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稿以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容成氏》為研究對象,在介紹瞭簡文的排序情況和釋字情況的基礎上,按照作者自己對簡文的排序寫齣瞭釋文,並做瞭詳細的集釋,寫齣瞭自己的考釋,因而為學界提供瞭一個比較可靠的文本;對《容成氏》的內容、學派、古史觀、帝王、九州等方麵進行瞭探討。
單育辰,博士,現在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古文字研究室工作,專攻曆史文獻學古文字方嚮,所作課題有2011年國傢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新齣楚簡《容成氏》研究”(11FZS006)、2011年度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直接資助項目“楚地戰國簡帛與傳世文獻對讀之研究”(1130)、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五十批麵上資助項目“郭店儒簡整理與研究”(2011M500590)。
前言
凡例
第一章 《容成氏》研究概況
第一節 《容成氏》簡文排序情況概述
第二節 《容成氏》釋字情況概述
第三節 《容成氏》釋文
第二章 《容成氏》集釋
第一節 上古帝王事跡
第二節 堯舜事跡
第三節 大禹事跡
第四節 商湯事跡
第五節 周文武事跡
第三章 有關《容成氏》的幾個問題
第一節 《容成氏》的內容及所謂的學派屬性
第二節 《容成氏》中的古史體係與史觀
第三節 《容成氏》中所見的上古帝王
第四節 《容成氏》中所見的九州島
第五節 《容成氏》與其他文獻的對讀
參考論著(含相關論著)
中日法文化交流曆史久遠。古代日本律令製是在學習、藉鑒隋唐律令製的基礎上建立和逐步完善起來的。而近代中國法律的革新和改造,則深受“脫亞入歐”、繼受歐陸法係的日本法的影響。兩國如此密切的法文化關係,形成瞭日本學界在研究本國法製史的同時也很注重研究中國法製史的傳統。
日本學者以現代法學觀點和科學的方法研究中國法製史始於19世紀末葉。一個多世紀以來,經過幾代學者的不懈探索,他們在法製史研究領域取得瞭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學術成果豐碩而富有創見,做齣卓越貢獻的學者代有人齣,成為中國法製史研究的重鎮。
中國自清末起百餘年來,也有諸如瀋傢本等多位前輩學者熱衷於用現代法學觀點研究中國法製史,並創造瞭令人敬慕的學術業績。然而,在中國未進入改革開放新的曆史時期之前,囿於當時的社會條件,這門學科一直缺乏充分發展的學術環境。中國法律史學的興盛,應該說是從20世紀80年代纔真正開始的。相對於日本法史學界而言,在此之前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大陸的法史研究處於滯後狀態。
在中國大陸法律史學振興之初,我於1989年、1991年和1995年三次赴日學術訪問,有機會查閱大量的日本學者研究中國法製史的論著目錄,並與日本同仁進行瞭廣泛的學術交流。近四個月的東瀛之行,收獲頗豐,其感受之深,片言難盡。盡快讓國內同仁瞭解日本學者已有的學術成果和見解,擴大學術視野,是我當時最深切的感受之一。
1997年5月,我主持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科研項目《中國法製史考證》(15冊,分為甲、乙、丙編)立項不久,便緻函寺田浩明教授,提議從日本學者已發錶的考證中國法製史的成果中,精選若乾篇代錶性論文收入《考證》丙編齣版。寺田浩明教授欣然允諾,他約請岡野誠、籾山明、川村康三位教授一起,曆時半年之久,閱讀比較,從2200餘篇已發錶的論文中精選齣50篇。我們把這些論文分為“通代先秦秦漢捲”、“魏晉南北朝隋唐捲”、“宋遼西夏元捲”、“明清捲”4冊編輯,中國學者徐世虹、程維榮、姚榮濤、鄭民欽四位教授熱情地承擔起各負責翻譯1冊的重任。2003年,該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齣版。
《中國法製史考證》丙編齣版後,受到國內外學界的關注。這50篇論文作為日本學者考證中國法製史的精華,其富有理據的紮實考證,令人耳目一新的學術見解,不僅為研究中國法製史的學者所重視,也引起瞭很多讀者的閱讀興趣。因《中國法製史考證》甲、乙、丙三編閤編為一套叢書齣版,定價頗高,不少學者寫信給我,建議以《考證》丙編為基礎,再增收一些日本學者近期發錶的考證類論文,單獨成書齣版。
得益於各論文作者、各冊編者和譯者的通力閤作,也承濛中華書局的大力支持,《日本學者考證中國法製史論著選》得以問世。收入本書的59篇論文,有50篇曾收入《考證》丙編,這次齣版時對譯文作瞭較大的修訂。新收入的9篇,除1篇是已故的法史巨擘仁井田陞教授的舊作外,其他8篇均係日本學者近年新作。另外,根據各分冊所收論文的內容,把全書4冊的原捲名依次調整為“先秦秦漢捲”、“魏晉隋唐捲”、“宋遼金元捲”和“明清捲”。
在審校書稿過程中,我有幸反復拜讀瞭收入本書的日本學者的論文。從論文的選題看,涉及中國法製史的諸多研究領域,包括律、令、格、式、例等形式錶述的法律和法典編纂史、法律思想、律學、刑罰製度、審判製度、案例判牘、職官製度、土地及其他經濟製度、婚姻傢庭製度等;就史料的運用而言,日本學者不僅重視傳統法律原典的精細解讀,而且很重視金文、簡牘、敦煌和吐魯番法律文書、契約及實地調查資料的搜集和研究;就研究方法和學術風格而論,注重微觀研究,注重基礎史料,注重考證,論證縝密,善於見微知著、以小見大,是日本學者論文的基本特色。這些論文都是作者在力圖窮盡史料、反復鑽研推敲的基礎上寫成的,其嚴謹求實的學風值得稱道。
值《日本學者考證中國法製史論著選》付梓之際,謹嚮為本書付齣艱辛勞動的各位同仁錶示緻謝。寺田浩明和岡野誠、籾山明、川村康教授,從精選論文到聯係作者校對譯稿,花費瞭大量精力。這次在增收日本學者新作時,得到辻正博、青木敦、鈴木秀光三位教授和石岡浩先生(2014年逝世)的熱情幫助。寺田浩明教授作為本書的主編,不僅承擔瞭組織工作和編譯的很多繁瑣事務。徐世虹、程維榮、姚榮濤、鄭民欽教授教學和科研工作繁忙,他們擠齣時間翻譯文稿,反復修改,這次又重新修訂,力求做到譯文忠實原著,準確無誤。所有這些,都令我感念難忘。
加強國際學術交流,及時瞭解各國學者的學術建樹,並在此基礎上剋難攻關,是攀登新的科學高峰的必由之路。中國法律史學前進路徑亦是如此。在中國大陸,法律史學經過三十多年持續繁榮發展,無論是學術成果的數量,還是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都較前有瞭巨大的進展。然而,隨著齣土法律資料的增多和大批法律古籍整理成果的齣版,開拓新的研究領域,重新認識和闡述中國法律發展史,仍是當代中外法律史學者麵臨的重大課題。我們期盼本書的問世,能夠為推動法律史學進一步走嚮科學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楊一凡
二○一五年八月二日於北京
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思想史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對《國傢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新齣楚簡 容成氏 研究》這本書的期待值是非常高的。本書的立意,將目光聚焦於“容成氏”這一相對冷門但又極具價值的研究對象,本身就充滿瞭探索的勇氣和學術的銳氣。從書中描繪的學術圖景來看,作者並非僅僅滿足於對文獻資料的錶麵呈現,而是深入到瞭楚簡的微觀層麵,逐字逐句地考辨,力圖還原“容成氏”在曆史上的真實地位和影響。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容成氏”與古代方術、養生、甚至天文曆法等領域可能存在的聯係的探討。這部分內容,如果能夠得到詳實的論證,將極大地拓展我們對先秦時期知識體係的理解。當然,對於我這樣的讀者來說,一些過於專業的術語和復雜的學術爭鳴可能需要反復咀嚼,但書中整體的邏輯框架和清晰的行文,依然為我理解這些深奧內容提供瞭有效的支撐。它讓我看到,即使是塵封已久的竹簡,也蘊含著足以點亮曆史長河的智慧之光。
評分《國傢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新齣楚簡 容成氏 研究》這本書,從其嚴謹的命名體係來看,就足以證明其學術上的嚴肅性和重要性。作為普通讀者,雖然不具備專業解讀楚簡的能力,但通過這本書,我希望能窺見“容成氏”這一概念背後所承載的豐富文化內涵。作者顯然在對新齣土的楚簡進行極其細緻和深入的研究,這種研究的嚴謹性體現在對每一片竹簡的細微之處的關注,對每一個字詞的精準把握。我期待書中能夠將這些艱深的學術過程,以一種相對易懂的方式呈現給讀者,讓我們也能感受到在曆史的塵埃中挖掘真相的艱辛與樂趣。例如,關於“容成氏”是否代錶著某種特殊的知識體係,或者在古代社會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如果能夠通過對楚簡的解讀,給齣令人信服的答案,那將是對中國古代思想史和文化史的一次重要貢獻。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學術研究的魅力,以及考古發現對曆史認知的深遠影響。
評分拿到這本《國傢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新齣楚簡 容成氏 研究》著實讓我對先秦曆史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有瞭新的認識。雖然我並非專業學者,但閱讀過程中,那種撥開曆史迷霧,與先賢對話的震撼感始終伴隨左右。書中對新齣土楚簡的細緻解讀,宛如一把鑰匙,開啓瞭我們對“容成氏”這一神秘文化符號的全新理解。以往對“容成氏”的認知,多局限於零散的文獻記載,其真實麵貌模糊不清,甚至有被神化的嫌疑。而這本書,通過對最新考古發現的梳理和分析,將“容成氏”拉迴到瞭更為具體、更為鮮活的曆史語境中。它不僅僅是文獻考據的堆砌,更包含瞭作者對材料的深刻洞察和邏輯推理。我特彆欣賞書中在處理不同版本簡文時的嚴謹態度,以及在解讀疑難字句時展現齣的紮實功底。每一個論斷的提齣,都力求有據可依,這對於非專業讀者而言,無疑增強瞭閱讀的信服力。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曆史研究的魅力在於不斷發現和修正,而每一次新的考古發現,都可能改寫我們對過去的認知。
評分當我看到《國傢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新齣楚簡 容成氏 研究》這個書名時,立刻被其中“新齣楚簡”和“容成氏”這兩個關鍵詞所吸引。這預示著這本書將基於最新的考古發現,對一個曾經模糊不清的曆史人物或文化現象進行深入的學術探討。我非常好奇,這些新齣土的楚簡,究竟為我們揭示瞭關於“容成氏”怎樣的信息?是關於其身份、生平的史實,還是關於其思想、學說的內容?抑或是其在古代社會中所扮演的某種特殊角色?本書如果能夠提供詳實的材料考證,並在此基礎上進行閤理的推論,無疑將極大地填補我們在這一研究領域的空白。我尤其看重本書在解讀簡文時的創新性方法,以及其對“容成氏”與其他同時期文化現象之間關係的分析。這不僅是對一個具體研究對象的探索,更是對中國古代文化發展脈絡的一次重要補充。
評分這是一本充滿學術野心的著作,正如其“國傢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的標簽所預示的,它必然承載著沉甸甸的研究使命。我之所以對《國傢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新齣楚簡 容成氏 研究》這本書抱有高度關注,在於它所切入的研究視角。作者似乎並不滿足於將“容成氏”簡單地歸類於某一特定學派或人物,而是試圖從更廣闊的文化背景下,去審視其産生的土壤和演變軌跡。書中對新齣楚簡的分析,如果能揭示齣“容成氏”在當時社會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麵的真實影響,那麼其學術價值將是不可估量的。我想象中,這本書或許會對“容成氏”的譜係、傳承,甚至是其在不同地域、不同階層間的流傳方式,進行細緻的梳理。這種深入的田野式研究,對於復原古代社會的復雜性具有重要意義。我期待書中能夠呈現齣一種全新的“容成氏”圖景,打破以往的刻闆印象,展現其更具生命力的曆史維度。
評分挺不錯的,比較滿意
評分寫論文要用的書,學術性強,可讀性差。
評分寫論文要用的書,學術性強,可讀性差。
評分好書
評分簡帛儼然是顯學瞭
評分簡帛儼然是顯學瞭
評分讀郭店簡必備啊 ,方便很多
評分好書
評分讀郭店簡必備啊 ,方便很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