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其庸、餘鞦雨鄭重推薦
《另一半中國史》作者的新書
“一帶一路”重磅圖書
中國首部全景式西域史話
新觀點講述陸上絲綢之路故事
新視角再現世界四大文明交匯過程
一部填補我國西域人文曆史空白的文學巨製
附原創地圖和西域48國名稱精美書簽
湯因比說:如果生命能夠重來一次,我希望生活在中國古代的西域。因為,那是一個文化匯聚的福地。
餘鞦雨說:西域,這是一個偉大的地名。它實現瞭各大文明一個不約而同的渴望,那就是彼此間展開非戰爭交往。
西域,是自漢代以來對於玉門關以西地區的總稱。狹義的西域專指玉門關以西、蔥嶺以東的地區;廣義的西域則是古人對於陽關、玉門關以西,包括中國西部、中亞、南亞、西亞乃至歐洲的統稱。《史記》提到的西域國傢有15個,分布在廣義的西域內。漢初,是西域文明史生機勃發、群星璀璨的童年。《漢書》收入的西域國傢共54個,大多分布在狹義的西域內,東接玉門關,西到蔥嶺,南達昆侖山,北有天山。而據作者介紹,經他仔細查閱與反復甄彆,在西漢西域都護府統轄範圍內的綠洲城邦國傢共有48個……
該書吸收西域學、曆史學、古代宗教文化學、曆史地理學、民族關係史和古代戰爭史等眾多學科的研究成果,在大量曆史資料為主要依據的基礎上,以曆史事實為基本框架,以符閤曆史本質真實為原則,通過具體生動的文學描述,給讀者提供瞭一個瀏覽古西域數韆年曆史的全景視窗,對認識中華民族的曆史、文化、社會發展和疆域變遷,具有非常突齣的獨創意義,是一部填補我國古西域人文曆史和曆史紀實文學寶庫空白的鴻篇巨製,具有很高的曆史學、文化學、邊政學、民族事務治理學、曆史地理學和國際關係學研究價值。
高洪雷,生於1964年農曆三月十九日,山東新泰人。中國作傢協會會員,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會員,中國民族史學會會員,中國國土資源作傢協會副主席。20世紀90年代開始發錶散文、隨筆、專著,作品有《另一半中國史》《另一種文明》《樓蘭啊樓蘭》《風骨中國》等,代錶作《另一半中國史》已被譯成維吾爾文、濛古文、柯爾剋孜文、锡伯文、韓文等多種文字齣版。
如果你想研究的曆史不是一般的曆史而是“大曆史”,如果你想從事的文學不是一般的文學而是“大文學”,那麼,請務必多去西域。
——餘鞦雨
前言
第一章 絲路南道十一國
第一節 樓蘭——沉埋韆年的綠洲神話
此時的樓蘭城,仍彌漫著一股死亡的氣息。他踏進王宮時,貴族們一臉漠然與不屑,既不行禮,也不搭話。安歸的美麗遺孀更是站在遠處,用一雙如刃的眸子盯著他……
第二節 婼羌——曾經的“去鬍來”
姑句已經嚇得尿濕瞭褲子,而唐兜卻麵不改色,喊冤不止。見喊冤不起作用,唐兜轉而破口大罵,從天地玄黃罵到宇宙洪荒,從漢帝小兒罵到但欽、王莽……
第三節 且末——車爾臣河上的國傢
東坡雪泥鴻爪,莊周曉夢迷思,奧德賽十載漂流,馬孔多百年孤獨——幾乎都是因為深重的鄉愁,正所謂“尋常一樣窗前月,纔有梅花便不同”。而比龍新的落腳地且末距離鄯善隻有三天路程,在北涼殘餘退走的日子裏,他能不渴望迴到魂牽夢縈的故鄉嗎?
第四節 小宛——塞人的意外收獲
鹹海是一片沉靜的水麵,锡爾河是一條喧鬧的河流。生息在這裏的馬薩格泰部因而兼有瞭動與靜兩種性格。靜如處子,安享貴族一般的平靜生活;動如脫兔,一旦遇到進攻便奮勇拼殺,不惜流盡最後一滴血……
第五節 精絕——“沙漠中的小龐貝”
因為環境、戰火、瘟疫或其他鮮為人知的原因,精絕國人在公元4世紀左右的某一天選擇瞭無奈的撤離。我仿佛看見,殘陽如血,駝鈴聲咽,荒漠故道上,精絕國撤離的駝陣蜿蜒遠去,淒迷不知所終……
第六節 戎盧——在於闐的陰影裏
不結果的樹是沒人去搖的。一嚮自負的漢族史學傢,居然一個字也不願送給他們。似乎,隻有反復無常的國傢、殺人放火的國王纔會引起漢人的注意,而順從者、和平者隻能接受被冷落與忽視的命運……
第七節 扜彌——深藏不露的“沙漠玫瑰”
憤怒難抑的徐由想不齣對策,隻有點上油燈,打開泛黃的《孫子兵法》。當讀到“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齣自力,以損推演”一段,也就是“藉刀殺人計”時,他的瞳孔裏突然升起瞭一盞燈……
第八節 渠勒——搞不清方位的絲路城郭
您隻須將上述古遺址標示在地圖上,並用一條虛綫將其連接起來,就可以顯示齣古絲綢之路南道的大緻走嚮和地理位置。事實是令人震驚的,絲路南道及其古城幾乎全部處於沙漠腹地……
第九節 於闐——和田玉的故鄉
“佛國於闐”聲名鵲起,美玉加上佛國,使其一枝獨秀於偌大的西域。從此,於闐啊,那是多少人齣發的藉口,也是多少人歸來的理由……
第十節 皮山——山東人創立的城邦
仲皮遇難的消息傳到樊地,樊人痛苦莫名,驚恐萬狀,多數人隱姓埋名到鄰國避難,隻有一支堅強的皮氏人誓死不改姓氏。接下來,他們的選擇除瞭引頸受戮,就是遠走高飛。於是,他們嚮著周朝勢力之外的西部犬戎地區遷徙……
第十一節 莎車——在“半夜雞叫”中睡去
如果我對賢瞭解不錯的話,他就是那種人——即使隻有一個聽眾,也照樣興緻勃勃地演講;即使輸得隻剩下一條褲衩,也能昂首挺胸地走上街頭……
第二章 蔥嶺十國
第十二節 西夜與子閤——糾纏不清的孿生兄弟
西夜一滅,本就人少力單的子閤變得更加孤苦無依,隻能主動派齣使臣到莎車錶達忠心,試圖避免兄長國西夜那樣悲慘的命運,起碼要保住自己的項上人頭,子閤王的承諾是:“亦步亦趨,言聽計從。”
第十三節 烏秅——聖人不到的地方
所謂懸渡,其實就是一條繩索,係在兩座大山之間,下麵是一條湍流不息的深淵,如果您有足夠的膽量和過硬的技術,當然可以手攀繩索而渡。但是,並非所有膽量與技術俱佳的人都有好的運氣……
第十四節 蒲犁——藍天下的石頭城
帕米爾高原上的塔吉剋人,一直自稱是離太陽最近的人,被稱作“太陽部落”或者“彩雲上的人傢”。那個從太陽裏騎馬而齣與公主幽會的人,應該就是一位英俊的塔吉剋男子吧?
第十五節 依耐——你的坐標在哪裏
此時的我如同一個公共汽車上的乘客,既不懂得自己手裏的票根是什麼,也不理解自己為什麼坐在車上,更不理解汽車為什麼飛馳……
第十六節 無雷——流逝的中國領地
巴達剋山部落酋長蘇勒坦沙齣兵擒獲瞭博羅尼都和霍集占,將二人殺死後獻給瞭清軍。霍集占的美麗妻子則被活著交給瞭清軍,從而演繹齣一段撲朔迷離的“香妃”的傳說……
第十七節 桃槐——蔥嶺“吉普賽人”
望著像一把鑰匙一樣的瓦罕走廊,我突然發現:這裏距離大唐國都長安和伊斯蘭教聖地麥加幾乎一樣遠,都在4000韆米左右……
第十八節 捐毒——藏在山間峽榖中
今天的天山與阿賴山之間,幾乎全是柯爾剋孜人居住區。顯然,古塞種人已經被後來的移民融閤瞭,但柯爾剋孜人又是從哪裏冒齣來的呢?
第十九節 休循——鳥飛榖的主人
當張騫打馬走嚮西北部的大宛時,休循王與其依依惜彆。此時已是深鞦時節,榖中萬木蕭瑟,寒鴉亂飛。張騫的馬隊漸行漸遠,慢慢看不見影兒瞭,送行的國王纔悵然而歸……
第二十節 大宛——夢中的汗血馬
被賜瞭姓氏,改瞭國名,得瞭美人的阿悉爛達乾興奮得徹夜難眠,趕緊派齣使臣嚮李隆基獻上瞭兩匹鎮國之寶——汗血寶馬。兩匹寶馬牽進皇宮,被李隆基命名為“玉花驄”和“照夜白”……
第三章 絲路北道十一國
第二十一節 山國——關於道路的故事
同樣的圓形古城尼雅、安迪爾古城、圓沙古城都已變為廢墟,而營盤古城曆經2000年風雨仍保存完好,作為一名中國人,我隻能連連感謝蒼天的恩惠……
第二十二節 尉犁——在孔雀河臂彎裏
這裏腕挎西邊的孔雀河,背靠北部的博斯騰湖,俯瞰南部廣闊的盆地與河流,地勢險要,居高臨下,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天然屏障。石匠們則把石材壘砌在城門、城牆、宅府上,構成獨特的石頭城風光。誰占據瞭這裏,誰就可以藐視前方……
第二十三節 渠犁——西漢校尉屯田的地方
是猴子,就給它一棵樹;是老虎,就給他一座山。熟悉外交事務的鄭吉終於派上瞭用場。一天,皇帝詔命鄭吉為侍郎,司馬憙為校尉,率領免除刑罰的犯人進駐遙遠的渠犁屯田……
第二十四節 焉耆——一抹美麗的胭脂紅
大漠日落時分,班超一動不動地立在城頭,鬍須像鋼針一樣橫在腮邊,一雙穿透大漠的眼睛直視東方——那裏,已經隻剩下一夥不識時務的傢夥:焉耆王廣及其爪牙危須、尉犁、山國瞭……
第二十五節 危須——小小尾巴國
我曾經離它如此之遠,又從未離它如此之近。此時,夕陽正迅速西下,浩蕩的鞦風捲起黃沙,彌漫瞭這塊寂寥的廢址,也塵封瞭我的熱情。我在這裏感受到的,沒有震撼,隻有淒涼與失落……
第二十六節 烏壘——西域都護府駐地
如果你不能確定往哪裏走,那麼此處就是你的葬身之地。鼕,焉耆王的6000兵馬傾巢齣動,突然西去攻入烏壘城,措手不及的但欽被砍下首級……
第二十七節 龜茲——飄逝的樂舞與梵音
他的史料成堆成捆,關於他和曾經的兒媳的風流韻事俯拾皆是,這些故事還是留給史學傢和文學傢恣意咀嚼吧。我隻想躡手躡腳地溜進大明宮,看一看他親自組建的樂隊……
第二十八節 姑墨——取名“沙漠”的國度
姑墨王丞一臉的陰雲。如果不齣兵,顯然就給瞭西域都護府新的口實,他們在踏平焉耆後也許就會接著收拾自己;齣兵吧,自己又有一萬個不情願……
第二十九節 溫宿——為鳩摩羅什墊背
一個漫天大雪的日子,小小的溫宿城像雪人一樣龜縮在冰封的托什乾河邊。姑墨王丞率領4000名士兵進入溫宿,全部士兵纔隻有1500人的溫宿王放棄抵抗,乖乖地打開瞭城門,將丞畢恭畢敬地迎進瞭溫暖的王宮……
第三十節 尉頭——一道狹長的河榖
一個一嚮低調、與世無爭的小國國王,怎麼敢不顧後果地背棄盟約,跟著幾個毫不靠譜的城主起哄以前的主子呢?他是吃瞭豹子膽,還是被灌瞭迷魂湯?
第三十一節 疏勒——十字路口的國傢
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他站在窗前,任晚風吹拂著他瘦削的臉頰。突然,他的身子開始搖晃。一個太監大喊:“皇上的風眩癥犯瞭——”
第四章 天山十六國
第三十二節 車師前國——絲路明珠的破碎剪影
絲路要衝的高昌來瞭一位和尚。這顯然不是《西遊記》裏的一個鏡頭。他既未牽著什麼白馬,也沒有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陪伴,而是孤身一人,風塵滿麵……
第三十三節 車師都尉——位置決定態度
說的是齊國有個好色之徒,見鄰居傢死瞭主人,遺下一大一小兩個漂亮老婆,就挖空心思地去勾引。大娘子穩重貞潔,始終不肯相從;小娘子水性楊花,不久就勾搭上瞭……
第三十四節 狐鬍——大蒜的故鄉
張騫撐著病體,帶領一些未患病的下屬到野外尋找食物,發現帳篷周邊長有一種野菜,因為張騫使團最初被扣在西域的狐鬍國,所以大傢稱這種野菜為“葫草”……
第三十五節 車師後國——天山北麓一霸
將政敵置於危亡之地,是武後的一貫策略。曾經的宰相來濟被外放到庭州,就等於把他送進瞭虎口與狼窩,被吃掉是必然,不被吃掉則成瞭偶然……
第三十六節 車師後城長國——駐屯軍衛星國
“柔仁好儒”,一直是史傢對漢元帝的定評,也是一個褒多於貶的評價。但在我看來,正是因為他的仁與儒,纔使得朝政管理失之於寬,犯法者得不到嚴懲,弄權者大行其道,外戚、宦官勢傾朝野,西漢從此走嚮衰落……
第三十七節 蒲類——飲馬巴裏坤
親愛的讀者您可知道,素有“古牧國”和“廟宇之冠”的巴裏坤,曾經是與迪化、伊犁齊名的西域“三大商埠”之一。先有瞭巴裏坤,纔有瞭哈密,哈密是巴裏坤的兒子……
第三十八節 蒲類後國——沒有中心的國傢
那一刻,雍正也許想起瞭590年前的嶽飛,想起瞭大臣們嫉妒的目光,想起瞭這位嶽傢將立下的不世之功,他的心反常地一軟,在摺子上改簽瞭“監斬候”三個字……
第三十九節 鬱立師——月氏的一個分支
西進的月氏人先是來到鬱立師國境內小憩,搶光瞭這個小親戚的財富、糧食甚至女人。無奈之下,鬱立師首領隻有率眾沿草原絲路西走,在天山北麓的內咄榖停下瞭腳步……
第四十節 卑陸——一個有關分手的故事
女王所處的時代,應該是戰國之前,也就是中原的西周時期。基於此,一個大膽的想象突然從我的腦海裏蹦齣來:卑陸後國女王是否就是傳說中的西王母?
第四十一節 劫——觀音的傳說
為此,我不禁感慨,當某個國傢淪落到要通過傳說查找下落的地步,是這個國傢的悲哀,還是史學傢的悲哀?
第四十二節 東且彌與西且彌——請嘗嘗班勇的大刀
聽到來自前綫的快報,班勇笑著問:“砍下東且彌王腦袋的,是我藉給彆校的那把大刀嗎?”送信的騎兵連連點頭……
第四十三節 單桓——西域最小的國傢
那裏住著一個年輕的國王和他的193個臣民,但這已是單桓國民的全部。在這個像日本炮樓一樣的狹小城堡裏,大傢天天碰麵,互相能叫得齣名字,就連每傢的獵狗都成瞭朋友……
第四十四節 烏貪訾離——瑪納斯河畔的匈奴
瑪納斯河水流潺潺,一直流進麵積約550平方韆米的瑪納斯湖。這個形狀像一隻鞋般的美麗湖泊,難道是烏貪訾離國的一個腳印?
第四十五節 烏孫——迎風怒放的天山雪蓮
迢迢長路上,“和親”的車輦碾過玉門的冷月,碾過戈壁的蒼涼,碾過西域的蠻荒,走完瞭短暫的春天和長長的夏天……
徵和元年(前92),樓蘭王去世,親漢的大臣們要求在漢朝擔任人質的王子迴去繼位。按說,這對漢是一個機遇,畢竟樓蘭王子已經接受瞭漢文化,對兩國友好相處不無益處。可是,這對漢來說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這位樓蘭王子在長安期間多次觸犯漢律,已經下瞭蠶室,被實施瞭宮刑。一句話,已經不是一個完整男人的王子迴不去瞭,請另選他人吧。
樓蘭不得不立這位樓蘭王子的弟弟為王,而新王也不得不再次嚮漢匈雙方派齣人質。可惜,這位新王運氣極差,在位時間不長就病逝瞭。
匈奴敏銳地捕捉到瞭這個機會,迅速把在單於庭作人質的樓蘭王子安歸送迴去繼承瞭王位。算起來,這是漢在樓蘭第二次喪失輔立新王的機會瞭。
心有不甘的劉徹派使者帶著詔書來到樓蘭,要求新王安歸入朝參見,還承諾漢傢天子重重有賞。但老樓蘭王的遺孀提醒安歸:“先王先後派遣兩個兒子到漢擔當人質,如今未見一人安全歸來,為什麼你還想去朝見漢帝呢?”這段意味深長的話,重重地敲在安歸本就不太安穩的心上。於是,他對漢使客氣地說:“我剛剛即位,國傢尚未安定,我將於後年入見漢傢天子。”
就像自然界和時尚界有季節性變化一樣,樓蘭的政治領域也齣現瞭周期性變化,鞦天之後是鼕天,羽絨服之後流行裘皮大衣。之後,作為半個匈奴人的王子一頭倒嚮瞭匈奴。他先後攻殺瞭漢朝派往西域的使者安樂、忠、遂成等,又殺害瞭大宛、安息等國派往漢的使者,漢與西域的交通因此斷絕。受到樓蘭感染,龜茲國又攻殺瞭漢派駐輪颱的屯田校尉、原扜彌國太子賴丹。
大凡懂事的孩子都明白,有爹有娘比單親傢庭要幸福得多。問題是安歸過慣瞭有爹無娘的日子,因此對漢一味地疏遠甚至仇視。對此,並非所有的樓蘭貴族都錶示贊成,安歸的弟弟尉屠耆就持不同政見。因為一邊倒的政策既違背瞭曆代樓蘭王腳踏兩隻船的既定國策,也違背瞭地緣政治的基本原則,一旦更強大的漢朝騰齣手來,樓蘭將會麵臨滅頂之災。在多次勸告無效的情況下,尉屠耆降漢,嚮漢控訴瞭安歸的“惡行”,並要求漢齣兵樓蘭。
後元二年(前87),劉徹駕崩,盡管漢昭帝劉弗陵年幼,但漢的威儀尚在。為瞭挽迴麵子,17歲的劉弗陵和首輔——大司馬?、大將軍霍光試圖做點什麼。作為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顯然不缺勇氣,但他卻在猶豫,因為派數萬大軍遠徵西域,既勞民傷財,又曠日持久,與休養生息的國策不符。
一天,身為駿馬監?的傅介子上書朝廷,自願齣使大宛,引進良種軍馬。劉弗陵和霍光欣然同意,特意叮囑他路過樓蘭和龜茲時,對兩國國王殺害漢使與漢官的行為嚴加責備。
韓非子說:“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漢書》捲七十介紹,傅介子,就是從普通士兵一步步升遷上來的,他不僅是一位機敏的使者,還是一位果敢的將軍。對於劉弗陵和霍光賦予的使命,他慨然應諾。
事情還算順利。傅介子在路過樓蘭與龜茲時,嚴厲斥責瞭兩個國王。從大宛迴國途中,又在龜茲斬殺瞭偶遇的匈奴使者。迴國後,傅介子被封為中郎?,晉升平樂監。但傅介子一直高興不起來,因為他在西域時已經意識到,漢的威望並未真正樹立起來,一旦漢使迴國,首尾兩端者又會倒嚮匈奴。於是,他特意麵見霍光說:“樓蘭、龜茲王數次反叛而不誅殺,以後對他人如何懲戒呢?我此次齣使,感覺龜茲王戒備不足,容易接近,我願前往刺殺他,以震懾西域諸國。”在霍光看來,傅介子的想法不無道理,既然漢暫時不能派大軍西徵,那麼行刺也就成瞭無奈也是唯一的選擇。他閉上眼睛沉思片刻,然後突然睜開眼說:“龜茲路遠,先從樓蘭下手!”
傅介子心領神會。就這樣,一個比“荊軻刺秦王”晚瞭150年的“斬首行動”拉開帷幕。
元鳳四年(前77),傅介子帶著幾名精心挑選的刺客來到樓蘭,宣稱要代錶皇帝嚮安歸賞賜金幣。傅介子一行到達樓蘭後,懷有戒心的安歸並沒有接見漢使的打算。從錶麵上看,傅介子不以為意,並且已經離開樓蘭城,到達瞭樓蘭西部邊界。在那裏,他有些隨意地對送行的樓蘭國翻譯說:“這一次,漢使以大量黃金錦綉賞賜各國,既然你們國王不主動接受賞賜,我隻有去西部各國瞭。”說完,故意讓翻譯看到瞭所帶的金幣。
一匹快馬馱著翻譯直奔王宮。似乎,這位翻譯比安歸還要急切,他的意思是,天上掉下得餡餅,大王為何不去拾?終於,貪財的安歸被打動,主動趕到邊界來見漢使。
豈不知,天上掉下一個餡餅,地上增加一個陷阱。當安歸與貼身大臣跨上駿馬的那一刻,骨頭格格作響的死神正嚮他招手。因為傅介子把地點特意選在樓蘭邊界,成可進,敗可溜,身邊還有數十名武士護駕,而被騙來的安歸隻帶著幾名大臣和衛兵。
綺麗的晚霞抹上澄明的西天,安歸與傅介子相對狂飲。酒過三巡,傅介子拿齣金幣讓安歸查驗,使得安歸放下瞭所有的戒備。等到兩人大醉之後,傅介子打著飽嗝對安歸說:“漢帝有一事,讓我私下嚮您交代。”安歸隨傅介子進入帳中,來到屏風後麵說話,兩位事先埋伏的漢卒同時從背後將利刃插進瞭安歸的胸膛。《漢書》的錶述是:“刃交胸,立死。”
聽到安歸臨死前那淒厲的慘叫聲,隨從們四散逃命,樓蘭民眾也人心慌慌,甚至有人私下議論起樓蘭王的名字:“安歸”不就是“找不到歸宿”嗎?(班固在《漢書》中兩次將樓蘭王的名字寫作“安歸”,一次寫作“嘗歸”,不知哪個名字是筆下誤?)
為安定人心,傅介子告諭樓蘭官民:“樓蘭王多次叛漢,天子派我來誅殺他,立在漢擔當人質的王子尉屠耆為新樓蘭王。漢軍已至,請不要輕舉妄動,動,就會滅國。”然後,傅介子砍下瞭安歸的頭顱,將首級裝入木匣,快馬送迴長安,高懸在長安未央宮北門下,供過往的行人特彆是外國使節參觀和評論。
對於傅介子此舉,《漢書》譽為“以直報怨”。“以直報怨”齣自《論語》,弟子問孔子:“做人應該以德報怨嗎?”孔子答:“以德報怨,何以報德?應該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意思是不能做沒有原則、沒有愛憎的老好人,而要做是非分明、懲惡揚善的真君子。以直報怨,這纔是大漢風骨、真儒本色。
人生是個圓,圓上每個點都有騰飛的切綫。因為這一壯舉,傅介子被昭帝封為義陽侯,參與刺殺行動的壯士都補為侍郎?。
據說是傅介子生活的地方。而甘肅寜縣有傅傢村,村內有傅介子祠,據說也是傅介子的故鄉。其實這也正常,因為英雄總是被爭來爭去,而秦檜故裏又有幾人來爭?
……
公元1973年,英國倫敦一間墨香氤氳的書房,45歲的日本作傢池田大作與84歲的英國史學傢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相對而坐。前者臉上洋溢著佛一般的淺笑,麵龐飽滿得如一輪十六的圓月;後者則有著基督徒的嚴謹與凝重,眉毛濃密得如同兩把刷子。
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對話。
中年人問老者:“您喜歡在曆史上什麼時候的哪個地方齣生呢?”
沉思片刻,皺紋裏夾滿智慧的湯因比一闆一眼地迴答:“我希望齣生在公元紀年剛開始的一個地方,在那個地方,古印度文明、古希臘文明、古波斯文明和古代中華文明融閤在一起。”
是啊,這位睿智的老人一直在尋找人類文明融閤的所在,他把這個區域稱作“詩意地棲居”。而這個多元文化匯聚的福地,世界上僅有一個,就是中國的西域。
本來,無論是歐非地區的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古羅馬文明,還是亞洲地區的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古波斯文明、古阿拉伯文明、古代中華文明,都自成體係、自享尊榮並自有地盤,很難放下架子與其他文明主動融閤。因此,各大文明都高度警惕地防範著來自異域的戰火鐵騎。但是,人類對物質文明本能的渴望,衝破瞭國傢機器設置的人為障礙,各大文明的交往以民間貿易的方式存續著,歐亞大陸之間的商路悄悄開通。
在海上絲路開通前,歐亞交往必須穿過位於亞洲腹地的中國西域,也就是昆侖山和天山之間的塔裏木盆地、天山與阿爾泰山之間的準噶爾盆地——兩片山隔沙圍的神秘區域。
是無限神奇的大自然,成就瞭這片神秘區域。在36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晚期,今青藏高原地區還是煙波浩渺的大海。此後,印度洋闆塊嚮北俯衝和撞擊歐亞大陸闆塊,形成瞭轟轟烈烈的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使得此地最終於300萬年前的更新世隆起為“世界屋脊”。由於這道高聳入雲的山脈阻隔瞭北移的印度洋暖濕氣流,山脈以北的西域便淪為乾旱少雨之地,這也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剋拉瑪乾以及庫姆塔格、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形成的原因。作為補償,更新世冰期在山脈頂端形成的巨大冰川,又源源不斷地為飢渴的大漠補充著乳汁,從而在西域造就瞭一個又一個蔥蘢美麗的綠洲。
這裏地廣人稀,綠洲遍布,除瞭大自然的不寬容,它應該是政治、文化、礦藏最為寬容的地方,是多元文明在溝通中落腳、在並立中會通、在呼應中共榮的最佳平颱,不愧為“眾神棲落的地域”。秦代之前,白種人東進占瞭上風;漢代之後,黃種人西進成為主流。可以說,西域是遊牧民族集體遷徙的天堂,世界各色人種的薈萃之地。
在這個人類交流的十字路口,周穆王、張騫、甘英、八戒、法顯、玄奘(zàng)、悟空西去瞭;佛圖澄、鳩摩羅什、達摩笈多、蘇祗(zhī)婆、馬可?波羅東來瞭。沐浴著5000年的風刀霜劍,世界四大文明韆裏迢迢而來,原本誰也沒想在這個荒涼之地駐足與經營,但卻在不知不覺間交集於此,震蕩於此,休憩於此,長眠於此,使得此地成為人類文明輻射、碰撞、受孕的去處,新文明誕生、成長、成熟的溫床。這個看似知識貧乏的地方變成瞭喧鬧的文化集市,這個物品奇缺的區域成瞭無所不包的商品集散地,這個人煙稀少的盆地成瞭世界最大的人種展覽館,幾乎所有的世界大型宗教先後抵達,30多種語言在這裏從容交流,膚色各異的商旅、使者、教徒在這裏握手作揖,戰法迥異的軍隊在這裏一較高低。曠野大風、藍天綠洲,消弭(mǐ)瞭各大文明身上的暴戾(lì)與凶狠;沙海駝鈴,枯樹夕陽,增添瞭每個旅行者對人性與和平的渴望。一場場愛恨情仇在這裏開場、落幕,一次次文明交匯在這裏開始、結束。因此,從絲綢之路的商品屬性上講,它是一條青銅之路、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寶之路、香料之路、絲綢之路;從承載的職能上,它又可以稱為商貿之路、外交之路、傳教之路、軍旅之路、遷徙之路;從發揮的作用上,它更像是東西方民族的對話之路,世界各種文化的交融之路,全球各個人種的混血之路。
西域,是漢代以來對玉門關以西地區的總稱。狹義的西域專指玉門關以西、蔥嶺以東,即後來西域都護府統領的地區;廣義的西域則是對於陽關、玉門關以西,包括中國西部、中亞、南亞、西亞乃至歐洲的統稱,事實上指當時人們所知的整個西方世界。
《史記》提到的西域國傢有15個,分布在廣義的西域內,分彆是大宛(dàyuán,今中亞費爾乾納盆地)、烏孫、康居(kāngqú,今巴爾喀什湖和鹹海之間)、奄蔡(今鹹海至頓河下遊一帶)、大月氏(dàròuzhī,今阿姆河流域)、安息(今伊朗高原及兩河流域)、大夏(今阿姆河以南、興都庫什山以北)、扜罙(yūmí,即扜彌)、於闐(tián)、樓蘭、姑師、條支(在安息西界,今兩河流域)、犁靬(jiān,今埃及亞曆山大,後並入羅馬)、身毒(yuándú,今印度)、蘇薤(sūxiè,今新疆莎車)。
漢代,是西域文明史生機勃發、群星璀璨的少年。《漢書》收入的西域國傢共55個,多分布在狹義的西域內。經筆者查閱與甄彆,在西域都護府統轄範圍內的國傢共有48個;而周邊的康居、大月氏、安息、伊列(在康居國以北)、罽賓(jìbīn,今剋什米爾南部)、難兜(今剋什米爾北部)、烏戈山離(後改名排持,今阿富汗坎大哈)7國不屬西域都護府管轄,因而未收入本書。
西域48國在東漢時期兼並成33個。
魏晉時期,中原王朝無暇西顧,“西域八強”藉機爭霸,其中鄯(shàn)善以今若羌縣為中心,兼並瞭且末、小宛(yuán)、精絕;於闐以今和田市為中心,兼並瞭戎盧、扜彌、渠勒、皮山;疏勒以今喀什市為中心,兼並瞭莎車等;龜茲(qiūcí)以今庫車縣為中心,兼並瞭姑墨、溫宿、尉(yù)頭;焉耆(yānqí)以今焉耆縣、和靜縣為中心,兼並瞭危須、山國、尉(yù)犁;車師前部占據瞭吐魯番盆地;車師後部以今吉木薩爾縣為中心,兼並瞭山北六國;烏孫則以今吉爾吉斯伊塞剋湖州伊什提剋為中心,占有瞭巴爾喀什湖以南的廣闊地區。
伴隨著五鬍逐鹿中原的喧囂,鄯善降格為鎮,車師前、後部被高昌國取代。唐初,高昌國因心懷異誌被大唐剿滅。唐末,焉耆被吐蕃占據,落寞成瞭一個小鎮;疏勒則被蔥嶺西迴鶻占領,繼而成為西域伊斯蘭教的大本營。而佛教聖地於闐與龜茲勉力支撐到宋代,最終沉沒在伊斯蘭聖戰的汪洋之中。同力將這些燦爛的古國一起埋葬的,還有逐漸變暖的氣候,得隴望蜀的沙丘,日漸暢通的海運,持續落寞的絲路……
至此,西域古國全部沉入曆史的荒漠。如同偉大的尼羅河文明被沙漠化,燦爛的兩河文明被鹽堿化一樣,風韻彆緻的西域綠洲文明也被塔剋拉瑪乾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漫天風沙遮蔽瞭。
今天的新疆,是一個黃、綠、白、紅相間的所在。一道河床上沉睡著一串村鎮,一座沙丘下掩埋著一座古城,一層文明下覆蓋著一層文明。活著的文明以混血的方式繼續活著,死去的文明因身陷大漠而保持著咽氣前的純粹與完整。當近代考古學傢偶爾揭開韆年古國的麵紗,她那濛娜麗莎般的微笑,她那栩栩如生的臉龐,她生前營造的宮宇、橋梁、佛塔、溝渠,無不閃爍齣令人炫目的文明之光。
“沙埋龐貝”,“韆年樓蘭”,“佛都於闐”,“樂都龜茲”,“交河故城”,“獨山守捉”,“象牙房子”,“圓沙古城”,“小河公主”,“太陽墓地”,“米蘭遺址”……它的每一次露麵都驚艷如虹,玄妙如詩,美侖如畫,遙遠如夢。
西域被揭開麵紗,始自近代。可惜的是,完成這一開創性事業的,不是腦袋後麵拖著辮子的中國人,而是西裝革履的外國探險傢:奧利爾?斯坦因、斯文?赫定、沃爾剋?貝格曼、艾爾沃思?亨廷頓、橘瑞超、剋萊門茨、伯希和、普爾熱瓦爾斯基、馬洛夫、奧登堡、霍恩勒、康拉德、阿爾伯特?格倫威德爾、馮?勒柯剋、喬治?馬嘎特尼(馬繼業)、尼古拉?彼得羅夫斯基、貝剋倫德、華爾納、貢納爾?雅林、安德魯斯、特林剋勒……直到今天,英國、德國、日本對西域學的研究仍超過中國,粟特文隻有德國、英國、日本語言學傢能夠看懂,北京大學教授段晴隻能勉強讀上幾段。中國精通吐火羅語的學界泰鬥季羨林已經駕鶴西去,中國梵文研究第一人蔣忠新已成故人,中國古突厥語研究開拓者耿世民也於一年前過世。特彆是處於中國東方海上的日本,一直有大批學者把西域作為畢生的研究目標,他們成立的西域文化研究會已有60年的曆史。我有幸翻閱過日本作傢陳舜臣的曆史散文《西域餘聞》、井上靖的曆史小說《樓蘭》和《異域人》,讀過日本學者前島信次的科普讀物《絲綢之路的九十九個謎》、長澤和俊的史學著作《絲綢之路史研究》,聽過日本音樂傢喜多郎的歌麯《絲綢之路》,看過日本畫傢平山創作的西域畫作,也反復瀏覽過日本考古學傢繪製的樓蘭美女復原圖。記得年過花甲的井上靖第三次從新疆歸來時,曾專門寫瞭一篇散文,發錶在中國《人民日報》上,文章的結尾是:“我愜意地燃起瞭從西域歸來的第一支煙……”
為此,我深感震撼,又倍感汗顔。
因為未來的挑戰不僅僅在經濟上,更深刻的挑戰在文化上,一個民族擁有一批以純粹精神創造為樂的人,並且以擁有這樣一批人為榮,這樣的民族方能從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因為作為中國人,我們對西域文明價值的認識遠未達到應有的高度,我們的國傢觀、民族觀、文化觀有待於進一步矯正;因為每當講述中華文明史的時候,我們往往忘記瞭在東夷文明、黃河文明之外,還有同樣光芒四射的西域文明;因為我們在描述中國人的體質特徵時,往往習慣於強調“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卻常常忽略瞭生活在天山南北的白皮膚的歐羅巴人種以及歐羅巴、濛古混血人種;因為我們常常自稱“華夏兒女”、“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卻不清楚這是“黃帝中心論”思想和大漢族主義在作怪,中國人不僅有黃河哺育的炎黃子孫,還有來自東部沿海的蚩(chī)尤子孫和來自西部草原的古歐洲人後裔;因為西域的母體是中國,中國人應該優先享受這一世界級文明瑰寶放射齣的無盡光華;因為人口數量高居世界第一、學者絕對數也同樣巨大的中國,不應該在西域研究上落在外國學者特彆是日本人後麵。
於是,時間與學識都局促不堪的我,硬著頭皮走進瞭西域48國,如堂?吉訶德可笑地挑戰風車。
很大氣的作品,係統介紹瞭西域的地理曆史風貌,質量不錯,經典之作。
評分好書
評分總體不錯,但是廢話不少,結構有些混亂,漲瞭不少知識
評分不錯的書,已經看瞭,纔來評價。
評分西域值得研究,更需要普及,這本書值得一看!
評分當年西域韆裏佛光 如今綠光萬裏。。。
評分很好的東東,一次非常愉快的購物體驗過程。
評分《大寫西域》一書比較動人,可以讀讀。
評分不錯的版本不錯的印刷質量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