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现日本:60处日本最美古建筑之旅

重新发现日本:60处日本最美古建筑之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矶达雄,宫泽洋 著,杨林蔚 译
图书标签:
  • 日本建筑
  • 古建筑
  • 文化遗产
  • 旅行
  • 日本文化
  • 历史
  • 景观
  • 摄影
  • 建筑设计
  • 神社寺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67299
版次:1
商品编码:11868267
包装:平装
开本:24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雅致纸
页数:370
字数:2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深度了解日本历史与建筑的文化旅行读物!日本知名建筑学家强强联合,日本建筑人必读《日经建筑》杂志专栏结集,带你大开眼界,重新发现日本!
  ◆精选日本全境60处宫殿、神社、寺庙、城堡、民居、茶室、庭院、公共建筑、车站、工业遗址、洋馆、考古聚落等震撼人心的古建筑,遍览史前、奈良、平安、江户、明治时期古建筑风华,带你真正看懂这些木石写成的史书,体验前所未有的精彩旅行!
  ◆海量照片+暖萌手绘+简洁精辟又风趣逗比的文章=看热闹也看门道,笑着涨姿势!
  ◆实景探访摄影+多角度手绘图=提供*佳视角与拍摄建议,兼顾趣味与知性的旅行导览!
  ◆贴心条列交通信息+地图+入园信息=更有效率的行前规划,不一样的文化之旅,这一本就够了!
  ◆超值收录:建筑用语关键词图解特集、日本建筑5000年发展史综述特集。
  ◆随书赠送:日本5000年建筑史年表、日本全境建筑景点手绘路线图大拉页。
  ◆再去日本,一定要带上这本书!为独特而有意义的旅程无限加分,让旅行的乐趣无限翻倍!
  ◆内外双封面设计,外红内白,热烈又恬静,愉悦你的眼球;外封双面印刷,内面展开即是日本5000年建筑史年表,活泼而不失稳重;全书近400页全彩印刷、锁线装订,触感柔滑,打造近乎完美的阅读体验,让你的双手重新爱上书本!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带读者深度了解日本历史与建筑的文化旅行读物。日本建筑在世界建筑界享有盛誉,宫殿、神社、寺庙、城堡、民居、茶室、庭院各有特色,知名胜景数不胜数:伊势神宫、松本城、白川乡合掌聚落、法隆寺、金阁寺、伏见稻荷大社、严岛神社、姬路城、出云大社、清水寺、斜阳馆……
  本书精选日本全境60处震撼人心的美古建筑,以海量照片与精致手绘体现建筑细节,以幽默精辟的文章深度解析建筑背后的政治历史背景、建筑本身的设计意图与文化意味,带读者全面欣赏日本建筑细致之美、深入浅出地认识日本历史与文化。带上本书,为独特而有意义的旅程无限加分,让旅行的乐趣无限翻倍!
  ◆美轮美奂的五棱郭,在历史上却是个囧货?
  ◆关押重刑犯的网走监狱,装饰着“越狱王”白鸟由荣的塑像是几个意思?
  ◆都被太宰治说成“毫无风情,大而无趣”了,斜阳馆是怎么撑到现在的?
  ◆式年迁宫、永远活在当下,伊势神宫到底是现代建筑还是古建筑?
  ◆白川乡合掌聚落就是风之谷!为什么没有娜乌西卡在空中飞翔?
  ◆为什么金阁寺明明贴满了金箔,银阁寺却黑漆漆的一点银子也没有?
  ◆“以沙为海,用石作岛”,连个盆景都没有的龙安寺石庭如何使人窥见无限宇宙?
  ◆怎样才能在伏见稻荷大社偶遇狐狸使者?
  ◆“圣德太子的愉快木造建筑”法隆寺居然坚持了一千三百多年?
  ◆文豪夏目漱石爱的道后温泉本馆,居然“禁止哥儿游泳”?
  ……
  再去日本,一定要带上这本书!

作者简介

  矶达雄,1963年生于埼玉县。1988年毕业于名古屋大学工学系建筑专业。
  1988-1999年,任职于《日经建筑》编辑部。
  2000年独立。2002年起,主持弗里克工作室编辑事务所。
  同时任桑泽设计研究所、武藏野美术大学兼职讲师。

  宫泽洋,1967年生于东京,长于千叶。
  1990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政治专业,后入职《日经建筑》编辑部。
  至今一直供事于建筑行业。
  已合著出版《昭和现代派建筑巡礼》《后现代派建筑巡礼》《菊竹清训巡礼》《我们梦想中的未来都市》等。

精彩书评

  美观战胜了重量和地心引力,它和权力意志都力图在建筑物中表现自己,建筑学是一种力量修辞学。

  ——尼采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歌德


  伟大的建筑不仅能实现与展示它的目的,还能重新定义理想。

  ——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


  人、艺术家、个人在这些大建筑物上并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而人类的智慧却在那里凝聚,集中起来。时间就是建筑师,而人民就是泥瓦匠。

  ——维克多·雨果


  或许在我们的生活成问题的时候我们才容易接受美的事物。我们消沉的时刻反而为建筑和艺术提供了*佳的入口,因为正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对理想品质的渴望才较为强烈。

  ——阿兰·德波顿


目录

东日本

Part1 北海道

建议仔细观赏 建议浏览观赏

01 ● 五棱郭 函馆市/江户时代末期 五角形的乌托邦

02 ● 手宫机车库 小樽市/明治18年 形态服务于轨道

03 ● 日本银行旧小樽支店 小樽市/明治45年 特别保留的“辰野色彩”?

04 ● 旧函馆区公会堂 函馆市/明治43年 这就是想象中的“洋楼”

05 ● 网走监狱 五翼放射状平屋舍房 网走市/明治45年 由内向外扩展

Part2 东北

06 ● 三内丸山遗迹 青森市/绳纹时代前期~中期 不要小看绳文时代的建筑能力!

07 ● 大汤环状列石 秋田县鹿角市/绳文时代后期 双子之环

08 ● 中尊寺金色堂 岩手县平泉町/平安时代后期 边境线上的佛堂

09 ● 会津荣螺堂(圆通三匝堂) 福岛县会津若松市/江会时代后期 双重螺旋的并行世界

10 ● 旧济生馆本馆(现?山形市乡土馆) 山形市/明治11年 革命时代的纯粹几何学

11 ● 斜阳馆(原津岛家住宅) 青森县五所川原市/明治40年 “咚咔咚咚”的声响

Part3 关东

12 ● 圆觉寺舍利殿 神奈川县镰仓市/室町时代中期 THIS IS“禅宗样”

13 ● 笠森寺观音堂 千叶县长南町/安土桃山时代 通往现代的“空中”表演

14 ● 日光东照宫 栃木县日光市/江户时代前期 动摇的布鲁诺?陶特

15 ● 三溪园听秋阁 横滨市/江户时代前期 流畅的左右不对称

16 ● 成田山新胜寺三重塔 千叶县成田市/江户时代中期 流露出的奢华感

17 ● 富冈制丝厂 群马县富冈市/明治5年 壁与柱的混搭

18 ● 旧岩崎久弥邸 东京都台东区/明治29年前后 来自红茶之国的宅男

19 ● 日本银行本店本馆 东京都中央区/明治29年 来自镜之国的建筑家

20 ● 迎宾馆赤坂离宫 东京都港区/明治42年 左右对称中的近代化

21 ● 东京站丸之内站舍 东京都千代田区/大正3年 堪称国技的建筑样式

Part4 中部

22 ● 伊势神宫 三重县伊势市/第一次迁宫是在690年 永远活在当下

23 ● 安乐寺八角三重塔 长野县上田市/镰仓时代后期 呈放射状的八角形

24 ● 松本城 长野县松本市/安土桃山时代 看与被看的统一

25 ● 犬山城 爱知县犬山市/安土桃山时代 大胆的扩建提升“天守”品味

26 ● 如庵 爱知县犬山市/江户时代前期 穿越时空的胶囊仓

27 ● 白川乡的合掌聚落 岐阜县白川村/江户时代中期~ 魔斯拉的故乡

28 ● 冈太神社?大泷神社 福井县越前市/江户时代末期 永平寺“栋梁”的吉格尔式造形

29 ● 旧开智学校 长野县松本市/明治9年 吸收一切西洋风

30 ● 六华苑 三重县桑名市/大正2年 刺激巨匠的年轻委托人


西日本

Part1 京都·滋贺

01 ● 平等院凤凰堂 京都府宇治市/平安时代中期 末世的水畔

02 ● 三十三间堂 京都市东山区/始建于平安时代后期(现存为镰仓时代前期所建) 令人震撼的长度和数量

03 ● 石山寺多宝塔 滋贺县大津市/镰仓时代前期 “龟腹”并非掩人耳目

04 ● 银阁寺 京都市左京区/室町时代后期 漆黑中的光辉

05 ● 龙安寺石庭 京都市右京区/室町时代后期(有争议) 原风景之海

06 ● 待庵 京都府大山崎町/安土桃山时代 一眼便觉灵气盈然

07 ● 桂离宫 京都市西京区/江户时代前期 雁行排列的革新

08 ● 清水寺 京都市东山区/江户时代前期 “看不见看不见”的兴奋

09 ● 伏见稻荷大社千本鸟居 京都市伏见区/江户时代 自动形成的算法建筑之美

10 ● 京都国立博物馆 京都市东山区/明治28年 面对面的设计之神和施工之神

Part2 奈良·大阪·兵库

11 ● 法隆寺 奈良县斑鸠町/飞鸟时代 塔与柱的象征主义

12 ● 谈山神社十三重塔 奈良县樱井市/始建于飞鸟时代(现存为室町时代重建) 13是通向永恒的起点

13 ● 唐招提寺 奈良市/奈良时代后半 柱廊的原理

14 ● 东大寺大佛殿 奈良市/始建于奈良时代(现存为江户时代中期重建) 大建筑里的小空间

15 ● 净土寺净土堂 兵库县小野市/镰仓时代前期 中世的高科技派

16 ● 姬路城 兵库县姬路市/安土桃山时代 勒?柯布西耶风格的窗洞

17 ● 滨寺公园站 大阪府堺市/明治40年 超越高架化的填色图案

Part3 中国

18 ● 出云大社 岛根县出云市/始建于7世纪以前(现存本殿为江户时代中期所建) 通往天国的阶梯

19 ● 三佛寺投入堂 鸟取县三朝町/平安时代后期 悬崖上的PROJECT X

20 ● 严岛神社 广岛县廿日市市/始建于平安后期(现存本殿为室町时代重建) 涨潮时分

21 ● 吉备津神社 冈山市/室町时代中期 增殖的屋顶

22 ● 旧闲谷学校 冈山县备前市/江户时代中期 在山谷中思考世界

Part4 四国·九州·冲绳

23 ● 吉野里遗迹 佐贺县吉野里町/弥生时代前期~后期 站在橹上看到的“城市”

24 ● 今归仁城迹 冲绳县今归仁村/13世纪 超越“新国立”的三次元造型

25 ● 熊本城宇土橹 熊本市/安土桃山时代 充满男人味儿的直线设计

26 ● 中村家住宅 冲绳县北中城村/18世纪中叶 守护家庭的墙壁

27 ● 旧金毗罗大芝居 香川县琴平町/江户时代末期 现世与虚构的双重空间

28 ● 旧格罗弗住宅 长崎市/江户时代末期 用四个半世纪拼成一朵花

29 ● 道后温泉本馆 爱媛县松山市/明治27年 建筑里的“小说”

30 ● 旧松本家住宅 北九州市/明治43年 辰野金吾的青蛙食堂


专栏

辰野金吾 朴实刚健的“辰野坚固”

布鲁诺?陶特 年轻时热衷于迷幻风格

片山东熊 伤心的“花形满”

小堀远州 才华横溢的建筑官僚

俊乘房重源 在灾后重建中展现才能

加藤清正 合理的战术 合理的建筑


让欣赏日本遗产的乐趣增加十倍! 关键词图解

一看就懂!日本建筑5000年历史


后记1 矶达雄

后记2 宫泽洋

前言/序言

  后记1 超越时代的思考实验
  基于周游日本各地著名建筑的构想,身为建筑作家的我与编辑兼插画家宫泽洋先生一起,在日经BP出版社发行的建筑专业杂志《日经建筑》上开了一个名为“建筑巡礼”的系列连载。迄今为止,以这个连载为基础已经出了4本书——《现代建筑巡礼·西日本编》《现代建筑巡礼·东日本编》《后现代主义建筑巡礼》和《菊竹清训巡礼》。
  在最早的“现代建筑编”中,我们主要列举了从战后复兴期到高度经济成长期这段时期内建成的建筑;在接下来出版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编”中则列举了之后20年间(1975年-1995年)建成的建筑。因为这一系列都是按照时代来划分的,再往下讲的话,就到现在了。“那么往后该写些什么呢?”我俩商量的结果,就是回溯过去。《日本遗产巡礼》就是从这个构想出发,到各地取材访问之后,汇总而成的成果。
  建筑的醍醐味
  其实我们的内心也有些忐忑不安。我们都有报道现代建筑的经验,但一涉及到古代建筑,既不是建筑史专业出身,又缺乏相关知识的两个人,到底能不能顺利完成这个写作任务呢?
  一旦着手采访,才发现这个过程是如此有趣。我们基本上是按照古代、中世、近世和近代的顺序规划行程的,通过在短时间内欣赏大量的古迹,我们逐渐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本建筑中有哪些设计发生了变化,又有哪些一直维持着原状。所谓建筑的醍醐味,就在其中。
  不过,本书中提到的不少观点都与建筑史中经过研究、并被广泛认可的解释并不一致。原本在写作时,我就倾向于提出一些“非主流”的看法。这点还请读者朋友们注意。
  话说回来,通过假说将古代的神社与现代建筑联系在一起——例如把著名的茶室与代谢派建筑相提并论——难道不是很有意思吗?借助想象的翅膀,我充分享受到了欣赏建筑的乐趣,所以乐此不疲(当然,一切的想象必然以尊重学术成果为前提)。
  写到这里我不禁回想起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建筑界掀起的一场关于传统的争论。围绕着“现代建筑应该参考弥生时代还是绳文时代”之类的主题,当时著名的建筑师丹下健三和白井晟一展开了交锋。之所以能引起巨大的反响,正是因为这种超越时代的思考实验——以过去的建筑为基准评判现代建筑,同时也反过来以现代建筑为根本来考量古代建筑。对于当事人而言,想必是一场非常过瘾的头脑风暴。
  可以说,这本书就是继承了这种有趣的鉴赏方式。如果能与读者朋友产生共鸣,那就再好不过了。
  反复寻访才能发现的东西
  为了完成这本书,我们四处奔波,实地取材,最终合计呈现出了60处建筑。这些建筑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像法隆寺、东大寺、清水寺和日光东照宫这样游人如织的著名观光景点;第二种就是净土寺净土堂、如庵、桂离宫这类一般不会出现在热门旅游线路中,但是得到过建筑大师们高度评价的作品。
  第一种类型的建筑,我已经不是头一次去了。其中有些还是早在修学旅行中就游览过的景点。上小学的时候去过日光东照宫,读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分别去过京都和奈良,把法隆寺、东大寺和清水寺等地转了个遍。
  要说到当时的观后感,基本上已经没啥印象了,说不上是好还是差。毕竟也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小孩子也记不了许多。但既然已经“到此一游”,要不是为了写作本书,很可能这辈子也不会去第二次。
  关于这次“巡礼”的感受,简而言之,就是每一座建筑都非常“耐看”。积累至今的现代建筑观感和建筑学以外的知识帮助我发现了这些建筑的优点和特点。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修学旅行没有任何效果。当时看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专属于年轻人的独特体验。长大成人之后重游故地,看待建筑的眼光变得不一样了,也就发现了更多有趣之处。也就是说,个人的教养越深厚,可欣赏的角度就越多元。通过反复寻访所得到的不同体验,证明了建筑是能够见证自身成长的一个对象。
  所以我希望阅读本书的朋友也能够从第二次、第三次的建筑鉴赏之旅中获得乐趣,培养这种鉴赏方法也是写作目的之一。
  而寻访第二种建筑,即专业者会感兴趣的那些建筑,对我而言几乎是全新的旅程。
  在取材过程中,初次见面的新鲜感和惊奇感每每令我兴奋不已。更别提进入写作阶段后,光是通读著名建筑师和建筑史家针对各个建筑的高谈阔论,就又颇费了一番功夫。对于建筑的不同解读,也带有历史的痕迹。
  这些资料是我的写作基础,但在行文中我尽量避免重复前人的观点。
  在参观这类建筑时,可能会遇到需要提前提交申请或者交通不便等种种麻烦,但我可以保证,绝对不虚此行。
  那么,赶快出发吧,一起踏上寻访日本遗产之旅!
  2014年11月
  矶达雄

重新发现日本:60处日本最美古建筑之旅 一段跨越千年的对话,一次与历史共舞的旅程。 日本,一个充满矛盾与和谐的国度。它既是现代化的巨擘,又珍藏着一份古老而深邃的灵魂。在这份灵魂深处,隐藏着的是那些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熠熠生辉的古老建筑。它们不仅仅是砖石木瓦的堆砌,更是历史的回响,是先民智慧的凝结,是东方美学极致的呈现。 《重新发现日本:60处日本最美古建筑之旅》并非一本简单的建筑图录,它是一次深入骨髓的文化溯源,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与日本民族精神的深度拥抱。本书精选了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六十处古建筑,它们形态各异,风格迥然,从巍峨的城郭到幽静的神社,从庄严的寺院到精致的民居,每一处都承载着一段不朽的历史,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穿越江户时代的繁华与朴素: 想象一下,漫步在江户时期精心修建的武士宅邸之中,雕梁画栋,庭院深深,你仿佛能听到当年武士们的剑啸声,感受到那份严谨而内敛的武士道精神。那些古老的木质结构,在时光的打磨下,散发出温润的光泽,诉说着几百年的风雨。书中的案例将带领你走进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感受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建筑的尺度、材料的选择,到装饰的纹样、布局的考量,无不体现着那个时代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观念。 那些遍布在古老城镇中的町屋,以其独特的“虫笼建筑”风格,巧妙地将通风、采光与居住功能融为一体。它们是江户庶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商贾经营、手工艺人辛勤劳作的见证。透过这些建筑,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时代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活哲学,以及对美的朴素追求。 探寻佛教传入的东方意韵: 日本的佛教寺院,是东方建筑美学集大成者,也是佛教哲学在日本落地生根的载体。从飞鸟时代的宏伟庄严,到镰仓时代的简朴写实,再到室町时代的禅意枯寂,每一个时期都留下了独特的建筑印记。本书将带你走进那些古老的寺院,感受佛像的慈悲,聆听钟声的悠远,体悟石庭的禅机。 例如,那些飞檐翘角、斗拱结构的木造寺庙,展现了中国唐宋建筑风格的深远影响,同时又融入了日本本土的审美特色,形成了独特的“日式佛教建筑”。无论是金阁寺的金碧辉煌,还是龙安寺石庭的空灵寂静,亦或是清水寺悬空舞台的壮丽景致,都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洗礼。书中将深入解析这些寺院的建筑布局、空间划分、装饰细节,以及它们背后所蕴含的宗教哲理和文化意义。 品味神道教的自然和谐: 神道教,日本的本土宗教,崇尚自然,敬畏神灵。其神社建筑,往往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朴素而神圣的美感。从简易的木构到宏伟的神宫,都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灵的虔诚。 伊势神宫,作为日本神道教的最高圣地,其“迁宫”制度本身就体现了“永久与变化”的哲学观。本书将深入探讨神社建筑的独特性,如“鸟居”的象征意义,“本殿”的祭祀空间,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之道。你将了解到,这些神社建筑的材料选择、色彩运用,甚至是方位朝向,都蕴含着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领略明治维新后的西风东渐: 当西方文明的浪潮涌入日本,古老的建筑风格也开始发生变革。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引进西方科技和文化的同时,也融合了西方的建筑理念,催生了独特的“和洋折衷”风格。 本书将呈现那些融合了西方古典主义、巴洛克风格,与日本传统建筑元素相结合的建筑。这些建筑,如砖石结构的洋馆、红砖仓库,以及充满欧式风情的公共建筑,见证了日本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与革新,也展现了日本人民在吸收外来文化时的开放与创造力。你将了解到,在这些建筑中,如何巧妙地将西方建筑的宏伟与东方建筑的细腻相结合,创造出既有时代感又不失民族特色的建筑瑰宝。 不仅仅是建筑,更是生活的载体: 《重新发现日本:60处日本最美古建筑之旅》所呈现的,绝不仅仅是静态的建筑影像。每一处古建筑,都是一个活生生的生活场景,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本书致力于挖掘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 历史的沉淀: 它们曾在哪个朝代辉煌?经历过怎样的变迁?与哪些历史事件息息相关? 文化的传承: 它们蕴含着怎样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社会习俗? 技艺的展现: 建造这些建筑使用了哪些独特的工艺和材料?工匠们是如何将他们的匠心注入其中的? 生活的印记: 曾有哪些人物居住、生活、工作在这里?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美学的精髓: 它们如何体现了日本独特的审美情趣,如“侘寂”(wabi-sabi)的残缺之美,“幽玄”(yugen)的深邃意境,以及对自然和谐的追求? 一次触及心灵的深度体验: 本书的结构设计,旨在引领读者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温度的旅行。每一章都聚焦于某一类建筑,或某一历史时期,从宏观到微观,从历史背景到建筑细节,层层深入。书中精心挑选了大量高质量的图片,力求真实还原古建筑的魅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更重要的是,本书的文字语言,力求生动、细腻、富有感染力,避免枯燥的学术术语。我们将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最动人的故事,引导读者去感受建筑的温度,去体会历史的厚重,去领悟东方美学的精妙。 本书适合谁? 对日本文化和历史充满好奇的读者: 想要深入了解日本的过去,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对建筑艺术和设计感兴趣的读者: 想要欣赏和学习日本古建筑独特的风格、结构和美学。 热爱旅行和探索的读者: 渴望规划一次充满文化意义的日本之行,寻访那些隐藏在时光中的瑰宝。 寻求心灵宁静和精神启迪的读者: 希望在古老建筑的静谧中,找到内心的平和与共鸣。 《重新发现日本:60处日本最美古建筑之旅》,将带领你离开喧嚣的现代都市,走进一片静谧而古老的土地。你将在这里,重新发现日本,更重要的是,重新发现一个更加丰富的自己。这不仅仅是一次关于建筑的探索,更是一次关于心灵的回归。准备好,踏上这段跨越千年的对话之旅吧!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日本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研究者,我不得不说,《重新发现日本:60处日本最美古建筑之旅》这本书,绝对是我近年来读过最令人振奋的图书之一。它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更是对日本历史、艺术、宗教以及社会形态的一次全景式呈现。书中对于每一个建筑的选址、设计理念、建造工艺,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作用,都有着深入浅出的介绍。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探讨。无论是依山而建的寺庙,还是坐落在庭院中的茶室,都体现了日本人将建筑融入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对日本建筑的精妙之处有了更深的理解。例如,书中对一些木结构建筑的描述,不仅仅是提及榫卯结构,更是细致地分析了材料的选择、风干的工艺,以及如何应对潮湿和地震等自然挑战。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日本匠人的专业精神肃然起敬。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旅游指南,更是一部关于日本文明的百科全书,它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宏观、更深远的认知。

评分

我一直认为,好的书应该能够点燃读者的好奇心,并且提供足够的素材让这份好奇心得以延续。《重新发现日本:60处日本最美古建筑之旅》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扉页,就被那精美绝伦的封面设计所吸引,仿佛预示着一场精彩的旅程即将展开。书中对每一个古建筑的介绍,都充满了故事性。它不仅仅是枯燥的建筑介绍,更像是通过建筑,讲述了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的故事,以及那些流传千古的传说。例如,书中对某个隐匿在深山中的古寺的描绘,不仅仅是描述了其古朴的木结构,更是穿插了关于寺庙的起源、高僧的故事,甚至是当地流传的鬼怪传说。这种叙事方式,让我对这个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想要去探寻更多关于它的未知。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用心,大开本的尺寸,高质量的纸张,以及恰到好处的图片与文字比例,都使得阅读体验十分愉悦。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日本古老文明的璀璨光辉。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视觉盛宴!我一直对日本的历史和传统建筑情有独钟,但《重新发现日本:60处日本最美古建筑之旅》这本书,彻底刷新了我对“美”的认知。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建筑,更像是请了一位资深的导游,娓娓道来每一处古迹背后的故事。书中那些精美的摄影作品,简直可以单独拿出来做艺术展览。无论是京都宇治的平等院凤凰堂,那精巧的飞檐翘角在水面的倒影,还是奈良东大寺宏伟的木结构,都仿佛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建筑细节的描绘,那些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的木柱,那些繁复精美的雕刻,无不诉说着匠人的智慧和时代的变迁。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看”建筑,更是在“感受”日本的灵魂。它让我对那些曾经只在历史书上出现过的名字,有了更鲜活、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东方美学的深度探索。我甚至已经开始计划我的下一次日本旅行,迫不及待地想亲眼去看看书里描绘的那些令人惊叹的建筑。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历史、热爱建筑、热爱旅行的朋友!

评分

老实说,一开始我只是抱着好奇的心态翻开这本书,并没有抱太大期望,毕竟关于日本古建筑的书市面上并不少见。但《重新发现日本:60处日本最美古建筑之旅》这本书,真的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呈现了建筑的宏伟壮丽,更挖掘了它们背后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故事。比如,书中对白川乡合掌造村落的描述,不仅仅是展示了那些独特的“祈祷之手”屋顶,更是深入探讨了这种建筑形式如何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应运而生,以及当地居民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哲学。读到这里,我仿佛能闻到炉火的温暖,听到屋顶下孩子的嬉闹声。再比如,书中对某些神社和寺庙的介绍,不再是枯燥的年代和建造者信息,而是通过讲述那些与建筑相关的传说、祭祀活动,甚至是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将冰冷的石木建筑赋予了生命和情感。这种叙事方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时代,感受着历史的脉搏。这本书的文字优美而不失深度,图片精美而不落俗套,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

每一次阅读,都应该是一次新的发现与旅程。《重新发现日本:60处日本最美古建筑之旅》这本书,做到了这一点,而且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图片集,更是一次深入的文化体验。书中对建筑的描绘,远不止于外在的形态,更深入到其内在的精神内核。我喜欢书中对于建筑与当地风俗习惯的联系的探讨。比如,书中对一些传统町屋的介绍,不仅仅展示了其独特的屋檐和格子窗,更深入地描绘了这些空间如何承载着一代代家庭的生活,以及邻里之间的温情。这种对生活细节的关注,让冰冷的建筑变得温暖而富有生命力。书中对某些寺庙或神社的介绍,也常常会提及相关的祭祀仪式、节日庆典,甚至是当地的民间信仰。这让我意识到,建筑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日本古建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日本文化中那份独特的宁静、内敛与对自然的敬畏。这本书,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精神之旅。

评分

很好的京都旅游指南,好看。

评分

京东确实是不错的,一流的物流;绝对的正品;良好的售后;大力度的促销和给力的优惠券保证了在京东购物的完美体验。用最少的钱买最满意的书商品,京东商城我支持!

评分

一直都在京东上购物,东西便宜实惠,送货速度超级快,支持京东!

评分

很不错的书,值得购买阅读。

评分

物流送货速度很快,服务很好,商品质量一级棒,一如既往支持京东

评分

印刷精良,一把年纪了看书果然还是要有图才更清楚

评分

虽然没有看,但是自己挑得,没得说。

评分

京东确实是不错的,一流的物流;绝对的正品;良好的售后;大力度的促销和给力的优惠券保证了在京东购物的完美体验。用最少的钱买最满意的书商品,京东商城我支持!

评分

哈哈哈,好书,支持下,很棒,赞一个,支持一下。对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