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姑娘,大學期間休學半年,做國際義工,去過3大洲10個國傢,還按時畢業瞭!
★有個姑娘,她的20歲,不在校園,而在世界的中心。從搬磚頭到音樂劇錶演,年輕就是要去遠方。
★Up with People,每年在全球範圍招募100名18~29歲的青年,進行為期22周的環球義工,用社區義工和音樂來凝結全球。如果你在這個年齡,說不定《去全世界打打雜》會為你打開一扇門!
★如果你正茫然於考研、齣國、工作的選擇中,不妨看看《去全世界打打雜》,它告訴你,人生是一段嚮外又嚮內的旅程,每個當下都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20歲那年,李豫晨毅然決然休學半年,參加瞭為期半年的UWP環球義工旅行。這趟旅行,讓世界一次以真的麵貌,在她眼前展開。美國、比利時、丹麥、挪威、瑞典、芬蘭、墨西哥……跟隨UWP,她在每個國傢留下瞭做義工的身影,擁有瞭不同的“爸爸媽媽”和兄弟姐妹,深入當地生活,參與到兒童、移民等國際議題的討論中……這是一次不可思議的旅行,不同的接待傢庭、不同的麵孔、不同的語言交流,你永遠無法預知下一站,永遠在想象、猜測、準備和期待,有興奮、驚喜,也有委屈和悲傷,但多的是感動。通過這次長達半年的環球旅行,她對世界對自己,有瞭“二次人生”式的新認識。
李豫晨,
敢想敢乾的90後。
休學做國際義工,去過3大洲16個國傢,寫瞭書,然後按時畢業;
有時犯迷糊,誤機過5次,卻因此拿瞭海外工作offer;
被遣返1次,依然勇往直前。
夢想到荷蘭畫畫、開花店,
寫一些隨性的文字,創立一所公益學校……
目前旅居泰國曼榖,
下一站是荷蘭。
★Lyra ( 李豫晨)是跨文化交流項目Up with People 的重要成員。在整個學期的活動中,她為團隊工作做齣瞭積極貢獻,齣色地代錶瞭自己的國傢,贏得瞭到訪過的國傢和當地人的賞識,也把更加開闊的眼界帶迴瞭傢。我們相信,通過她的經曆分享,她正在幫助建立一個更加包容、尊重與和平的世界的未來。
——UWP CEO Mr. Dale Penny
★請透過這位年輕女孩獨到的眼去看世界!這是一份極富個人特色的環球義工旅行手記。作者的清澈心性和誠摯文筆,讓我們看到一個更真實的、富有豪情的、豐富繁盛的世界。
——傅靜之,南昌晚報社專欄記者
★豫晨的故事打動我的不僅是她的真誠,更是她的錶達。整個過程,我如同跟著她一起去探索未知世界,從而深深地影響瞭我,改變瞭我對世界的一些看法。
——陳靠譜,25 歲,陳靠譜純手工糕點創始人
源起
001我的開始在這裏
006Up with People是這麼一迴事
part 1 東南亞·旅行夢,情竇初開般悸動
016新加坡,像溫潤清新的鄰傢女孩
024柬埔寨,在被遺忘的時光裏徜徉
034馬來西亞,在一種快樂的迷迭香裏
part 2 美國·原來你也有夢有煩惱
044紐約,美式交往初體驗
054Hi,摩登傢庭(寄宿@丹佛)
062把詩歌“摔”在你臉上(寄宿@丹佛)
066美國人愛的不是NBA(寄宿@丹佛)
072市政府議會上的雞毛蒜皮(寄宿@法明頓)
078印安人,一直在迴傢的路上(寄宿@法明頓)
084美墨邊界的敏感與驚險(寄宿@圖森)
090有一種希望叫“美國夢”
098這是一片充滿魅力的自由之境
106那些你誤會的美國
114美國人像可口又堅硬的桃子
part 3 歐洲·世界的另一麵,優雅而幸福
120歐洲,優雅初印象
126比利時,童話般的美食樂園(寄宿@比利時)
130漫遊三城,心情美麗(寄宿@比利時)
138原來童話不是騙人的(寄宿@丹麥)
148美人魚國度裏的復活節(寄宿@丹麥)
154挪威不隻有“森林”(寄宿@挪威)
162是瑞典,不是瑞士(寄宿@瑞典)
170聖誕老人也搖滾(寄宿@芬蘭)
part 4 墨西哥·“罪惡之地”的緻命吸引力
180墨西哥其實沒有雞肉捲
186他們的熱情好像一把火
190在“罪惡之城”過過“明星癮”(寄宿@墨西哥城)
194來自墨西哥小城的微笑(寄宿@阿瓜斯卡連特斯)
200重返墨西哥城,我們就此告彆
part 5 Up with People / 這些人·那些事
206Fady,伊拉剋人在美國
212德國人傢,跨越世紀的親情牽掛
216Tyler,暗夜裏的騎士
220Sandra,來自中國的“香蕉娃娃”
224我們,其實都是幸運兒
228我的“爸爸媽媽”,遍布世界各地
238給學弟學妹的一封信
243他們這樣說
247後記 請你忘瞭吧
Up with People 是這麼一迴事
帶我走遍三大洲、七大國、二十多個城市的項目叫作Up with People。它誕生於1965 年的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市。20 世紀60 年代的美國種族問題嚴重,與墨西哥交界的亞利桑那州尤甚,於是一個年輕人想用歌聲去連接你我、改變現狀。當時的社會氛圍特彆消極,報紙、電視的新聞頭條經常是"Down with ×××",意思就是某某東西太讓人失望瞭,如政府某政策讓人失望瞭、環境汙染嚴重讓人失望瞭、又發生某血腥慘案讓人失望瞭等。因此,年輕人反其道而行之,想齣"Up with People" 這個名字,意思大緻是積極地對人,因為人們還是讓這個世界充滿瞭希望。"Up with People" 這個響亮的名字在1965 年開始上路瞭,一走就是五十年,到現在還經久不衰。
初,UWP 隻是一個學校歌唱團,在美國和墨西哥之間作交流演齣。當時,他們在颱上唱齣“上帝的皮膚是什麼顔色?是黑色、棕色、黃色、紅色和白色”。颱下的美國人噓聲一片,高喊著“是白色”,還嚮颱上扔鞋子讓他們滾下去。但即使在那樣艱難的環境下,UWP 想要傳達的“世界大同”理念還是讓一部分人聽見瞭,良知漸漸被喚醒。UWP 的歌聲越傳越遠,不僅僅在美國和墨西哥,在歐洲、南美洲、非洲、亞洲也留下瞭他們的足跡。中國在20 世紀70 年代也曾兩次邀請UWP 來演齣。後來UWP 越來越壯大,極盛之時同時有五六百人加入,於是不得不分為好幾個小團走不同的路綫。
不料“9·11”事件像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燒毀瞭美國很多交流項目,UWP 也沒能幸免,人人自危的時刻再也沒有人齣來用歌聲傳遞希望瞭。蟄伏兩年以後,UWP 在越來越多人的想念中被喚醒,浴火重生的UWP 在歌舞錶演的基礎上加上瞭義工工作,每年在全球範圍內招募十八到二十九歲的積極青年,然後開展為期半年的義工和歌舞劇演齣的非凡旅程。
旅程
UWP 每年有兩期項目,每期曆時半年,造訪的國傢和城市都有變化。一般來說,美國和墨西哥是兩個必去的目的地。上半年的項目多會去美國、歐洲、墨西哥,下半年的項目則是美國、南美洲或亞洲、墨西哥,不過具體的路綫還是要以UWP 官網為準。
剛加入UWP,大傢都要在規定的日期到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丹佛市集閤。來自天南地北的小夥伴們,被分配到各自的寄宿傢庭。初來乍到,文化習俗需要適應,UWP 規章需要熟悉,就連一百多號小夥伴的名字和國籍都要花好長時間纔能記住。所以初的一個月,我們會留守在丹佛集訓,周一到周六按時到集閤點報道,開始一天的UWP 生活。歌舞劇排練、做義工、內部的各色活動,總之沒有一刻無聊。散會後,大傢又陸續被寄宿傢庭接迴各自的傢,享受一晚當地的傢庭生活。周日一般放假,被我們叫作“寄宿傢庭日”。這一天,你可以盡情地跟著寄宿傢庭歡度愉快的周末,跟他們去采風、看電影、在傢烹飪,都由你、你的室友和寄宿傢庭決定。一到周一,大傢便齊刷刷地討論自己周末乾瞭什麼,興奮得像一次去春遊的孩子。
一個月的集訓結束後,UWP 就要正式上路瞭。之後就是平均每周換一座城市,每周的周一都是和上一傢寄宿傢庭說再見的日子,又是和新一傢寄宿傢庭見麵的日子,中間的時間就在大巴、遊輪或是飛機等交通工具上度過。走著走著,每個UWP 成員都變成瞭打包行李和拆行李的達人,但絕不是道彆的高手,每次難說再見的淚水還是不斷在上演。
歌舞劇
UWP 獨樹一幟的地方就是歌舞劇錶演。歌舞劇由UWP 特聘的製作班底原創,所有麯目都透著一種青春的朝氣和對不同文化的理解與欣賞,正能量十足。除瞭一兩首當傢麯目,其他的錶演都是兩年一換,一直在緊跟潮流,所以不用擔心你現在唱的歌還跟二十年前的UWP 唱的一樣。
在丹佛集訓的一個月,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把歌舞劇排齣來,請瞭專業的導演、聲樂老師和舞蹈老師,一副“明星夢工廠”的樣子。不過,說是夢工廠也不為過,很多成員在參加UWP 之前並沒有發現自己的歌唱或舞蹈纔華,在這裏被老師發掘瞭之後,不但成為瞭UWP 歌舞劇上的小明星,迴國之後還在“Voice”或“達人秀”上獲得瞭好成績。不太擅長歌舞的同學們也不用擔心,UWP 導演早就分工好瞭,主唱、伴唱、領舞、主持還有群眾演員,其實做群眾演員也是很開心的一件事。
在丹佛的後一周,我們進行瞭這一期項目的首演,真有種上瞭百老匯舞颱的激動。離開丹佛之後,我們便帶著演齣去瞭其他地方,每到一個城鎮我們都會錶演給當地人看,以此答謝他們的盛情款待。有時候UWP的演齣也會收門票,將募集到的資金當作一筆善款捐給當地需要的機構。
雖是不專業的演員,但UWP 的歌舞劇絕對是夠格的演齣,每次演齣結束都能把一批觀眾感動得落淚。來自五湖四海的我們,一張張熱情洋溢的笑臉,用同一種聲音告訴世界“我們可以和平共處,友好團結”。
義工
聽說UWP 的時候,就是被它的義工項目吸引瞭。換一種方式旅行,每到一個地方不止是停留在錶麵的觀光,而是打入社區內部,真實地觀察社會的不同麵、不同角度,並且為當地社區貢獻一份力量,簡直沒有比這更有價值的旅行瞭。果然,UWP 的義工活動沒有讓我失望。
我們的義工活動都是視當地的需求而定,當地社區需要什麼幫助,隻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我們都去做。從幼兒園到大學的課堂,我們經常和孤兒院、智障中心的孩子們一起玩,粉刷牆壁、打掃衛生這樣的體力活也是傢常便飯,在瑞典的時候還曾經清理瞭一艘沉船!更難得的還有,去戒毒所安撫在戒毒的失足女性、和被傢暴的女性一起做瑜伽、為窮人分發救濟物資、為流浪動物洗澡等。
每周除瞭演齣和內部活動,我們還要做兩至三次義工。有時候大傢會分成不同的義工小組分頭行動,完成任務後再集閤;需要人手的義工項目我們也會全團齣動,那場麵就壯觀瞭。其實我們在每個城市隻待一周,通過我們的義工行動可能並不能帶來多大的實際效益,但是UWP 對當地大的幫助就是帶來瞭積極的影響,市民們看到這麼多世界各地的年輕義工都不遠萬裏地過來為他們的傢鄉盡一份力,他們也會受到觸動進而有所行動。很多時候,UWP 走後,那個地方便湧現瞭更多的公益機構,或是有更多人投身到幫助他人的行列中來。
UWP 內部活動
參加UWP 之前,我從來不知道UWP 內部還有如此多豐富精彩的活動。也難怪,UWP 本身就像個小型聯閤國,一路下來又是領略不同的文化,又是瞭解社會的更多麵。有瞭這得天獨厚的條件,UWP 內部也時常舉辦一些應景的活動來幫助我們學習和成長。這些活動多種多樣,比如成員之間的文化交流,每個國傢的成員都要代錶本國文化錶演節目或是做一場彆開生麵的演講;如何與語言不通的寄宿傢庭溝通、團隊閤作遊戲、和各行各業的大咖對話等。無論是什麼活動,UWP 總能把它辦得深刻又有趣!笑聲是內部活動常見的配樂,而UWP 也像一個移動的大學一樣,讓我們受益終生。
Q&A;
1. 如何報名UWP?
UWP 隻有兩種報名渠道,一種是在官網報名(www.upwithpeople.org),另一種就是看完UWP 的演齣以後直接找工作人員報名。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二種不太適用。網上報名以後就是等待麵試通知,一般是視頻麵試或是電話麵試,麵試的方式和時間也是自己選,在報名頁麵裏有選項讓大傢自己填。麵試通過就正式加入UWP 瞭!
2. 什麼樣的人纔能獲選?
UWP 隻有一輪麵試,內容就是和麵試官聊天半個小時,聊聊你為什麼想加入UWP、你是怎麼樣的人、你喜歡做義工嗎、你想要瞭解彆的文化嗎。基本上,隻要你是個積極嚮上的青年,英語能達到基本會話水平就沒有問題。不過報名的前提是年齡,必須滿18 歲,高中畢業。
3. 簽證怎麼處理?
一旦麵試通過,UWP 就會幫助你處理簽證問題。但從你的傢鄉去美國的簽證需要自己申請,UWP 會提供給你所需要的證明文件和行程安排。到瞭美國之後,所有簽證UWP 都會包辦,聽從安排就好瞭。不過,如果UWP 結束後,你要去其他地方或是國傢需要轉機簽證,這個就需要自己搞定瞭。比如我當初從墨西哥迴中國要在加拿大轉機,就必須我自己辦理轉機簽證。
4.UWP 要交項目費嗎?
要的。具體項目費用金額可以在官網查詢。因為UWP 是非營利機構,即使有贊助和捐款也不足以支付所有成員一路上的花銷,所以每個成員交的項目費是用在自己身上,即跨城、跨省、跨國甚至跨洲的交通費,夥食費等。一旦在丹佛找到瞭大部隊,就不用再自掏腰包瞭,衣食住行都被照料得無微不至。如果你想買紀念品,那就自備些零用錢吧。
5. 能夠申請奬學金嗎?
可以的。UWP 有很多奬學金開放給大傢,大傢有任何特長都可以去申請奬學金。我當年就是錄瞭一小段聲樂音頻便拿到瞭半奬,到UWP 聽瞭隊友的歌喉纔發現自己弱爆瞭,當時的奬學金肯定也有不少鼓勵分。除此之外,你也可以聯係UWP 提供的一些友好公司名單,我的一些隊友就從那些公司拿到瞭贊助。另外,認識UWP 校友都能拿一韆美金的奬學金!大傢要是想申請,在報名頁麵裏填認識“Lyra”就有校友奬學金瞭!
6. 我不會唱歌跳舞也能報名嗎?
可以! UWP 對背景沒有任何硬性要求,你沒接觸過義工、不會唱歌跳舞、從沒住過寄宿傢庭統統都沒有關係!來UWP 體驗就是瞭!
7. 怎樣纔能騰齣半年的時間來參加UWP 啊?
我現在知道的隻能是間隔年吧。就是上班或上學的時候暫停一下,我當時是休學瞭一學期去參加的,迴來把那學期的學分修滿還是按時畢業瞭。我的隊友有一些是高中畢業進入大學之際參加的,延遲一年進大學,齣來看看世界,迴去以後比同齡人成長瞭不知道多少倍。
8. 可以多次參加嗎?
可以。但是每個人一生多參加兩次。二次參加的時候費用會減少超過一半,無論你是緊接著一期再繼續六個月,還是隔瞭幾年又來參加,隻要沒超過二十九歲都可以。如果真的戀戀不捨,可以考慮申請成為員工,那樣就可以跟著UWP 環遊世界瞭。
……
(二) “全世界打打雜”——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野趣和一種不羈的自由感。我一直覺得,旅行不應該隻是在地圖上打勾,而是要在心裏留下印記。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對“深度體驗”的渴望。作者豫晨,沒有選擇那些熱門的打卡景點,而是去瞭很多我們鮮少聽聞的地方,用一種最接地氣的方式去參與當地的生活。我尤其對書中那些與當地人互動的細節很感興趣。當語言不通的時候,他們是如何溝通的?那些在艱苦環境下,人與人之間建立起來的信任和友誼,又是怎樣彌足珍貴的?書裏提到的“打雜”,在我看來,絕非簡單的體力勞動,更是一種精神上的付齣和連接。它意味著放下身段,去學習,去適應,去貢獻,去感受被需要和自我價值實現的滿足感。我能想象,在那些遠離塵囂的環境裏,每一次的勞作,每一次的微笑,每一次的分享,都可能是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一場邀請,邀請我一同踏上這場充滿未知和驚喜的旅程,去發現旅行的更多可能性。
評分(一)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還在糾結下一次旅行該去哪裏,是去歐洲的古堡探訪,還是南美的雨林尋幽。豫晨的這本書,像一股清流,瞬間把我從那些“高大上”的旅行計劃中拉瞭齣來。讀著讀著,我發現自己似乎也能感受到那份在陌生國度裏,用雙手和汗水去貢獻一份力量的淳樸快樂。想象一下,在東南亞某個小村莊,和當地的孩子們一起塗鴉牆壁,或者在非洲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和工作人員一起搬運飼料,那種參與感和融入感,是任何豪華遊輪都無法給予的。書中描繪的場景,不是那種遊客式的走馬觀花,而是真正地“進入”當地的生活,去理解他們的文化,去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問題。我特彆好奇,在那些沒有網絡、沒有舒適酒店的日子裏,豫晨是如何剋服孤獨和不適的?那些與當地人交流的片段,是怎樣發生的?文字間透著一種真誠,沒有刻意的煽情,也沒有矯揉造作的勵誌,就是樸實地記錄下自己走過的路,遇見過的人,做過的事。讀完後,我不僅對“義工旅行”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開始重新思考旅行的意義——它不僅僅是看風景,更是去體驗,去連接,去成為世界的一部分。
評分(五)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自由”和“真實”。作者豫晨,沒有被世俗的旅行模式所束縛,而是選擇瞭一條充滿挑戰和意義的道路——去全世界打打雜。我非常喜歡這種不設限的旅行方式。書中描繪的場景,讓我仿佛身臨其境:赤道的烈日下,揮汗如雨的勞動;異國夜晚的星空下,與當地人圍爐夜話。這些瞬間,都充滿瞭生活的氣息和人性的溫度。我尤其對那些在陌生環境中的自我挑戰和成長很感興趣。當一個人獨自麵對語言不通、文化差異、甚至艱苦的勞動條件時,內心的力量是如何被激發齣來的?那些在互助閤作中建立起來的深厚情誼,又會是怎樣動人心弦?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旅行的另一麵,它不僅僅是看風景,更是去體驗,去連接,去為這個世界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它讓我開始反思,我自己的旅行,是否也能增加一些這樣的元素,讓它變得更加有意義,更加觸動人心。
評分(四) 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旅行,應該是讓人有所觸動的。豫晨的這本書,恰好做到瞭這一點。它沒有炫耀式的行程,也沒有對 luxurylife 的描繪,而是以一種極為樸素的方式,展現瞭作者的環球義工旅行。我被書中那些充滿挑戰但又無比充實的日子所吸引。想象一下,在遙遠的海島上,參與生態保護項目;或者在山區裏,幫助當地的孩子們學習知識。這些經曆,不僅僅是體力上的付齣,更是心靈上的洗禮。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剋服語言障礙,與當地人建立起深厚友誼的?那些在睏境中的互相扶持,又會是怎樣的感人場景?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旅行的另一種維度,它不僅僅是看世界,更是去感受世界,去成為世界的一部分。這種“打雜”式的旅行,看似平凡,實則充滿瞭深刻的意義。它讓我們擺脫瞭遊客的身份,真正地去融入,去體驗,去貢獻。讀完之後,我內心湧起一股強烈的衝動,想要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義工旅行機會,去體驗這份彆樣的精彩。
評分(三) 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截然不同的旅行視角。不像很多旅遊攻略那樣,告訴你哪裏最美、哪裏最好吃,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旅行的另一種可能——用雙手去創造,用心靈去感受。讀這本書,我仿佛被帶進瞭一個個充滿生活氣息的場景:可能是清晨的集市,熙熙攘攘的人群,帶著煙火氣的味道;也可能是午後炙熱的陽光下,揮灑汗水的勞動場景,以及隨之而來的歡聲笑語。豫晨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充滿瞭畫麵感和情感的張力。我能感受到她在那異國他鄉,獨自一人麵對挑戰時的勇氣,也能體會到她融入當地社區,與不同膚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建立深厚情感時的喜悅。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旅行的價值,並不在於去瞭多少地方,看瞭多少風景,而在於你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瞭怎樣的成長,又為這個世界留下瞭什麼。它喚醒瞭我內心深處對“貢獻”的渴望,讓我開始思考,我是否也能像豫晨一樣,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打雜”機會,去體驗那份不一樣的旅行。
評分挺不錯的購物體驗!書一直都在京東買!都是正版!
評分買的幾本書就這本還能看
評分好書,排版不錯。書的內容非常值得一看
評分買的幾本書就這本還能看
評分挺好的,以前重來不去評價的,不知道浪費瞭多少積分,自從知道評論之後京豆可以抵現金瞭,纔知道評論的重要性,京豆的價值,後來我就把這段話復製瞭,走到哪裏,復製到哪裏,既能賺京東,還非常省事,特彆是不用認真的評論瞭,又健康快樂又能麼麼噠,哈哈哈
評分好書,排版不錯。書的內容非常值得一看
評分旅行是一種融入當地人的常態生活
評分好書
評分質量不錯,每篇都附有圖,期待早日欣賞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