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机飞控系统适航性设计与验证 [Airworthiness Design and Verification of Civil Aircraft Flight Control System]

民机飞控系统适航性设计与验证 [Airworthiness Design and Verification of Civil Aircraft Flight Control System]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欧旭坡,朱亮,徐东光 著,李明 译
图书标签:
  • 民机飞控
  • 适航性
  • 飞行控制系统
  • 航空工程
  • 系统设计
  • 验证与确认
  • 航空安全
  • 控制理论
  • 软件工程
  • 航空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3141767
版次:1
商品编码:11875950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民机飞行控制技术系列
外文名称:Airworthiness Design and Verification of Civil Aircraft Flight Control System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民机飞控系统适航性设计与验证》根据作者在飞机设计领域、适航审定领域内数十年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总结和提炼而成,以民用飞机飞行控制系统为对象,介绍了民用飞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开发、适航审定与验证过程。《民机飞控系统适航性设计与验证》全面涵盖了民用飞机电传飞行控制系统,从需求、操纵性/稳定性与飞行品质要求、飞行控制系统体系结构设计、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飞行控制系统适航条款分析、飞行控制系统适航符合性验证一般过程以及适航关注的典型问题等。
  《民机飞控系统适航性设计与验证》可为从事民机飞行控制系统适航性设计及验证的人员提供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1 飞机飞行操纵系统
1.1 简单机械式操纵系统
1.2 可逆式助力操纵系统
1.3 不可逆式助力操纵系统
1.4 自动装置的使用
1.5 控制增稳系统
1.6 电传操纵系统
1.7 光传操纵系统
1.8 我国飞机的电传操纵系统简述

2 民机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研制
2.1 民机电传飞行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
2.2 典型的民用飞机电传飞行控制系统
2.2.1 B777客机
2.2.2 A320客机
2.2.3 A330/A340客机
2.2.4 A380客机
2.2.5 波音和空客公司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理念分析
2.3 研制过程和方法
2.3.1 系统开发概述
2.3.2 系统计划过程
2.3.3 系统完整过程及活动
2.3.4 系统研制阶段及里程碑
2.4 民机的适航性设计和安全性设计的特点

3 民机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适航规章要求
3.1 概述
3.2 电传飞行控制系统构造相关的主要适用条款和解析
3.2.1 CCAR25.6 71总则
3.2.2 CCAR25.6 72增稳系统及自动和带动力的操纵系统
3.2.3 CCAR25.6 75止动器
3.2.4 CCAR25.6 77配平系统
3.2.5 CCAR25.6 79操纵系统突风锁
3.2.6 CCAR25.6 81限制载荷静力试验
3.2.7 CCAR25.6 83操作试验
3.2.8 CCAR25.6 85操纵系统的细节设计
3.2.9 CCAR25.6 89钢索系统
3.2.10 CCAR25.6 93关节接头
3.2.11 CCAR25.6 97升力和阻力装置及其操纵器件
3.2.12 CCAR25.6 99升力和阻力装置指示器
3.2.13 CCAR25.7 01襟翼与缝翼的交连
3.2.14 CCAR25.1 301功能和安装
3.2.15 CCAR25.1 309设备、系统及安装
3.3 电传飞行控制系统构造相关的主要专用条件和解析
3.3.1 操纵面位置感参
3.3.2 指令信号完整性
3.3.3 经协调一致的第25.6 71条

4 面向适航的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
4.1 概述
4.1.1 飞机级功能定义过程
4.1.2 飞机级功能
4.2 飞机级功能定义过程的最佳实践
4.2.1 过程目标
4.2.2 过程描述
4.2.3 输入/输出
4.2.4 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4.2.5 过程活动及输出与项目管理的关系
4.2.6 通用飞机功能
4.2.7 飞机级需求及功能在电传飞行控制系统中的分配:
4.2.8 与飞行控制系统有关的典型的飞机级功能及失效条件
……
5 面向适航的电传飞行控制系统验证
6 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研制中的典型适航关注问题
参考文献
缩略语
索引

前言/序言

  大飞机工程是我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工程。为了配合大飞机的研制,在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成功策划出版了“大飞机出版工程”,旨在为大飞机研制提供智力支持。“民机飞行控制技术系列”是“大飞机出版工程”系列图书之一。
  现代飞行控制技术是现代军机、民机的主要关键技术之一。以电传操纵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飞行控制系统是现代飞机的飞行安全关键系统,是现代飞机上体现信息化与机械化深度融合的典型标志。飞行控制技术也是大型民机确保安全性、突出经济性、提高可靠性、改善舒适性和强调环保性的重要技术。
  1903年,莱特兄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了飞机三轴可控问题,实现了动力飞机的首次飞行。此后的60年,驾驶员利用机械操纵系统来控制稳定飞机飞行,形成了经典的飞行控制系统。飞机机械操纵系统在自动控制技术的辅助下,解决了对飞机性能和任务能力需求不断增长所遇到的一些重大问题——稳定性,稳定性与操纵性的矛盾,精确、安全的航迹控制,以及驾驶员工作负荷等问题。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主动控制技术和电传飞行控制系统对飞机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改变了传统的飞机设计理念和方法论,使飞机的性能和执行任务的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两项技术已成为第三代军机和先进民机的典型标志,同时也为第四代军机控制功能综合以及控制与管理综合建立了支撑平台。在人们对飞机飞行性能的不断追求和实现的过程中,飞行控制系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飞行控制系统的创新研究、优化设计和有效工程实现对现代飞机的功能和性能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军机飞行控制系统经过五十多年的研究、设计、试验、试飞、生产和使用的实践,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在各型军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民机飞行控制系统的研发经验仍相对薄弱。总结现代军机飞行控制系统研发经验,分析和借鉴世界先进民机飞行控制系统新技术,对助力我国大型民机的自主研发是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的。
  本系列丛书编著目标是:总结我国军/民领域的飞行控制技术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工程经验,介绍国外最先进的民机飞行控制技术的理念、理论和方法,助力我国科研人员以国际先进水平为起点,开展我国民机飞行控制技术的自主研究、开发和原始创新。本系列丛书编著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内容应覆盖民机飞行控制技术的各重要专业;要介绍当今重要的、成功的型号项目,如波音系列和空客系列的飞行控制技术,也要重视方向性的探索和研究;要简明介绍技术与方法的理论依据,以便读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要概述民机飞行控制技术的各主要专业领域的基本情况,使读者有全面的、清晰的了解;要重视编著的准确性以及全系列丛书的一致性。

《民机飞控系统适航性设计与验证》 本书深入探讨了民用飞机飞行控制系统(Flight Control System, FCS)在适航性设计与验证方面的关键理论、方法和工程实践。内容聚焦于如何确保飞行控制系统满足严苛的适航标准,从而保障飞机的安全运行。 核心内容概览: 第一部分:适航基础与法规要求 适航概述: 详细阐述了民用航空器适航性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及其在飞机设计、制造、运行全生命周期中的地位。重点介绍适航指令(Airworthiness Directives, ADs)、型号设计批准(Type Certificate, TC)等核心概念。 适航法规体系: 系统性地梳理了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主要适航当局(如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 FAA、欧洲航空安全局 EASA)发布的适航法规框架,特别是针对飞行控制系统的特定要求。例如,FAR Part 25(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和 CS-25(同等欧洲标准)中与飞行控制系统直接相关的章节,如“飞行控制”、“系统和设备”等。 适航性分析与风险管理: 介绍如何基于适航法规要求,开展系统性的适航性分析。涵盖了故障模式与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A/FMECA)、故障树分析(FTA)、危险度评估(Hazard Assessment)等方法,用于识别潜在的系统失效模式及其对飞行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第二部分:飞行控制系统适航性设计 系统架构与设计原则: 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民机飞控系统架构,包括机械式、液压式、电传操纵(Fly-by-Wire, FBW)系统,以及电传助力操纵(Fly-by-Wire-Assist, FBWA)系统。深入阐述了适用于适航性设计的关键设计原则,如冗余性(Redundancy)、容错性(Fault Tolerance)、可探测性(Detectability)、可隔离性(Isolatability)以及安全性(Safety)等。 关键子系统的适航设计: 传感器系统: 探讨了姿态传感器、空速管、迎角传感器、陀螺仪、加速度计等关键传感器在设计中如何满足精度、可靠性、抗干扰和冗余要求。 指令生成与处理: 分析了飞行员输入信号的解析、飞行模式的识别、指令的合成与分配等环节的适航设计考量,包括对非线性特性、耦合效应的处理。 执行机构: 聚焦于液压舵面作动器、电动机、伺服机构等执行部件的设计,强调其功率裕度、响应速度、失效模式分析以及故障保护机制。 计算机与软件: 深入研究了飞控计算机硬件的可靠性设计(如冗余设计、环境适应性)和飞控软件的适航性开发流程。详细介绍了DO-178C(航空电子系统软件适航标准)的要求,包括软件生命周期模型、验证与确认活动、安全评估等级(DAL)的确定和证据获取。 电源与布线: 讲解了电源分配系统的冗余设计、电磁兼容性(EMC)设计、线束的抗振动、防火以及防短路设计等。 飞行包线保护(Flight Envelope Protection, FEP): 详细阐述了FEP系统的设计原理、功能(如过载保护、失速保护、侧滑保护等)以及适航要求,分析了其对飞行员操纵行为的限制和安全保障作用。 故障诊断与恢复: 探讨了飞控系统中故障自诊断(Built-in Test Equipment, BITE)和故障自动恢复(Automatic Reconfiguration)机制的设计,以提高系统的韧性。 第三部分:飞行控制系统适航性验证 验证策略与方法: 概述了系统级的适航性验证策略,包括设计验证、测试验证、审查验证等。 需求验证: 介绍如何通过文档审查、模型检查等方式,验证设计是否满足适航需求。 软件验证与确认: 重点详细介绍了DO-178C标准下的软件验证活动,包括: 代码审查与静态分析: 确保代码的正确性、可读性和规范性。 单元测试(Unit Testing): 对独立的软件模块进行测试,验证其功能。 集成测试(Integration Testing): 测试不同软件模块组合后的交互行为。 系统测试(System Testing): 在仿真环境或真实硬件上,测试整个软件系统的功能。 需求覆盖率(Requirement Coverage)和结构覆盖率(Structural Coverage): 关键的验证指标,确保测试充分覆盖了需求和代码。 硬件验证: 环境测试: 包括温度、湿度、振动、冲击、高海拔、低气压等环境条件下的性能测试。 电磁兼容性(EMC)测试: 验证系统在电磁干扰下的正常工作能力,以及自身对其他设备的电磁辐射。 可靠性测试(Reliability Testing): 如加速寿命测试(ALT)、恒定应力测试等,评估硬件的长期可靠性。 系统集成测试与飞行试验: 地面集成测试: 在模拟器或硬件环(Hardware-in-the-Loop, HIL)平台上,对飞控系统进行全面的集成测试,模拟各种飞行工况和失效场景。 模拟飞行测试: 利用先进的飞行模拟器,复现飞控系统的操纵感受、性能表现以及故障响应。 真实飞行试验: 强调了实际飞行试验在适航验证中的核心地位,包括原型机测试、型号认证试飞等,获取真实飞行数据,证明系统满足适航标准。 适航审查与取证: 详细说明了适航当局进行审查的流程、审查内容以及所需提交的适航证据。包括适航审查指南(Advisory Circulars, ACs)和标准案例(Examples)的应用。 第四部分:发展趋势与挑战 先进飞控技术与适航: 探讨了在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分布式推进等新技术应用背景下,飞控系统适航性设计与验证面临的新挑战和发展方向。 数据驱动的适航验证: 分析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数字孪生等技术,提升适航验证的效率和准确性。 网络安全与适航: 关注网络安全对飞控系统适航性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安全设计和验证策略。 本书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理论联系实际,为航空工程领域的研发人员、设计工程师、适航审定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了一部全面而深入的参考著作。它不仅是理解民机飞控系统适航性设计与验证的基石,更是应对未来航空技术发展挑战的重要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这样对航空航天领域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来说,一本关于“民机飞控系统适航性设计与验证”的书,如果能用相对易懂的语言,清晰地阐释复杂的工程概念,那将极具吸引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基础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飞控系统的设计与验证的细节。例如,书中是否会首先解释什么是“适航性”,为什么它对民用飞机如此重要,以及它在飞控系统设计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接着,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飞控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不同组成部分之间是如何协同工作的。然后,重点应该放在“适航性设计”上,详细说明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关键因素,例如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安全性等。最后,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验证”过程,介绍各种测试和评估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方法来证明飞控系统满足适航性要求。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即使是简化的,也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理论。

评分

从一个渴望获取知识的读者的角度出发,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填补我在飞控系统适航性设计与验证方面的知识空白。我希望书中能够清晰地界定“适航性”在飞控系统领域内的具体含义,以及它在整个设计和验证过程中所处的关键位置。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适航性是如何驱动飞控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例如如何通过冗余设计、故障隔离等手段来满足容错和故障包容性要求?在飞行控制律的设计方面,又将如何通过先进的控制理论和方法,在保证飞机稳定性和操纵性的同时,满足适航性对系统安全性的极致追求?我还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验证”这一环节,详细阐述各种测试手段(如仿真测试、硬件在环测试、飞行测试)的原理、方法和适用场景,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测试用例来覆盖各种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和失效模式分析的指导,并说明这些分析结果如何指导设计和验证工作,那就更具价值了。

评分

我对这本书中“验证”部分的预期很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飞控系统能否最终获得适航批准。我希望书中能详细阐述,如何通过一系列严谨的测试和验证活动,来证明飞控系统满足适航性要求。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组件级测试、集成测试、系统级测试,以及最终的飞行测试。我特别想了解,书中会如何描述这些不同层次的测试活动的目的、方法、以及如何设计测试用例。例如,对于硬件组件,是否会介绍相关的环境测试(如温度、湿度、振动)、电磁兼容性测试(EMC)等?对于软件,又是否会详细说明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以及故障注入测试的验证方法?我还希望书中能提及,在整个验证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追踪大量的测试数据,如何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以及如何处理验证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不符合项。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与适航审定机构进行有效沟通,以及如何准备适航验证报告的实践经验,那就更好了。

评分

一本优秀的专业书籍,应该能够提供深度和广度兼备的内容。对于“民机飞控系统适航性设计与验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宏观上阐述适航性在整个航空器安全体系中的地位,以及飞控系统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同时,在微观层面,它应该能够深入剖析适航性要求如何具体落实到飞控系统的设计细节和验证流程中。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国际上通用的适航标准和法规,例如CAAC、FAA、EASA的适航条例,以及相关的指导文件(如AC、AM),并详细解释这些法规对飞控系统的具体要求。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工程实践案例,说明设计人员和验证工程师是如何将这些抽象的适航要求转化为实际的设计方案和测试活动。例如,书中是否会以某个具体的飞机型号的飞控系统为例,展示其在设计阶段是如何满足各项适航要求的,以及在验证阶段又是如何通过严格的测试来证明其安全性的?这些实践性的内容将大大增强本书的参考价值。

评分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一本关于“民机飞控系统适航性设计与验证”的书,其价值在于能否提供清晰、系统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内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解读适航性在整个飞控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从概念设计、详细设计、生产制造到运行维护,都与适航性息息相关。尤其是在设计和验证阶段,适航性要求的落实是重中之重。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剖析,适航性标准是如何影响飞控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指标、硬件选型、软件开发、以及测试验证策略的?我期待书中能提供具体的适航标准条款,并结合飞控系统的实际特点,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应用指导。例如,针对飞控计算机的硬件适航要求(如DO-254),书中是否会讲解如何进行设计、验证和文档编制?针对飞控软件的适航要求(如DO-178C),又会如何指导软件开发的流程、测试方法和文档提交?这些具体内容如果能得到充分的展开,将极大地提升这本书的实用价值。

评分

作为一个对航空安全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对飞控系统的设计哲学和验证方法论感到着迷。适航性,作为航空器安全设计的核心理念,必然贯穿于飞控系统的每一个设计细节和验证环节。这本书的题目直接点出了“适航性设计与验证”,让我对能否深入了解这一核心概念在飞控领域的具体实践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从书中看到,适航性不仅仅是满足一系列的条文规定,而是一种贯穿始终的设计思维模式。这本书是否会阐述,在早期设计阶段,如何通过风险评估和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I A)来识别潜在的设计缺陷,并主动将其消除?在设计过程中,又如何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将适航性要求分解到各个子系统和组件,并确保各部分的协同工作?对于验证环节,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如何通过层次化的验证策略,从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到系统测试,逐步证明飞控系统满足适航要求。我特别关注书中对“全系统验证”的论述,以及如何通过综合的测试手段,全面覆盖飞机的操作包线和各种潜在的失效工况,从而为适航审定提供充分的证据。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设计”部分尤其感兴趣,特别是它与“适航性”之间的紧密联系。飞控系统的设计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严谨的过程,而适航性要求则为这一过程设定了高标准的“护栏”。我希望书中能够清晰地阐述,如何在飞控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飞行控制律设计、以及关键部件(如传感器、执行器、计算机)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适航性要求。例如,在架构设计层面,书中是否会介绍如何通过冗余、独立性设计来满足适航性对故障容错的要求?在飞行控制律的设计方面,又会如何通过先进的控制理论和算法,在保证飞行性能的同时,满足稳定性、可控性和安全性等适航标准?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说明设计人员是如何根据适航指令(如AC、AM)和相关标准(如ARP4754A、DO-178C)来指导设计决策的。此外,我也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在设计过程中常用的设计工具和技术,例如建模与仿真工具、形式化方法等,以及这些工具如何辅助设计人员实现适航性目标。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简洁大气,封面上“民机飞控系统适航性设计与验证”几个字清晰醒目,下方配有英文原名“Airworthiness Design and Verification of Civil Aircraft Flight Control System”,整体散发出一种专业、严谨的气息。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厚实的纸张和精美的印刷,触感很好,让人有立即翻阅的冲动。虽然我不是飞控领域的专业人士,但对航空器安全性的重要性一直深感敬畏,而适航性更是确保这一切的基础。我对书中是否能详细介绍适航性在飞控系统设计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工程实践,充满了期待。例如,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适航审定机构(如CAAC, FAA, EASA)对于飞控系统的具体要求,以及这些要求如何影响从概念设计到最终交付的每一个环节?还会不会提及不同适航标准(如CCAR-25, FAR-25)在飞控系统设计验证中的差异和侧重点?我对这部分内容尤其感兴趣,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飞机的“合法身份”和安全运行的基石。我也很好奇,书中是否会以案例分析的形式,阐述某个具体的飞控系统设计项目是如何通过严格的适航验证流程的,从需求定义、设计实现、测试验证到最终的适航批准,每一个步骤的难点和解决思路,如果能有这样的内容,那将是非常宝贵的实践指导。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验证”部分尤为好奇,毕竟“适航性设计”只是第一步,“验证”才是确保设计真正符合要求的关键。我设想,这本书应该会详细介绍一系列的验证方法和工具,以证明飞控系统的设计达到了适航标准。这可能包括大量的地面测试、硬件在环(HIL)仿真、软件在环(SIL)仿真,以及最终的飞行测试。我希望能了解到,书中会如何详细描述这些测试的流程、测试用例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的适航条目设计相应的测试方案。例如,对于关键的飞行控制律,书中是否会介绍如何通过数学模型和仿真来验证其在各种飞行状态下的稳定性和响应特性?对于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故障注入测试,书中又会如何说明如何模拟这些故障,以及系统在故障发生时的保护机制和降级策略是如何被验证的?另外,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涉及验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比如如何处理大量的测试数据,如何保证测试结果的可追溯性,以及如何应对由于设计变更而引起的重复验证问题。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验证计划制定、测试报告编写以及与适航审定机构沟通的实践性建议,那将非常有价值。

评分

我个人非常关注飞控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鲁棒性表现,这本书的标题让我联想到这一关键领域。适航性设计,顾名思义,就是要确保系统在各种预期的以及一定程度的非预期条件下都能安全可靠地工作。在飞控系统这个高度复杂的系统中,外部干扰,如强烈的气流扰动、传感器故障、通信中断,甚至是电磁干扰,都可能对飞机的飞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剖析这些潜在的风险,并阐述在设计阶段如何通过冗余设计、故障检测与隔离(FDI)机制、以及鲁棒控制算法等手段来抵御这些风险?我很想知道,书中会详细讲解哪些具体的适航标准和法规(例如,针对飞行控制系统的冗余要求、故障包容性设计要求等)是指导这些鲁棒性设计的重要依据。另外,验证部分也至关重要。我想了解,书中会描述哪些方法和技术来证明飞控系统在面对上述不利情况时,能够满足甚至超越适航要求?是会侧重于理论分析,如控制理论中的稳定性分析、可控性/可观性分析,还是会大量介绍仿真测试和实际飞行测试的验证方法?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关于特定故障场景下的系统响应分析,以及如何通过测试来覆盖尽可能多的失效模式,以确保飞机的安全。

评分

\sfdfssfSAIFEIEngineering2 - Realization2-04 DES - Develop & Design2-04-15 Special HarnessPROJECT_PHASES4 DOCUMENTSC919-PI-05-900 C919 SAIFEI SPAinput_data_format15-01-16 ECM SPA prelim input data SADRI_ref

评分

\sfdfssfSAIFEIEngineering2 - Realization2-04 DES - Develop & Design2-04-15 Special HarnessPROJECT_PHASES4 DOCUMENTSC919-PI-05-900 C919 SAIFEI SPAinput_data_format15-01-16 ECM SPA prelim input data SADRI_ref

评分

很好很快。

评分

这次京东物流速度值得表扬!!!

评分

不错的好书!

评分

这次京东物流速度值得表扬!!!

评分

很好很快。

评分

这次京东物流速度值得表扬!!!

评分

\sfdfssfSAIFEIEngineering2 - Realization2-04 DES - Develop & Design2-04-15 Special HarnessPROJECT_PHASES4 DOCUMENTSC919-PI-05-900 C919 SAIFEI SPAinput_data_format15-01-16 ECM SPA prelim input data SADRI_ref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