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

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若诚,康开丽 著,张放,英达 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55437
版次:2
商品编码:11837955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6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由英达、朱旭作序,蓝天野、林兆华、濮存昕、杨立新推荐。

  1 《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记述了知名演员、导演英若诚一生的经历。英若诚生于1929年,2003年去世,读此书,可以读到一位社会精英、知识分子在人民共和国的不平凡的一生。他的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

  2 书中并记述了整个英氏家族自《大公报》创始人英敛之以来的历史。读此书,可以读到一个家族在中国近代的传承与延续。

  3 英若诚一生经历坎坷,但他一直保持着尊严与幽默感,即便在监狱时也是如此。读此书,对我们自己的生活态度也能有所观照。

  4 《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译文准确流畅,多有北京话风格,给人以阅读上的享受。


  

内容简介

  《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是英若诚的自传。

  英若诚(1929—2003),满族人,出生于一个天主教家庭。他的祖父叫英敛之,是《大公报》和辅仁大学的创办者。他的父亲叫英千里,是辅仁大学的教务长,在北京沦陷时期因为从事抗日活动,两次被捕入狱。他的儿子叫英达,是著名的演员、导演。

  他自己上学时先后被三所学校开除,在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作为翻译家和演员,他把美国最杰出的戏剧大师之一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翻译成中文,并和米勒合作,将其搬上北京人艺舞台,在剧中成功塑造了主角威利·罗曼;他还把老舍的《茶馆》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在话剧《茶馆》《雷雨》《龙须沟》中扮演重要角色。

  文革中,他被捕入狱。在监狱里他做书、给别人画像、做泥瓦匠,为了生存,他学会了种葡萄、孵小鸡、做酱菜,甚至是发电和做鸦片。出狱后他在电影《末代皇帝》《马可·波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做了文化部副部长。

  通过《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你可以看到英若诚跌宕起伏、有趣又艰辛的一生,也可以窥见英若诚背后充满动荡的20世纪的中国。


作者简介

  英若诚(1929—2003),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导演、翻译家、政治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建院成员。他在话剧《龙须沟》《雷雨》《茶馆》中扮演过重要角色,1979年把老舍的《茶馆》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1983年他又将美国当代著名作家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译成中文,并与米勒合作将其搬上北京人艺舞台,同时在剧中成功塑造了主角威利·罗曼。他参加演出并导演了30多部话剧、10余部电影和电视剧,同时还翻译了200多万字的作品,其中包括莎士比亚的著作。英若诚被誉为“全世界最杰出的十名中国艺术家之一”,在舞台、银幕和文化外交上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康开丽(Claire Conceison),美国戏剧学教授。她于2000年从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著有《重要的另一位:在中国舞台上演美国人》(夏威夷大学出版社,2004年),并在表演和亚洲研究方面的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自1990年起她在北京和上海戏剧界研究中国当代戏剧,翻译了多个当代中国剧本;同时也是一位多产的导演。


  译者简介:

  张放,浙江余姚人。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获英国语言文学专业学士,翻译理论与实践专业硕士。曾在上海戏剧学院外事办公室担任翻译。现居加拿大。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英若诚的这部自传提供了特别的机会,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20世纪的中国。英若诚是满族人、天主教徒、演员、翻译、犯人、文化部副部长,同时他又很机智、敏感、有分寸。通过康开丽的努力,普通读者才有机会读到英若诚不寻常的一生。

  ——史景迁(Jonathan Spence)


  英若诚在中国是位名人。他不仅仅是翻译家、演员,出于需要,他又成了一位为外交家。我们在中国那段时间,他是我的主心骨。他对中西方文学界和演艺界有双重的认知。

  ——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


目录

序一 我的父亲英若诚 英达

序二 老英,我的良师益友 朱旭

前言 康开丽

上 部 蹲监狱

第一章 牢狱第一年

第二章 冀县监狱

中 部 家族史及早年教育

第三章 英氏家族

第四章 王公贵族式的童年

下 部 职业生涯:艺术和政治

第五章 我的舞台生涯

第六章 文化外交

后 记 康开丽

致谢一 康开丽

致谢二 张放

英若诚年表

参考资料


前言/序言

  序一 我的父亲英若诚

  英达

  为自己父亲的自传写序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

  读这本自传更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那已经永远离开了我的父亲又回来了。他仿佛又活了过来,用我再熟悉不过的口吻,把他的故事娓娓道来。而这些故事,有多少是我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的!这和读别人的传记可不太一样了。那些细节,那种感受,多少次将已经长大成人、自认为已经彻底遗忘那些经历的我,瞬间拉回到当年的情景,同时从父亲一侧,我再次观察同一事件的另一面,甚至审视他老人家观点迥异的内心。还有许多事,我虽不在现场,但伴父久了,一辈子茶余饭后,不知听他讲了多少次。故事中的人物,从谆谆长者马相伯,到天桥混混四爷爷,从清末权贵庆亲王,到冀县狱吏“卢部长”,各色人等,上天入地,都是我从未谋面的老熟人。老来父亲病得糊涂,这些往事却越发记得清楚,我常伸出五指,告诉他这故事我已经听过多少遍了。

  从小到大,我对“爸爸”这一重要历史人物经历了如下心路历程:他先是无比高大,无所不能,骑马定车,演戏绘画,泥瓦木工,抽烟喝酒,总之没他拿不起来的。这样一个爸比哪个同学的都拿得出手。后来他就失踪了,也不知是干了特务还是反革命,反正让人民政府给抓起来了。当他的儿子就自认倒霉吧,是个人有个爸就比我强。老师、亲戚都教育我,必须跟你爸划清界限!我自己也早早立下革命志:就算他哪天出来了,我也不认他!等他真被放出来的时候,我又改变了主意:还是以帮助教育他为主,万一他能改造好呢?后来他还真越改越好,演戏出名,译著出版,最后还当上部长,老出国!这爸爸可真是了不起啊,电影、话剧拿过来就演不说,还张嘴就练英语!试想见到个刚练好普通话的小歌星都尖叫的年轻人,有这样的爸意味着什么?崇拜!粉丝!很多年我就是我爸的粉丝。可时间长了就不行了,总感觉生活在他老人家的阴影下,好好的学名没人叫,常年被人称为谁谁他儿子,烦不烦哪?况且我慢慢发现这老头儿也不是什么都行,不光拼力气比速度不是我的个儿,在很多新鲜事物、新观念上简直就是迟钝落伍嘛!再往后自己真的成长起来了,也出名了,出的也不比他老人家名头小,很多过去爸爸教我的反过来我得把着他了,担心他露怯出丑,老得帮他罩着。最后他病倒了,坍缩成一个病床上的瘦老头儿,一个无能为力的老小孩儿,我感慨地想:老爷子这一辈子忙什么了?既没有积蓄下丰厚的物质财产,也没有积累下丰富的精神财富,不能说碌碌无为,但起码也是全给别人干了。

  人说每天生活在身边,再伟大的传奇人物也会显得平庸。我不知道父亲是否算得一个伟大人物,但他这一生有着太多传奇。他曾用这些传奇不断提醒我他绝不平庸。人都离开这个世界五年了,他用这本自传又一次做到了这一点。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又一次惊奇地发现了我的父亲,他的聪明,他的锋利,他的博学,他的幽默……敢情我到今天还没有超越他!还被远远甩在后面!很可能永远追不上了!我发现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一直沿用着他的思维方式、他的哲学逻辑。我认为独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念、自我剖析能力、幽默处世态度甚至憎恶喜好诸癖,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出处。我不仅仅是我自己,我原来是一群人集合中的一分子和延续。我身上的许多特点其实都不是我的发明创造,而是和这一群人共有的。这一群人另一个共有的东西就是他们的家族姓氏——英。他们之中的优秀代表有英敛之、英千里和英若诚等人,他们幸运或不幸地把家族的命运和近代中国的命运结合在了一起,各自在属于自己的时代和舞台上演出了自己的华彩段落。现在火炬传到我的手里了,我不仅有责任把它高高举起,还有义务将它朝下一代传下去。



用户评价

评分

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

评分

序一 我的父亲英若诚

评分

书很好看。

评分

太棒了,今年最佳!

评分

Met expectations,convenient to use and good companion on the go.

评分

对英老非常感兴趣才拜读的,随着内容一会儿落泪一会笑。

评分

经人推荐买的书,质量好,已经看完了

评分

听朋友说这本自传很不错哦,开本印刷都很好呢,京东物流又快,买书京东不错,不用再怀疑哈哈

评分

快递很及时,速度很快。很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