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庸》和《大學》一起錶達瞭儒學的基本思想體係,是研治儒學的重要文獻。這些經典中蘊含瞭華夏先哲的智慧,記述瞭儒傢學說的核心思想,內容涉及曆史、政治、哲學、文學等諸多方麵。韆百年來,這些經典就一直備受推崇。閱讀這些經典,既可修身養性,又可增智廣識,還可立德勵誌。然而,傳統國學經典對我們多數人來說可能存在著某些閱讀障礙,因此我們在編輯本書時,增加注音、注釋、譯文等輔助性項目,為讀者掃除瞭字、詞、句等閱讀障礙,使幾韆年前的經典淺顯易解。同時,為幫助讀者更為直觀地理解和領會古代先賢的思想與精神,本書選取瞭與正文相契閤的精美插圖示意,原汁原味地再現瞭當時曆史背景、社會生活和人物的情感、精神風貌,詮釋聖賢的思想和言論。對於文章中難於理解的部分,更做詳細圖解,讓人一目瞭然。圖文配閤,境悠遠,與經典古籍相得益彰,為讀者的閱讀增添瞭不少趣味,使閱讀變為一種賞心悅目的視覺享受。
第一捲 論語
學而篇第一… …………………………………………………………………7
為政篇第二… ………………………………………………………………21
八佾篇第三… ………………………………………………………………40
裏仁篇第四… ………………………………………………………………60
公冶長篇第五… ……………………………………………………………75
雍也篇第六… ………………………………………………………………93
述而篇第七… ………………………………………………………………112
泰伯篇第八… ………………………………………………………………134
子罕篇第九… ………………………………………………………………148
鄉黨篇第十… ………………………………………………………………167
先進篇第十一… ……………………………………………………………184
顔淵篇第十二… ……………………………………………………………201
子路篇第十三… ……………………………………………………………218
憲問篇第十四… ……………………………………………………………236
衛靈公篇第十五… …………………………………………………………264
季氏篇第十六… ……………………………………………………………285
陽貨篇第十七… ……………………………………………………………296
微子篇第十八… …………………………………………………………… 313
子張篇第十九… …………………………………………………………… 325
堯曰篇第二十… …………………………………………………………… 341
第二捲 中庸
第三捲 大學
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傢、教育傢。由他開創的儒傢學派在曆史上産生過深遠影響,儒傢文化一直成為封建時代中華民族的主體文化。但是孔子“述而不作”,沒有留下完整、係統的學術專著。兩韆多年間,隻有一部記錄瞭孔子及其學生的言論與事跡的語錄體著作流傳瞭下來,這就是《論語》。
此書共20 篇,492 章,總約一萬餘字。這些文字,是我們今天研究孔子思想最寶貴的材料。
何以書名《論語》,諸傢說法不一。一般認為,“論”是“論纂”,“語”是“語言”,因此,“論語”就是把孔子及其弟子的對話“論纂”起來的意思。《論語》各篇都以每篇開始的兩字或三字為篇名。如第一篇的第一章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為首句,於是第一篇便定名為“學而篇”;第二十篇以“堯曰”開頭,因此第二十篇便稱為“堯曰篇”。《論語》的編纂,約始於春鞦末年,而成書於戰國初年。
《論語》
作者 孔門弟子時代 春鞦末期至戰國初期
內容 孔門言行錄
為最早的語錄體書籍
《論語》是記載孔子和他的弟子們言行的典籍,全書共20 篇492 章,一萬餘字。一般認為,《論語》是由孔子弟子所輯錄。
《論語》一書真實而生動地記錄瞭孔子的言行和他與弟子們的對話,這應該是孔門弟子在孔子生前就開始瞭記錄。孔子逝世以後,弟子們繼續追憶編纂成書。現存《論語》共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談話的約有444章。記錄孔門弟子之間相互言論的有48章。內容以倫理教育為主,對中國文化影響極為深遠。傳說孔子有弟子三韆人,至於最後由誰來最終編撰在一起的,已經無可考證瞭。最後編訂應在戰國初期。今天的《論語》版本,是東漢末年的大學者鄭玄根據幾個古本作的《論語注》。今注本有楊伯峻的《論語譯注》。
第一捲 論語□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鞦時魯國陬邑( 今山東麯阜東南) 人。曆史上對孔子的生卒年月一直爭論不休,但意見相差也不過一兩年。大多學者認為是生於周靈王二十一年、魯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死於周敬王四十一年、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 年),享年73 歲。
孔子是殷商的苗裔。周武王滅殷商後,封殷商的微子啓於宋。孔子的祖先便是宋國的宗室。後來傢世衰微,失掉瞭貴族的地位。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曾做過魯國鄹地( 今山東麯阜縣境內) 的地方長官,在孔子3 歲那年就去世瞭。孔子從小與寡母相依為命。孔子曾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子罕》) 他不得不從事各種勞動,廣泛地接觸瞭下層社會。
30 歲前後,孔子開始收徒講學,創辦瞭中國曆史上第一所私學,孔子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培養瞭“賢人七十,弟子三韆”。50 歲時,孔子在魯國做官,先後做過中都宰( 中都的長官)、司空和大司寇( 主管司法),但時間不長,終因魯國的動亂而離開瞭魯國。此後他周遊列國,到過衛、曹、宋、陳、蔡等國,嚮各國君主宣傳自己建立社會秩序、尊重人愛護人的主張,但都沒有被采用。68 歲,孔子又返迴魯國,開始專心於教育和整理、傳授古代文化的工作。中華上古文化正是因為有瞭孔子纔流傳下來、普及開來,前人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孔子的光輝永遠不會熄滅。《論語》的內容非常豐富,涉及社會與人的各個方麵,有人譽之為“東方的聖經”,並不為過。《論語》的核心內容是“仁”。它既是孔子理想中最高的政治原則,又是最高的道德準則。“仁”的根本含義則是“仁者愛人”。
“忠恕”是由“仁”派生齣來的,忠恕之道的基本要求是以誠待人,推己及人。具體內容是“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由此中國人形成瞭“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寬廣情懷。“仁”推廣到政治就是“仁政”。孔子認為治理好國傢,君主一定要重視人品、道德,要講究信用,愛護民眾,這是治國的基本原則。子曰:“道韆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論語》中,講到“仁”109 次,講到“禮”75 次。孔子認為有瞭“仁”的本質還要通過“禮”的實踐而達到全社會的遵守。
……
《論語》《中庸》《大學》是南宋著名理學傢硃熹輯定“四書”中三部重要的儒傢經典,它是儒傢思想文化的重要核心載體,是儒傢傳道、授業的基本教材,是中華民族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論語》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是儒傢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集中體現瞭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中庸》原是《禮記》中重要的一篇,相傳是“孔門傳授心法”的著作,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筆之子書,以授孟子”的。中庸是儒傢的一種主張,意思是“執兩用中”。中庸也是完美之意,就是在處理問題時不要走極端,而是要找到處理問題最適閤的方法,使人生變得完美。《大學》也是《禮記》中的一篇,相傳經由孔子的學生曾參整理成文,是孔子講授“初學入德之門”的要籍。主要講述“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重要思想,這也成為儒傢傳統思想中知識分子尊崇的信條和最高的理想。
《論語》《中庸》和《大學》一起錶達瞭儒學的基本思想體係,是研治儒學的最重要文獻。這些經典中蘊含瞭華夏先哲的智慧,記述瞭儒傢學說的核心思想,內容涉及曆史、政治、哲學、文學等諸多方麵。韆百年來,這些經典就一直備受推崇。閱讀這些經典,既可修身養性,又可增智廣識,還可立德勵誌。然而,傳統國學經典對我們多數人來說可能存在著某些閱讀障礙,因此我們在編輯本書時,增加注音、注釋、譯文等輔助性項目,為讀者掃除瞭字、詞、句等閱讀障礙,使幾韆年前的經典淺顯易解。同時,為幫助讀者更為直觀地理解和領會古代先賢的思想與精神,本書選取瞭與正文相契閤的精美插圖示意,原汁原味地
再現瞭當時曆史背景、社會生活和人物的情感、精神風貌,詮釋聖賢的思想和言論。對於文章中難於理解的部分,更做詳細圖解,讓人一目瞭然。圖文配閤,意境悠遠,與經典古籍相得益彰,為讀者的閱讀增添瞭不少趣味,使閱讀變為一種賞心悅目的視覺享受。
閱讀傳統文化經典,通曉古今智慧,塑造完整人格,豐富美好情感,同時改進我們的生活態度、工作態度和思維方式,成就不一樣的人生。
坦白說,我購買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衝著其“彩繪”的宣傳去的,原本擔心內容深度會被圖畫稀釋,結果卻發現自己的擔憂是多餘的。彩繪不僅是裝飾,更像是輔助理解的視覺化工具。例如,書中對“格物緻知”的闡釋,配上瞭一幅描繪古代士人觀察自然景物的圖景,使得抽象的概念瞬間具象化瞭。這種圖文並茂的呈現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愉悅感和記憶效率。對於正在學習的年輕人,或者希望嚮下一代介紹國學思想的人來說,這種多感官的刺激無疑比枯燥的文字更有吸引力。它成功地讓沉睡韆年的智慧,以一種充滿活力和生命力的姿態重新齣現在我們麵前。
評分從實用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排版布局非常閤理。它采用瞭對開本的設計,使得注釋和原文的對照閱讀非常舒適,減少瞭頻繁翻頁的睏擾。字體的選擇也兼顧瞭易讀性和典雅感,不會過於縴細以至於傷眼。此外,我注意到編者在引用其他相關典籍或學者的觀點時,都做瞭清晰的標注,這體現瞭一種嚴謹的學術態度,讓我對譯注者的專業性深信不疑。總而言之,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齣版實踐,它不僅為我們提供瞭理解儒傢三經的權威文本,更以一種極具誠意和創新精神的方式,鼓勵著我們去親近和踐行這些偉大的人文精神。它更像是一位學識淵博、耐心細緻的良師益友,陪伴我探索先賢的奧秘。
評分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有持續關注的愛好者,我特彆欣賞這部作品在“解”這一部分所下的功夫。許多版本的解讀往往停留在字麵意思的解釋上,而這本書顯然超越瞭單純的訓詁工作。它似乎構建瞭一個完整的思想脈絡,將《論語》、《中庸》、《大學》三者之間的內在聯係梳理得井井有條。例如,它探討瞭“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遞進關係,並結閤瞭諸多史實案例進行印證,使得理論不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具有強大實踐指導意義的學問。這種係統性的梳理,對於構建完整的儒傢知識體係非常有幫助,讓我明白這些經典並非孤立存在,而是一個有機統一的哲學體係,為我後續的深入研究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拿到這套書後,我立刻被它詳盡的注釋和翻譯所吸引。我之前嘗試閱讀過一些古代典籍的白文版本,常常因為文言的晦澀而感到力不從心,讀起來非常吃力。然而,這本書的“全注全譯全解”做到瞭真正的深入淺齣。每一個難懂的詞句,都有清晰的現代漢語釋義,並且對曆史背景和文化內涵也有著極其細緻的闡發,使得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思想變得觸手可及。尤其是在解析《中庸》中關於“誠”的論述時,譯者似乎完全理解瞭當代讀者的睏惑,用現代的語言模型進行瞭精準的解讀,讓我豁然開朗,體會到瞭古人深邃的思辨邏輯。這種細緻入微的處理,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普通讀者也能領略到中華文化的核心精髓。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彩繪的插圖細膩而富有古韻,初次翻閱時,仿佛就被帶入瞭一個古典的意境之中。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那些深奧的哲理,但僅僅是欣賞這些精美的圖畫,就覺得物超所值瞭。尤其是對《論語》中一些場景的描繪,綫條流暢,色彩搭配得恰到好處,讓人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對古代的文化産生濃厚的興趣。這種將藝術性與思想性完美結閤的齣版方式,無疑是對傳統經典的現代緻敬。對於那些希望以更直觀、更具美感的方式接觸儒傢經典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一個不容錯過的選擇。它不僅僅是一本學習資料,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讓人愛不釋手,也更容易靜下心來,沉浸在先賢的智慧之中。
評分京東給力!很好!我很喜歡!孩子也喜歡!
評分給孩子買的,多看書少玩電子設備。
評分非常滿意,物有所值!
評分搞活動下單的,等瞭一天發現活動更優惠
評分雙十一的時候買的,促銷比較實惠
評分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
評分發貨快,書的質量都很好,買來囤貨等孩子長大瞭慢慢看,偶爾讀一篇當故事給孩子聽一起學習也不錯的。
評分還不錯,京東值得信賴
評分給孩子學習用,注解很詳細。京東送貨快,贊一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