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華臨床醫學影像學:骨關節與軟組織分冊》作為“中華臨床醫學影像學叢書”的一個分冊,共十七章,內容豐富,而且采用瞭條目式結構的編寫方式,層次分明,條理清晰,便於讀者閱讀和記憶。《中華臨床醫學影像學:骨關節與軟組織分冊》論述瞭肌骨係統影像檢查技術、骨關節先天性疾病、創傷、感染、缺血壞死、腫瘤以及血液係統、內分泌、代謝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骨關節病變、理化因素所緻骨關節疾病、軟組織病變、骨關節疾病治療後影像學、肌骨疾病的介入放射學等內容;對各種肌骨係統疾病的概念、命名、分類、病因、病理、遺傳、流行病學和人口統計信息、臨床錶現和實驗室檢查、病程與預後、治療與隨訪、各種影像檢查錶現及比較、診斷與鑒彆診斷等知識進行瞭較全麵的介紹。《中華臨床醫學影像學:骨關節與軟組織分冊》力求用豐富的圖像、簡明精準的語言在傳統影像學內容的基礎上介紹肌骨係統影像診斷方麵的新知識、新技術。
作者簡介
孟悛非,現任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醫學影像學係主任、醫學影像科學科帶頭人、二級教授;兼任《中華放射學雜誌》編委會顧問。
196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原北京醫學院)醫療係,後獲醫學碩士學位。自1983年在中山大學附屬di一醫院放射科工作,曆任醫師、講師、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一直從事醫學影像診斷、教學和研究T作,專長於骨關節與軟組織、神經係統疾病的影像診斷,特彆在骨關節影像診斷方麵有較深入的學習和研究。
主要研究工作方嚮:骨腫瘤影像學徵象的病理學基礎係列研究;CT、MRI新技術在骨關節和軟組織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外周神經成像的研究。主編《臨床MRI診斷學》《骨關節的影像與臨床》《骨關節影像學》《疾病治療後影像學叢書》,任《臨床CT診斷學》副主編,《實用放射學》第3、第4版肌骨係統篇主編。參與編寫5種12個版本的影像學教材,參與編寫專著多部。主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醫學影像學》,該教材是全國高等學校醫學規劃教材、國傢精品課程教材。
內頁插圖
目錄
1 骨關節與軟組織影像檢查技術
第1節 X綫攝影檢查技術
第2節 CT檢查技術
第3節 MRl檢查技術
第4節 放射性核素顯像技術
第5節 超聲技術
2 先天性骨與關節疾病
第1節 先天性骨骼畸形
第2節 骨軟骨發育異常
第3節 染色體病
3 骨與關節創傷
第1節 概述
第2節 上肢創傷
第3節 下肢損傷
第4節 胸廓骨關節創傷
第5節 骨盆創傷
第6節 顱麵骨創傷
第7節 頜麵部損傷
4 骨與關節感染性疾病
第1節 化膿性感染
第2節 骨關節結核
第3節 特殊骨感染
5 骨壞死和骨軟骨炎
第1節 概述
第2節 上肢骨
第3節 下肢骨
第4節 脊椎
第5節 骨盆
第6節 剝脫性骨軟骨炎
6 骨與關節腫瘤和腫瘤樣病變
7 血液及造血係統疾病
8 內分泌和代謝性疾病
9 關節退行性疾病
10 自身免疫相關性關節病
11 關節肌肉、韌帶及肌腱運動損傷
12 理化因素所緻骨與關節疾病
13 脊柱病變
14 骨與關節其他疾病
15 軟組織病變
16 骨關節治療後影像學
17 骨關節與軟組織疾病的介入放射學
中英文專業詞匯索引
附錄
圖目錄
前言/序言
骨關節與軟組織的結構復雜,病種繁多,其影像診斷有較高的難度。近年來,醫學影像學技術獲得瞭飛速發展,各種新技術層齣不窮,極大地擴展瞭骨關節與軟組織係統疾病影像診斷的深度和廣度,提高瞭影像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和準確性,但同時也對醫生的影像診斷水平有瞭更高的要求。無論是影像科醫生還是骨科醫生,都需要對骨關節與軟組織係統影像診斷的知識進行不斷的更新和完善,但麵對海量信息,如何迅速而有效地獲取所需知識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本書作為“中華臨床醫學影像學”叢書的一個分冊,共十七章,內容豐富,而且采用瞭條目式結構的編寫方式,層次分明,條理清晰,便於讀者閱讀和記憶。本書論述瞭骨關節與軟組織係統影像檢查技術、骨關節先天性疾病、創傷、感染、缺血壞死、腫瘤以及血液係統、內分泌、代謝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骨關節病變、理化因素所緻骨關節疾病、軟組織病變、骨關節疾病治療後影像學、骨關節與軟組織係統疾病的介入放射治療學等內容;對各種骨關節與軟組織係統疾病的概念、命名、分類、病因、病理、遺傳、流行病學信息、臨床錶現和實驗室檢查、病程與預後、治療與隨訪、各種影像學檢查錶現及比較、診斷與鑒彆診斷等知識進行瞭較全麵的介紹。本書力求用豐富的圖像、簡明精準的語言在傳統影像學內容的基礎上介紹骨骼肌肉係統影像診斷方麵的新知識、新技術,為讀者帶來全新的閱讀感受。
本書邀請瞭國內十餘位骨關節與軟組織係統影像診斷方麵的知名專傢參加編寫,書稿凝結著他們的心血,也因他們的無私奉獻而增加瞭價值。本書的編寫還得到瞭北京大學醫學齣版社的關心和支持,在此錶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謝。由於編者的知識和水平所限,書中難免有錯漏和不全麵之處,還請各位同道不吝賜教和指正。
《現代骨科影像診斷學》 全麵解析骨骼、關節與軟組織影像學前沿進展 本書旨在係統梳理和深入闡釋骨骼、關節及軟組織疾病的現代影像學診斷技術與應用。內容涵蓋瞭從基礎解剖到復雜病變的影像學錶現,力求為臨床醫生提供一本權威、實用且信息量豐富的參考指南。 第一部分:影像技術與基本原理 本部分將詳細介紹當前骨關節與軟組織影像學診斷中最常用和最前沿的技術,包括: X綫檢查: 經典但不可或缺的成像方式,強調其在骨摺、骨質疏鬆、關節退變等疾病中的基礎地位,並探討其在不同部位(如四肢、脊柱、顱骨)的特定應用和影像判讀要點。 計算機斷層掃描(CT): 重點介紹CT在骨骼結構細節評估、骨摺分型、關節內病變觀察、鈣化與骨質疏鬆癥量化診斷等方麵的優勢。我們將深入探討多層螺鏇CT(MSCT)和計算機輔助診斷(CAD)在提高診斷效率和準確性方麵的作用。 磁共振成像(MRI): 詳細闡述MRI在軟組織分辨率方麵的卓越錶現,特彆是在評估肌肉、肌腱、韌帶、半月闆、關節軟骨、滑膜、骨髓及周圍神經等結構中的關鍵作用。本書將深入講解不同MRI序列(如T1WI、T2WI、STIR、DWI、T2等)的原理及其在特定病變診斷中的價值,並涵蓋關節增強MRI、彌散張量成像(DTI)等新技術在骨關節與軟組織疾病診斷中的應用。 超聲檢查: 強調超聲在淺錶器官、肌腱、韌帶、滑膜、關節積液及一些軟組織腫塊診斷中的便捷性和實時性。我們將探討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評估血流信號、區分良惡性病變中的作用,以及肌骨超聲介入性操作(如穿刺活檢、藥物注射)的影像引導。 核醫學影像: 介紹骨掃描(全身骨顯像)在發現骨轉移瘤、炎癥、創傷、骨髓炎等全身性骨骼病變中的敏感性。本書還將簡要提及PET/CT在某些腫瘤性骨骼病變診斷和療效評估中的應用。 介入性影像學技術: 探討在影像引導下進行的關節腔穿刺、抽吸、藥物注射、活檢等操作,以及其在診斷和治療中的地位。 第二部分:骨骼係統影像診斷 本部分將聚焦骨骼係統各類疾病的影像學診斷,覆蓋廣泛,包括: 創傷與骨摺: 詳細分析骨摺的X綫、CT和MRI錶現,包括骨摺的類型(如綫性骨摺、粉碎性骨摺、壓縮性骨摺)、移位程度、纍及關節的情況,以及陳舊性骨摺和不愈閤的影像學特徵。特彆關注骨骺損傷、關節內骨摺和應力性骨摺的診斷。 骨腫瘤: 係統介紹骨骼良性腫瘤(如骨樣骨瘤、骨母細胞瘤、骨軟骨瘤、內生軟骨瘤、骨巨細胞瘤等)和惡性腫瘤(如骨肉瘤、軟骨肉瘤、尤文氏肉瘤、骨髓瘤等)的影像學特點,強調CT和MRI在腫瘤定性、分期、評估侵襲範圍以及監測治療反應中的作用。 炎癥性骨病: 深入探討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結核性骨關節病等的影像學錶現,重點分析CT和MRI在早期診斷、病竈範圍確定和並發癥評估中的價值。 骨質疏鬆癥: 介紹X綫、CT定量測量以及MRI在骨質疏鬆癥診斷中的作用,以及骨質疏鬆性骨摺的影像學特點。 代謝性骨病: 闡述佝僂病、骨軟化病、帕金森病相關骨質疏鬆等疾病的影像學錶現。 先天性骨骼發育異常: 涵蓋多指/並指、脊柱側彎、骨骺發育不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等疾病的影像學評估。 第三部分:關節與軟組織影像診斷 本部分將重點關注關節和周圍軟組織病變的影像學診斷,內容包括: 關節退行性病變: 詳盡分析骨關節炎的影像學分期和不同關節(如膝關節、髖關節、脊柱關節)的影像學特徵,重點闡述MRI在早期軟骨損傷、骨贅形成和關節周圍滑膜病變診斷中的敏感性。 關節炎: 詳細介紹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性關節炎等炎性關節病的影像學特徵,尤其強調MRI在早期滑膜增生、骨髓水腫和關節周圍軟組織炎癥診斷中的重要作用。 關節損傷: 重點分析韌帶損傷(如交叉韌帶、側副韌帶)、半月闆撕裂、關節囊撕裂、關節盂唇損傷等的MRI診斷,提供詳實的影像學判讀指南。 關節軟骨病變: 深入探討關節軟骨損傷、軟骨下骨挫傷、骨軟骨炎等疾病的MRI診斷,並介紹三維重建CT在評估關節軟骨下骨缺損中的應用。 滑膜與關節囊病變: 介紹滑膜增生、滑膜囊腫、滑膜軟骨瘤病等疾病的影像學特點。 軟組織腫瘤: 係統介紹軟組織的良性腫瘤(如脂肪瘤、縴維瘤、神經鞘瘤、血管瘤等)和惡性腫瘤(如脂肪肉瘤、縴維肉瘤、橫紋肌肉瘤、滑膜肉瘤等)的影像學錶現,重點分析CT和MRI在區分良惡性、評估腫瘤大小、位置、侵犯範圍及與周圍結構關係方麵的價值。 軟組織感染: 深入闡述肌腱炎、肌腱斷裂、滑囊炎、蜂窩織炎、膿腫等軟組織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學診斷,強調MRI在早期診斷和病竈範圍確定中的優勢。 肌腱與韌帶病變: 詳細分析肌腱炎、肌腱撕裂、鈣化性肌腱炎、韌帶撕裂、韌帶鬆弛等的影像學錶現。 神經卡壓綜閤徵: 介紹腕管綜閤徵、肘管綜閤徵、梨狀肌綜閤徵等常見神經卡壓綜閤徵的影像學診斷,重點闡述MRI在評估神經受壓程度和尋找病因方麵的作用。 骨髓病變: 討論骨髓水腫、骨髓縴維化、骨髓脂肪性萎縮等骨髓性病變的影像學錶現。 疼痛性軟組織腫塊: 涵蓋創傷性血腫、肌腱鞘囊腫、神經鞘瘤、脂肪瘤等常見軟組織腫塊的影像學鑒彆診斷。 第四部分:特定部位的影像學診斷 本部分將針對骨關節與軟組織疾病在人體不同部位的特殊性,進行細緻的分析: 脊柱影像學: 重點關注頸椎、胸椎、腰椎的骨摺、椎間盤突齣、椎管狹窄、脊柱側彎、骨腫瘤、脊髓病變等。 肩關節影像學: 詳述肩袖損傷、肩峰下撞擊綜閤徵、盂唇損傷、復發性肩關節脫位等的MRI診斷。 肘關節影像學: 分析肘關節的骨摺、韌帶損傷、肌腱病變、神經卡壓等。 腕與手部影像學: 涵蓋腕骨骨摺、腕管綜閤徵、腱鞘囊腫、關節炎等。 髖關節影像學: 重點介紹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炎、髖臼盂唇損傷、股骨頸骨摺的影像學診斷。 膝關節影像學: 詳盡分析半月闆撕裂、交叉韌帶損傷、側副韌帶損傷、髕骨不穩、骨關節炎等的MRI診斷。 踝與足部影像學: 討論踝關節扭傷、跟腱斷裂、足底筋膜炎、蹠骨應力性骨摺等的影像學評估。 第五部分:影像診斷的質量控製與未來展望 影像報告規範: 強調規範、清晰、準確的影像報告撰寫原則,為臨床提供有價值的診斷信息。 新技術與發展趨勢: 展望人工智能(AI)在影像診斷中的應用、虛擬現實(VR)在術前規劃中的作用,以及定量影像學在疾病評估中的前景。 本書集結瞭骨關節與軟組織影像學領域的資深專傢,以大量高質量的影像圖片和清晰的文字描述,輔以臨床病例分析,旨在為放射科醫生、骨科醫生、康復科醫生、風濕免疫科醫生以及相關專業的醫學生提供一套係統、全麵的學習和參考資料。相信本書的齣版將有助於提升我國骨關節與軟組織疾病的影像診斷水平,最終惠及廣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