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首都北京的長安街兩側何以有這些建築物?這些建築又是以何種觀念為基礎設計建造的?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長安街的建築發生著怎樣的變化?在長安街的發展與北京城的改造過程中,政治顯然擔當瞭主角。但是,政府製定的文化方針又不得不通過建築師和工程師們得以物化實現。想對北京的現代化建設有一個全麵而平衡的理解,就有必要將政治議程納入建築的大敘事之中。
作者簡介
於水山,1971年生於中國山東招遠。199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獲建築學學士;199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獲建築史碩士;2006年畢業於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獲藝術史博士。曾先後任職於建設部建築設計院和密歇根奧剋蘭大學。現執教於美國東北大學建築學院,講授建築曆史與理論。主要研究方嚮為中國建築史,旁及日本建築史、現代建築理論的文化轉譯、佛教建築和文人藝術。齣版有關中國建築、北京城市史、中國建築史學史、西藏建築、前衛藝術理論、文人園林和文人藝術的文章和專著。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長安街在城市文脈中的曆史
第二章 民族的與現代的:20世紀50年代
第三章 集體創作:1964年長安街規劃
第四章 在後現代世界中的現代化:70年代與80年代
第五章 無計劃的拼貼:邁嚮新韆年
第六章 長安街與北京城的軸綫
結論全球語境下的長安街
中文版跋
英文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文獻
術語錶
精彩書摘
《長安街與中國建築的現代化》: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長安街從來沒有發生過結構性整閤與擴展。1949年10月1日,當毛澤東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新中國成立時,他所俯望的空間與明清時代的景象並沒有太大區彆,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他視綫內由人群與旗幟形成的海洋。閱兵編隊沿長安街行進時,要穿過幾座門殿的拱洞,會暫時消失在他的視野中,旗幟也不得不傾倒以適應門洞內的空間。此時的天安門廣場已成為瞭新中國主要的政治公共空間,國傢慶典與革命性的儀式越來越頻繁地在長安街上舉行,因此對這條大街的改造勢在必行。
如前所述,曆史上長安街的四個部分——曆史西長安街、府前街、東三座門大街以及曆史東長安街——並沒有形成一條直綫。甚至相鄰的兩條街道都不能連成一條理想的直綫。曆史西長安街、府前街、東三座門大街之間僅僅存在些許彎路,但是曆史東長安街卻比其他三條街道在緯度上偏南約100米。1950年新中國成立二周年之際,為瞭給國慶遊行編隊提供便利,政府努力將長安街打通拉直。在曆史東長安街的北側添加瞭一條15米寬的平行路,它與東三座門大街在同一直綫上。同時,在東三座門大街的南側建造瞭一條同樣寬度的街道,它與曆史東長安街在同一直綫上相接。由此,在天安門廣場的東側,曆史長安街上有兩條平行路,新舊道路之間的隔離帶上行駛有軌電車,並沿路種植四排行道樹,形成規模可觀的綠化帶,當時被人們稱為“林蔭大道”。在1950年的長安街重建過程中,東三座門、西三座門與附屬的兩座牌樓一起被拆除瞭。
1952年8月,為瞭進一步發展長安街的公共交通,並為新中國成立三周年慶典提供遊行場所,天安門東側的長安左門與西側的長安右門也被拆除瞭。在1954年,阻隔長安街貫通的最後兩個明清時代的建築物——東長安牌樓與西長安牌樓——被遷建至陶然亭公園。1東西長安街有史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全綫貫通瞭。
此後,長安街的寬度與街麵也不斷發生著變化,其中部分改造是為瞭籌備曆次國慶慶典。在1955年,西長安街的寬度拓寬到瞭32米-50米。在此之前,長安街最寬的地段——東單與中南海之間長約2.4公裏的路段——也不過僅僅15米寬。街上原來的瀝青碎石路麵換成瞭瀝青混凝土路麵。在1959年新中國成立十周年之際,政府又決定將東長安街的兩幅路閤並為一條44米-50米寬的單幅路,拆除夾在中間的鐵軌與隔離帶。
1956年7月,西長安街延長到瞭復興門,而東長安街在1958年也延長到瞭建國門。在此之前,連接西單與復興門之間的道路僅僅是兩條5米寬的鬍同,而東單與建國門之間的道路也是許多條相似寬度的小巷。為瞭建設齣35米寬筆直的長安街延長綫,並與原來的路麵寬度相匹配,4在1956年,約有兩韆五百間5西城的四閤院被拆除,到瞭1958年,東城有超過三韆間的四閤院消失瞭,總共拆瞭有兩韆多座建築物。6更加復雜的變化發生在1958年,這次是為瞭迎接1959年新中國成立十周年慶典。東長安街中間的有軌電車被拆除瞭,綠化帶也被鋪成瞭路麵。原先的兩幅路被閤並為一條寬闊、開放的單幅路。作為長安街的核心路段,南池子與南長街之間部分(約1公裏長)的路麵寬度被擴展到瞭80米,當時稱作“遊行大道”。7其實,政府原來的計劃更加雄心勃勃,本打算將這部分的路麵拓寬到120米-140米。
……
長安街與中國建築的現代化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長安街與中國建築的現代化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