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讀經典碑帖為書法學習之不二法門。中國曆代名傢輩齣,傳世碑帖無數。這套《中國書法名碑名帖原色放大本》遴選書法史上經典,裝幀典雅,印刷精美,堪稱佳製。
本係列采用經典底本,高清彩色印刷;穿綫裝訂,拆閱方便實用。力求“下真跡一等”之效果。係列特點則是對原作或拓本稍加放大,使得細節縴毫畢現。無論綫條的張力、墨色與疊加,還是紙張的顔色及氣息,都毫厘間淋灕盡現。
“頗極精工,無復遺恨”,希望本套叢書的齣版對讀者諸君在臨讀碑帖和書法創作中有所幫助。
《袁安碑》,全稱《漢司徒袁安碑》。碑高153cm,寬約74cm,篆書,存139字,共10行,本滿行16字,因下截殘損,每行各缺 1字。原石齣土時間不詳,碑側有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三月題記。此碑後被移入廟中作供案,因文字朝下,長期無人知曉,1929年為一兒童發現,遂得流傳。碑石現藏河南博物院。《袁敞碑》,全稱《漢司空袁敞碑》,東漢元初四年(117)立。碑石高78.5cm,寬71.5cm;文字殘損較多,篆書,10行,行存5至9字不等。此碑1922年春齣土於河南偃師,1925年石歸羅振玉,現藏遼寜省博物館。
《袁安碑》和《袁敞碑》皆為漢代篆書碑刻之代錶作。篆書至漢代已不如秦時興盛,書碑多用隸書。此兩碑之用篆書,實因袁安、袁敞二人地位顯赫,用古體以示隆重。此時去秦尚近,碑字筆跡相承,猶得秦篆古意。兩碑風格接近,結構寬博舒展,筆畫瘦勁圓融,風格樸茂雄厚,既端嚴莊重,又含飄逸之勢,疑齣自一人之手。兩碑雖曆代不曾被著錄,亦無書丹人名,但無疑為漢代篆書之典型,殊可寶貴。
袁安為袁敞之父,兩碑各記二人生平,碑文與《後漢書》本傳所記大略相同,然較簡約,無贊詞。袁安,字邵公(《袁安碑》中作召公),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少承傢學,舉孝廉,曆任陰平縣長、任城縣令、楚郡太守、河南尹,後至太僕、司空、司徒,位列三公。袁安為官政令嚴明,案法平允,廉直守正,不畏權貴。卒於永元四年(92)。袁敞,字叔平,官至司空,亦位居三公。其為官廉勁,不阿權貴,後因忤觸外戚鄧氏,被免職而自殺。不久即被平反,復其官,以三公之禮安葬。袁氏纍世隆盛,為東漢世傢大族,袁紹、袁術皆為其宗嗣。
總而言之,這套書的齣版填補瞭市場上一個重要的空白。以往的漢碑字帖,要麼是拓片質量太差,要麼是放大後失真嚴重,要麼就是排版過於隨意,缺乏對原碑那種渾厚氣勢的有效傳達。但這一冊在多個維度上都做到瞭近乎完美。它成功地架起瞭古代碑刻藝術與現代學習者之間的橋梁,使得那些遙遠而莊嚴的漢代墨跡,能夠以一種觸手可及的方式走進我們的案頭。我尤其欣賞它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並沒有犧牲讀者的審美愉悅。它讓學習漢隸不再是枯燥的描摹,而是一場與古人精神的對話。對於所有緻力於深入研究中國書法史、想要掌握漢隸精髓的書法愛好者和專業人士來說,這套書是絕對不容錯過的“案頭必備”經典之作。
評分我關注這套書很久瞭,主要就是因為它對“原色”的強調。現在的很多字帖,為瞭追求某種所謂的“美觀”或者“清晰”,往往會對碑帖的顔色進行過度處理,失真嚴重,這對於我們進行藝術研究的人來說,是緻命的缺陷。袁安袁敞碑那種曆經風霜的斑駁感、那種石灰岩的沉澱色澤,其實都是其曆史價值和審美價值的一部分。這套書很好地保留瞭這一點,它呈現的不是一個“完美無瑕”的字體樣本,而是帶有曆史厚重感的“文物本身”。透過這些略帶殘損和歲月痕跡的墨色,我能感受到那種古樸、蒼勁的力量,這比單純模仿字形結構重要得多。每次翻閱,我都會驚嘆於古人那種“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他們的筆畫中蘊含著一種天成的韻律,不需要刻意去矯飾。這種真實的色彩和質感,是任何高清掃描件都無法替代的,它讓我能夠站在更接近曆史現場的角度去理解“碑學”的精髓所在。
評分這次購買體驗非常愉快,物流速度齣乎意料地快,包裝得十分妥帖,完全沒有一般網上購書可能齣現的邊角擠壓問題。打開包裹時,那種對新書的期待感被極大的滿足瞭。我迫不及待地翻閱瞭其中的內容,尤其是對不同碑文的排版和版式設計印象深刻。它沒有采用那種擁擠的、試圖在一頁內塞入盡可能多文字的排版方式,而是給予瞭每一方碑帖足夠的“呼吸空間”。這種留白的處理,使得觀者可以專注於單個字或單個字的組閤,而不被周圍的乾擾分散注意力。字體之間的間架結構和章法布局,在放大的頁麵上顯得尤為清晰有力,那種結構上的平衡感和錯落感,不再需要費力去“腦補”瞭。這種精心設計的閱讀體驗,讓學習過程從一種任務變成瞭一種享受,讓人願意沉浸其中,長時間地去品味每一個筆畫的起承轉閤。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用料考究,裝幀厚實,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特彆是那個原色放大的處理,對於研究碑刻細節的愛好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過去隻能在模糊不清的拓片集裏揣摩那些細微的筆觸和刀法,很多地方總是不得要領,總覺得隔著一層紗。但這套書不同,它把字帖放大到瞭一個足以讓人仔細辨析的程度,每一個轉摺,每一個收筆,都清晰可見,仿佛能觸摸到當年刻碑人的指尖溫度。這種極緻的清晰度,對於學習者來說,提供瞭極大的便利。我嘗試著去臨摹其中的幾碑,發現過去一直忽略的那些“氣韻”和“結構”上的細微變化,現在都能捕捉到瞭,這極大地提升瞭我對漢代書風的理解深度。裝幀的工藝也體現瞭齣版方對文化遺産的尊重,內頁紙張的質感和墨色的還原度都做得非常到位,這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那種樸拙而又大氣磅礴的漢隸風骨,通過這種精心的印刷和放大,得到瞭完美的呈現。
評分作為一名對古代碑刻曆史有深入研究的學者,我必須說,這套書在學術價值上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僅僅是給初學者提供一個臨摹的藍本,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個可靠的、可以直接進行比較研究的文本。比如,不同時期的拓本之間可能存在著細微的差異,而這套書通過高標準的圖像采集技術,盡可能地還原瞭碑刻原貌,這為我們研究碑文的斷裂、磨損情況,乃至刻工的技藝差異,提供瞭第一手的視覺資料。我尤其喜歡它在細節處理上的嚴謹態度,那些邊緣的殘破和字口的氣泡感,都被忠實地記錄下來。這些“瑕疵”恰恰是判斷真僞、推斷時代風格的重要依據。相較於市麵上那些隻注重“美觀”而犧牲瞭“真實性”的齣版物,這套書無疑樹立瞭一個新的標杆——學術的嚴謹性永遠是第一位的。
評分這是我心儀已久的學書經典範本,感謝京東,感謝所有為此付齣的人!
評分字帖還不錯,看的清楚
評分好,書友們可以入手。
評分質量挺好,值得購買
評分好書,一直心儀已久,這次做活動終於低價拿到,高興!
評分質量挺好,值得購買
評分6666666666
評分經典名碑學習書法良師益友
評分字帖還不錯,看的清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