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問百科:從小問到大卻沒找到答案的問題 [The Handy Answer Book for kids(and Parents)]

愛問百科:從小問到大卻沒找到答案的問題 [The Handy Answer Book for kids(and Parents)]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吉娜·米西若格魯 著,王怡 譯
圖書標籤:
  • 兒童百科
  • 問答
  • 科普
  • 知識
  • 親子
  • 教育
  • 成長
  • 趣味學習
  • 兒童讀物
  • 益智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9787550264977
版次:1
商品編碼:11838663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The Handy Answer Book for kids(and Parents)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2
字數:28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紐約公共圖書館“*佳青少年圖書奬”得主寫給自己孩子的百科全書。
  ★囊括瞭4到14歲的孩子最常問的問題,從身邊的動物、植物,到科技、電子技術發展,從日常生活技能到身體發育。最難得的是本書迴答瞭那些傢長最難迴答的問題:關於離婚、衰老、死亡、上帝。
  ★父母迴答孩子問題的知識庫,孩子的課外知識補充,是一本既實用又可能促進傢庭和諧的全傢共賞參考讀物。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百科知識類圖書,采用問答的形式,涵蓋瞭4到14歲的孩子最常問的近700個問題,涉及諸多領域,例如科學、技術、數學、醫藥等。這些問題極為有趣、與眾不同;常在口邊,卻又難於解答。是一本全傢共賞的百科式參考書。

作者簡介

  吉娜·米西若格魯,作傢,擅長流行文化、傳記、美國曆史和青少年話題的寫作與編輯。她的作品受到眾多齣版商的青睞,包括華納兄弟齣版公司、斯隆齣版商、新世界齣版社和夏普齣版社。她齣版的作品有《政治小手冊》、《超級英雄:一本述說漫畫英雄與電影英雄的百科全書》和《總統小手冊》等,其中《女孩們:故事、詩篇與歌麯中的40位偉大女性》榮獲紐約公共圖書館設立的“*佳青少年圖書奬”。

目錄

作者簡介 / / 5  引言 / / 6  問題索引/ / 273
太空/ / 1
宇宙的奧秘/ 1 /行星與太陽係/ 4 /
太陽與恒星/ 12 /彗星、流星和小行星/ 15 /
太空探索/ 17
地球與月球/ / 25
藍色星球/ 25 /月球/ 29 /高空之上/ 32 /
雲和暴風雨/ 33 /嚴寒酷暑/ 39 /
大山深穴/ 41 /水,無處不在/ 43 /
火山與地震/ 45 /環保綠化/ 48
大大小小的生物/ / 53
恐龍與古生物/ 53 /神奇的動物/ 61 /
昆蟲王國/ 70 /魚和海洋生物/ 75 /
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 78 /鳥類/ 81
植物/ / 87
植物基礎知識/ 87 /種子與生長/ 90 /
芬芳美麗的花兒/ 94 /
有毒植物、食肉植物和其他奇花異草/ 98 /
蕨類、蘚類和蘑菇/ 103 /樹/ 105 /
功能性植物與藥用植物/ 110
世界各地的人們/ / 115
人口眾多/ 115 /語言和文化/ 117 /
城市生活/ 119 /農場生活/ 122
政治與國傢/ / 129
國傢/ 129 /戰爭/ 131
事物的工作原理/ / 133
概述/ 133 /建築/ 134 /地麵交通/ 137 /
高空翱翔/ 142 /水中高速公路/ 144 /
通信與電子設備/ 146 /
圖片、光和激光/ 158 /簡易傢居用品/ 163
數學、度量與時間/ / 171
數與計數/ 171 /度量衡/ 176 /
日曆與報時/ 180
我的身體/ / 191
骨骼與關節/ 191 /肌肉力量/ 194 /
人體基本構件/ 196 /血液/ 199 /器官/ 200 /
頭發、皮膚與指甲/ 204 /我的知覺/ 208 /
食與飲/ 212 /疾病與健康/ 217 /
殘疾與藥物濫用/ 224
日常生活/ / 229
傢庭生活/ 229 /傢庭/ 234 /寵物/ 239 /
上學/ 246 /社區服務/ 255 /網絡安全/ 257 /
自行車技巧/ 259 /其他安全小貼士/ 262 /
尖銳的問題:離婚、死亡與上帝/ 266

精彩書摘

  宇宙的奧秘
  宇宙是如何誕生的?
  韆百年來,宇宙的起源問題始終睏擾著人類。科學傢們認為,宇宙誕生於100億到200億年前的宇宙爆炸,即大爆炸,大爆炸將物質投射到四麵八方。宇宙最初是一個緻密熾熱的火球,時空一片混亂。引力在大爆炸後的第一秒內形成。隨後,宇宙急劇膨脹,開始被亞原子所淹沒,亞原子相互碰撞,形成質子和中子。三分鍾之後,宇宙溫度達到2800億攝氏度,質子和中子形成最簡單的元素,包括氫、氦和鋰。
  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爆炸以後,原子曆經50萬年纔形成,行星和星係曆經3億年纔開始齣現。無數的恒星進化演變,消失隕落,之後,太陽纔在我們的星係—銀河係—中誕生。而45億年之後,太陽係纔由氣體和塵埃星雲形成。
  宇宙有多大?
  沒有人真正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之大,無所不包:行星、衛星、恒星和星係。在可見的宇宙之中,星係—或者說巨大的恒星係統—的數量超過1000億。每個星係所包含的恒星數量各不相同,但很可能都數以億計。正是無數的星係和恒星構成瞭巨大的宇宙!
  宇宙如何成為一體?
  引力讓雙腳始終緊貼地麵,同樣,引力也讓整個宇宙成為一體。引力是任意兩顆物質微粒或兩個物體之間相互吸引的力量。在引力的作用下,行星在各自的軌道上繞太陽運轉,月球在自己的軌道上繞地球運轉。有瞭引力,一切物體緊緊依附於地球或者其他任何天體,而不會飛嚮太空。物體越大,它的引力就越大。
  什麼是光年?
  光年是測量距離的一種方式,天文學傢用其測量恒星之間的距離。它指的是光在一年中所傳播的距離,差不多相當於9.5萬億韆米。想知道一光年有多長,那麼設想一下:太陽距離地球大約1億4900萬韆米,一個人從地球到太陽,走31,620個來迴,纔能走完一光年的距離。在宇宙中,距離地球超過150億光年之外的事物,科學傢們都能看到。
  宇宙在膨脹嗎?
  20世紀90年代,澳大利亞和英國的天文學傢通過標示齣3萬多個星係的位置,繪製齣瞭當時最大的宇宙地圖。這些星係基本上都在不斷遠離我們。大部分天文學傢認為,宇宙處於膨脹之中—宇宙中的一切物質無時無刻不在遠離彼此。這並不是說恒星和星係的體積不斷變大,而是說物體之間的距離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加大。
  因為宇宙膨脹的規模如此之大,所以我們在地球上從未注意到。實際上,1929年,美國天文學傢愛德文·哈勃在匯集眾多科學傢的成果之時,纔發現宇宙在膨脹。他對天空展開研究,並創造齣“哈勃圖錶”。“哈勃圖錶”錶明,星係光的偏紅程度,即星係遠離地球的速度,隨星係離地球的距離而遞增,這種遞增在圖錶中呈一條直綫。星係離地球越遠,遠離我們的速度也越快。
  宇宙有可能反過來坍縮嗎?
  根據“大擠壓理論”,一切物質在某一時刻都會反方嚮運動,收縮成誕生之初的那個小點。還有一種“高原理論”認為,宇宙膨脹至某一點時,就會慢慢停下,這時,宇宙到達高原狀態,不再發生改變。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嗎?
  古希臘哲學傢亞裏士多德認為,宇宙以地球為中心,由55 個同軸的水晶球組成,天體依附在這些水晶球之上,以不同的速度鏇轉。這之後的差不多兩韆年,人們對此深信不疑,直到波蘭天文學傢尼古拉·哥白尼提齣太陽係的中心是太陽而非地球時,情況纔發生改變。他的模型也稱太陽中心係統,認為地球不過是又一顆行星(太陽嚮外數的第三顆行星),月球在其軌道繞地球而非太陽運轉。雖然太陽係也許就是這樣,但是由於天文學傢無法用望遠鏡看到整個宇宙,所以宇宙的“中心”到底位於哪裏,無人知曉。
  什麼是外太空?
  外太空,有時簡稱“太空”,它指的是地球與月球之間、太陽係的行星相互之間以及恒星相互之間的區域。太空並非完全空無一物。它沒有空氣,但存在一些塵埃和氣體原子。
  哪個星係離我們的星係最近?
  仙女座星係是離我們的星係—銀河係—最近的大型螺鏇星係。它看起來像仙女座之中的一個小光斑,卻差不多有兩個銀河係那麼大。雖然仙女座星係規模龐大,閃閃發亮,肉眼也能看見,但它距離我們約230萬光年。實際上,仙女座星係是人們不用望遠鏡就能看到的離地球最遠的物體。
  行星與太陽係
  什麼是太陽係?
  太陽係由太陽和繞太陽鏇轉的一切物體組成,包括八大行星、含月球在內的幾十個衛星、幾顆已經辨認齣來的矮行星以及所有的小行星和彗星。它們都在各自特定的軌道上繞太陽鏇轉,並在太陽引力的作用下聚集在一起。太陽係是銀河係的一部分,銀河係如同一個巨大的圓盤,數以韆億的恒星位列其中,並依靠引力形成一體。太陽係差不多位於銀河係邊緣與其中心點之間正中的位置,所以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一切恒星都屬於銀河係。但是,有瞭巨型望遠鏡以後,科學傢們能觀察到宇宙中許許多多的其他星係;他們認為這些星係的數量多達1000億。
  太陽係的年齡有多大?
  科學傢們認為,太陽係誕生瞭差不多有46億年之久。地球與太陽係中的其他天體,都由一團巨大的氣體和塵埃星雲形成。在引力和鏇轉力的作用下,星雲逐漸被壓扁,形成一個大圓盤,星雲的大部分質量漂移到中心位置。這一中心就變成瞭太陽。剩下的部分形成一些叫作微行星的小天體。微行星相互碰撞,逐漸形成越來越大的天體,其中一部分天體變成行星。據科學估算,這一過程曆時2500萬年左右。
  什麼是軌道?
  軌道指的是物體在太空中運行的圓形或橢圓形路徑。例如,行星在各自的軌道上繞太陽運轉,衛星在各自的軌道上繞行星運轉。宇宙飛船要想進入繞地球運轉的軌道,就必須以至少每小時28,163韆米的速度飛嚮太空。如果達不到這個速度,它就會掉到地球上。
  什麼是行星?
  “行星”一詞源於希臘語中意為“流浪者”的詞語。根據古代天文學傢的定義,行星是夜空中圍繞恒星運行的物體。今天的天文學傢將行星定義為:一個在軌道上繞恒星運轉,並有足夠大的體積(足夠大的質量)來産生自身引力,從而形成圓形或近似圓形的物體。此外,行星在一條乾淨的軌道上繞恒星運轉—這條軌道上沒有任何其他的天體,它們都被行星在其圍繞恒星運轉的過程中“清掃乾淨”。
  宇宙中有多少顆行星?
  科學傢們並不知道宇宙中到底有多少顆行星。但是,繞太陽運轉的行星有八顆,分彆是水哪些行星是岩石行星?
  行星的大小、組成成分和顔色各不相同。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通常又稱“岩石”或“類地”行星。火星、水星和金星的組成成分與地球相似。太陽熱量使得氫和氦等輕元素蒸發到星際空間。大部分岩石與金屬就在這一區域中保留下來,相互聚集,形成太陽係內的岩石行星。它們沒有行星環,並且,隻有地球和火星存在衛星。
  哪些行星是氣態巨行星?
  這四顆外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被稱作氣態巨行星。氣態巨行星的體積遠遠大於類地行星的體積,也都有著行星環和多顆衛星。它們主要由氫、氦、冰凍水、氨、甲烷和一氧化碳組成。其中,木星與土星中,氫和氦的含量最大,天王星與海王星中,冰(冰凍水、氨、甲烷與一氧化碳)的含量最大。
  什麼是X行星?
  20世紀30年代,美國數學傢和天文學傢帕西瓦爾·羅威爾(Percival Lowell)下決心在海王星軌道之外找到一顆行星,他把這顆假設的行星稱為“X行星”。這次研究最終導緻冥王星被發現,但是多年以來,很多天文學傢都認為,海王星的軌道之外一定還存在一顆比冥王星更大的行星。這是因為,海王星的軌道似乎受到一個未知行星的引力的影響。更新的研究錶明,大型X行星不太可能存在,但X行星這一術語仍舊用來指代太陽係中尚未發現的行星。
  我們的行星是誰命名的?
  除瞭地球以外,其他行星的名字都源於希臘與羅馬神話。肉眼易見的五大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叫法。根據它們的運動和外部特徵,羅馬人把它們叫作行星,意為“流浪者”。舉個例子,他們用眾神之王的名字為木星命名,用羅馬美麗之神的名字為最明亮的金星命名,用戰爭之神的名字為泛紅的火星命名,用農業之神的名字為土星命名。這些羅馬名字被歐洲的語言與文化所采用,並成為標準的科學名稱。
  在所有行星上,一天都是一樣長嗎?
  不是,不同行星上,一天的長度也不相同。一天是一顆行星繞自己的軸心運轉一周所用的時間。金星和天王星與其他行星運轉的方嚮相反,呈反嚮鏇轉。地球上的一天為24個小時,土星上的一天則為10.5個小時。
  哪些行星有行星環?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周圍都環繞著行星環或者由岩石組成的細帶子。木星的行星環很細很黑,在地球上難以看到。土星的行星環五顔六色,很寬很明亮。天王星周圍有九條漆黑的行星環,海王星的行星環也是黑色的,但包含一些明亮的圓弧。曾經,包括地球在內的所有行星都有著行星環。這些行星環很不穩定,它們的組成物質要麼消失在太空之中,要麼被這些行星的衛星所吸收。
  有紅色行星嗎?
  有。火星是距離太陽第四遠的行星,被稱作紅色行星。由於火星錶麵的岩石含有銹鐵,所以它看起來是紅色的。火星的大氣層由雲、風和塵暴組成—它的紅色塵土飄浮在大氣層中,使天空呈現齣一片紅色。火星有兩個衛星,它繞太陽運轉一圈為687天,繞自己的軸心運轉一圈為每24小時37分鍾。
  哪顆行星很可能漂浮在水麵上?
  土星是太陽係中的第二大行星,密度最小。水的密度是1剋/立方厘米。而土星主要由氣體和水組成,密度為0.69剋/立方厘米。這意味著,如果能獲取一大塊土星,並把它拖迴地球,它能在你的遊泳池中漂浮起來。
  哪顆行星能熔化金屬?
  大部分人認為,由於水星距離太陽最近,所以溫度也最高。然而,距離太陽第二近的金星卻有著最高的溫度,這是因為金星含有大氣層。金星的大氣層主要由二氧化碳組成,如同一個溫室。太陽熱量進入金星大氣層以後,無法摺迴,使得其錶麵溫度高達482攝氏度。這麼高的溫度足以熔化包括石墨、锡和鋅在內的多種金屬。
  太空中哪裏可以溜冰?
  木衛二是木星的一個衛星,隻要穿上宇航服,便有可能在這裏溜冰。木衛二比地球的衛星稍小,錶麵覆蓋著光滑的冰。它的引力隻有地球引力的八分之一,人在上麵可以大步跨越。然而,木衛二上的溫度低達零下200攝氏度,這意味著一納秒之內你就會被凍僵。海衛一是海王星的衛星,也是太陽係中唯一溫度比木衛二還低的天體,海衛一上有一個獨特的“冰火山”,此外,它的錶麵溫度低達零下235攝氏度。
  ……

前言/序言

  當維色玻盈科齣版社的齣版商羅傑·詹尼剋(Roger J?necke)來和我商量修訂《愛問百科:從小問到大卻沒找到答案的問題》第一版時,我有點遲疑。有人也許會問,這本書囊括瞭4到14歲的孩子所有會問的問題,參考價值極高,為什麼還要修訂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孩子們的問題稀奇古怪……而且沒完沒瞭……
  “世界各地的人們”這一章,將帶你踏上環遊地球的旅程,為你解答許許多多有趣的問題,例如最小的國傢(梵蒂岡)和最大的國傢(俄羅斯)分彆是哪一個。本章還將細細講述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為你解釋以下問題:為什麼會有不同的宗教?為什麼人們說不同的語言?哪種語言說的人最多(漢語普通話)?此外,你還可以比較城市居民和農民之間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前者住在熙熙攘攘的城市,後者則以土地為生。說到農場生活,你知道為什麼馬兒站著睡覺嗎?在這個部分,你都會找到它們的答案。
  也許,對於孩子們(大人們也一樣)來說,最有趣的話題,莫過於自己的身體偶爾齣現的神秘狀況瞭,當他們進入快速生長的青春期階段而麵臨各種雷區時,好奇心便愈發膨脹。“我的身體”這一章介紹瞭孩子們的身體在成長過程中發生的諸多變化,涵蓋瞭身體的各項基本功能,從肌肉如何工作到為什麼指關節有裂紋。此外,我們並沒有迴避一些不太雅觀的話題(或許更有意思,這取決於你的年齡和觀點),對有關汗水、粉刺、疣、痂、嘔吐、打嗝和呃逆的問題也—做瞭解答。
  孩子們從小就熟悉動物,喜歡動物,對於很多人來說,這種喜歡會持續一生。“大大小小的生物”這一章迴答瞭有關各種動物的諸多問題:從古老的恐龍到最微小的昆蟲和蜜蜂般大小的蝙蝠,再到速度最慢的哺乳動物(樹懶)和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有時,學到一點小小的知識—例如為什麼每匹斑馬身上的黑白條紋都不同—便能激發我們去觀察周圍的世界,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
  在“植物”這一章,充滿好奇心的孩子將學到:植物不僅能裝點院子,讓院子變漂亮,它還是地球上獨特的生態係統賴以存在的基礎,它們的生命係統復雜而且不可思議。想知道光閤作用的簡單解釋嗎?這裏就有答案。想知道自傢後院裏的植物和在北極苔原上存活下來的植物有什麼不同嗎?現在就能揭曉。你一直很想知道有沒有一朵足夠大的花能讓你當船坐嗎?在亞馬孫叢林中,王蓮葉子的直徑能長到兩米長,可以承受一個小孩子的體重。
  我們所有人—年輕的和還沒老糊塗的—每天都會用到許許多多的高科技工具和設備。很難想象,如果沒有瞭手機和電子郵件,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更彆提沒有電梯、飛機、電視機和電燈瞭。但是,是什麼科技奇跡讓這些設備發揮作用的呢?“事物的工作原理”這一章會一一做齣解釋。你知道電視機是靠光電元件、電子信號和麥剋風工作的嗎?那麼,它們是如何共同發揮作用的呢?你有想過X光是如何拍片或者潛水艇是如何在水中沉浮的嗎?條形碼又是什麼?為什麼商店和顧客需要它們?數字、計數、度量衡和報時又是什麼?“數學、度量與時間”將繼續完善前一章的內容,同時也會講述孩子們在學校遇到的話題。
  “日常生活”這一章將對一些至關重要的問題做齣解答,比如:“怎樣獲得更多的零用錢?”“為什麼要跟兄弟姐妹和諧相處?”“為什麼要去上學?”“為什麼狗狗搖尾巴和吠叫?”“為什麼要做作業(假設作業沒被狗狗吃掉)?”此外,這一章還將幫助孩子們瞭解不同傢庭成員的角色,嚮他們解釋實話實說、舉止禮貌和保持風度等行為的價值。最後,我們也預測瞭一些比較難迴答的問題,包括離婚、衰老和死亡。
  有人說,孩子就像海綿,以驚人的速度汲取著豐富多彩和深遠廣博的信息。這種飛快的學習速度一部分緣於生理的發展,但是,如果沒有好奇心和興趣的話,他們很可能就會一無所獲。雖然這些特質常常錶現在孩子們身上,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隻是年輕人的專利。如果幸運的話,學習新知識和深化認識的興奮之情將會與我們相伴一生。
  —吉娜·米西若格魯

《愛問百科:從小問到大卻沒找到答案的問題》 這是一本為你和你的孩子量身打造的知識寶庫,旨在解答那些從小到大,無數個“為什麼”卻在尋常解答中遺漏的、隱藏在日常生活角落裏的奇妙問題。 你是否曾經被孩子天馬行空的問題問得啞口無言?“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的?”、“小鳥為什麼會飛?”、“為什麼月亮有時圓有時缺?”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蘊含著引人入勝的科學原理和有趣的知識。而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好奇心也愈發旺盛,問題也變得更加深入和復雜:“彩虹到底有多少種顔色?”、“打雷的聲音為什麼那麼響?”、“為什麼我們會做夢?”…… 《愛問百科:從小問到大卻沒找到答案的問題》正是應運而生,它不僅僅是一本兒童讀物,更是傢長和孩子共同探索未知、激發求知欲的得力助手。本書精心挑選瞭上百個孩子們最常問、也最容易被忽視的“刁鑽”問題,並用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方式一一解答。我們深入淺齣地講解科學、曆史、自然、人文等各個領域的知識,讓知識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滿趣味和吸引力。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 視角獨特,聚焦“被遺忘”的疑問: 我們深諳孩子們的好奇心總是齣人意料,往往會關注那些成人視角下“理所當然”卻未曾深入探究的細節。例如,為什麼洗澡水涼瞭會産生“水汽”?為什麼有時候會覺得“時間過得真快”?為什麼我們有時候會“打嗝”?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問題,卻能打開孩子認識世界的大門。 深度與廣度的完美結閤: 針對每一個問題,我們不僅提供簡潔明瞭的答案,更會追溯其背後的科學原理、曆史淵源或文化意義。我們相信,真正的理解來自於對事物多維度的認識。比如,在解答“為什麼月亮有陰晴圓缺”時,我們會詳細介紹月相變化的科學機製,同時也會提及自古以來人類對月亮的各種神話傳說和文化象徵,讓孩子在理解科學的同時,也感受文化的魅力。 語言風格生動活潑,貼近兒童思維: 我們摒棄瞭成人化的專業術語和枯燥的講解方式,轉而采用孩子們能夠理解的語言,輔以豐富的比喻、生動的類比和有趣的故事情節。例如,在解釋“為什麼我們會有影子”時,我們會將其比作“跟隨著我們的‘小跟班’”,讓孩子們輕鬆掌握光綫和物體之間的關係。 圖文並茂,視覺化學習體驗: 本書配有大量精美插畫,圖文結閤,使抽象的概念變得具象化,視覺化的呈現方式能夠更有效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加深他們的記憶和理解。每一頁都仿佛打開瞭一個充滿驚喜的知識小宇宙。 拓展性強,鼓勵深度思考: 在解答問題的同時,我們還會適時提齣引導性的問題,鼓勵孩子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科學探究的精神。例如,在解答“為什麼會有四季”後,我們會鼓勵孩子思考“其他星球會有四季嗎?為什麼?” 傢長也可受益的知識夥伴: 本書不僅是給孩子的禮物,也是給傢長的參考。在與孩子互動問答的過程中,傢長們也能重新審視和學習那些曾經被自己忽略的知識點,成為孩子最好的學習夥伴和引導者。 本書涵蓋的內容,將帶領您和您的孩子穿越知識的海洋,探索無限的可能: 自然界的奧秘: 為什麼草是綠色的,而花朵有各種顔色?(光閤作用、色素的奧秘) 為什麼下雨前空氣會聞起來特彆好聞?(雨前泥土散發的獨特氣味) 為什麼有些動物會鼕眠?(能量儲備、環境適應) 為什麼鳥兒能飛,我們卻不能?(翅膀的結構、空氣動力學) 為什麼海浪會拍打沙灘?(風、月球引力、潮汐) 為什麼樹葉會變色然後掉落?(季節變化、植物生理) 為什麼閃電和雷聲會同時齣現,但我們先看到閃電?(光速與聲速的差異) 為什麼鯨魚會把水柱噴嚮空中?(呼吸、噴水孔的構造) 為什麼星星在晚上纔會齣現?(地球的自轉、白天太陽光的遮蓋) 為什麼火山會噴發?(地殼運動、岩漿的力量) 身體與感知的奇妙: 為什麼我們會笑,也會哭?(情緒的錶達、生理反應) 為什麼我們會打哈欠?(大腦缺氧、體溫調節) 為什麼我們睡覺時會做夢?(大腦活動、記憶整閤) 為什麼有時候會感覺“腳麻瞭”?(血液循環、神經壓迫) 為什麼我們會有不同的指紋?(基因、胎兒發育) 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冷,覺得熱?(體溫調節、外部環境影響) 為什麼我們會感到飢餓,感到飽?(消化係統、激素調控) 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放屁”?(消化過程中的氣體産生) 為什麼我們會“打嗝”?(膈肌收縮、空氣吞咽) 為什麼我們有時候會“眨眼”?(保護眼睛、保持濕潤) 日常生活中的科學: 為什麼肥皂水能把油汙洗乾淨?(錶麵張力、乳化作用) 為什麼熱氣球會飛起來?(空氣密度、浮力原理) 為什麼我們做的冰塊,融化後會變少?(物質狀態的變化) 為什麼牛奶放久瞭會“壞掉”?(細菌的生長、發酵) 為什麼我們需要刷牙?(口腔衛生、細菌清除) 為什麼會産生“靜電”?(物體摩擦、電荷轉移) 為什麼衣服洗瞭會乾淨?(洗滌劑的作用、摩擦力) 為什麼我們可以聽到不同的聲音?(聲波的傳播、耳朵的結構) 為什麼我們需要睡覺?(身體修復、大腦休息) 為什麼我們會在鼕天感覺“冷”?(熱量散失、空氣溫度) 曆史與人文的探索: 為什麼有些古老的東西會“消失”?(時間的流逝、自然侵蝕) 為什麼我們會有不同的語言?(曆史演變、地理隔絕) 為什麼我們需要“數數”?(數量的概念、社會發展) 為什麼會有“地圖”?(空間認知、導航需求) 為什麼我們會“害怕”?(生存本能、心理反應) 為什麼會有“夢想”?(人類的願望、對未來的憧憬) 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忘記”?(記憶的形成與衰退) 為什麼會有“笑話”?(幽默感、文化共鳴) 為什麼會有“遊戲”?(娛樂、技能學習) 為什麼會有“故事”?(情感交流、經驗傳承) 《愛問百科:從小問到大卻沒找到答案的問題》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場關於好奇心、探索和發現的旅程。它將點燃孩子心中對知識的渴望,培養他們敏銳的觀察力、嚴謹的邏輯思維和獨立的判斷能力。同時,它也將為傢長提供一個與孩子親密互動、共同成長的絕佳機會,讓每一個“為什麼”都成為連接親子情感的橋梁,讓知識的光芒照亮孩子成長的每一個角落。 這本書,將陪伴您和您的孩子,從好奇的童年,走嚮睿智的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作為一個成年人,在閱讀過程中數次被作者的提問角度所摺服。很多我們成年後習以為常、不再過問的現象,比如“為什麼影子是黑色的?”或者“聲音是如何傳播的?”這本書都能提供一個極其清晰且充滿啓發性的解釋框架。它的敘事邏輯非常清晰,總能從一個孩子視角齣發,然後層層遞進,最終構建齣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這種敘事結構的好處在於,它確保瞭即便是對科學一竅不通的讀者也能輕鬆跟上節奏,而那些已經具備一定基礎的人,也能從中找到新穎的理解角度。我甚至開始反思自己以往是如何嚮彆人解釋這些基本概念的,這本書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更具同理心的溝通模闆。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細節處理堪稱一流,那種厚重卻不失精緻的手感,讓人愛不釋手。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處理上體現齣的“匠心”。很多時候,百科全書類書籍為瞭追求信息量而犧牲瞭閱讀的愉悅感,但這本則找到瞭完美的平衡點。它的語言風格時而幽默詼諧,時而又充滿瞭哲學的思辨性,仿佛是在和一位博學多識的長者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它沒有給我們標準答案,而是引導我們去思考“如何找到答案”,這種思維訓練遠比單純的知識灌輸重要得多。可以說,它成功地將“知識的重量”轉化為瞭“探索的樂趣”,這對培養下一代的批判性思維至關重要。

評分

這套書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完全顛覆瞭我對傳統科普讀物的認知。它不是那種一本正經地講解晦澀理論的工具書,更像是一位充滿好奇心的老朋友,帶著你一起探索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從未深究的“為什麼”。從天文學的浩瀚星辰到日常生活中那些微小的物理現象,它都能用一種近乎童話般的語言來描述,卻又絲毫不失科學的嚴謹性。我特彆喜歡它那種鼓勵提問的氛圍,好像作者在用行動告訴我:“大膽地問吧,沒有愚蠢的問題,隻有尚未找到答案的探索。”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世界的看法都變得立體起來瞭,不再滿足於錶麵的現象,而是渴望去挖掘背後的邏輯和原理。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重要的是點燃瞭那種對未知世界持續探索的熱情,非常適閤需要激發孩子求知欲的傢庭。

評分

說實話,初拿到這本精裝書時,我還有點擔心它是不是又是一本故作高深的“百科全書”,畢竟“從小問到大”這個標題聽起來就有些宏大。然而,一旦翻開,那種閱讀的流暢感和被親切感包圍的感覺就立刻抓住瞭我。它的排版設計極為巧妙,大片的留白和恰到好處的插圖,讓原本可能枯燥的知識點變得生動有趣,閱讀體驗極佳。它處理復雜概念的方式,簡直可以稱得上是藝術品——化繁為簡,卻保留瞭核心的精髓。我發現自己不再是抱著“我要學習”的心態去閱讀,而是純粹地沉浸在解決一個個小謎團的樂趣之中。這種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遠比死記硬背來得深刻和持久。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提供信息,更在於提供瞭一種探索知識的優雅途徑。

評分

自從傢裏有瞭這套書,客廳裏的話題明顯增多瞭。孩子們不再是埋頭於電子屏幕,而是會拿著書中的某個概念跑來問我:“爸爸/媽媽,書上說……”更有趣的是,他們開始互相之間討論書中的內容,甚至開始編造自己的“小實驗”來驗證書中的說法。這本書成功地在傢庭內部搭建起瞭一個共同學習和交流的平颱。它最大的成就,我認為在於它培養瞭一種“求真”的本能,讓提問成為一種習慣,而不是一種負擔。它不是那種讀完一遍就束之高閣的工具書,而是一本會隨著年齡增長、每次重讀都會有新發現的成長夥伴。強烈推薦給所有珍視孩子好奇心的傢庭。

評分

好,不錯的書籍,買來給小孩看

評分

還不錯,買迴來對付兒子的各種問題的

評分

包裝很好、紙張不錯,快遞迅速。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這本書還不錯,值得一讀,滿意

評分

好的?

評分

不錯,孩子喜歡

評分

給孩子看的,解答瞭他不少問題。

評分

科普書,挺好的長知識,好看,跟孩子一起看不錯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