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不遠:101天行走歐洲

歐洲不遠:101天行走歐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啓新 著,劉航舶 繪
圖書標籤:
  • 旅行遊記
  • 歐洲旅行
  • 自助遊
  • 徒步旅行
  • 文化體驗
  • 慢生活
  • 個人成長
  • 旅行文學
  • 遊記
  • 歐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地圖齣版社
ISBN:9787503191961
版次:1
商品編碼:1193733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6-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288
字數:20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用雙腳徒步異國街道感受城市氛圍,發現意外驚喜
  ☆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認識其他人,感受不同文化習俗
  ★去旅遊攻略裏沒有的景點,挑戰過去不曾做過的事
  ☆在旅途中重新認識自我,碰觸堅硬外殼裹著的初心
  ★去逛市場、到超市購物,尋找屬於每個城市的味道
  ☆嘗試融入當地,每個人都有可能精彩你的旅行故事

內容簡介

  80後小夫妻老劉和張妞妞即將步入而立之年,突然辭去親戚朋友眼中大有前途的銀行工作,選擇暫緩腳步,去歐洲溜達一番。兩個人不僅是辭職去旅行,而且還背著鍋,買張單程票就開始流浪歐洲。“會計”老劉負責拍照和記賬,“書記員”張妞妞負責記錄和發呆。兩個人在101天裏行走歐洲23個國傢近百個城市,積極融入當地,遇見各種囧事。600張照片,記錄下初的忐忑和激動、一路上的雞毛蒜皮和小確幸……張愛玲說齣名要趁早,張妞妞說失敗也要趁早。趁著年輕,一切還來得及。

作者簡介

  張妞妞,本名張啓新,河北唐山人。偶爾塗塗寫寫,半吊子水準,但足以唬住老劉。外錶冷漠內心狂熱,陌生人眼中的自閉癥,朋友心裏的人來瘋,多愁善感與神經大條的綜閤體。

  劉航舶,河北遵化人。擅長攝影,自認張妞妞腦殘粉兒,專業偷拍其各種囧相醜態多年,功力深厚。愛好廣泛,興趣點低,世間萬物插一腳,淺嘗輒止就拉倒。

內頁插圖

目錄

比利時布魯塞爾 001
荷蘭 007
德國南部 014
捷剋布拉格 029
奧地利維也納 036
斯洛伐剋布拉迪斯拉發 042
匈牙利布達佩斯 046
希臘 050
意大利、梵蒂岡 068
瑞士、列支敦士登 104
西班牙 124
葡萄牙 148
法國巴黎 162
盧森堡 181
北歐四國:丹麥、瑞典、挪威、芬蘭 184
愛沙尼亞塔林 215
德國柏林 220
英國、愛爾蘭 228

精彩書摘

  比利時布魯塞爾
  5月4日6:30,飛機著陸比利時布魯塞爾,旅行開始。
  入境時,邊檢的胖大爺費解地望著我倆,果不其然,開始糾結我們為啥沒訂迴程機票的問題。老劉解釋說旅行大概要三個月,暫時無法確定迴程的地點和時間。胖大爺用手把眼鏡撥下來,懷疑地問:“三個月?”老劉說“Yes”,並把之前辦理簽證時做的行程單遞給他。胖大爺謹慎地看瞭又看,嚮我們要旅行期間的飛機票預訂單。“我們坐火車。”老劉說完把歐鐵通票遞給他。看見真金白銀的歐鐵通票,胖大爺緊鎖的眉頭立即舒展開瞭,“啪!啪!”蓋倆大章,Welcome to Brussels。
  取完行李,老劉去激活歐鐵通票,張妞妞尋覓有用的宣傳摺頁,無奈沒有英語環境,啥也看不懂。老劉激活通票,兩個人坐火車去旅館。下火車齣站往街對麵一看:喲嗬,櫥窗裏坐著兩個隻穿瞭內衣的女郎。昏昏沉沉坐瞭十多個小時飛機的兩人頓時精神大振。一個白人大叔走近櫥窗,對其中一個女郎說瞭些什麼,女郎便起身拉開身後的簾子進屋,大叔也隨後進屋瞭,難不成這就是交易現場?“歪果仁”的生活真是太生動瞭!我安慰目不轉睛的老劉,隨後咱還要去阿姆斯特丹呢,那兒的紅燈區享譽全球,當務之急還是找酒店吧。
  酒店下午2點纔能入住,把行李寄存前颱,拿著前颱小哥給的地圖去看比利時第一公民小於連(Manneken Pis)的雕像。大概是周日的原因,已經快8點瞭,街道上除瞭清潔工幾乎沒有什麼人。兩個人興奮地走啊走啊,完全不像剛剛蜷縮瞭十幾個小時還沒倒時差的。在布魯塞爾寒冷的晨風中來到撒尿小童的麵前。刹那間我倆無語凝噎,這玩意兒還能再小點兒嗎?1619年生人的小於連官方數據也就53厘米,跟花瓶似的擠在小巷轉角裏,也沒個指示牌,不瞪大眼睛十有八九就走過去瞭。正看著眼前這個小東西有些遺憾時,一個老爺爺走過來直接把開關關瞭,小童不尿瞭,老爺爺開始給小童穿衣服。每逢節假日小童都會穿上服裝,不過五四青年節是中國的,不知道今天的這身行頭代錶瞭什麼。旅館前颱給的地圖上介紹小於連目前共有654套服裝,都珍藏在附近的博物館裏。靜靜地等待小童穿好衣服繼續開尿後我倆便朝著附近的布魯塞爾大廣場走去。
  穿過彎彎麯麯的小巷,巴洛剋風格的大廣場(Grand Place)赫然就在眼前。布魯塞爾大廣場在1998年被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被譽為世界最美的廣場之一。大廣場南部的布魯塞爾市政廳是廣場上最高的建築物,宏大的白色哥特式市政廳的牆壁上,91位藝術傢精心雕琢齣294個栩栩如生的雕像。市政廳的塔樓建於1402年,高約91米,頂端是一尊高5米的布魯塞爾城市守護神聖米歇爾的雕像。大廣場莊嚴又富有生活氣息,酒吧、巧剋力店、餐館、花店點綴四周,人們坐在廣場周圍悠閑自在。廣場邊上的天鵝咖啡館據說是馬剋思和恩格斯當年待過的地方,著名的《共産黨宣言》就在這裏寫成。
  離開大廣場,來到聖於貝爾長廊(Glaleries Saint-Hubert)。長廊修建於19世紀,是世界上最長、最高、裝潢最精美、采光最好的長廊。狹長的拱形玻璃屋頂下,意大利文藝復興式的店麵位於長廊兩側,有古董店、咖啡館、劇院,當然也少不瞭大品牌的專賣店。在這裏遇到一對老夫妻,老爺爺挽著老奶奶慢慢地走過一傢傢櫥窗,默默地交談著。老劉偷偷地拍下兩人的背影,定格溫馨的一幕,希望50年後老劉和我也能這樣牽手而行。
  悠揚的鍾聲響起,我倆來到比利時漫畫博物館。比利時是漫畫人物藍精靈和丁丁的故鄉。在布魯塞爾短暫停留的一天半裏,我們深深地感受著這個國傢人民的漫畫情結。塗鴉處處可見,就連集裝箱卡車的箱體也被描繪得趣味盎然。
  比利時漫畫博物館附近是聖米歇爾和聖古都勒大教堂(St. Michael and St. Gudula Cathedral),剛纔伴隨一路的鍾聲便來自這裏。大教堂建造之初是羅馬式建築風格,1220年被翻新為哥特式,被雨果稱為“哥特式風格最純美的花朵”。大教堂裏安靜肅穆,大主教在朗誦,盡管不是英語我們聽不懂,但還是能從其安靜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宗教強大的感召力與震懾力。教堂內部除瞭精美絕倫的彩繪玻璃窗外,左側牆上還裝著由皇傢埃斯博茨鑄鍾廠製造的巨大排鍾。正巧趕上周日音樂會,大主教朗誦完畢,唱詩班開始唱歌瞭。牆上的管風琴裏有一個人在彈琴,聲音經49個排鍾傳齣,莊重悠揚。我倆站在後麵默默地聽,迴想起這些雄偉堂皇的教堂掩藏著曾經上韆年對異教徒的殘酷迫害,體會這些恩澤庇護下的受傷心靈如今在此得到撫慰。世事變遷,滄海雲煙,無論有無信仰,希望都能夠喚醒人們內心最深處的善良與柔軟。
  告彆大教堂一路走到窮遊錦囊裏推薦的、位於聖凱瑟琳廣場的Noordzee吃小海鮮。問瞭前颱的黑人美女得知這裏並沒有海虹,便索性由她推薦瞭三道飯菜,味道鮮美。尤其是一碗熱騰騰的什錦海鮮湯,頓時拯救兩個中國人的胃。Noordzee生意火爆,很多當地人都來這裏排隊購買,點完菜後需要留下名字然後去對麵的小廣場找個小桌子站著等,食物做好後服務員會大叫你的名字示意過去取。如果碰上沒有應答的顧客,幾個服務員會一起大叫你的名字,這時再跑過去取食物,周圍的食客便會笑嘻嘻地看著這位走神的主兒。雖然這裏並不是一個歇腳的好場所,因為大傢都是站著吃的,但這並不影響我們的好心情。隔壁桌的四個人居然站著喝酒聚會,一瓶白葡萄酒慢慢地喝,中間還讓我給拍照片,每個人都興奮地舉著酒杯努力搶鏡。在享受美食的同時,還可以觀看聖凱瑟琳廣場上的各項活動。教堂門口有一圈身著民族傳統服飾的女孩在教更小的孩子跳“圓圈舞”。廣場中間是一個攀岩假山,周圍有幾桌下國際象棋的,還有其他一些圍起來的小區域在進行各式各樣的親子活動。廣場周邊街區裏還有大型的充氣滑梯、跳山羊跑道,簡易的小颱子上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在教一群四五歲的小孩兒跳街舞。
  聽說小薩布隆(Petit Sablon)是一個精美的公園,進去後發現果真“精”:幾條長椅容納一二十人,一池碧水不過幾米見方,好在小薩布隆“美”在其雕塑和噴泉,園區裏的植物也都被精心修剪過。
  酒店14點可以入住瞭,我們便返迴酒店。途經柯登堡聖雅各布教堂、比利時皇傢美術博物館、布魯塞爾皇宮、布魯塞爾公園和比利時聯邦議會。入住後將近24個小時以來第一次短暫休整便開始瞭,快速洗澡後兩人當機立斷再次齣發前往原子球塔。因路程較遠,這次地鐵齣行。布魯塞爾地鐵單一票價不計裏程,單程2.5歐元,往返4歐元,買兩張往返票刷卡進站。坐20站隻用瞭35分鍾,布魯塞爾地鐵站與站之間的距離可夠短的。
  原子球塔是布魯塞爾的地標性建築,1958年時為布魯塞爾世博會而建,高102米,重2200噸,由九個巨大的不銹鋼圓球連貫,從而構成相當於放大1650億倍的α鐵的正方體晶體結構。每個圓球直徑約18米,圓球內又分為上下兩層。圓球和圓球之間由長26米、直徑約3米的不銹鋼管相連接。承擔設計任務的是比利時著名建築大師昂·瓦特凱恩,據說昂·瓦特凱恩當時之所以設計這樣一個新奇的方案主要考慮瞭兩個因素:一個寓意是當時的歐洲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影中走齣來不久,正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用龐大的建築來展示原子結構的微觀世界,既錶達人們對發展原子能美好前景的展望,同時也象徵人類進入瞭科學、和平、發展和進步的新時代;另一個寓意是當時的歐共體有9個成員國,比利時又剛好有9個省,這樣原子球塔的整個造型正好成為比利時和歐共體的象徵。原子球塔現在是一個科技館,原子能、核技術等是其主要展覽內容,最高處的圓球是一個專供遊客觀賞風景的觀光區。原子球塔腳下滿眼都是瘋狂奔跑、尖聲叫嚷的熊孩子,患有“小孩過敏癥”的我根本沒有興趣擠進去參觀,還是圍著它在附近公園散步聊天更愜意。
  歐盟委員會、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三個機構組成瞭歐盟的政治體係,分彆代錶歐盟的立法部門、執行部門和直選産生的民意機構。歐盟三個主要機構中,歐盟委員會和歐盟理事會位於布魯塞爾,歐洲議會在布魯塞爾也有分處(全體議員大會在法國斯特拉斯堡),所以布魯塞爾又有“歐洲首都”的美譽。X形的歐盟委員會大樓是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最具象徵意義的建築物,自1967年落成後便成為當時歐共體(現歐盟)總部的辦公大樓,大樓的産權歸比利時政府所有,歐盟以租賃方式使用。
  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和五十周年紀念公園呈三角形分布,離開歐盟委員會便到瞭五十周年紀念公園。五十周年紀念公園是一座占地近30公頃的大型城市公園,公園周圍大部分建築是為慶祝比利時獨立50周年由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下令修建的。公園入口有羅伯特·舒曼的雕塑,公園中心的凱鏇門於1905年建成,通體由鐵、玻璃和石頭構成,象徵比利時當時的經濟和工業狀況。皇傢軍事博物館位於公園北部,五十周年紀念博物館和汽車世界博物館占據公園的南側區域。這裏人很少,幾乎見不到外來的遊客,當地人要麼在悠閑地遛娃遛狗,要麼躺在草地上望著天空發呆,公園的一處樹蔭下竟然還有一群“歪果仁”在有模有樣地打太極拳。
  離開比利時之前還有一件重要的工作,就是給自己和朋友寄明信片。在布魯塞爾找郵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前一天的遊覽沒見過一傢郵局,有的隻是郵筒和超市裏的郵件代收點。其實旅館附近的火車站就有個Bpost Bank,隻是三番五次地路過我倆都傻乎乎地覺得人傢不是郵局而是郵政儲蓄銀行。
  荷?蘭
  離開比利時換瞭三次火車,坐瞭近五個小時,晚上7點終於來到曆史悠久的荷蘭小鎮——瓦赫寜根。說她曆史悠久,緣於1945年春天,加拿大軍隊從意大利轉戰荷蘭,在盟軍協助下發起荷蘭獨立戰爭,於當年5月5日贏得荷蘭的解放戰爭,從而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在荷蘭的侵略。作為盟軍代錶的加拿大將軍查理斯·福剋斯(Charles Foulkes)接受德國軍隊總司令約翰內斯·布拉斯科維茨(Johannes Blaskowitz)的投降,在瓦赫寜根的世界旅館進行投降條款談判。德軍於次日在該旅館旁邊的農業大學(現為瓦赫寜根大學)小禮堂Aula簽署投降書,正式宣告荷蘭解放。瓦赫寜根大學是荷蘭農業方麵實力最強的大學,也是歐洲農業方麵最好的研究型大學之一。
  我們到達時恰巧為5月5日荷蘭解放日,雖然沒有趕上白天的紀念儀式,卻身臨其境地體驗瞭一番搖滾盛宴。瓦村中心到處都搭著臨時舞颱,每個角落都擠滿瞭人,風格迥異的樂隊在盡興地錶演,颱下的人們也和著節奏邊喝邊跳。範S同學的希臘男友Niko傢樓下的停車場也被徵用為狂歡場地,我們坐在陽颱上吃著比薩喝著啤酒,跟著樓下的人群一起搖擺,完全就是VIP包廂的待遇啊。同學說因為這個陽颱絕贊的位置,甚至有人提齣願意免費供應啤酒隻為能坐在這裏看演齣呢,沒承想被我們這兩個誤打誤撞的旅行客撿瞭便宜。
  5月6日可是令人血脈僨張的一天,因為要去阿姆斯特丹瞭。一大早老劉就滿麵春光地帶著張妞妞雄赳赳氣昂昂地齣發瞭,實在是太早瞭,竟然趕上瞭上班早高峰,連去火車站的公交票都是加價的。一個小時車程,來到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齣瞭中央火車站直奔遊客中心,居然沒有免費的遊覽地圖可以拿。藉著免費的WiFi梳理一下遊覽路綫,第一個景點直奔阿姆斯特丹性博物館,每人4歐元的門票不貴。至於博物館的館藏,不好一概而論,網上都說女生看瞭會紅著臉捂著眼跑齣來,男生看完則會流露齣一副還不賴的錶情。老劉應該也是見過大世麵的人,全程沉默不語,看不透內心想法;張妞妞作為一名資深“腐女”,自認還是hold住的。盡管允許拍照,但這裏貼齣來實在有礙觀瞻,而且現場參觀的感覺還是很難用文字錶現的哦。
  走齣性博物館一路嚮南就到瞭水壩廣場,水壩廣場是阿姆斯特丹曆史的發源地,也是荷蘭最具盛名的廣場。廣場北側是新教堂,南側的杜莎夫人蠟像館是倫敦杜莎夫人蠟像館在全球的第一傢分店,也是全球水平最高的蠟像館之一。廣場西麵是新古典主義的王宮,王宮的石砌地基由埋於地下14~16米的13659根木樁支撐,在木樁上用石塊砌成地基,然後在地基上建造樓房,因此被稱作世界第八大建築奇觀“木樁上的宮殿”。廣場東側的國傢紀念碑建於1956年,高22米,是為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犧牲者而建。國傢紀念碑前擺放著花圈,最中間帶著綬帶的就是前一日女王來此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停戰紀念儀式時敬獻的。
  從水壩廣場去往荷蘭國傢博物館需要二三十分鍾的腳程,但我們並沒有覺得纍。國傢博物館旁邊就是此行的主要目的地——凡·高博物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凡·高博物館收藏有凡·高人生黃金時期最珍貴的200餘幅畫作,約占其作品總數的1/4,是世界上館藏凡·高作品最多的博物館,其中最知名的應屬《嚮日葵》和《自畫像》瞭,就差《星空》還在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裏。盡管凡·高在抑鬱與絕望中死去,留給世人的幅幅畫作卻大多主題歡快、色彩明亮,充滿希望與追求。
  早上齣門前老劉在網上買瞭凡·高博物館的電子門票,在綫付款每人15歐元並預訂瞭進場時間。感覺歐洲人對網絡和電子産品的依賴程度要遠遠低於亞洲人,不光是歐洲人用的手機都比較老舊,等車時也幾乎沒人玩手機。所有的歐洲熱門景點幾乎都提供官網在綫預購門票服務,這樣不僅可以免去在景點售票處排隊購票的麻煩,還可以從優先入口進入景點。但大部分歐洲人還是氣定神閑地在門口排起長龍,實在讓人費解。進入凡·高博物館後老劉和張妞妞又一次暴露瞭窮遊本質,5歐元的語音導覽隻租一颱,然後兩人用耳機分綫器和自備耳機分享。因為做賊心虛,老劉還把耳機綫從衣服裏順上來掩人耳目,這也使得兩個人全程不得不緊挨一起似連體嬰兒一般走來走去。其實語音導覽不過是對館藏的20幅凡·高作品進行創作背景的介紹,並無其他特彆內容,而20幅展品的旁邊也都有語音內容的注釋,大可不必租用語音導覽。對於英語聽力不過關的張妞妞而言,即使聽完瞭也是一知半解,還得跑去看原文,反倒是自尋煩惱多此一舉瞭。
  凡·高博物館絕對稱得上是歐洲最熱門的博物館之一瞭,館內的參觀者摩肩接踵,但是這裏秩序井然,不得不讓人佩服。首先是不能拍照,全程看瞭兩個多小時並沒看到有人拍照,再怎麼喜歡也隻是久久地站在畫作前貪婪地欣賞而已。當然博物館也很貼心地把最熱門的《嚮日葵》復製一大一小兩幅噴繪在一樓和二樓公共區域的牆上供參觀者拍照留念。其次是參觀順序,大傢都自覺地排成一隊從每一幅畫作前走過,碰上像《嚮日葵》這種聲名在外的展品,參觀隊伍也隻是行進速度的降低,不會齣現一群人裏三層外三層地圍住一幅畫僵成一團的場景。
  國外博物館經常能看到由老師帶著七八個學生現場教學的場景,學生圍在老師周圍,老師展示手裏的教案,理論聯係實際地解讀每一件館藏珍品。每每看到,都對這樣的教學方式羨慕不已,知識已不再是書本上那些陌生、乾澀的敘述,而變得如此生動具體。
  在凡·高博物館裏買瞭兩張明信片,齣來就按照榖歌地圖朝著導航的郵局走,結果走到郵局怎麼看怎麼像個便利店。兩個人在門口朝裏望瞭又望還是覺得不可思議,問旁邊一個路人郵局在哪兒,人傢指著裏麵說就是這啊,暈,怎麼歐洲的郵局還都是混業經營啊。在阿姆斯特丹寄明信片和寄賀年卡是一樣的,都需要稱重,按照重量收取郵資。寄完明信片,繼續前往西教堂和安妮之傢。張妞妞本來想進入安妮之傢參觀,畢竟小時候看《安妮日記》時沒少掉眼淚。此時天空下起濛濛細雨,安妮之傢排起的隊伍依舊迂迴麯摺似十八道彎,糾結一番後隻好作罷。
  時間尚早,便在城裏隨意溜達,但因已經連續暴走三天,兩個人很快就都體力不支瞭,本打算等到天黑再去的紅燈區也不得不提前進行。紅燈區是阿姆斯特丹的風化區,位於舊城區Oudezijds Voorburgwal和O.Z.Ahterburgwal兩條運河兩岸。這裏曾是海員們尋歡的場所,充斥著情色文化的各種錶徵。主街開滿酒吧和咖啡店,兩側的小鬍同裏有一個個小櫥窗,穿著性感內衣的女郎站在裏麵,搔首弄姿地嚮過往行人招手。如果有中意的可以上去談價錢,敲定之後就進到櫥窗裏麵拉上窗簾……荷蘭的有償性服務不僅是閤法的,更是規範的,有著嚴格的製度標準和服務準則。性工作者都接受過專業培訓,持許可證上崗,定期體檢,工作環境也要接受衛生檢查。櫥窗女郎每天8小時工作製,就像名字一樣隻能待在櫥窗裏不許跑齣來,齣來被警察發現會被罰款。有人要非得帶迴酒店呢?拜托,那要找應召女郎!總之一定要按人傢的規矩來,要知道妓女在荷蘭是一種正當職業,享受社會福利,受國傢法律保護。隻可惜我倆去的時候天還沒有黑,感覺“花魁”還沒齣現,偶爾看到幾個“雷人”的發福大媽驚得不敢直視,更彆提什麼挑動隱藏心底的原始欲望瞭。
  荷蘭是歐洲唯一吸大麻閤法化的國傢,其實荷蘭政府把毒品分為硬毒品和軟毒品,對海洛因、可卡因等這些嚴重危害公眾身體健康的硬毒品實行嚴厲打擊,像大麻這樣不易上癮、通過控製後對身體危害不大的所謂軟毒品則允許公開買賣。這裏的coffee shop齣售一種叫magic mushroom的小蛋糕,內含少量大麻,吃後反應據說因人而異。張妞妞從踏上歐洲土地就一直惦記著它,但此時嚴重的體力不支加上老劉持續不斷的勸阻還是放棄瞭。老劉跟我說,他實在是怕我玩high瞭帶不迴去。
  說到這,你是不是覺得阿姆斯特丹是個“妓女街邊站、老鴇子旁邊看、癮君子到處轉”的放蕩世界?其實不然。性和毒品這兩樣常年藏匿在陰暗角落裏的“好朋友”如果有一天突然蹦到颱前說我們閤法瞭,你們再也不需要左顧右盼逛窯子、瞻前顧後吸大麻瞭,那麼人們挑戰世俗、打破禁忌帶來的那種特立獨行的快感也就隨之消失,自然不再有什麼興趣,即便偶爾觸碰,也難長久沉迷。這是一場微妙的心理戰。
  迴程趕上阿姆斯特丹東行的火車全部停運,老劉隻好帶著張妞妞先到南邊的機場再換車,本來兩個小時的路程大概花瞭四個小時纔迴到瓦村。踏進公寓時已經晚上9:30瞭,此時天纔剛剛暗下來,高緯度地區的白天可真長啊。阿姆斯特丹那邊的夜生活纔剛剛開始,而這邊的我們卻為新的旅程而早早休息瞭。
  昨天在阿姆斯特丹閑逛時發現水壩廣場附近臨時戒嚴,傍晚迴來時火車又部分路段停運,一早老劉就八卦地搜索阿姆斯特丹的新聞。結果一無所獲,難不成荷蘭媒體會封鎖新聞?今天所謂新的旅程就是老劉窩在住處整理照片、洗衣服。沒錯,張妞妞倒下瞭。遲來的時差和水土不服導緻張妞妞呼呼昏睡瞭一整天,直到範S同學下午打電話招呼一起吃飯纔迷迷糊糊地爬起來。這是隔天後第二次走在瓦村中心,此時的瓦村已經全然沒有瞭前一日的瘋狂與激情,安靜的街區甚至難得見到過往行人。範S和她的希臘男友Niko邀請我倆一起吃晚餐,席間四個人不住地調侃大個子的荷蘭人。據統計,荷蘭人的平均身高為世界第一,男性的平均身高已經達到驚人的185.5厘米,而女性的平均身高為172厘米。範S說她剛到荷蘭住在旅館裏,門上的貓眼根本就看不到。Niko也說如果去餐廳的衛生間,就能發現荷蘭人到底有多高瞭:洗手池上的鏡子居然隻能看見自己的腦門。我也想起前日在阿姆斯特丹吃快餐時,屁股完全夠不到椅子,還需要往上蹦一下纔行。其實我們的身高在中國也算中等,結果在異國他鄉的荷蘭,完全淪落成小矮人瞭。
  老劉嚮Niko谘詢瞭一些關於希臘旅行的問題,比如我們認為聖托裏尼被過度開發變得太商業化,便一直在考慮選一個相對淳樸的小島,結果Niko聽完依然建議去聖托裏尼,那裏的景色實在太美瞭!既然希臘人都這麼說瞭,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呢?Niko還興奮地說要給我倆列一張希臘美食清單,同時也囑咐點菜時要記好菜單上的價格,以免結賬時被個彆黑心店主亂算賬占便宜。
  今天的目的地是小孩堤防。天公不作美,一早起來陰沉沉的。有瞭上一次的經驗,過瞭9點纔齣門,公交換火車,火車再換火車,最後還要坐40分鍾的公交。往返小孩堤防的公交車票每人12歐元,老劉零錢不夠,隻好給司機100歐元,結果司機說找不開,正不知所措,排在後麵的一個亞洲男孩說可以由他給我倆買票。上車後聊天纔知,這位小帥哥21歲,是新加坡人,剛剛結束兩年兵役,在上大學之前來歐洲旅行。我倆清明節剛剛去過新加坡遊玩,便稱贊新加坡城市很乾淨,Jumbo的大螃蟹超美味。我們問他是否吃得慣歐洲的食物,男孩說為瞭省錢每天隻啃麵包,原來不止我倆精打細算啊。便告訴他我們隨身帶瞭鍋來做飯,小帥哥明顯被驚到瞭。
  臨近中午到達小孩堤防,下車先兌換零錢還給小帥哥。此時巨大的風車已然呈現在麵前,隻是趕到時天空下起瞭瓢潑大雨。有風車的地方果然風大,盡管打著雨傘,但狂風裹著暴雨還是把我倆澆成落湯雞。如果不下雨,這裏的風景一定很美,古老的風車散落在河道兩旁,大片的蘆葦隨風蕩漾,成群的野鴨圍著遊人打轉,悲催的是我倆隻能自行腦補這些美景瞭。哆哆嗦嗦走瞭一圈,兩個人便迫不及待地蹦上返程的公交。小孩堤防建於1740年,由19座風車組成,1997年被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傳說15世紀發生大洪水時,曾有一個睡在搖籃裏的孩子隨著一隻小貓咪漂流到此地,小孩堤防因此得名。
  鹿特丹是荷蘭第二大城市,位於歐洲萊茵河與馬斯河匯閤處,是歐洲最大的海港。齣瞭Blaak火車站便是方塊房子,38座方塊房子自1982年開始建造,於1984年完工。設計師認為自己的設計就像一棵抽象的樹,整個社區就像森林。
  此時已是下午3點,飢寒交迫的兩個人找到一傢麥當勞吃午飯。歐洲的薯條醬都是單獨付費購買的,為瞭省錢隻好不買。張妞妞是乾吃薯條,老劉則是蘸著漢堡裏的醬吃。蹭著麥當勞的免費WiFi,跟傢裏人發微信報告這些天的行蹤。萊恩班商業街是世界上第一條步行街,設計之初就取消瞭機動車道,長約800米,綠樹成蔭。過瞭步行街不遠就是鹿特丹中央火車站,傍晚5點,我們踏上迴瓦村的火車。今晚是我倆在荷蘭瓦村的最後一晚,整理行裝,明天去看科隆大教堂!
  ……

前言/序言

  開始前,先介紹下這本書的男女“豬腳”。
  張妞妞,87年瘦摩羯,畢業於天津外國語大學英語專業,後就職於GD銀行。工作頭一年,與同事老劉眉來眼去,暗生情愫。礙於GD銀行不成文規定“為防範和規避金融風險,不允許在一個銀行網點內部搞對象”,張妞妞於偉大的2011年11月11日神棍節與老劉偷偷摸摸地領證隱婚瞭。三個月後,老劉跳槽,真相纔得以大白於天下……
  老劉,86年胖水瓶,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會計專業,後到英國杜倫大學攻讀會計專業研究生,與張妞妞一樣,畢業後迴到父母身邊進入GD銀行工作。與張妞妞勾結到一起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恒地規勸張妞妞辭職報考公務員無果後,跳槽到ZX銀行。從此,老劉與張妞妞得以在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下牽手而行,結束“潛伏”生活……
  婚後二人在生活上互相幫助,在工作上彼此支持,得同事認可,獲領導提攜,在旁人看來,傢庭美滿、事業小成。在金融業巨大的工作壓力下,婚後兩年張妞妞越來越瘦,吃不下、睡不著、脾氣暴,老劉則越來越胖,脂肪肝、高血壓、尿嘌呤。除瞭這些,更重要的是兩顆“奔三”的心日漸不安:接下來的人生除瞭生兒育女、努力工作外,是否依然心懷夢想?3月初兩人過嘴癮,說要不辭職吧,去看看外麵的世界,說不定能“三觀”盡毀,重新做人呢!結果兩人居然一拍即閤,立馬進入一種心猿意馬的迷亂狀態,經過屈指可數的幾個夜晚慎重的思想鬥爭,兩人終於下定決心:張愛玲說齣名要趁早,張妞妞說失敗也要趁早,趁著年輕,是時候齣發瞭,一切還來得及。
  首要工作是瓦解雙方父母對兩人似錦前程的殷切期望,因為這關係著能否成行,畢竟兩人還沒大逆不道到拋父棄母、輕鬆上路的程度。張妞妞的父母異常開通,既然女兒嫁人瞭,就遵從夫傢的安排吧。妞妞爸和妞妞媽希望女兒身體健康、開心快樂,但是妞妞媽也有擔心,擔心妞妞的婆傢認為是她沒個正形的女兒把劉傢“根紅苗正”的兒子引上“邪路”,不斷囑咐老劉要慢慢滲透,察言觀色,迂迴智取。誰承想,老劉父母那兒也齣奇地順利,兩人苦練多日、默默無語兩行淚的橋段根本沒用上。4月,兩人開始辭職並交接工作。同時,老劉潛心研究攝影技巧與歐洲交通,張妞妞則朝九晚五地混跡於各大書店惡補歐洲曆史、建築、文學等背景知識,能抄的就用小本子抄下來,內容太多的就用手機照下來,迴傢再整理,畢竟不掙錢瞭,接下來還得大把花錢,能省則省纔是持傢之道。
  在傢陪雙方父母靜靜地度過五一小長假,五四青年節淩晨1:20,我們齣發瞭。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相信齣去是為瞭更好地迴來,歐洲,我們來瞭!

當腳步丈量大陸,當風景觸動靈魂——《歐洲不遠:101天行走歐洲》 翻開這本書,你並非隻是走進瞭一個關於旅途的敘述,而是踏上瞭一條由101個日夜織就的,關於探索、發現與成長的史詩。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旅行指南,不如說是一次深度的心靈對話,一次對“遠方”最真摯的追尋。它描繪的不是地圖上的點連成綫,而是腳下的土地如何在你心中播撒下種子,又如何在這101天裏,讓它們生根發芽,最終綻放齣彆樣的色彩。 作者以其親曆的視角,引領讀者穿越歐洲大陸的肌理。這裏的“不遠”,並非指物理上的距離縮短,而是指心靈與這片古老而現代的土地悄然靠近的奇妙過程。101天,這是一個足以讓靈魂沉澱,讓感官蘇醒的時間長度。在這段時間裏,作者不是一個匆匆過客,而是一個融入者,一個觀察者,一個感受者。他用腳步丈量瞭古老的城邦,用眼睛捕捉瞭日落時分染紅的屋頂,用耳朵聆聽瞭廣場上悠揚的樂麯,用味蕾品嘗瞭街角咖啡館的香醇,更用一顆敏感的心,去觸碰瞭不同文化碰撞齣的火花。 這不是一本告訴你“去哪裏”的書,而是讓你“如何去感受”的書。作者不會羅列景點列錶,也不會提供廉價機票攻略。他所呈現的,是那些隱藏在著名地標背後的故事,是那些在遊客熙攘人群之外,鮮為人知的巷弄裏的生活氣息。你會在字裏行間,感受到清晨陽光透過薄霧灑在布拉格的查理大橋上,那種寜靜而神聖的美;你會仿佛聞到羅馬古跡旁飄來的新鮮齣爐的披薩香氣;你會聽到裏斯本海邊,海鷗的鳴叫與波浪拍打堤岸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奏響一麯自然的交響樂;你甚至能體會到,在柏林牆遺址前,那種曆史的厚重與對和平的珍視,是如何沉甸甸地壓在心頭。 101天的旅程,是一次對“慢”的緻敬。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作者選擇放慢腳步,讓身體與大地對話,讓眼睛與風景共鳴。他可能在法國南部的一個小鎮,花一個下午的時間,隻是坐在露天咖啡館,看著當地居民的生活日常,任思緒隨著飄來的香水和麵包香氣一同飛揚。他可能在瑞士的山間,徒步數小時,隻為尋找一個傳說中的觀景點,當那連綿的雪山、碧綠的湖泊映入眼簾時,所有的疲憊都會化作一種難以言喻的震撼。他甚至可能在某個陌生的國度,因為語言不通而陷入一個小小的窘境,但正是這樣的時刻,反而拉近瞭他與當地人的距離,在手勢與笑容的交流中,收獲瞭意想不到的溫暖。 書中滲透齣的,是對“未知”的擁抱。旅行的意義,往往不在於目的地,而在於沿途的風景和意外的驚喜。作者並沒有預設太多的目標,而是順應著內心的召喚,隨著行囊的重量,也隨著感知的拓寬,一路前行。他可能在意大利的一個海邊小鎮,邂逅瞭一場當地的節慶,在歡快的音樂和奔放的舞蹈中,體會到純粹的快樂;他可能在東歐的某個城市,偶然走進一傢小書店,在泛黃的書頁中,發現瞭一個從未觸及過的文化角落。這些 unplanned 的經曆,纔是最能觸動靈魂的,它們如同散落在旅途中的珍珠,顆顆閃耀著獨特的光芒,最終串聯起101天的精彩篇章。 “行走歐洲”,不僅僅是地理上的移動,更是心靈的伸展。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感染力,他能夠捕捉到不同文化之間的微妙差異,並以一種包容而尊重的態度去理解它們。他會讓你思考,是什麼讓巴黎的浪漫如此深入人心?是什麼讓維也納的音樂流淌齣貴族的氣息?是什麼讓希臘的古老文明,至今仍然影響著我們的世界?他並非在傳授知識,而是在分享他的感悟,他的思考。每一次與當地人的交流,每一次對曆史遺跡的凝視,每一次對自然風光的沉醉,都成為他理解歐洲、理解世界、理解自己的一扇窗。 這本書會讓你明白,旅行的價值,在於它能夠打破固有的認知,拓展視野的邊界。101天的行走,足以讓一個人從“看世界”變成“理解世界”。作者在書中,可能記錄瞭他對不同民族性格的觀察,他對不同社會體製的思考,他對不同生活方式的體驗。他會讓你看到,在看似相似的歐洲大陸上,隱藏著多麼豐富多彩的麵貌。從北歐的極簡主義,到南歐的熱情奔放,從西歐的精緻優雅,到東歐的堅韌樸實,每一種文化都散發著獨特的魅力,都值得被細細品味。 這本書所傳達的,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它鼓勵人們走齣舒適區,去擁抱未知,去體驗不同。101天的旅程,並非一帆風順,作者也可能遇到過疲憊、迷茫,甚至孤獨。但正是這些經曆,讓他的旅程更加真實,更加動人。他用文字告訴你,如何剋服睏難,如何在陌生的環境中找到方嚮,如何在獨處中獲得力量。他不是一個完美的旅行者,而是一個真實的探索者,他的故事,能給予你前行的勇氣和力量。 《歐洲不遠:101天行走歐洲》,是一封寫給遠方的情書,也是一份獻給每一個渴望探索的心靈的禮物。它提醒著我們,這個世界有多大,我們的內心就有多遼闊。它鼓勵著我們,用腳步去丈量,用眼睛去發現,用靈魂去感受。當你閤上書頁,你可能仍然身處原地,但你的心,早已隨著作者的腳步,飛往瞭那片廣袤而迷人的歐洲大陸,並且,你也會開始渴望,屬於你自己的那101天,或是更長,或是更短,但同樣充滿發現與感動的,屬於你自己的“不遠”的旅程。這本書,就像一顆種子,被播撒在你的心田,等待著你,也去開啓一段屬於自己的,精彩非凡的遠行。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不像一般的遊記那樣按照時間順序或地理位置來展開,而是更像一種意識流的記錄,將不同地方的見聞、感受、思考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奇妙的整體感。我喜歡這種跳躍式的敘述,它更貼近人真實的記憶和思考模式,會在一個地方的描述中突然聯想到另一個地方的經曆,或者因為一個細節而引發一段深刻的感悟。這種結構讓我在閱讀時保持瞭高度的興趣,總是在不經意間被作者的思緒所吸引,然後跟著他一起神遊歐洲。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他能夠用非常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描繪景物和人物,即使是沒有親身去過的地方,也能在他的筆下活靈活現。我尤其喜歡他對細節的捕捉,比如對當地建築風格的描述,對不同城市音樂氛圍的描繪,都充滿瞭畫麵感和聽覺感,讓我仿佛置身其中。

評分

這本書帶來的不僅是歐洲的風景,更是作者對生活態度的一種分享。101天,這本身就意味著一種投入和堅持,作者用他的腳步丈量瞭歐洲大陸,用他的眼睛捕捉瞭無數精彩瞬間。我能感受到他在旅途中付齣的努力,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奔波,更有心靈上的探索和對未知的好奇。他似乎總能在平凡的日常中發現不平凡的美,比如街角一傢不起眼的麵包店,一個老奶奶在窗邊編織的毛綫,甚至是雨後濕漉漉的石闆路,在他眼裏都充滿瞭故事。這種對生活的熱愛和細膩的觀察力,是我非常欣賞的。這本書讓我覺得,旅行不僅僅是去看遠方的風景,更是去發現生活本身的美好,去重新認識自己。我甚至覺得,這本書的意義超越瞭“旅行”,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生活”的書,教會我們如何用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去擁抱世界。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我瞭,那種淡淡的復古色調,加上精緻的歐洲街景插畫,讓我一眼就覺得它不是那種流水綫生産的旅行攻略,而是充滿瞭作者的情感和思考。我一直很嚮往歐洲,但又常常覺得它遙不可及,那種曆史的厚重感,藝術的氛圍,以及精緻的生活方式,似乎隻存在於電影和想象中。拿到這本書,我迫不及待地翻開,雖然我知道內容肯定會超齣我原本的想象,但這種未知帶來的期待感,就像準備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一樣令人興奮。我開始想象,101天,這可不是一次匆匆的打卡遊,而是一次深入的體驗,作者一定有機會去感受那些隱藏在角落裏的風景,去品嘗當地人纔知道的美食,去傾聽那些老建築和古老故事的低語。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安排這101天的行程的,是選擇瞭一條經典的綫路,還是有著自己獨特的路綫設計?是側重於名勝古跡,還是更偏嚮於當地的生活體驗?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關於“距離”的消解,它讓我覺得,那個我心中遙遠的歐洲,其實就在不遠處,隻要你願意邁開腳步,去感受,去發現。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也跟著作者的腳步,經曆瞭一場身臨其境的歐洲之旅。作者的文筆非常細膩,不僅僅是客觀地描述風景,更能捕捉到那些轉瞬即逝的情感和瞬間。比如,在描繪某個小鎮的清晨時,那種寜靜、朦朧的光綫,以及空氣中彌漫的咖啡香氣,都通過文字生動地呈現在我眼前,讓我幾乎能聞到那股味道,感受到那份安詳。他又善於將曆史的痕跡與當下的生活巧妙地融閤,讓你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這座城市或這個國傢厚重的文化底蘊。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非單純地羅列景點,而是會分享一些在旅途中遇到的有趣的人,發生的令人難忘的故事,這些小插麯讓整個旅程變得更加鮮活和有人情味,也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真實、立體的歐洲。我尤其喜歡他觀察細節的能力,比如對當地人穿著打扮的描摹,對街頭藝人音樂的感悟,甚至是對不同國傢麵包味道的細緻比較,都體現瞭他對生活的熱愛和敏銳的觀察力。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是關於“旅行的意義”。101天,這是一個非常充裕的時間,作者並非隻是走馬觀花,而是真正地去“行走”在歐洲,去融入當地的生活。我特彆欣賞他那種慢下來的姿態,他願意花時間去一個地方發呆,去咖啡館看書,去市場和當地人交流。這與我過去一些匆忙的旅行體驗完全不同,過去我總是想著要看多少個景點,拍多少張照片,卻忽略瞭旅行本身應該帶來的沉澱和思考。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的旅行,不應該是對目的地的徵服,而是一種與當地文化的對話,一種與自我的對話。作者在書中分享瞭他對不同文化、不同生活方式的思考,以及這些經曆如何改變瞭他對世界的看法。這種內省式的寫作,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旅行指南,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我開始反思,我想要的旅行是什麼?是僅僅看到風景,還是能夠真正地去理解和感受?

評分

一般吧,需要詳細資料

評分

一般吧,需要詳細資料

評分

一般吧,需要詳細資料

評分

一般吧,需要詳細資料

評分

評分

評分

一般吧,需要詳細資料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