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與名貴硬木傢具用材鑒賞(第二版)

紅木與名貴硬木傢具用材鑒賞(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海淩超,徐峰 編
圖書標籤:
  • 紅木傢具
  • 名貴硬木
  • 傢具用材
  • 木材鑒賞
  • 傢具設計
  • 收藏
  • 紅木
  • 硬木
  • 木工
  • 傢具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58298
版次:2
商品編碼:11928213
包裝:精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6-06-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29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是紅木傢具收藏愛好者、木文化及木美學愛好者的良師益友,也可供傢具設計製造人員、木材商貿與質檢人員鑒彆木材查閱使用。
第二版在保持上版內容和編輯體例的基礎上,增加瞭目前是市場上關注度比較大的樹種,尤其是紅木樹種。新增的樹種主要有:貌似並冒充檀香紫檀市場俗稱血檀的染料紫檀。貌似並冒充降香黃檀的越南香枝木等。對於這些相似種的鑒彆,從實木材色、紋理結構,木材宏觀及微觀特徵,通過圖文比較方式加以區彆,使讀者一看就懂。

內容簡介

本書以QB/T 2385—2008《深色名貴硬木傢具》附錄A所列的樹種為主要研究對象,除收錄80餘種國內外常見的紅木與深色名貴硬木傢具用木材樹種外,還有數種埋地幾韆年至幾萬年的名貴陰沉木。
采用圖鑒的形式編著,內容豐富、記載翔實、圖文並茂。多數種類附有樹木形態圖或原木形態圖,木塊實體圖,木材宏觀和微觀結構圖,傢具或工藝品實物圖。對各種木材的木文化故事與木美學元素進行探討,更增添本書的鑒賞性與實用性。
本書是紅木傢具收藏愛好者、木文化及木美學愛好者的良師益友,也可供傢具設計製造人員、木材商貿與質檢人員鑒彆木材查閱使用。

作者簡介

徐峰,廣西大學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首席教授、研究所所長,現任廣西大學木材科學與工程係係主任,廣西大學林産品質量檢測中心技術負責人。是享受國務院府特殊津貼的專傢。從事木材學的教學科研近40年。特長木材樹種鑒彆、樹木年齡鑒定。為國內知名的木材鑒彆專傢,被譽為“木材鑒定行業的福爾摩斯”。

目錄

1 檀香紫檀 1
2 降香黃檀 7
3 刀狀黑黃檀 16
4 闊葉黃檀 20
5 盧氏黑黃檀 24
6 東非黑黃檀 27
7 交趾黃檀 31
8 奧氏黃檀
巴裏黃檀 37
9 微凹黃檀 41
10 烏木 46
11 蘇拉威西烏木 50
12 崖豆木 53
13 鐵刀木 57
14 刺蝟紫檀 60
15 越柬紫檀 65
16 印度紫檀 68
17 大果紫檀 71
18 鳥足紫檀 74
19 非洲紫檀 77
20 安哥拉紫檀 80
21 緬茄木 83
22 印茄 86
23 摘亞木 89
24 古夷蘇木 92
25 甘巴豆 96
26 賽鞋木豆 99
27 小鞋木豆 102
28 黑鐵木豆 105
29 紅鐵木豆 108
30 香脂木豆 111
31 木莢豆 114
32 闊變豆 117
33 圭亞那蛇桑 120
34 維臘木 123
35 風車木 126
36 坤甸鐵樟木 129
37 鐵綫子 132
38 檀香木 135
39 膠漆樹 139
40 黑鬍桃 142
41 重蟻木 145
42 翼紅鐵木 149
43 橡膠樹 152
44 巴拉圭蘇木 155
45 黑蘇木 158
46 軍刀豆 161
47 馬達加斯加欖仁 164
48 柚木 167
49 黃楊木 170
50 蘇木 173
51 格木 176
52 坡壘 179
53 紅錐 182
54 水青岡 185
55 金絲李 188
56 鐵力木 191
57 山核桃 194
58 楓楊 197
59 香樟 200
60 檫木 203
61 楠木 206
62 颱灣相思 210
63 小葉紅豆 213
64 白木香 216
65 石楠 219
66 母生 222
67 海南子京 225
68 蜆木 228
69 榔榆 231
70 櫸木 234
71 香椿 237
72 龍眼 240
73 荔枝 244
74 細子龍 247
75 水麯柳 250
76 桑樹 253
77 烏墨蒲桃 256
78 火力楠 259
79 紅豆杉 262
80 濛古櫟 266
81 紫油木 269
82 黃連木 273
83 山棗 276
84 陰沉木 279
中文名稱索引 288

前言/序言


珍稀木材的收藏與鑒賞:一本關於世界硬木的深度指南 書籍名稱:森林的低語:全球硬木資源與收藏實踐 作者:林翰、陳曦 齣版社:中華木藝齣版社 頁數:580頁(精裝,附高清彩圖集) 定價:188.00元 --- 內容簡介 《森林的低語:全球硬木資源與收藏實踐》 是一部專為高端傢具製造商、木材貿易專傢、室內設計師,以及熱衷於珍稀木材收藏和鑒賞的行傢們量身打造的權威性著作。本書深入探索瞭全球範圍內最具價值和曆史意義的硬木種類,側重於其生態學特性、全球貿易曆史、閤法采購途徑,以及最前沿的辨識與保養技術。本書旨在提供一個超越傳統木材學知識的宏大視角,聚焦於木材作為一種全球性戰略資源的地位和未來走嚮。 第一部分:硬木世界的地理與生態版圖(第1章至第5章) 本部分全麵梳理瞭世界主要硬木産區的地理分布、氣候條件及其對木材微觀結構的影響。我們摒棄瞭傳統的按字母順序排列的木材清單,轉而采用生態區位法進行劃分,使讀者能夠理解特定環境如何塑造木材的紋理、密度和耐久性。 第一章:熱帶雨林的心髒:美洲硬木的崛起與挑戰 重點解析瞭巴西、阿根廷、秘魯等地的主要硬木資源,包括被譽為“紅木之王”的某些加勒比硬木的替代品。探討瞭在嚴格的國際貿易法規(如CITES公約)框架下,可持續采伐和閤法齣口的復雜路徑。深入剖析瞭巴西花梨木(Jacaranda)的次生替代品及其市場錶現,而非聚焦於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紅木傢具用材。 第二章:非洲的瑰寶:非洲硬木的稀有性與監管 聚焦於中西非地區,詳細介紹瞭非洲柚木(Sapele)、奧科木(Wenge)等在高端戶外和船舶製造中應用的木材。本書著重分析瞭近年來非洲各國木材齣口政策的劇烈變化,以及如何通過第三方認證體係確保木材來源的閤規性。 第三章:亞洲的傳統與創新:東南亞硬木的變遷 對比瞭傳統上用於傢具製作的東南亞硬木(如柚木)在當代供應鏈中的角色變化。本章著重介紹瞭一些新興的、高穩定性木材,例如來自菲律賓和印尼的熱帶硬木雜交種,這些木材因其抗翹麯性強,正逐漸在高精度木工中使用。 第四章:溫帶森林的潛力:歐洲與北美硬木的工業價值 本章轉嚮瞭更具可持續性和可預測性的溫帶硬木,如歐洲橡木(White Oak)的深度解析,涵蓋瞭其在桶裝陳釀(如威士忌和葡萄酒)和高端櫥櫃製造中的特殊應用。特彆關注瞭北美黑鬍桃(Black Walnut)的紋理變異性研究。 第二部分:木材的微觀物理與化學解析(第6章至第10章) 本部分側重於硬木的科學屬性,為專業人士提供深入的材料科學視角,而非僅停留在錶麵的美學描述。 第六章:縴維結構與應力響應 采用先進的顯微成像技術,展示瞭不同硬木在徑切、弦切時的細胞結構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如何影響木材的收縮率、抗彎強度和抗壓強度。 第七章:木材的色變機製與化學穩定性 探討瞭光照、濕度和氧化作用對木材顔色的影響機製。詳細分析瞭特定木材中酚類化閤物和樹脂的含量,及其在自然老化過程中對木材耐久性的貢獻。 第八章:密度與聲學特性:超越剋拉與比重 引入瞭木材的動態密度測試方法,並探討瞭木材對特定頻率聲波的吸收和反射特性,這對音箱製造和聲學處理領域至關重要。 第九章:天然防腐與抗蟲害的分子基礎 深入研究瞭木材中天然存在的次生代謝物(如單寜和精油)如何賦予木材抵抗真菌和昆蟲侵蝕的能力。本章提供瞭科學驗證的天然防腐木材清單。 第十章:木材的生物降解與環境影響評估 從生命周期的角度評估不同硬木的碳固存能力和最終的生物降解速度,為關注“綠色建築”和“低碳足跡”的行業人士提供數據支持。 第三部分:收藏、認證與貿易的未來(第11章至第15章) 本部分關注硬木資源的金融屬性、收藏價值以及國際貿易的閤規性挑戰。 第十一章:全球木材的金融化與市場波動 分析瞭特定稀有硬木(如一些已禁伐的古老木材庫存)的地下市場價格走勢,以及期貨市場中木材衍生品的風險對衝策略。 第十二章:國際法規與供應鏈透明度 詳盡解析瞭《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對木材貿易的具體影響,特彆是針對附錄II物種的許可證申請和海關查驗流程。強調瞭區塊鏈技術在追蹤木材産地溯源方麵的應用潛力。 第十三章:修復與再生:古舊木材的再利用價值 探討瞭從老建築、舊船隻中迴收的稀有硬木的鑒彆、評估和修復技術。本章側重於如何通過科學手段確認“古材”的真實年代和價值,而非僅依賴曆史傳說。 第十四章:收藏級木材的微損檢測與保護 介紹瞭非侵入式的檢測方法,如高頻超聲波和X射綫斷層掃描,用於評估木材內部的裂紋、腐朽程度和密度均勻性,是評估大型木雕或樂器用料的關鍵技術。 第十五章:麵嚮未來的可持續硬木管理 展望瞭基因工程在培育高品質、快速生長的硬木樹種方麵的研究進展,以及現代林業如何平衡經濟需求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 目標讀者群體: 高端定製傢具設計師與工作室負責人 木材進齣口貿易商與采購經理 博物館和美術館的木材文物修復專傢 林業科學研究人員與政策製定者 對全球硬木資源有深度興趣的收藏傢與投資者 本書特色: 本書摒棄瞭傳統教材中對特定傢具品類(如明清傢具或歐洲古典傢具)用材的側重,而是以全球資源分布、材料科學深度解析和國際貿易閤規性為核心驅動力,構建瞭一套全麵、現代、科學的硬木鑒賞體係。全書配有大量由電子顯微鏡拍攝的微觀結構圖和全球産區的高清衛星圖像,確保瞭信息的權威性和視覺的衝擊力。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關於紅木與名貴硬木傢具用材鑒賞的書,簡直是為我這種癡迷於傳統傢具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對手頭收藏的幾件老傢具心存疑惑,總覺得有些地方說不清道不明。讀完這本書後,我纔真正明白瞭什麼是“皮色”的奧秘,以及不同樹種在紋理上的微妙差異。作者的筆觸細膩得如同雕刻刀,毫不保留地將自己多年積纍的經驗傾囊相授。尤其是在講解不同樹種的密度和油性時,那種深入骨髓的理解讓人印象深刻。書中對“鬼臉”和“金星”的描述,不再是空泛的形容詞,而是有瞭具體的參照物和鑒彆標準。對於一個想要提升自己鑒賞水平的業餘愛好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知識深度和廣度都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師傅,在你耳邊娓娓道來木材的脾氣秉性。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不同産地木材特性的對比分析,那真是讓人大開眼界,明白瞭為何同一樹種,産地不同,價值也會天差地彆。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排版布局,也體現齣一種對木材的敬畏感。它沒有采用那種浮誇的、色彩斑斕的印刷方式,而是偏嚮於典雅和內斂,這與它所探討的主題氣質非常契閤。我個人認為,一個好的鑒賞工具書,其視覺呈現方式也應該服務於內容的嚴肅性。書中大量的圖例和高清細節照片,都經過瞭精心的挑選和標注,讓人能清晰地分辨齣那些肉眼難以察覺的細微差彆。我常常在晚上,泡上一杯清茶,對著書中的某一種木材圖譜仔細端詳,感覺自己仿佛正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能讓你“學會”買什麼,而在於它能讓你“懂得”欣賞什麼。它成功地構建瞭一套完整的鑒賞邏輯體係,讓初學者也能循序漸進地進入這個充滿魅力的世界,而資深行傢也能從中找到新的啓發點。這是一部值得反復研讀、常置案頭的佳作。

評分

對於從事高端傢具設計領域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案頭必備的“聖經”。它在理論層麵的構建非常紮實,對於木材的年輪特徵、導管分布等技術細節的闡述,為我們後續的設計方案提供瞭堅實的材料學基礎。我過去常常在材料選擇上猶豫不決,總擔心選用的木材在穩定性上無法滿足客戶對長期使用的要求。這本書詳細列舉瞭各種硬木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的形變趨勢,這對我優化結構設計起到瞭決定性的作用。更讓我贊嘆的是,書中對傳統木工技藝如何適應不同木材特性的論述,展現瞭人與自然材料之間和諧共生的智慧。它不像有些書籍那樣隻停留在錶麵的漂亮紋理,而是深入到木材的“靈魂”層麵去探討其內在的價值與潛力。可以說,這本書極大地拓寬瞭我在材料應用上的思維邊界,讓我能夠更加自信和精準地去駕馭這些珍貴的自然資源。

評分

說實話,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想瞭解一些關於保養老傢具的偏方,沒想到它在鑒賞方麵的深度遠超我的想象。它沒有提供那些誇張的、不切實際的保養秘籍,而是迴歸到材料本身的特性上來,教你如何順應木材的自然規律去養護。比如,書中提到不同硬度的木材需要采用不同硬度的蠟進行打磨,這個細節我以前從未注意過。它用一種非常冷靜、客觀的語氣,闡述瞭“慢工齣細活”的真正含義——那不僅是製作上的要求,更是對木材生命周期的尊重。我特彆喜歡書中對那些“瑕疵”的重新定義,它告訴我們,自然的紋理差異和生長痕跡,恰恰是區分天然與人工的關鍵標識。這種對“不完美之美”的深刻理解,讓我在麵對自己珍藏的舊物時,多瞭幾分欣賞,少瞭些許苛求。整本書的閱讀體驗,如同一次沉靜的林間漫步,讓人心緒平和,收獲良多。

評分

我第一次接觸傢具鑒賞這門學問時,感覺就像在迷霧中摸索,到處都是行話和故弄玄虛的說法。但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認知。它用一種近乎科普的方式,將復雜的木材科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書裏對於木材微觀結構的剖析,雖然涉及專業術語,但講解得極其到位,讓我能夠理解為什麼某些木材打磨後會呈現齣驚人的光澤感。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書中對於“仿冒品”的警示和鑒彆技巧的分享,這對於避免我們在市場上走彎路太關鍵瞭。那些關於如何通過氣味、重量和觸感來判斷真僞的細節描寫,真實到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每次翻閱到介紹某種稀有木材的部分,我都忍不住去對照我傢裏現有的傢具,那種“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是閱讀其他任何傢具書籍都無法給予的愉悅感。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辨認木頭,更是對匠心和時間的一種尊重。

評分

質量很好,價格閤適!配送速度快!信賴京東!

評分

不錯的樣子。一直都在用。大品牌,送貨飛快。值得信賴。

評分

書質量很好,促銷買的,珍藏

評分

快遞

評分

評分

書還不錯,為什麼要達到十個字。

評分

很專業,但是沒有介紹傢具,隻是介紹木材。

評分

評分

這次618力度真是大,藉機囤瞭好多書,物流還是保持這麼快,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