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学

内燃机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 全兴信 著,李钟福 译
图书标签:
  • 内燃机
  • 发动机
  • 机械工程
  • 汽车工程
  • 动力机械
  • 热力学
  • 燃烧学
  • 汽车维修
  • 工程技术
  • 机械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13803
版次:1
商品编码:11853498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内燃机先进技术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9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内燃机是汽车、飞机、火箭等核心部分发动机的统称,其包含了机械工程学中所学的热力学、流体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力学、热传递、燃烧学、润滑工学等基本力学和应用力学的方方面面。本书用简单的语言讲述了和内燃机相关的新技术,便于学生学习,工作人员应用。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概述1
1.1.1热力机1
1.1.2内燃机的特征2
1.1.3汽车发动机的历史4
1.2内燃机的工作原理6
1.2.1四冲程发动机6
1.2.2二冲程发动机11
1.2.3转子发动机14
1.2.4分层进气发动机17
1.3汽车用内燃机的分类18
1.4现状和未来21
1.4.1现行发动机21
1.4.2未来发动机23
练习题29
第2章内燃机热力学31
2.1热力学基础31
2.1.1单位31
2.1.2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33
2.1.3混合气的性质37
2.1.4热效率和平均有效
压力40
2.2空气标准理想循环43
2.2.1奥托循环44
2.2.2狄塞尔循环(柴油循
环)46
2.2.3沙巴特循环48
2.2.4阿特金森循环51
2.3理想循环的探讨53
2.3.1理想循环的比较53
2.3.2实际发动机上的应用55
2.3.3进气、排气过程解释59
2.4燃料-空气循环66
2.4.1循环的假设66
2.4.2p-V线图68
2.4.3热效率69
2.4.4与实际循环的比较70
练习题72
第3章内燃机的性能和测试74
3.1发动机性能74
3.1.1概述74
3.1.2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因素86
3.1.3发动机性能曲线89
3.2指示线图的说明91
3.2.1指示功和指示平均有效
压力91
3.2.2指示线图92
3.2.3多变指数94
3.3发动机性能影响因素的
影响96
3.3.1设计因素96
3.3.2运行条件99
3.3.3环境因素102
3.4发动机的能量平衡103
3.4.1净指示功103
3.4.2冷却损失104
3.4.3摩擦损失105
3.5发动机性能试验107
3.5.1测功机107
3.5.2压力计109
3.5.3性能试验110
练习题115
第4章燃料和燃烧117
4.1燃料117
4.1.1原油的精制117
4.1.2液体燃料120
4.1.3气体燃料128
4.1.4替代燃料130
4.2燃烧137
4.2.1燃烧的化学反应137
4.2.2燃烧形态147
4.2.3自燃和点火158
练习题163
第5章汽油机164
5.1混合气形成164
5.1.1混合气的生成164
5.1.2要求混合比166
5.1.3气体交换167
5.2进气系统、燃油供给
系统168
5.2.1进气系统168
5.2.2燃料供给系统171
5.2.3可变气门装置174
5.3燃烧室和点火系统176
5.3.1燃烧室176
5.3.2点火系统178
5.4汽油机的燃烧185
5.4.1正常燃烧185
5.4.2异常燃烧191
5.5发动机的电子控制195
5.5.1电子控制概述195
5.5.2电子控制输入传
感器197
5.5.3电子控制项目200
5.6燃料消耗率208
5.6.1燃料消耗率的影响
因素208
5.6.2降低燃料消耗率的
技术209
5.6.3稀薄燃烧214
5.6.4可变装置221
练习题223
第6章柴油机225
6.1柴油机的基本原理225
6.1.1运行状态225
6.1.2运行条件227
6.1.3燃油喷射系统229
6.1.4燃烧室230
6.2燃烧室进气系统234
6.2.1混合气的形成235
6.2.2涡轮增压系统240
6.2.3废气再循环(EGR)
系统243
6.3机械式燃油喷射系统245
6.3.1燃油喷射系统的
构成246
6.3.2燃油喷射装置247
6.3.3燃油输送过程252
6.3.4喷油器254
6.4电控燃油喷射系统256
6.4.1概述256
6.4.2燃油喷射量和喷射
时刻256
6.4.3喷射特性259
6.4.4喷油器265
6.4.5柴油机的电子控制266
6.5柴油机的燃烧268
6.5.1燃烧过程268
6.5.2热发生率和燃烧
特性272
6.5.3柴油机爆燃275
6.6柴油机提高燃油效率的
技术276
6.6.1燃烧技术276
6.6.2涡轮增压器的改善279
6.6.3柴油混合动力280
练习题283
第7章进/排气系统和增压
系统284
7.1四冲程发动机284
7.1.1气体交换过程284
7.1.2气门机构285
7.1.3进气门/排气门的气体
流动292
7.1.4气门的开闭时刻297
7.1.5进气/排气系统动态
增压301
7.2二冲程发动机309
7.2.1扫气过程309
7.2.2扫气性能312
7.2.3扫气模型314
7.2.4二冲程发动机的
分类316
7.2.5二冲程发动机的
性能319
7.3增压320
7.3.1增压器的种类320
7.3.2增压式发动机循环323
7.3.3涡轮增压器的种类326
练习题329
第8章内燃机的冷却330
8.1冷却的重要性330
8.2热传递331
8.3热平衡和冷却系统336
8.3.1发动机的热平衡336
8.3.2冷却系统338
8.4热传递经验式344
8.4.1气缸内温度的变化344
8.4.2气体热传递345
8.4.3辐射热传递347
8.4.4气体传热量349
8.5燃烧室表面温度和热流351
8.5.1测量方法351
8.5.2汽油机353
8.5.3柴油机355
8.6燃烧室热负荷356
8.6.1燃烧室各部位温度356
8.6.2发动机变量的影响360
练习题364
第9章内燃机的润滑与摩擦365
9.1润滑365
9.1.1基本概念365
9.1.2润滑结构366
9.2油膜润滑369
9.2.1润滑过程369
9.2.2润滑理论370
9.3发动机各部位的润滑375
9.3.1活塞系统375
9.3.2曲轴系统379
9.3.3动态气门系统381
9.4润滑系统383
9.4.1润滑装置383
9.4.2润滑方式385
9.4.3润滑油386
9.5摩擦390
9.5.1摩擦损失的种类390
9.5.2摩擦损失的影响
因素391
9.5.3减小摩擦损失的
技术392
练习题395
第10章内燃机的力学397
10.1活塞-曲柄机构397
10.1.1构成397
10.1.2特征400
10.2活塞400
10.2.1活塞的运动400
10.2.2活塞上的作用力403
10.2.3活塞敲击405
10.3连杆406
10.3.1连杆的运动406
10.3.2连杆上的作用力407
10.3.3连杆的等价质量
系统408
10.4曲轴410
10.4.1曲轴的旋转力410
10.4.2曲轴的强度410
10.4.3曲轴的振动412
10.5飞轮414
10.5.1飞轮的作用414
10.5.2飞轮的影响因素416
10.6发动机的平衡417
10.6.1平衡原理417
10.6.2单气缸发动机的
平衡418
10.6.3平衡锤419
10.6.4多气缸发动机的
平衡419
练习题420
第11章内燃机与大气污染422
11.1汽车的废气排放422
11.1.1废气排放问题422
11.1.2排放废气的种类423
11.1.3废气生成机制424
11.1.4污染物质产生的影响
因素430
11.2降低排放废气的措施435
11.2.1汽油机435
11.2.2柴油机442
11.3汽车废气排放标准和测
试法449
11.3.1汽车的分类449
11.3.2废气排放标准450
11.3.3废气排放检测法451
11.4减少汽车CO2排放的技术
发展458
11.4.1CO2排放量458
11.4.2燃料消耗率461
11.4.3燃料消耗率规定和
动向463
11.4.4降低CO2排放的
措施464
练习题466
第12章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467
12.1绪论467
12.1.1燃气涡轮发动机
概述467
12.1.2燃气涡轮发动机的
种类470
12.1.3燃气涡轮发动机的
发展史475
12.2热力学-流体力学477
12.2.1热力学-流体力学
基础477
12.2.2喷气发动机的燃料480
12.2.3推进发动机循环483
12.3压缩器500
12.3.1工作原理500
12.3.2速度关系式、转矩、
功501
12.3.3T-S线图和增
压比503
12.3.4压缩器的种类505
12.3.5轴流式压缩器的
性能507
12.4燃烧室509
12.4.1燃烧系统509
12.4.2燃烧室的分类515
12.4.3燃烧室的性能516
12.4.4有害气体517
12.5涡轮519
12.5.1速度三角形520
12.5.2T-S线图和效率521
12.5.3反动度523
12.5.4轴流式涡轮的性能525
练习题526
第13章火箭推进发动机527
13.1绪论527
13.1.1火箭推进发动机的
种类527
13.1.2火箭推进发动机的
历史530
13.2压缩性流体的热力学
性质538
13.2.1压缩性流体538
13.2.2马赫数关系式539
13.2.3音速与面积之间的
关系543
13.3火箭的运动546
13.3.1火箭的质量与质
量比546
13.3.2无重力场中的运动547
13.3.3重力场中的运动550
13.3.4多级火箭553
13.4火箭发动机的推进557
13.4.1推进性能557
13.4.2理想火箭喷管560
13.4.3火箭发动机的特性569
13.5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574
13.5.1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
结构575
13.5.2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
种类580
13.5.3液体推进剂582
13.6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585
13.6.1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
结构585
13.6.2推进剂药柱形状和燃烧
特性587
13.6.3固体推进剂589
练习题592
参考文献593

前言/序言

受韩国全兴信教授和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委托,我组织大家翻译了这本韩国的经典专著——《内燃机学》。
韩语和汉语的语言结构完全不同,韩语中还大量使用英文外来语,要将韩文的意思准确表达为符合中国人语言习惯的方式,不仅要求有深厚的技术基础,能够正确地理解翻译资料内的相关技术、术语、相关背景以及作者写作时的社会背景、社会现象,准确表达原文的主线,还需要深厚的中文功底,这样才能使译文准确、精炼、地道。
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觉到了作者渊博的学识,而且他为了能使广大学者和学生易学易懂,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尽可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技术。
现在终于完成了《内燃机学》一书的翻译。
翻译工作非常艰辛,回顾这段历程,愉快、疲劳混杂在一起,我还回想起了我在中国空军部队服役的日子,这段经历对航空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部分的翻译工作非常有益。但是,因为翻译工作的投入,我很长一段时间忽视了家庭、朋友,在此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愧疚和衷心的感谢。
本书是内燃机方面的专业著作,内容精深,译者的知识局限性会给译文带来很多不足之处,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
谢谢!
《铸魂:机械之心跳动之秘》 本书是一部关于微观世界奇妙之处的探索之旅。我们常常被宏伟的星系、深邃的海洋或广袤的森林所震撼,却忽略了在我们身边,甚至在我们身体内部,存在着一个同样令人着迷的微小宇宙。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究那些肉眼无法捕捉的微观生命,揭示它们如何以最简洁、最有效的方式生存、繁衍并构成我们所知的世界。 我们将首先从单细胞生物的奇迹开始。你可曾想过,一个看似简单的细胞,是如何拥有如此精密的内部结构,完成能量的获取、物质的合成、信息的传递乃至生命的延续?本书将详细剖析细菌、古菌、原生动物等微小生命体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或类核结构)等组成部分的功能,以及它们所使用的独一无二的“生存策略”。我们将了解细菌如何通过分裂快速繁衍,原生动物如何利用鞭毛、纤毛或伪足来移动和捕食,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接着,我们将目光投向构成所有复杂生命的基石——分子。本书将深入探索生命的基本单位:DNA、RNA和蛋白质。我们将解构DNA的螺旋结构,理解遗传信息是如何被编码、复制和传递的,这是生命得以延续的根本。我们将解析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关键作用,从转录到翻译的精妙过程。而蛋白质,这些生命活动的执行者,我们将了解它们多样的结构和功能,从酶催化化学反应,到结构蛋白支撑细胞,再到信号蛋白传递信息,每一个分子都蕴含着生命的智慧。 本书还将带您进入细胞器工厂的世界。细胞器,是真核细胞内部高度专业化的“器官”,它们协同工作,维持着细胞的生命活动。我们将细致地考察线粒体,这个细胞的“能量站”,如何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为细胞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将认识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这两个“蛋白质和脂质加工厂”,如何完成物质的合成、修饰和运输。我们还将探讨溶酶体作为细胞的“回收站”,如何降解废物并回收利用。此外,我们还将触及细胞核的奥秘,这个细胞的“控制中心”,如何储存和管理遗传信息,并调控细胞的各项活动。 本书的重点之一,还将放在微观世界的“通讯网络”。细胞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通过复杂的信号通路进行着精密的交流。我们将了解化学信号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如何被识别和传递,细胞膜上的受体如何接收信号,以及信号如何在细胞内部被放大和转化,最终引发特定的细胞响应。这就像一个精密的生物网络,确保了多细胞生物体的有序运作。 此外,本书还将涉及一些令人惊叹的微观现象,例如光合作用,植物和一些微生物如何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这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命赖以生存的能量来源。我们将探讨细胞骨架的动态变化,它是细胞形状的维持者、物质运输的“轨道”以及细胞运动的“引擎”。我们还将简要介绍细胞凋亡,这个“程序性死亡”的过程,对于维持组织健康和发育至关重要,它确保了“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在微观层面得以实现。 本书的目标是,通过对这些微观世界的深入剖析,让读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是充满趣味和启发性的科普读物。我们将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深入浅出的语言,描绘出这些肉眼不可见的生命奇迹,带领您一同感受微观世界的宏大与精妙。在这里,没有庞大的机械装置,没有轰鸣的引擎,只有最纯粹的生命律动,最精密的化学反应,以及最令人惊叹的自然智慧。翻开本书,开启一场探寻生命“心跳”的微观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虽然我还没深入研读,但光是触及书名——《内燃机学》——就勾起了我无数与机械相关的记忆和对未知的好奇。我一直觉得,汽车、摩托车,乃至于那些轰鸣的拖拉机,它们跳动的心脏——内燃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机械之美的极致体现。我常常在街头巷尾,看着车辆呼啸而过,心中总会涌起一丝莫名的激动,想象着那复杂精密的内部构造,是如何将燃料的能量转化为滚滚动力的。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这个神秘世界的大门。我期待着它能循序渐进地解析那些我曾模糊理解的概念,比如活塞的往复运动、曲轴的旋转轨迹,以及燃油在燃烧室中爆发的瞬间。我希望能了解到不同类型的内燃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在何种应用场景下显得尤为出色。是汽油机更适合追求速度和灵敏的跑车,还是柴油机更适合承载重任的卡车?书中是否会探讨内燃机的历史演变,那些伟大的发明家们是如何一步步攻克技术难关,最终塑造了我们今天所见的这些高效动力的?我对手工、机械和科学的结合总是充满敬畏,而内燃机正是这种结合最完美的范例之一。它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机器,更承载着人类对出行、对效率、对动力的不懈追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以一种既严谨又富有趣味的方式,去探索这门“学问”的奥秘。

评分

《内燃机学》——这个书名,在我看来,就代表着一门深邃而又至关重要的工程学科。我一直对机械装置的内部运作原理充满好奇,尤其对那些能够提供强大动力的引擎。它们就像是机械的心脏,驱动着整个系统的运转。我设想,这本书是否会从热力学最基本的能量转换原理说起,解释燃料是如何在高温高压下释放能量的?我期待它能够清晰地介绍不同类型的内燃机,比如四冲程、二冲程,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例如气门正时、喷油压力、点火时刻等关键参数,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效率?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全面、更系统地理解内燃机的工作机制,感受机械工程的严谨与精巧。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发动机”的书,更是一扇通往动力学世界的窗口。

评分

《内燃机学》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无数奔腾的马力,以及驱动这些马力的精妙设计。我一直对机械动力系统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复杂装置。内燃机,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我常常在想,究竟是什么样的智慧,能够设计出如此高效、可靠的动力源?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这些秘密。我设想,它是否会从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出发,解释燃烧过程中的能量释放和转化?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内燃机,比如往复式、旋转式,以及它们各自的独特优势和应用领域?我希望它能让我理解,为何通过调整某些参数,例如压缩比、进气量等,就能够极大地影响发动机的性能。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本关于机械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类如何巧妙利用自然规律,创造出强大动力的智慧之书。

评分

《内燃机学》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多年来对机械动力系统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内燃机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石之一,它驱动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交通运输到工业生产,无处不在。虽然我不是工程师,但每次看到复杂机械设备运行时,总会忍不住去想象它们内部的精妙构造。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是一次深入到机械心脏的探险。我设想着,它是否会从热力学最基本的原理讲起,解释能量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被高效地转化为功的?我期待着它能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内燃机,比如往复式、旋转式,以及它们各自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书中是否会涉及各种先进的燃烧技术,比如直喷、分层燃烧,以及它们如何提升燃油经济性和减少排放?我脑海里总会闪过一些工程图纸的画面,那些复杂的管道、阀门、活塞,究竟是如何协同工作的?这本书,在我眼中,不仅仅是关于“发动机”这个大家伙的介绍,更是关于人类如何利用物理和化学定律,创造出能够“呼吸”和“燃烧”的机械生命。我期待它能让我拨开层层迷雾,看清这些动力巨兽的内在逻辑,感受机械工程的无限魅力。

评分

《内燃机学》,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严谨而专业的氛围。我一直觉得,内燃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无数工程师们呕心沥血的成果。它们驱动着汽车、飞机、船舶,甚至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电器。我常常在思考,是什么让这些冰冷的金属能够产生如此强大的动力,改变着世界的运行轨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解答这些疑问。我设想,它是否会从最基本的物理和化学原理讲起,解释燃料燃烧的奥秘?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内燃机,比如往复式、旋转式,以及它们在结构、工作方式上的根本区别?我期待它能深入探讨,如何通过优化燃烧室设计、改进点火系统、提高材料性能等手段,来提升内燃机的效率和环保性能。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驾驭能量、创造动力的史诗。我渴望通过阅读它,能够真正领略到内燃机这门“学问”的博大精深。

评分

《内燃机学》——光是这四个字,就充满了力量和深度。我一直对工业机械的运行原理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能够产生巨大动力的核心部件。内燃机,在我看来,就是现代机械的灵魂所在。每一次看到马达轰鸣,我都会好奇,在那看不见的金属外壳里,究竟是如何上演着一场能量的盛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一步步揭开内燃机神秘的面纱。我设想着,它是否会从热力学的基本定律出发,解释燃烧产生热能,以及如何将热能转化为机械功?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活塞、曲轴、连杆等关键零件的构造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精密配合?我尤其期待了解,不同类型的内燃机,如汽油机、柴油机、燃气轮机,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这本书,在我眼中,不仅仅是关于某个具体设备的介绍,更是一门关于如何巧妙利用自然规律,创造出强大动力的学科。我渴望通过阅读它,获得对机械世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

刚拿到《内燃机学》这本书,还没来得及细看具体内容,但仅凭这个厚重的书名,我就能预感到它蕴含着非同小可的知识体系。我平时对那些机械运作原理就有着特别的兴趣,尤其是在汽车领域,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对发动机的运转、变速箱的换挡逻辑,甚至涡轮增压的原理都略知一二,但总感觉隔靴搔痒,缺乏系统性的认知。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本待解的秘籍,它承诺将我带入内燃机的核心世界。我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各样的内燃机图像:从最早的蒸汽机雏形,到现代的高性能V8、V12发动机,再到那些结构精巧的摩托车发动机。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不同燃烧室的设计是如何影响燃烧效率的?活塞环的密封性,气门的配气相位,以及点火系统的精准控制,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究竟是如何共同协作,将燃料转化为强大动力的?我尤其对“学”这个字眼印象深刻,它暗示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性的读物,更是一门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的学科。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科学的学习路径,引导读者从基础概念到复杂应用,逐步掌握内燃机设计的精髓。这本书,在我心中,已经不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一座等待我去攀登的知识高峰。

评分

仅仅是《内燃机学》这四个字,就足以让我的思绪万千。我总觉得,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工业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对动力技术的掌握程度上。而内燃机,作为最普遍、最核心的动力源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常常在思考,为什么有些发动机能够输出惊人的马力,而有些则以燃油经济性著称?这种差异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技术秘密?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是一本揭示这些秘密的宝典。我设想,它是否会详细介绍不同燃烧循环的差异,比如奥托循环、狄塞尔循环,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材料科学在内燃机制造中的应用,那些高温高压的工况下,需要怎样的合金和结构才能保证其稳定运行?我热切地希望能了解,现代内燃机在环保和效率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科学家们正在研发的突破性技术,比如新型燃料、先进的后处理系统等等。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机械的书,更是关于人类如何不断突破极限,追求更高效率和更清洁动力的智慧结晶。

评分

《内燃机学》这个书名,就像是对一个宏大而又精密的世界的召唤。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感到着迷,而内燃机无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代表。想象一下,在一个小小的燃烧室里,燃料和空气发生剧烈反应,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驱动着整个庞大的机器运转。这其中的奥秘,一直是我渴望探索的。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不同类型的内燃机,如汽油机、柴油机、燃气轮机等,它们是如何通过不同的工作原理来实现能量转换的。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气门正时、点火提前角、喷油策略等关键参数,以及它们对发动机性能的深刻影响?我希望它能让我理解,为什么在相同的排量下,不同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这本书,在我心中,已不仅仅是关于“发动机”的讲解,更是关于人类如何通过对物理、化学和工程学的深刻理解,创造出能够改变世界的力量。我渴望通过阅读这本书,深入了解这门“学问”的精髓,感受机械设计的智慧与艺术。

评分

每当我看到一辆汽车平稳地行驶在公路上,或者一架飞机划破天际,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驱动这一切的“内燃机”。《内燃机学》这个书名,在我看来,就像是一把开启通往这个神秘世界大门的钥匙。我一直觉得,内燃机是人类工业革命以来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世界格局。虽然我对于机械原理并非专业出身,但内心深处一直对它们如何工作充满好奇。我设想着,这本书是否会从最基础的燃烧过程讲起,解释燃料是如何被点燃,以及能量是如何一步步转化为动力的?我期待着它能清晰地阐述,不同类型的内燃机,比如往复式、旋转式,它们在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上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通过优化设计和控制策略,来提升内燃机的效率和可靠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以一种系统性的、深入的方式,去理解这个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如此重要角色的“心脏”。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通往知识殿堂的窗户。

评分

不错,挺好的

评分

内容介绍涵盖了柴油机完整的技术发展,尤其在电控柴油机方面涵盖的很全,尾气处理部分还介绍了scr脱硝技术在车上的应用,很是意外,毕竟scr在国内时间不长

评分

质量不错,应该是正版

评分

书不错,为啥精装书不用纸箱呢,边角已经被压了,虽然不影响看,但是这么好的书,印刷质量是三本里面最好的,就它给压了,不爽!建议改进!

评分

不适合初学 内容比较丰富 要多理解

评分

很棒 物流迅速 货物不错 谢谢

评分

很不错的购物体验,还会再买

评分

不错…………

评分

纸质很好。物流真的很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