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三国历史可与《史记》《汉书》相媲美的经典著作
在尊重史实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绘制出三国人物肖像
《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记载东汉末年至西晋初约百年的历史。《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在蜀汉任职.蜀汉灭亡。西晋代魏以后。被征入洛阳担任著作郎的职务。
《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三国志》*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三书才合为一书,流传至今。
《三国志》取材精审,作者对史实经过认真的考订、慎重的选择,对于不可靠的材料进行了严格的审核,不妄加评论和编写,慎重地选择取材之源。
《三国志》善于叙事,文笔简洁,剪裁得当,这些优点在当时就受到多方面的赞许。与陈寿同时的夏侯湛欲作《魏书》,看到《(三国志>)后,认为没有另写新史的必要,于是放弃了自己的写作。
南朝梁人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篇中说:“魏代三雄,记传互出,《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录》之类,或激抗难征,或疏阔寡要。唯陈寿《三国志》,文质辨洽,苟(勖)、张(华)比之(司马)迁、(班)固,非妄誉也。”
陈寿(233-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他少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建安八年)秋七月.(公)今日:“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生之道不废,而有益于天下。”
——《武帝纪》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日:“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日:“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日:“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诸葛亮传》
★评日: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句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吴主传》
魏书
武帝纪
文帝纪
曹植传
卞皇后传
董卓传
袁绍传
吕布传
张辽传
张邰传
乐进传
于禁传
徐晃传
典韦传
许褚传
荀或传
荀攸传
贾诩传
邓艾传
钟会传
华佗传
蜀书
先主传
后主传
诸葛亮传
关羽传
张飞传
马超传
黄忠传
赵云传
姜维传
庞统传
马谡传
魏延传
蒋琬传
法正传
吴书
孙坚传
孙策传
吴主传
周瑜传
鲁肃传
黄盖传
程普传
太史慈传
吕蒙传
甘宁传
陆逊传
陆抗传
张昭传
诸葛瑾传
上下五千年悠久而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数古圣先贤、风流人物、仁人志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而且一路下来,薪火相传,因时损益。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我们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集中再现。千百年来,中华文化融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铸成了我们民族的品格,书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中华文化与西方世界的文明并峙鼎立,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凡此,我们称之曰“国学”,其目的在于与非中华文化相区分。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其重要一点是,源于由国学而产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因为其有异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文化!
概而言之,国学包括经史子集、十家九流。它以先秦经典及诸子之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观其构成,足见国学之广博与深厚。可以这么说,国学是华夏文明之根,炎黄儿女之魂。
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国家,可能会成为一个大国甚至富国,但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强国;也许它会昙花一现,但绝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一个国家若想健康持续发展,则必然有其凝聚民众的国民精神,且这种国民精神也必然是在自身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本国人民创造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巨龙的跃起腾飞,离不开国学的滋养。从小处而言,继承与发扬国学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同样举足轻重,迫在眉睫。国学之用,在于“无用”之“大用”。一个人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卖干他的思维方式.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成熟亦决非先天注定,它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国学作为涵盖经、史、子、集的庞大知识思想体系,恰好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平台。潜心于国学的学习,人们就会发现其蕴含的无法穷尽的智慧,并从中领略到恒久的治世之道与管理之智,也可以体悟到超脱的人生哲学与立身之术。在现今社会,崇尚国学,学习国学,更是提高个人道德水准和建构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学热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令人欣慰。更可喜的是,很多家长开始对孩子进行国学启蒙教育,希望孩子奠定扎实的国学根基,以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欣喜之余,我们同时也对中国现今的文化断层现象充满了担忧。从“国学热”这个词汇本身也能看出,正是因为一定时期国学教育的缺失,才会有国学热潮的再现。我们注意到,现今的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时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新世纪的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这些现象一再折射出一个信号:我们社会人群的国学知识十分匮乏。在西方大搞强势文化和学术壁垒的同时,国人偏离自己的民族文化越来越远。弘扬经典国学教育,重拾中华传统文化,已迫在眉睫。
本套“国学经典”丛书的问世,也正是为弘扬国学传统文化而添砖加瓦并略尽绵薄之力。本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从事中国文化史籍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有年,对国学文化及国学教育亦可谓体晤深刻。为了完成此丛书,我们从搜集整理到评点注译,历时数载,花费了一定的心血。这套丛书集传统文化于一体,涵盖了读者应知必知的国学经典。更重要的是,丛书尽量把艰难晦涩的传统文化予以通俗化、现实化的演绎,并以大量精彩案例解析深刻的文化内核,力图使国学的现实意义更易彰显,使读者阅读起来能轻松愉悦和饶有趣味。虽然整套书尚存瑕疵,但仍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是怀着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情厚谊和治学者应有的严谨态度来完成该丛书的。希望读者能感受到我们的良苦用心。
初翻开《铁血与旌旗》时,我本以为会看到一部流水账式的战史记录,没想到却收获了一场关于战略思想的深度对话。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沉溺于单纯的战争场面描写,而是将每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都置于宏大的地缘政治背景之下进行剖析。作者对古代的军事部署、后勤补给、甚至不同兵种间的协同作战,都有着惊人的研究深度和独到的见解。我印象最深的是对某次决定性战役的复盘,作者从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地形利用、士气差异等多个维度,层层剥茧,最后得出的结论既有史实依据,又充满了启发性。它不像教科书那样枯燥,反而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军在耳边娓娓道来,充满了实战的智慧。对于那些对军事谋略真正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教你如何“看透”战争的本质,而不仅仅是“记住”战役的胜负。书中的图表和注释也做得非常专业,辅助理解效果极好,让人在阅读过程中能保持高度的专注力。
评分这本《风云际会》读起来真是让人欲罢不能!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细腻入微,仿佛能透过文字触摸到那些英雄豪杰内心的挣扎与抉择。比如,那位智谋超群的谋士,他的每一次布局、每一次看似漫不经心的提点,背后都蕴含着对人性深不可测的洞察力。书中对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的描绘也是一绝,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通过对市井百态、朝堂暗流的细致描摹,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作者处理冲突的方式,不是简单的善恶对立,而是充满了灰色地带的博弈。几位主要角色的成长弧光描绘得极其自然流畅,他们并非天生的完美,而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断试错、淬炼。读完后,我仿佛也经历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洗礼,对“权谋”与“道义”之间的界限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人迫不及待地想重温那些精彩的对白和关键性的转折点。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扎实,辞藻华美却不失力度,阅读体验极佳,绝对是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江山如画卷》这本书的文学气息太浓郁了,简直是一首献给那个逝去时代的抒情诗。作者的笔法极其细腻,即便是描写一场普通的宴饮或一次简单的会面,也能从中提炼出浓郁的时代气息和人物的复杂情感。它更侧重于展现那个时代精英阶层的日常生活、艺术追求以及他们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景物描写上的功力,那些关于亭台楼阁、园林山水的描绘,精准地烘托出了人物的心境,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高境界。读这本书,更像是在欣赏一幅徐徐展开的工笔画,每一笔都充满了匠心。它探讨的并非宏大的历史进程,而是历史洪流中个体命运的微光,那些才华横溢却最终抱憾终身的文人墨客,他们的才情与时代间的巨大鸿沟,读来令人唏嘘不已。如果你想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那个时代,感受那种渗透在文化血液中的浪漫与悲怆,这本书绝对是首选。
评分这本《阡陌与乡愁》给我带来的触动是最为深沉和安静的。它没有聚焦于庙堂之高,而是把镜头对准了那片广袤土地上普通百姓的生存图景。作者用近乎口述史的方式,记录了战乱时期,农民、手工业者等底层民众是如何艰难求生、维系家族和传统的。那种对故土的眷恋,对和平生活的朴素渴望,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小人物的故事,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充满了泥土的芬芳和人性的光辉。我能感受到那种在动荡中坚韧不拔的力量,以及对生命本身最原始的尊重。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缓慢而有力,充满了生活化的细节,比如对农耕工具的描述、对季节更替的感受,都让人觉得无比真实可信。它提醒我们,历史的厚重感,不仅仅存在于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中,更深藏于每一个努力活下去的平凡生命里。读完后,心中充满了对生命韧性的敬畏和对当下安宁的珍惜。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权力游戏的博弈论》这类主题有点望而却步,总觉得会很晦涩难懂,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采用了一种极其清晰、逻辑严谨的分析框架,将复杂的政治倾轧和权力更迭,用现代的博弈论模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书中大量的案例引用,都选自那个特定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使得原本抽象的理论瞬间变得鲜活起来。它不是在简单地讲述“谁赢了谁输了”,而是深入分析“为什么是这样赢的”,以及如果换一个决策者,结果可能会如何变化。这种理性分析的视角,让我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从“看故事”提升到了“解结构”的层次。对于那些喜欢逻辑推理和系统性思考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量身定做。它教会我们识别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权力结构和利益交换的底层逻辑,非常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读完后感觉智商都提升了一个档次。
评分618物流压力大晚了一天,但京东服务很好,商品不错。
评分非常好非常实用发货超快是正版。
评分京东的商品还是非常不错的的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好书经典书,可惜感觉没时间读,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评分比书店便宜,书店没有拆扣。
评分很好,很方便,京东的物流还是很不错的
评分有原文,注释,翻译与评价,对学生很有用。
评分带着孩子从小学习国学,这本是面相学的经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