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的書,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後期,當時紙尚未發明,人們就地取材,以龜甲和獸骨為材料,把內容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這就是甲骨的書。石頭的書在古代,石頭也用來作書寫材料,甚至將整篇作品或整部著作刻於石上。簡牘的書簡牘是對我國古代遺存下來的寫有文字的竹簡與木牘的概稱。縑帛的書,縑帛是絲織物,輕軟平滑,易於著墨,幅的長短寬窄可以根據文字的多少來剪裁,而且可隨意摺疊或捲起,攜帶方便,可以彌補簡牘。古代寫本書在紙發明初期,紙書並未完全取代簡牘與縑帛圖書,而是三者並用。此外,還有宋至清代的印本圖書到現代的電子書。
評分品相很好。品相很好。品相很好。品相很好。品相很好。
評分品相很好。品相很好。品相很好。品相很好。品相很好。
評分孫常敘(1908-1994),字曉野,祖籍河北永平府樂亭縣,1908年生於吉林省吉林市。吉林省立大學文法學院教育係肄業。曾任長白師範學院、東北師範大學教授。建國後,曆任東北師範大學教授、中文係主任,中國語言學會理事,吉林省語言學會理事長、吉林省文史館館長、省社會科學聯閤會副主席。吉林省美術傢協會理事、吉林省第五屆政協委員、東北師範大學中文係主任、名譽係主任等職。作為古文字學傢,孫常敘先生前期主要從事金文甲骨研究和文獻考釋工作,後期則專注於語言文字的教學與研究。
評分此後緋衣誰復解,當年紅豆已全荒。
評分甲骨文是目前見到的最早而且較係統、成熟的文字。其形成於殷商時期。較更早期的陶文及刻在甲骨上而得名。因最早發現於河南安陽小屯的殷墟裏,故又稱“殷墟文字。”係由清末金石文字學傢王懿榮在作為中藥的“龍骨”上首先發現,並確定為漢文字的。因其所刻內容多為占蔔、祭禮等,故又稱蔔辭。甲骨文是用比較類利的刀具契刻於堅硬的龜甲、獸骨上的,因而其特點突齣,筆畫以直衝的橫直斜綫為主,間有麯弧綫。筆畫瘦直,刀鋒畢露。對稱是甲骨文字結字的特徵,如中、羊等。同時其形體不夠固定,筆畫有多有少,寫法也有正有反,如:趾寫成 或 ,雖然結字較方正整齊,但其行文程式不一,有時依刻紋路而變,而且筆畫直硬,方筆居多。
評分孫常敘(1908-1994),字曉野,祖籍河北永平府樂亭縣,1908年生於吉林省吉林市。吉林省立大學文法學院教育係肄業。曾任長白師範學院、東北師範大學教授。建國後,曆任東北師範大學教授、中文係主任,中國語言學會理事,吉林省語言學會理事長、吉林省文史館館長、省社會科學聯閤會副主席。吉林省美術傢協會理事、吉林省第五屆政協委員、東北師範大學中文係主任、名譽係主任等職。作為古文字學傢,孫常敘先生前期主要從事金文甲骨研究和文獻考釋工作,後期則專注於語言文字的教學與研究。
評分 評分甲骨文是目前見到的最早而且較係統、成熟的文字。其形成於殷商時期。較更早期的陶文及刻在甲骨上而得名。因最早發現於河南安陽小屯的殷墟裏,故又稱“殷墟文字。”係由清末金石文字學傢王懿榮在作為中藥的“龍骨”上首先發現,並確定為漢文字的。因其所刻內容多為占蔔、祭禮等,故又稱蔔辭。甲骨文是用比較類利的刀具契刻於堅硬的龜甲、獸骨上的,因而其特點突齣,筆畫以直衝的橫直斜綫為主,間有麯弧綫。筆畫瘦直,刀鋒畢露。對稱是甲骨文字結字的特徵,如中、羊等。同時其形體不夠固定,筆畫有多有少,寫法也有正有反,如:趾寫成 或 ,雖然結字較方正整齊,但其行文程式不一,有時依刻紋路而變,而且筆畫直硬,方筆居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