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四弦散談》——畢淑敏寫給青年的人生啓示錄; 一套四種,定製心靈處方,溫暖靈魂的讀物; 關注:心理與健康、教養與關係、經曆與成長、生命與死亡; 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就思索死亡,和他老瞭纔思索死亡,甚至知道死到臨頭都不曾思索過死亡,是完全不同的境界。知道有一個結尾在等待著我們,對生命的愛惜,對光明的求索,對人間溫情的珍愛,對醜惡的揚棄和鞭撻,對虛僞的憎惡和鄙夷,都要堅定很多。 ——畢淑敏 “聰慧的女子”“內科醫師”“作傢”“心理醫生”,這四個角色如同演奏人生之歌的四根弦,畢淑敏將其撥彈成一麯意涵雋永、和諧悅耳的雅音——或喜悅或低沉,或暢快或徘徊,你也許聞之陌生,或也心有同感,無論何種感受,這“四弦散談”的諧音都足以喚你心弦與其共振。
內容簡介
本書係畢淑敏“四弦散談”之教養篇:每個個體都是來自社會ZUI小的細胞——傢庭,傢庭賦予個體的點滴,會持續不斷地在一個人的生命過程中滲透齣來。如何培養/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一個自律的人,不僅關乎個體發展,更關乎整個社會的進步。磨礪後代/自己擁有一顆不卑不亢、敢愛敢恨的心,養成一種真誠坦然、堅韌上進的品質,如此,便是教養的證據。
作者簡介
畢淑敏,國傢一級作傢、心理谘詢師、主治醫師。北京作傢協會副主席。 當代極具實力和影響力的女作傢,其作品優美精煉、充滿哲思,被譽為“文學界的白衣天使”。 1952年生於新疆伊寜,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裏高原部隊服役11年,1980年轉業迴北京。著有《畢淑敏文集》八捲,長篇小說《紅處方》《血玲瓏》《拯救乳房》《女心理師》等。獲得過莊重文文學奬、百花奬、當代文學奬、陳伯吹文學奬、北京文學奬、昆侖文學奬等。
精彩書評
《四弦散談》叢書是畢淑敏寫給青年知識分子的人生啓示錄,是編輯從近70本書上百萬字中整理編排而成。叢書包括《心理醫生附耳細說》《教養的關係花園》《我喜歡遼闊的地方》《寫下你的墓誌銘》四本書,分為四個主題:心理與健康、教養與關係、經曆與成長、生命與死亡。書中的故事大都是作傢畢淑敏親曆的人生,多元的知識和敏銳感知寫齣的文字,常常受到青年讀者歡迎。 ——京華時報
畢淑敏教你在浮誇中尋找單純的生活必需品,在躁動中慢節奏地生活。她告訴你愛上不完滿的自己是勇敢者的行為,風無法打敗陽光。 ——青年文摘圖書中心
畢淑敏的文字細膩而優美,柔中帶剛,情感中透著理智,洋溢著的人文關懷尤其讓人感動。這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傢。我們的社會呼喚這樣的人。 ——李拉816
探索當代社會心靈危機的應對之策,深入地關注生命、人性、救贖等命題,錶現人性在麵臨危難時刻而迸發齣的悲憫和無奈,在絕境中展示齣的強大和堅韌。畢淑敏的文字有讓人變得堅強和溫柔的魅力。 ——栝栝-簡
受過的傷,痛苦過的眼,被社會和傢人揉碎的心,所有的一切,讓我對很多人都失望瞭。唯有躺在畢淑敏的文字裏,纔覺得自己是個完整的人。 ——2011音教係新生俊楠1986
目錄
教你生病 / 1
生病也是生活 / 6
媽媽,請“跟上” / 10
附耳細說 / 15
好脾氣的悖論 / 20
青蟲之愛 / 24
優點零 / 32
暴雨篩 / 36
兒子的創意 / 39
心理學教授的弟子 / 44
佑護災難中的孩子 / 48
愛的迴音壁 / 55
每天9點50 / 60
孩子,請閉眼 / 67
被老師讀作文的時候 / 72
怕見老師 / 79
教養的證據 / 83
僅次於人的動物 / 90
坦然走過乞丐 / 94
請為你的誇奬道歉 / 99
緻“跑瞭的一代” / 102
刺玫瑰依然開放 / 110
萬榮的土 / 118
傢庭的天平 / 122
我和瑞恩媽媽的不同 / 125
與教授遠行 / 132
眼藥瓶的奧秘 / 141
我愛我的性彆 / 150
母愛的級彆 / 154
盲人看 / 158
比會見總統更重要的事 / 163
嬰孩有不齣生的權利 / 168
孝心無價 / 173
性的第一印象 / 179
鶯鳥與鐵星 / 184
仇人的顯微鏡 / 187
書包劃破之後 / 191
人生有三件事不可儉省 / 198
重劍無鋒 / 202
當我們想傢的時候 / 208
傷亡於傢庭 / 212
適度撒謊 / 218
誰毀滅誰? / 223
從六歲開始 / 229
“想也沒想”可不行 / 239
柱子的彈性 / 245
幸福是個啞巴 / 248
迴傢去問媽媽 / 251
麵具後麵的臉 / 257
美味的菌子 / 267
因為柔軟,所以更需要智慧 / 272
混入北圖 / 278
進當鋪的男孩 / 285
精彩書摘
優點零 一位做兒童心理研究的朋友告訴我,他發給孩子們一張錶,讓每人填寫自己的優缺點和美好的願望。孩子們很認真地填好瞭,把錶交上來。他一看,登時傻瞭眼。 很多孩子填的是:優點——零;願望——零。 我對世上是否存在沒有優點的成人,不敢妄說,但我確知世上絕無沒有優點的孩子。我或許相信世上有喪失願望的老人,但我無法想象沒有願望的孩子,將有怎樣枯萎的眼神。 不知道願望和優點,這兩樣對人激勵重大的要素,假若排齣喪失的順序,該孰先孰後?是因為喪失瞭願望,百無聊賴,纔隨之沉沒,成為沒有優點的少年?還是一個孩子首先被剝奪瞭所有的優點,心如死灰,之後再也不敢奢談一絲願望?也許它們如同絞纏在一起的鉛絲,分不齣誰更冰冷僵硬? 沒有願望,必是一個死寂的世界。孩子不再期望黎明,因為每一天都被功課塞滿,晴天看不到太陽,陰天聞不到雪花,日齣日落又有何不同?不再留意鮮花,因為世界一片蒼白,眼中暗淡瞭溫暖的色彩;不再珍視夜晚,因為厚重的眼鏡遮擋瞭星光,即使抬頭也是淚眼濛矓;不再盼望得到師長的嘉奬,因為那不過是成人層層加碼的裹瞭蜜糖的手段…… 沒有優點的孩子,內心該怎樣痛楚地喘息?見過一個胖胖的男孩,當幼兒園老師第一次問:誰覺得自己是個美男子?他忙不迭地從最後一排擠到前麵,錶示自己屬於其中一員。可惜他緊趕慢趕,動作還是晚瞭一點,另有好幾個男孩搶在前麵,在老師麵前排成自豪的一排。沒想到老師伶牙俐齒地嚮他們說,還真有你們這麼不知天高地厚的,竟覺得自己是美男子,臊不臊啊?後來,那幾個男孩子,開始為自己的容貌羞澀,無法像以前那樣快活。 這是一個簡單的例子,但也可說明一點問題。每一個漸漸長大的孩子,如果成人愛他,他也會認為自己是可愛的。他會感覺到自己是天地間的一個寶貝,他的生命的存在就是一個大優點。假若成人粗暴地打擊他、奚落他、嘲諷他、鞭撻他,那脆弱的小生靈,就會被利剪截斷雙翅,從此萎靡下來,或許跌落塵埃一蹶不振。 看不到自身優點的人,必也看不到他人的優點。他們的謙恭,可能是高度自卑下的懦弱;他們的服從,可能掩飾著深刻的妒忌和反叛;他們的忍讓,可能埋藏著刻骨的怨恨;他們的贊美,可能錶裏不一信口雌黃…… 我以為願望是人生強大的動力之一,假若人類喪失瞭願望,世界就在那一瞬停止瞭前進的引擎。因為有跑的願望,人們有瞭汽車;因為有說話的願望,人們有瞭電話;因為有飛的願望,人們有瞭衛星;因為有傳遞和交換的願望,人們有瞭互聯網…… 優點和願望,是孩子們的雙腿。希望有一天看到他們填寫的錶格上這樣寫著——優點多多,願望無限。 ……
前言/序言
人生活在關係中,如同沙粒沉浮在恒河中。人和自然的關係,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人和自我的關係……點點滴滴絲絲縷縷,把我們包繞如裏三層外三層的禮物。人類所有的研究所有的判斷,無非都是在觀察關係,描繪關係,試圖主導關係。 所有的關係之中,人和自己的關係最重要。混淆瞭這一層關係,人便成瞭一團被排泄的尾氣,不知道自己是誰,暗淡瞭焦點,迷失瞭方嚮。好的關係,像是一罐新鮮的牛奶,芳香醇厚極富營養,可以滋養生命從幼小走嚮壯健。各種關係猶如一道名菜佛跳牆,珍稀的食材匯聚在一個陶鉢中,被歲月的文火慢慢地煎煮著,諸物融閤,待火候到瞭,就成瞭無與倫比的一道美味,補心補腦益壽延年。 倘若是一團不良的關係,雜草叢生蚊蠅肆虐都算是好的,最怕毒蛇齣沒、埃博拉病毒肆虐,會傷及性命。它們張牙舞爪地糾纏著你,腐蝕著你,捆綁著你,勒窒著你……它們裹挾著你走嚮你不想去的地方;它們把你變成你不想成為的人;它們加害你於無形,毀滅你不著痕跡。 要做一個體麵美好的人,先要在自己周圍締造起佳美的關係。這需要學習,需要受教育。教養不會從天而降,習得很重要。要學會和我們的父母親密無間,傾聽而不唯命是從;和我們所愛的人唇齒相依,緊密而不混淆;和我們的孩子亦師亦友,慈愛而不包辦;和我們的朋友,相知而不逾界;和我們的上司,尊敬而不諂媚;和我們的同儕,協同而不越俎代庖;對我們的下屬,謙遜而不居高臨下;對大自然,敬畏而不傲慢;對人世間,清醒而不迷戀;對曆史,研習而不匍匐;對未來,展望而不坐等……凡此種種關係,綺麗繁雜,然而不必急不必慌,以一顆誠懇之心慢慢理順,有瞭錯誤就更正,有瞭疏漏就彌補。可以因親人的失去而哀傷,但不要過久地沉湎於錐心之痛,因為他們的遠行,是遵循瞭一個偉大的定律,不可抗拒;可以為新生命的降誕而歡欣鼓舞,但也不必無原則地溺愛,因為他們自有漫長的人生要跋涉,必有不可替代的磨難須獨自穿越。 哦!無所不在的關係綁帶,將我們纏繞。然而即使原有的關係頃刻崩裂,我們也依然可以傲然而立,因為你和你還一如既往地存在。期待所有的關係花園中,書聲琅琅,鮮花熏夢,豐果碧樹,流水幽香。
《時間的織錦》 內容簡介 《時間的織錦》並非一本關於宏大曆史事件的編年史,也不是一本充斥著枯燥年代和枯燥人物的學究式著作。相反,它是一次深入人心、細膩入微的旅程,探索個體生命如何被時間塑造,又如何反過來編織齣屬於自己的生命之錦。本書旨在捕捉時間流逝中那些被忽視的、微妙的、卻又深刻影響我們存在的瞬間,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深入的洞察和富有詩意的語言,揭示時間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如何在我們的情感、記憶、成長以及人際關係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本書的主旨在於,時間並非一個單調的、綫性的進程,而是一個充滿紋理、色彩和層次的復雜織物。我們每個人都是這織錦上的一個節點,感受著時間的推移,也貢獻著自己的獨特色彩。作者深入探究瞭時間在不同維度上的顯現: 一、童年與記憶的編織: 童年,是時間最早的觸感,也是記憶最鮮活的源泉。《時間的織錦》將帶我們迴到那些模糊而又溫暖的童年時光。這裏沒有冰冷的心理學分析,而是通過一個孩子視角下的細微觀察,去體會季節更迭帶來的喜悅,一次遠足留下的深刻印象,一次與親人的短暫分彆所産生的綿長思念。作者善於捕捉孩童對世界的純粹感知,例如初次見到雪花的驚奇,夏日午後蟬鳴聲中的寜靜,或是第一次獨立完成某件事情時的自豪。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間,卻是構成我們生命底色的重要絲綫。 記憶,是時間留下的痕跡,是過去與現在的橋梁。本書深入探討瞭記憶的特性:它是如何被選擇性地保存,又是如何被情感所染色。我們會讀到關於一次集體迴憶所喚起的共同情感,關於一件舊物承載的傢族故事,以及關於某個遺忘卻又在不經意間被喚醒的場景。作者描繪瞭記憶的韌性,即使歲月流逝,某些重要的情感和片段依然能夠鮮活地存在,甚至影響著我們當下的決策和感受。這種對記憶的探索,並非科學實驗的解構,而是對生命體驗的溫情迴溯,讓讀者重新審視自己生命中那些珍貴的、被時間打磨過的記憶碎片。 二、成長與蛻變的脈絡: 時間是成長的永恒推手,它以最溫柔卻最不容置疑的方式,推動著我們從稚嫩走嚮成熟。《時間的織錦》細緻描繪瞭成長過程中那些關鍵的“轉摺點”。這些轉摺點並非總是驚天動地的事件,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微妙變化:第一次獨立思考的萌芽,一次與朋友的爭執後的和解,一次麵對挫摺後的重新站起。 作者特彆關注瞭“時間差”在成長中的作用。我們可能在生理上已經長大,但在心理和情感上卻依舊停留在某個階段,或是相反。這種時間上的不一緻,構成瞭我們生命中獨特的“肌理”。我們會看到一個人如何在一個相對漫長的時間裏,悄悄地改變著自己的觀點,或是如何在一瞬間,因為某個經曆而獲得瞭前所未有的成長。本書沒有提供“如何快速成長”的指南,而是展現瞭成長本身的豐富性和多樣性,鼓勵讀者去理解和接納自己生命中不同步調的成長節奏。 三、情感與關係的延展: 情感,是時間最忠實的伴侶,也是關係中最深刻的粘閤劑。《時間的織錦》將視角轉嚮瞭人與人之間在時間長河中的情感流轉。這裏有初遇時的怦然心動,熱戀中的甜蜜依戀,也有長久相伴中的默契與溫存。本書並非簡單地敘述情感的發生,而是探索情感如何隨著時間而深化、改變、有時甚至褪色,又如何在新的節點上重新燃起。 書中會呈現不同類型關係的“時間維度”:友情在共同經曆風雨中的堅固,親情在歲月沉澱中的醇厚,愛情在平凡日子裏的守護。作者通過描繪那些在時間裏反復齣現的場景,如傢庭聚會、朋友間的閑聊、伴侶間的日常對話,來展現情感的持久力量。同時,也觸及瞭時間帶來的分離與思念,以及在距離和時間麵前,情感如何保持其生命力。我們讀到的不僅僅是故事,更是對人與人之間情感紐帶如何在時間中生長、延展、有時也會麵臨考驗的深刻體悟。 四、當下與未來的對話: 雖然本書著重於時間在過去和現在的影響,但它也隱含著對未來的思考。《時間的織錦》提醒我們,每一個當下,都是未來時間織錦上的一根新綫。我們如何在當下做齣選擇,如何珍惜眼前的時光,都將決定未來織錦的色彩和圖案。 作者以一種充滿哲學性的思辨,探討瞭我們對時間的感知。我們有時會覺得時間飛逝,有時又會覺得度日如年,這種感知上的差異,本身就構成瞭一種時間現象。本書鼓勵讀者去“活在當下”,去細緻地感受每一刻的體驗,因為正是這些當下的纍積,構成瞭我們生命的全部。這種對“當下”的強調,並非逃避未來,而是認識到,隻有把握好每一個當下,纔能更有意義地走嚮未來。 風格與特色: 《時間的織錦》最大的特色在於其非綫性的敘事結構和高度的文學性。本書沒有遵循嚴格的時間順序,而是將不同時間段的感悟和故事交織在一起,如同織錦一樣,不同顔色的絲綫在縱橫交錯中構成完整的畫麵。作者的語言風格細膩、富有感染力,善於運用意象和比喻,將抽象的時間概念具象化,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仿佛能觸摸到時間的脈搏,感受到情感的溫度。 本書不會提供簡單的答案或教程,而是提供一種視角,一種感悟,一種對生命本質的探索。它希望能夠引發讀者的共鳴,讓他們在閱讀中找到屬於自己生命的“時間織錦”的綫索,並從中獲得力量和啓迪。它是一本讀起來會讓人感到寜靜、深沉,並忍不住停下來思考的書,一本能夠陪伴讀者在時間的旅途中,靜靜地感受生命之美的書。 《時間的織錦》是一本獻給所有珍視生命、渴望理解時間流轉的人們的書。它邀請你放慢腳步,用心去感受,用愛去編織,用記憶去迴味,最終,織就屬於你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生命之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