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年是中国明代戏曲名家汤显祖与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400年迎来了东西方两位伟大艺术家的一次完美相遇。借此纪念活动,我们整理出版了线装本《牡丹亭》,来表达对汤显祖的纪念之情,以引起大家关注汤显祖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二、此次影印出版明万历刻本《牡丹亭》二卷,底本系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善本,并依据其所藏的二册本和四册本进行了适当配补,使得这一四百年前的善本光彩重现。影印本大小尺寸均依原书,保留了原书精美的木刻插图四十幅,由明末徽州著名雕刻工艺传承家族黄氏一族刻工雕版,画面柔和,线条流畅,精细程度超过后世清朝和民国的众多新出版本。
三、装帧上采用古典工艺, 并以晚明版画插图为基础制作了古典风格的《牡丹亭》笺谱,随书赠送,极具收藏价值。
《牡丹亭》全剧五十五出,是汤显祖思想和艺术成熟期的代表作,是他带着对人世炎凉沉浮的深刻体验、饱含热情而创作的经典传奇。明代拟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在戏曲中,汤显祖对话本中门当户对的婚配情节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性改革,把传说故事同明代社会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它具有强烈的反礼教压制、反宗法束缚色彩,焕发出追求个性自由的光辉理想。
汤显祖自称“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盖因只有《牡丹亭》充分展现了“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人间至情。也正是因为东西方文化精英对人类情感价值的共同体认,使得我们在四百年后重温旧典,仍能感受到其中折射出的人性主题。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精于古文诗词、诸子百家、天文地理、医药卜筮、河渠兵法等。汤显祖一生蔑视封建权贵,晚年淡泊守贫,潜心佛学,蹭蹬穷老。自万历十五年(1587)始,陆续完成了《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 ,皆非情之至也。
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
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元来春心无处不飞悬。哎,睡荼蘼抓住裙衩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好处牵。
何意婵娟,小立在垂垂花树边。才朝膳,个人无伴怎游园?画廊前,深深蓦见衔泥燕,随步名园偶然。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径曲梦回人杳,闺深佩冷魂销。似雾朦花,如云漏月,一点幽情动早。怕待寻芳迷翠蝶,倦起临妆听伯劳。
春归红袖招。不经人事意相关,牡丹亭梦残。 断肠春色在眉弯,倩谁临远山?排恨叠,怯衣单,花枝红泪弹。蜀妆晴雨画来难,高唐云影间。
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
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
芭蕉叶上雨难留,芍药梢头风欲收。画意无明偏著眼,春光有路暗抬头。
风微台殿响笙簧。空翠冷霓裳。池畔藕花深处,清切夜闻香。人易老,事多妨,梦难长。 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余阳。
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悠。塞草中原何处? 一雁过淮楼。天下事,鬓边愁,付东流。不分吾家小杜,清时醉梦扬州。
我一直认为,阅读的体验不仅仅在于文字本身的内容,更在于与载体的互动过程。拿到这套书后,我体验到了久违的“仪式感”。繁体竖排的阅读习惯对我来说已经有些生疏,但当我强迫自己沉浸进去之后,那种韵律感和节奏感便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它强迫你的目光跟随古人的阅读路径,从右至左,从上至下,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才落下的棋子。这与现代横排阅读的迅猛直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初看时需要集中十二分的精神去适应,但一旦进入状态,你会发现文字的结构之美被最大限度地展现了出来。这种略显费力的过程,反而加深了对文字的记忆和理解。我甚至开始模仿古人,用毛笔蘸着墨汁在旁边的空白处圈点批注,那种沉浸式的体验,让阅读变成了一种修炼,而非单纯的信息获取。
评分这套书的影印质量,确实达到了令人称赞的水平。作为研究性阅读者,我深知影印本的价值,它在于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底本的风貌,包括当时刻工的笔误、纸张的纹理、乃至装订时留下的细微瑕疵。这套书在处理细节上做得非常到位,即便是那些细如发丝的线条,在放大镜下观看,也依然保持了锐利度,没有出现模糊或断裂的现象。尤其是那些花鸟虫鱼的插图部分,墨色的浓淡变化、线条的粗细对比,都得到了忠实的再现,极具艺术感染力。很多现代出版社为了追求“干净”的效果会对影印本进行过度处理,反而损失了历史感,但这部影印本显然把握住了那个微妙的平衡点,既保证了辨识度,又保留了古籍特有的“呼吸感”,让人不禁赞叹制作者对文化传承的敬畏之心。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简直是匠心独运,甫一上手,便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古韵。纸张的质地和泛黄的色泽,丝毫不像是现代印刷的产物,倒像是真真切切地从旧时光里辗转而来。我特意挑选了一个安静的午后,在书房里铺开这套书,那股淡淡的墨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陈旧气息,让人瞬间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年代。特别是线装的工艺,每一针一线都透露着手作的温度,翻阅起来小心翼翼,生怕弄坏了这份珍贵。虽然是影印本,但清晰度着实令人惊喜,那些繁体的笔画,每一个勾勒、每一个转折,都清晰可见,对于我们这些热衷于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这种尊重原貌的呈现方式,比任何精修的排版都要来得熨帖。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可供把玩、可供细品的古籍文物,那种触感和视觉上的双重享受,是当代快消书籍完全无法比拟的。光是欣赏这套书的外观和制作工艺,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评分对于热衷于中国古典文学和版本学的朋友来说,这套书无疑是一个极佳的收藏品。它的四册套装结构完整,装帧考究,即便是放在书架上,那种传统形制的书脊排列,也自带一种庄重的美感,与现代书籍并置时,显得格外突出。我个人更看重它作为研究资料的价值,影印本的精确性,意味着它可以作为校对其他版本时的一个重要参考坐标。而且,繁体字和竖排的结合,本身就是一种对传统学术规范的坚守。在如今许多简化和转译盛行的时代,能拥有一套如此忠实于原貌的影印本,无疑是对自身阅读品味和学术追求的一种肯定。这套书带来的满足感,是纯粹的阅读乐趣之外,更深层次的文化归属感与收藏价值的体现。
评分阅读这套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冲击在于其历史的厚重感。这不是一本可以轻松翻阅的小说集,它更像是一座通往过去时光的桥梁。每翻开一页,都仿佛能听到当年雕版印刷时木槌敲击的声响,感受到刻工们在案前伏案的身影。它提醒着我们,在今天的电子屏幕和快速信息流出现之前,知识的传播是多么来之不易,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这种体悟,是读任何电子版或现代白话文重排本都无法替代的。我甚至会留意那些页码、版框的设计,思考当年这些排版考量背后的文化逻辑。这套书的价值,早已超越了其文学内容本身,它成了一种关于“制作”和“保存”的文化宣言,让我对前人的智慧和坚韧,油然而生一股敬意。
评分送货快,品质有保证。东西非常不错。
评分这个书很好,经典好书!中华书局,这个版本好
评分活动时买的,很实惠,先收下
评分版本不错,印制不错。可惜不是绫面的,而且价格偏高。
评分原样影印。彰显历史原貌。难得的珍藏品。
评分影印古籍,手感很好,好书。
评分相当划算,做工优良,做法讲究!
评分明刻 牡丹亭 (线装影印本·繁体竖排·套装全4册),挺好
评分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