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本系列丛书在总目编选上,收入中国国学之精粹,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有序、精神有源的特点。
二、本书选用曾国藩书信共44封,并根据信件的内容分为7篇,包括“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用人篇”“为政篇”,每篇都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三、本书编辑目的,在于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引导其仁孝、勤奋、明礼,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人生有根。
四、本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其内容包括修身养性﹑读书求学、持家理财﹑交友识人等方面,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家、治学、治军之道的生动反映。
五、本书根据青少年的阅读需求和水平,选编对其成长有益的篇章,所选篇章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培养当代青少年勤俭、笃学、明礼、坚忍的品质。
六、本书依照阅读的逻辑及成长所需,先列“篇章大意”,再列“正文”“注释”“译文”,并依文中具有成长、教育意义的内容,设置“成长启示”,每篇之后设置“品读思考”,全书最后列出“本书经典名句记忆”“本书相关名言链接”以及“读后感”。
七、本书“注释”“译文”部分,力争浅白、明了;“成长启示”则针对青少年成长需要,配合时代意义,做恰当的引导;“品读思考”在于启迪学生思辨的能力;“本书经典名句记忆”“本书相关名言链接”则更贴近学生学习和阅读的实用性、导向性;“读后感”则是把对本书的具体感悟或得到的启示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关于作品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近1500封。它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30年的主要活动,其内容包括了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方面。本书收集及整理了曾国藩家书中的精华部分,并根据内容分为: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用人篇、为政篇,基本包括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这些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的家常琐事中蕴含真知良言,可以说是一部真实而又生动的生活宝鉴。
◎关于作者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一生笃学励志,推崇儒家学说,修身律己,以德求官,以忠谋政,不但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位“儒学大师”。曾国藩一生留传下来的著作并不多,但仅一部家书就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被誉为“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关于历史价值
《曾国藩家书》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反映了曾国藩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材料。《曾国藩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它通过对生活琐事的叙述、读书做学问的体会,以及对家中子侄的教诲,展现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毕生追求和思想,对后人影响深远。直到今天,人们仍能从这些家书中学习他修身的美德和处世的智慧。
3个阅读要点
◎努力学习曾国藩的治学之道。曾国藩虽身居高位,政事缠身,却从不忘记读书学习。他认为读书,一则要有恒,二则要专一。他不但自己身体力行,同时也以此教导家中子侄。在写给家人的信中,他不止一次强调“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正是由于曾国蕃对学习持之以恒、专一专注的态度,才使他成为一代儒学大师,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曾国藩的治学之道,对当今的青少年来说有很大的启示。
◎用心体会曾国藩刚柔有度的处世哲学。每个人的性格中都包含刚、柔两个方面,曾国藩的仕途之路上曾遭遇无数的大风大浪,然而他能从一个普通的湘乡子弟,顺利走到官居一品的大学士,这与他刚柔有度的处世哲学不无关系。在历经世事磨炼的曾国藩看来,“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只有蕴刚强于柔弱中,在柔弱处显刚强,刚柔互用,方能进退自如。即使在今天,曾国藩这种刚柔有度的处世态度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做人、做事既不可过于强硬,锋芒毕露,也不能太过软弱,一味退让,应刚柔并济,张弛有度。
◎深刻理解曾国藩家国一体的忠君爱国情怀。曾国藩的一生曾拥有无以复加的荣耀,也曾经历帝王猜忌的惆怅,然而无论遭受怎样的待遇,他都坚守“忠君爱国”的原则,这是他的人生信条。当国家遭遇危难时,他所想到的不是个人的荣誉升迁,而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在写给弟弟的信中,他说:“吾唯以一勤字报吾君,以爱民二字报吾亲。才识平常,断难立功,但守一勤字,终日劳苦,以分宵旰之忧。”尽管后人对曾国藩褒贬不一,但他忠君爱国的品质却值得我们弘扬。
2个知识要点
◎平淡家常话人生,细微之处见精神。曾国藩的家书往往从生活琐事和读书习字方面娓娓道来,言谈话语中蕴含着对父母长辈的牵挂、对兄弟子侄的教诲。如在论及对学习的感悟时,他先言及自己“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而后谆谆告诫弟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艺,则须专看一家文稿……”
◎结构严谨,格式规范。曾国藩的每封书信都严守书信格式,有称谓(如“祖父大人万福金安”)、启辞(如“接手谕”)、正文、结语(如“余容后禀”)、署名(如“男谨禀”)。并且针对不同的对象,用语也有所区别。写给父母长辈的,则恭敬有加,如“跪禀……”;写给各位弟弟的,则亲切自然,如“诸位贤弟足下”等。
1个成长要点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人格和人生境界的高度浓缩,它以书信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曾国藩的人生画卷,从这幅画卷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勤于读书的士子、一位阅历丰富的长者、一位可将丹心照汗青的臣子。曾国藩在对亲人的温言絮语中,将他的为学、为官和为人的经验不厌其烦地教授给家中子弟,愿我们以此为镜,检视自己的人生,学习他致力学问的精神、为人处世的智慧,以及家国一体的情怀,以期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找到正确的方向。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集,近1500封。本书收集及整理了其中的精华部分,并根据内容分为: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用人篇、为政篇,基本包括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这些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的家常琐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曾国藩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它通过对生活琐事的叙述、读书做学问的体会,以及对家中子侄的教诲,展现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毕生追求和思想,对后人影响深远。直到今天,人们仍能从这些家书中学习他修身的美德和处世的智慧。
总策划简介:
徐国静,孔子基金会全球文化大使,著名教育专家、演说家。
译注者简介:
张琼,女,文学博士,广东财经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文化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清中叶岭南四家诗歌创作研究》一部,主持教育部、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项。
修身篇
禀父母·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禀父母·劝弟勿夜郎自大
致诸弟·劝弟谨记进德、修业
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傲物
致九弟·成大事者要规模远大、综理密微
致九弟·做人须要有恒心
致四弟·不宜非议、讥笑他人
致九弟季弟·刚柔互用,不可偏废
致九弟·望勿各逞己见
致九弟·万望毋恼毋怒
致九弟·凡郁怒最易伤人
致九弟·宜自修处求强
致九弟·时刻悔悟大有进益
劝学篇
禀父母·九弟习字长进
禀父母·劝两弟学业宜精
致诸弟·述求学之方法
致诸弟·读书求学,明师益友
致诸弟·读书宜立志有恒
致六弟·述学诗习字之法
致诸弟·读史温经增长见识
禀父母·教弟注重看书
致诸弟·必须立志猛进
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心
致诸弟·读书宜选一明师
致四弟·读书不可太疏忽
致四弟·宜劝诸侄勤奋、俭约
致四弟九弟·宜居家时苦学
致四弟九弟·谆嘱瑞侄用功
致四弟九弟·述为学有四要事
治家篇
禀父母·述家和万事兴
禀父母·教弟以和睦为第一
致诸弟·无时不想回家省亲
致诸弟·迎养父母叔父
理财篇
禀祖父母·先馈赠亲戚族人
禀父母·在京事事节俭
致诸弟·节俭置田以济贫民
致纪鸿·勤俭持家不可奢华
交友篇
致诸弟·交友拜师宜专一
禀叔父·不辞劳苦料理朋友的丧事
用人篇
致九弟·宜以求才为要事
致沅弟季弟·随时推荐出色的人
致九弟·宜多选好替手
为政篇
致诸弟·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致九弟季弟·以一勤字报君,以爱民二字报亲
本书经典名句记忆
本书相关名言链接
读后感
刚柔并济的人生智慧
修身篇
禀父母·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在这封信中,曾国藩提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念念改过,虽小必惩”,要时常进行自我反省,铭记父亲“节劳、节欲、节饮食”的教诲,提升自己的品行。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十月二十二,奉到手谕①,敬悉一切。郑小珊处,小隙已解②。男前于过失,每自忽略,自十月以来,念念改过,虽小必惩,其详具载示弟书中③。
耳鸣近日略好,然微劳即鸣。每日除应酬外,不能不略自用功,虽欲节劳④,实难再节。手谕示以节劳、节欲⑤、节饮食,谨当时时省记。
萧辛五先生处寄信,不识靠得住否?龙翰臣父子,已于十一月初一日到。布疋、线索⑥,俱已照单收到,惟茶叶尚在黄恕皆处。恕皆有信与男,本月可到也。男妇及孙男女等皆平安,余详于弟书。
谨禀
道光二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
①手谕:指上级或尊长亲手写的指示。②隙:怨恨,嫌隙。此处指矛盾。③书:书信。④节劳:有所节制,不过分劳累。⑤节欲:克制欲念。⑥布疋(pǐ):即布匹。布以匹计,故统称布为布匹。疋,同“匹”。线索:线绳之类的泛称。
儿子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十月二十二日,收到了手谕,我知道了所有的事。郑小珊那里,小小嫌隙已经化解。以前儿子对于自己的过失,总是忽略了。从十月以来,我开始念念不忘地改正过失,即使一些小问题也会做自我惩戒,详细情形都写在了给弟弟的书信中。
最近一段日子耳鸣的情况略微好了些,但是若稍稍劳累,耳鸣便又会发作。现在我每天除了正常的应酬外,不能不略加用功,虽然想减少一些劳作,但实在难以再少了。手谕训示儿子要节劳、节欲、节饮食,我一定会时刻谨记。
在萧辛五先生那里寄信,不知道是否可靠?龙翰臣父子,已经在十一月初一日来到京城。布匹和线绳都已经按照单子接收,只有茶叶还在黄恕皆那里。恕皆写信告诉我,这个月茶叶就可以送到。儿媳妇和孙儿、孙女都平安无事,其余的事都详细地写在给弟弟的书信里。
谨禀
道光二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
《红楼梦》第十九回中,奶妈李嬷嬷说贾宝玉是“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的”,其实,一般人都是如此,能看清楚别人身上的缺点,却往往看不到自身的错误。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我们需要“吾日三省吾身”,时刻做好自我反省,及时改正缺点错误。
……
不得不说,这本《曾国藩家书译注(精编本)》在细节处理上做到了极致。我是一个对书籍的排版和校对要求比较高的人,而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当出色。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更重要的是,它的“精编”体现在了方方面面。家书的选取,我认为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涵盖了曾国藩人生不同阶段的重要思想,以及他对家人情感的流露。译注部分,既有对原文词句的精准解释,又有对历史背景的必要补充,让读者能够充分理解家书产生的具体情境。我尤其喜欢书中的一些插图和历史照片,虽然不是很多,但恰到好处地穿插其中,为原本严肃的学术内容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也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有更直观的感受。这本书就像一个精心打磨的艺术品,既有学术价值,又有阅读的愉悦感,让我觉得物超所值。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国学经典,不仅仅是供人仰望的,更应该是能够与现代生活产生连接的。这本《曾国藩家书译注(精编本)》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像一些纯粹的学术研究那样高高在上,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化的方式,将曾国藩的思想智慧呈现给读者。家书中那些关于为人处世、勤俭持家、修身养性的道理,虽然写于百余年前,但放在今天依然不过时。译注的部分,非常有启发性,它不仅仅是解释文字,更是挖掘了曾国藩思想的内在逻辑,让我看到了他如何一步步建立自己的道德体系和人生准则。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论述,结合家书中的具体事例,让我对这些看似抽象的词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读这本书,就像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生导师对话,他用他的经历和智慧,为我指点迷津,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曾国藩家书译注(精编本)》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我一直对曾国藩这个人很感兴趣,但苦于古文功底不够,很多原文读起来费力,理解也常常是雾里看花。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首先,它的“今注今译”做得非常到位,用现代汉语解释古文,就像在跟一位长者聊天一样,非常亲切自然。注释也详尽而不冗余,能准确点明原文的深层含义,让我这个“小白”也能轻松领会曾国藩的智慧。更值得称赞的是,这本书的“精编”二字名不虚传,编排合理,条理清晰,把家书按照不同的主题或者时间顺序进行了梳理,读起来不会觉得杂乱无章。我尤其喜欢它在原文旁边配以大量的解读和背景介绍,让我不仅能读懂字面意思,更能体会到曾国藩写信时的心境、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人生哲学。读完一封封家书,仿佛穿越时空,与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心灵对话。这本书不仅是学习曾国藩思想的绝佳工具,更是一部充满人生智慧的启迪之作,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国学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这本《曾国藩家书译注(精编本)》给我带来的冲击力是多方面的。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它提供了非常扎实的文本支撑,译注的严谨性毋庸置疑。但更吸引我的是,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真实、更立体的曾国藩。家书往往是人们最真实情感的流露,通过这些家书,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一个兄长、一个长官的温情与担当,也看到了他在面对人生起伏时的冷静与坚韧。译注部分,并没有刻意去拔高曾国藩,而是客观地呈现了他的思想,对于他的一些局限性,也点到为止,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我更能接受和理解。书中的一些段落,读来令人潸然,比如他对儿子寄予的厚望,对家人的思念,都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深沉的情感。这本书让我觉得,历史人物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个体,这对我而言,是一种非常宝贵的阅读体验。
评分拿到这本《曾国藩家书译注(精编本)》,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不仅仅是装帧上的精美,更是内容上那种历久弥新的力量。我之前也翻阅过一些曾国藩的著作,但总觉得门槛较高,不易深入。而这本家书译注,恰恰弥补了这一遗憾。它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译注的文字斟酌字句,力求还原曾国藩的原意,同时又用现代读者的视角进行解读,这一点做得非常出色。我尤其欣赏它在翻译过程中,并没有一味地追求“白话”,而是在保留古文韵味的同时,又让意思清晰明了,做到了古文与现代语的完美结合。书中的一些批注,更是点睛之笔,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曾国藩在治家、治学、修身等方面的独到见解,让我深受启发。例如,他对于子弟教育的諄谆教诲,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要求,即使放在今天,依然有着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翻译本”,更像是一位博学的前辈,在耐心讲解一位古人的思想精华,让我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评分还行,比想象的要好些,新添了一个大书架,买书准备和孩子一起读的!
评分产品很好,本来给五星的,可是你们老板拐走了奶茶 妹,差评!
评分排版注释合理便于阅读,封面简朴美观,价格实惠。
评分好的好的
评分不错,印刷很好,内容经典,孩子很喜欢
评分还没看,估计儿子现在看不了,屯着吧,有时间我看看也不错!
评分还行,比想象的要好些,新添了一个大书架,买书准备和孩子一起读的!
评分好看永远的收藏佳品
评分zzzzzzzzzzzz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