器。当我看到《深入理解Android自动化测试》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终于等到你!”。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提供大量实操性的指导。例如,如何从零开始搭建一个 Android 项目的自动化测试环境?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 Gradle 的配置,以及如何集成常用的测试框架,如 JUnit、Espresso 亦或是 Appium?我特别关注那些能够提升测试效率和覆盖率的技巧,比如如何编写更具鲁棒性的 UI 测试脚本,如何处理异步操作和复杂的 UI 交互,以及如何进行性能测试和兼容性测试。我期望作者能分享一些在实际项目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和解决方案,让我在遇到类似困难时能够有所借鉴。此外,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测试数据管理、测试报告生成以及持续集成(CI/CD)的集成方法?这些都是将自动化测试融入开发流程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手中一本“活的”工具书, whenever I need it, I can find answers and inspiration.

评分

我是一名刚入行的 Android 测试工程师,对于自动化测试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渴望。一直以来,我都在努力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讲解 Android 自动化测试的书籍。《深入理解Android自动化测试》这个书名听起来就非常专业,而且“深入理解”这几个字让我觉得它一定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且能够让我理解自动化测试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的作用和价值。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测试框架的原理和用法,例如 Espresso,它在 Android UI 测试中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我希望能学习到如何用它来编写高效、可靠的 UI 测试用例,并且能够理解它的断言机制和视图匹配策略。我也对如何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感到好奇,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帮助我编写出高质量的单元测试代码,并且能够理解如何将各个模块进行有效的集成测试。此外,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关于测试用例设计原则和最佳实践,以及如何进行测试覆盖率分析和性能瓶颈的定位。这本书能否帮助我从一个“会写测试”的测试工程师,成长为一个“懂测试”的测试工程师,这对我来说至关重要。

评分

作为一名 Android 开发者,我一直对如何提升代码质量和交付速度感到焦虑。自动化测试无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众多的技术书籍中,《深入理解Android自动化测试》以其直击核心的命名吸引了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系统性的方法论,来指导我们在 Android 开发中构建和实施自动化测试。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如何利用 Android SDK 提供的原生测试工具,比如 Instrumentation 和 JUnit,来编写高效的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 UI 自动化测试的复杂性,例如如何处理各种 Android 控件的交互,如何模拟用户输入,以及如何处理多线程和异步操作。我期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设计可维护、可扩展的测试用例的原则,以及如何利用 Page Object Model (POM) 等设计模式来提高测试代码的可读性和复用性。此外,我希望书中能够涉及一些关于测试环境的搭建和管理,以及如何将自动化测试集成到 CI/CD 流程中,从而实现持续的代码质量保障。这本书能否帮助我从“写点儿测试”提升到“构建体系”,是我最期待的部分。

评分

我是一名 Android 开发团队的技术负责人,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够有效地提升团队的整体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自动化测试是我们团队一直在探索的方向,但目前的效果还不够理想。《深入理解Android自动化测试》这本书名让我眼前一亮,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期待书中能够从更高的维度来探讨自动化测试的战略意义,例如如何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团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自动化测试策略,以及如何有效地推动团队成员参与到自动化测试的建设中来。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如何构建一个可扩展、可维护的自动化测试框架的内容,例如如何利用设计模式和良好的代码组织方式来提高测试用例的复用性和可维护性。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深入讲解一些高级的测试技术,比如如何进行性能测试和压力测试,如何定位和分析测试失败的原因,以及如何利用测试结果来指导代码的优化和重构。此外,我期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衡量自动化测试的 ROI(投资回报率)的指标和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自动化测试来加速产品的迭代和发布。这本书能否帮助我构建一个成熟的自动化测试体系,从而显著提升我们团队的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是我最看重的地方。

评分

为了豆豆,为了豆豆啊啊!

评分

书已经到了 质量还好

评分

可以的

评分

非常有用的一本书,好多疑问,都得到解决

评分

书不错,物流也很给力。

评分

是不错,有活动的时候买还行,抢券有点假,满200-100的券根本没发吧

评分

大合集,省得自己找资料了

评分

可以的

评分

有时间看看,不知道如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