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集中梳理了从元到清末的中国海防和海战历史,关注中国海疆防卫。
本书从元朝初年元军进攻日本的海战讲起,一直到民国初年日本夺取胶州湾的日德海战,中间历数明朝的海防与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两次鸦片战争、清法战争福建船政水师覆灭、清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覆灭、日俄战争中的海战与登陆战等。历史资料与田野调查相结合而成的一部中国古代海防、海战史著作。
2.书中近200幅图片均为古图,极具资料性,相当一部分图从海外获得,国内首见。
本书中的图片或为当时的作战图,或为当时人绘制的海战画,不用现代人所绘的示意图,因而所有图片都有很强的资料性,真实再现当时的战斗情景。
3.揭开甲午海战中“致远撞吉野”之谜。
作者依据日本海军的战报图,分析“致远撞吉野”应是后人杜撰,与战场实况相去基甚远。
内容简介
《败在海上》是这样一本让人不忍卒读的书:它用近200幅中国从元到清的海战图讲解了发生在中国沿海的海战以及近代中国的海防,展示了近代中国如何一步步地丧失海上防卫能力,任由列强肆意地从海上侵入中国。书中分12章讲述了元日海战、清英海战、清法海战、清日海战、日俄海战等。作者通过考察这些海战图以及其背后的历史,反思中国为何在海战中连连失利,中国为何“败在海上”。
作者简介
梁二平,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海洋文化学者。著有海洋文史地理作品:《谁在地球的另一边——从古代海图看世界》、《谁在世界的中央——古代中国的世界观》、《中国古代海洋地图举要》、《中国古代海洋文献导读》、《败在海上——中国古代海战图解读》、《海洋深圳——深圳海洋文化历史地标田野调查》等。
精彩书评
元日海战——元帝国的海上扩张
收复台湾——仅有的光复故土的海上胜仗
清英海战——开炮看中国与开眼看世界
清英法海战——以旗立国,却不知有旗
清法海战——早生先亡的福建船政水师
清日海战——北洋水师的覆灭
日俄、日德海战——大清已当不了自己的家
——梁二平
目录
1 元帝国的海上扩张
引言:从江河到大海
元日第一次海战
—《本朝图鉴纲目(九州部分)》 1687 年绘
—《蒙古袭来绘词?前卷?文永之役》 约1275—1281 年绘
元日第二次海战_
—《蒙古袭来绘词?后卷?弘安之役》 1293 年绘
—《蒙古贼舟退治之图》 1863 年绘
2 大明抗倭
引言:倭患之防
海上防倭
—《筹海图编?日本岛夷入寇之图》 1562 年绘
抗倭海战
—《倭寇图卷?出征图》 明末摹绘
—《抗倭图卷?交战图》 约1557 年绘
—《抗倭图卷?献俘图》 约1557 年绘
明代岸防
—《乾坤一统海防全图》 约1592 年绘
3 西人东进
引言:大航海带来的西人东进
南海抗夷第一战—屯门海战
—《苍梧总督军门志?全广海图(局部)》 1579 年刊刻
葡萄牙构筑的澳门海防
—《澳门海防图》 1634 年出版
荷兰攻打葡占澳门
—《澳门图》 1655 年绘
4 收复与统一台湾
引言:唯一光复故土的海上胜仗
荷、西初构澎台海防
—《热兰遮城堡图》 1635 年绘
—《鸡笼海防图》 约1667 年绘
郑成功收复台湾
—《热兰遮城与海港图》 1646 年出版
—《郑成功围攻热兰遮》 1669 年出版
明郑台南海防
—《台湾府海防略图》 约1664 年绘
—《康熙台湾舆图》(局部) 约1692 年绘
清廷平定台湾
—《平定台湾战图册》 1788 年绘
5 珠江口海防
引言:西使“朝贡”
珠江口第一关—香港海防
—《新安县志?香港海防图》 1819 年刊刻
—《尖沙咀九龙炮台》 1841 年绘
—《远眺香港岛》 1841 年绘
珠江口第二关—穿鼻海防
—《广东海防汇览?虎门海防图》 1838 年刊刻
—《虎门外望沙角炮台》 1811 年绘
珠江口第三关—虎门海防
—《筹海初集?十台全图》 1836 年刊刻
—《虎门炮台组图》 晚清绘
靖海灭盗
—《靖海全图?平海受降》 约绘于1816 年
—《靖海全图?大屿困贼》 约绘于1816 年
—《靖海全图?绝岛燔巢》 约绘于1816 年
—《靖海全图?梯航入贡》 约绘于1816 年
英军初犯
—《1816 年阿尔塞提号攻打虎门炮台》 1816 年绘
—《1834 年9 月7 日至9 日伊莫金号及安德劳玛琪号攻打虎门》 1834 年绘
九龙与穿鼻的所谓“七战七捷”
—《广东海防汇览?九龙海防图》 1838 年刊刻
6 清英海战——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二阶段
引言:开炮看中国与开眼看世界
定海初战
—《1840 年7 月5 日攻击定海图》 1840 年绘
—《葛云飞增辑两浙海防图》 约1841 年绘
穿鼻海战
—《1841 年1 月、2 月英军攻打穿鼻大角威远炮台》约1841 年绘
—《复仇女神号与大清水师炮战》 约1841 年绘
—《1841 年1 月7 日英军攻击大角炮台图》 约1841年绘
虎门大战
—《英军进攻珠江全图》 1842 年绘
—《虎门海战》 约1841 年绘
大黄之战
—《1841 年3 月至5 月英军沿珠江进攻广州图》 1841 年绘
—《大黄滘炮台》 1841 年绘
攻打广州
—《1841 年3 月18 日和5 月25 日英军进攻广州图》 1841 年绘
—《登陆广州图》 1841 年绘
—《1841 年5 月25 日广州附近堡垒与高地攻占图》 1841 年绘
7 清英海战——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三阶段
引言:英国海军为何要进入长江打南京
攻占厦门
—《1841 年8 月26 日、27 日英军进攻厦门图》 1841年绘
—《1841 年8 月26 日英国舰队进入厦门海面》 1841年绘
—《英国战舰伯兰汉号》 1825 年绘
—《英军攻占石壁炮台》 1841 年绘
二打定海
—《1840 年至1841 年进攻定海与舟山图》 1841 年绘
—《定海海防图》 1841 年绘
—《1841 年10 月1 日定海之战》 1841 年绘
镇海抗英
—《1841 年10 月10 日进攻镇海图》 1841 年绘
宁波、慈溪之战
—《1841 年、1842 年英军进攻宁波、慈溪图》 1842 年绘
—《1842 年3 月15 日英军进攻慈溪草图》 1842 年绘
钱塘江口战役
—《1842 年5 月18 日英军攻打乍浦图》 1842 年绘
—《1842 年5 月18 日英军进攻乍浦天尊庙图》 1842 年绘
—《1842 年5 月18 日英军攻克乍浦图》 1842 年绘
长江口战役
—《1842 年6 月英军进攻吴淞、宝山和上海图》 1842 年绘
镇江战役
—《1842 年萨勒顿勋爵舰队停泊在金山岛对面》 1842 年绘
—《1842 年7 月21 日攻击镇江府图》 1842 年绘
—《炸开镇江西门》 1842 年绘
围困南京
—《站在响尾蛇号上眺望南京城》 1842 年绘
—《1842 年8 月英军围困南京图》 1842 年绘
1847 年攻打虎门、广州
—《1847 年4 月珠江战役之虎门炮台远眺》 1847 年绘
—《1847 年4 月珠江战役之虎门威远炮台陷落》 1847 年绘
—《1847 年4 月珠江战役之广州东水炮台被炸毁》1847 年绘
—《1847 年4 月珠江战役之归航香港》 1847 年绘
8 清英法海战——第二次鸦片战争
引言:以旗立国,却不知有旗
广州城防
—《广东水师营官兵驻防图》 1867 年绘
—《海珠炮台》 1832 年绘
—《中流沙炮台图》 晚清绘制
—《大黄滘炮台图》 1843 年绘
—《猎德炮台图》 1844 年出版
英军围攻广州
— 《1856 年11 月12 日至13 日攻打广州诸要塞计划图》 1857 年出版
—《1856 年11 月在广州近郊登陆炮击广州城》 1857 年出版
英法联军进攻广州
—《1857 年12 月14 日巴特勒号珠江西路段遇袭》1858 年出版
—《联军占领海珠炮台》 1858 年出版
—《1857 年12 月28 日联军围攻广州图》 1858 年出版
大沽口海防
—《大沽口加筑炮台图》 约1841 年绘
—《北塘口加筑炮台图》 约1841 年绘
—《天津保甲图说?大沽口炮台营盘图》 1846 年绘
英法联军一打大沽口
—《1858 年联军沿白河进军天津图》 1858 年出版
—《1858 年联军天津城外谈判图》 1858 年出版
英法联军二打大沽口
—《1859 年联军攻打大沽口防御炮台图》 1859 年出版
—《河北及北直隶湾图》 1860 年出版
英法联军三打大沽口
—《联军北塘登陆路线图》 1860 年出版
—《联军攻克北塘溯河攻打塘沽图》 1860 年出版
—《1860 年8 月21 日联军攻打大沽口左岸炮台图》1860 年出版
—《1860 年9 月18 日联军攻打北京路线图》1901 年出版
9 清法海战
引言:早生先亡的福建船政水师
福州海防
—《清代福建沿海海防图》 约绘于1728—1743 年之间
清法马江海战
—《罗星塔海战图》 1884 年绘
—《法国舰队进攻福建水师图》 1884 年绘
—《法舰马江列阵图》 1884 年绘
法军撤出马江
—《法国舰队炮击闽江沿岸炮台图》 1884 年出版
马江海战的虚假战报
—《福州战报之罗星塔大捷》 1884 年刊刻
—《福州捷报之长门大捷》 1884 年刊刻
法军攻台布局
—《台湾海峡作战图》 约1885 年绘
基隆海战
—《基隆惩寇》 1884 年绘
—《1884 年8 月5 日攻击基隆图》 约1885 年绘
—《法军占领基隆港》 1885 年绘
沪尾大捷
—《1884 年10 月8 日攻击淡水图》 约1885 年绘
—《法舰炮击沪尾草图》 1884 年绘
—《沪尾形势》 1884 年绘
—《砥柱中流》 1884 年绘
镇海抗法
—《吴淞形势》 1884 年绘
—《浙东镇海得胜图》 1885 年绘
澎湖进退
—《1885 年3 月29 日、30 日、31 日攻占澎湖图》约1885 年绘
“打死、打伤孤拔”之谜
—《法酋孤拔》 1885 年绘
—《旗舰巴雅号载运孤拔遗体离开澎湖妈宫港》 1885 年绘
10 清日海战
引言:从“黑船开国”到海上扩
北洋海防
—《渤海阅师图》 约1894 年绘
丰岛海战
—《韩国丰岛海战图》 1894 年绘
丰岛海战的虚假战报
—《鸭绿江战胜图》 1894 年绘
—《海战捷音》 1894 年绘
—《丁军门水师恢复朝鲜》 1894 年绘
黄海海战序曲
—《第二海战我舰队攻击威海卫》 1894 年绘
黄海海战
—《于黄海我军大捷》 1894 年绘
—《黄海海战图》 1894 年绘
—《清日黄海交战图》 1895 年绘
—《黄海海战平面图》
“致远撞吉野”之谜
—《黄海作战图?十五点半时段》 1894 年绘
—《仆犬同殉》 1895 年出版
旅顺、威海卫保卫战
—《崂峍嘴炮台图》 晚清绘制
—《1895 年1 月30 日威海卫刘公岛作战地图》 1895 年绘
—《在旅顺口修复的镇远舰》 1894 年绘
烟台烟云
—《赞成和局》1895 年绘
台湾抗日
—《攻打沪尾图》 1895 年绘
—《倭兵大创》
—《计沉倭舰》 1895 年绘
11 列强侵华
引言:庚子,怎一个乱字了得
德占山东
—《山东东部地图》 1885 年出版
—《德军驻防青岛图》 1902 年绘
大沽海防
—《直沽河口图》 1891 年绘
联军攻打大沽口
—《大沽口及塘沽至北京铁路图》 1900 年绘
—《德国攻打大沽口图》 1900 年绘
日俄先锋
—《大沽及塘沽地图》 1900 年绘
12 日俄、日德海战
引言:大清已当不了自己的家
日俄旅顺口海战
—《俄占旅顺口图》 1904 年出版
—《俄太平洋舰队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触雷沉没》 1904 年出版
—《1904 年8 月10 日黄海海战战局变化图》 1904年绘
日俄旅顺登陆战
—《日军辽东半岛登陆》 1904 年出版
—《东鸡冠山要塞图》 1904 年出版
日德青岛攻围战
—《胶州湾攻围战局详图》 1914 年绘
—《青岛要塞攻防概见图》 1914 年绘
—《胶澳租借地德军布防图》 约绘于1908 年
附录:外国侵华舰队及大清舰队名录
后记
精彩书摘
“ 致远撞吉野” 之谜
看过1963 年版电影《甲午风云》的人都记得邓世昌呼喊“撞沉吉野”的悲壮台词,它如电影《上甘岭》中王成喊出的“向我开炮”一样,皆为塑造英雄人物的点睛之笔。但艺术形象与历史真实是否真的吻合,黄海大战中真有“撞沉吉野”这种事吗?搞历史研究的人,有责任为大众讲清楚。
客观地讲, 电影《甲午风云》并不是胡编乱造,而是“有所本”。最早写出“致远撞吉野”一事的是晚清姚锡光所撰《东方兵事纪略》。书中言:“致远药弹尽,适与倭舰吉野值。管带邓世昌……谓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舰,则我军可以集事,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船众尽殉。”姚锡光曾任驻日领事,甲午战争时正在山东巡抚李秉衡衙署任事,他参以中外记载,于1897 年写成此书,距甲午战争结束只有两年,本书可谓最早记载甲午战争的著作之一。
1979 年版《辞海》“邓世昌”条目亦称:“虽弹尽舰伤,仍下令加快速度猛撞敌舰吉野, 不幸被鱼雷击中,与全舰官兵二百五十人壮烈牺牲。”此条源于清人姚锡光所撰《东方兵事纪略·海军篇》。可见“致远撞吉野”说影响之广。
但笔者研读宗泽亚《清日战争》所附日方海战图发现,“致远撞吉野”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清日黄海大战的第4 天,即9 月21 日,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伊东就写出战况报告,并附海战详解图。在此,顺便说一句,姚锡光曾在《东方兵事纪略·序言》中说:“首以《衅始》,终以《台湾》,并证以表图。”但在目录注明,表、图惜未刊行。它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北洋水师未能留下海军必备的作战记录—海战图。
从目前所能看到的日本联合舰队的三组战报(每组图10 幅左右)15 时半左右这个时段的作战图(图10-12)来看,三份海战图都显示了清致远舰沉没的信息,可见此事在这个战役中的重要性。
日军第一组战报(1—6图)“15时30 分”记:清致远舰受重创沉没,清舰队阵形大乱,清济远舰先行逃跑。此时松岛号旗舰距离清定远舰2000米(从图上看,致远舰距吉野舰应在3000 米以上)。
日军第二组战报(2—7图)“15时47 分”记:清致远舰中弹倾斜沉没,其他舰带伤逃走,清定远、镇远孤立无援,吉野号追击逃跑清舰。
日军第三组战报(3—9图)“15时10 分”记:清定远舰前部中弹起火,清致远舰右舷倾斜沉没。(图中描绘的致远舰确实在定远、镇远二舰旁边护卫)。
三组图的下一幅图里,皆无致远舰的标记了,也就是说,这里三个图中的致远舰是它最后的“身影”。也就是说,“15 时30 分前后”的致远舰都是舰尾对着日本舰队和吉野舰,致远舰至少从方向上是无法撞击吉野号的。此外,从图中致远舰与吉野号的距离看,两舰相距3000 米左右。军事迷都知道,日本联合舰队的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号,航速高达22.5 节,排水量4400 吨。大清致远舰航速仅18 节,排水量2300 吨,即使不受伤,也追不上吉野号,更难撞沉吉野号。何况当时致远舰接连中弹,船身穿了几个大洞,后来舰身倾斜,航速可想而知。还有,日本联合舰队是以击沉北洋水师的舰船为目的,其作战距离一定要小于清旗舰定远重炮的6000 米,但也一定要保持自己的重炮有效距离3000 米左右,如果日舰离致远很近,就无法发挥重炮的作用。所以,受伤的致远号与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号不可能“肉搏”(也有一说,是致远冲撞的是东乡平八郎指挥的浪速号,但浪速号排在第一游击队的队尾,此时相遇的可能性更小)。
《东方兵事纪略》后有许多材料亦称,致远舰的最后时刻,邓世昌命令大副陈金揆“鼓轮怒驶,且沿途鸣炮,不绝于耳,直冲日队而来”,欲与日舰同归于尽。但陈金揆与致远舰的250 多名将士全部落水殉国(仅7人遇救),这段记载也近于猜测。笔者曾请教过研究李鸿章的专家刘申宁老师,“撞沉吉野”是否有更有力的历史记录。他说“于史无考,电影《甲午风云》影响广泛,反而成了正典”。所以, 笔者以为“ 撞沉吉野”不像是邓世昌的战斗口令,更像是一句误“己”子弟的台词。但必须讲明的是邓世昌无论有没有“撞沉吉野”一事,他都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但神化英雄,总会令英雄失去本色。
2012 年新拍的电影《甲午大海战》中,在表现致远舰沉没时,管带邓世昌坠海,拒绝救生圈,并将来救他的爱犬按入水中,一同沉没。此镜头也非导演冯小宁胡编出来的。清池仲祐在《邓壮节公事略》中记,邓世昌爱犬游到身边,“衔其臂不令溺,公斥之去,复衔其发”,按爱犬入水,自己也随之没入波涛之中。1895 年出版的《点石斋画报》曾载图画报道《仆犬同殉》(图10-13),报道称:“当公殉难之时,有义仆刘相忠随之赴水……同时有所养义犬尾随水内,旋亦沉毙”,此图左下角描绘了邓世昌及仆人与两只义犬共同殉国的悲壮场景。
但据镇远舰副帮带洋员马吉芬后来写的《黄海海战述评》载,舰上幸存者只有7 人,他们依靠舰桥上的救生圈,被海潮冲向岸边,其后被一只帆船救起。他们对当时情况的述说,各不相同,无法采信,但唯有一点说法一致,既邓(邓世昌)舰长平时饲养一头猛犬,性极凶猛,常常不听主人之命。致远沉没后,不会游泳的邓舰长抓住一块船桨或木板,借以逃生。不幸狂犬游来,将其攀倒,手与桨脱离,惨遭溺亡,狂犬亦亡。这也许算是有史以来唯一一例主人被自己的狗淹死的记载。”
这些记载多有不同,但有些基本属实,也不必为尊者讳:一是北洋水师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舰长竟然带狗出海打仗;二是邓世昌身为舰长不会游泳,因为会游泳的人,是无法自沉的。所以,笔者以为,邓世昌应是伤重沉海,壮烈牺牲。
为什么北洋水师会留下这样的感人故事,因为黄海一役北洋输得太惨,惨到跟皇上没法交待,所以,直隶总督李鸿章上报《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等折,皆以悲壮叙事为主体。窝囊的光绪皇帝也觉得向国民没法交待,于是也写诗表彰这一“国耻级”的败仗:“城上神威炮万斤,枉资剧寇挫我军。后来天道终许我,致远深沉第一勋。”北洋的白事,就这样被当成红事办了。
而今, 历史成烟, 往事如谜,甲午俱往矣。
……
前言/序言
中国人造船的历史,远比造车的历史要早,大约7000 年前,中国先民已开始了“刳木为舟”的水上活动,所以,船一直是古代交通工具的经典缩影;甚至,在飞机刚出现时,清朝人不知怎么称呼,就叫它“风船”,这种说法至今还保留在中亚地区东干人的语言中。
船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交通工具的角色,也扮演着战争工具的角色。甲骨文中已有了舟船的描绘,至周朝已有水战的记录,但舟师和战船的制
败在海上 中国古代海战图解读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败在海上 中国古代海战图解读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