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统计学习方法
:38.00元
作者:李航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302275954
字数:314000
页码:23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6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统计学习是计算机及其应用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学科。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统计学习的主要方法,特别是监督学习方法,包括感知机、k近邻法、朴素贝叶斯法、决策树、逻辑斯谛回归与*熵模型、支持向量机、提升方法、em算法、隐马尔可夫模型和条件*场等。除第1章概论和后一章总结外,每章介绍一种方法。叙述从具体问题或实例入手,由浅入深,阐明思路,给出必要的数学推导,便于读者掌握统计学习方法的实质,学会运用。为满足读者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书中还介绍了一些相关研究,给出了少量习题,列出了主要参考文献。
《统计学习方法》是统计学习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参考书,适用于高等院校文本数据挖掘、信息检索及自然语言处理等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也可供从事计算机应用相关专业的研发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统计学习方法概论
1.1 统计学习
1.2 监督学习
1.3 统计学习三要素
1.4 模型评估与模型选择
1.5 i~则化与交叉验证
1.6 泛化能力
1.7 生成模型与判别模型
1.8 分类问题
1.9 标注问题
1.10 回归问题
本章概要
继续阅读
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感知机
2.1 感知机模型
2.2 感知机学习策略
2.3 感知机学习算法
本章概要
继续阅读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众近邻法
3.1 k近邻算法
3.2 k近邻模型
3.3 k近邻法的实现:kd树
本章概要
继续阅读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朴素贝叶斯法
4.1 朴素贝叶斯法的学习与分类
4.2 朴素贝叶斯法的参数估计
本章概要
继续阅读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决策树
第6章 逻辑斯谛回归与大熵模型
第7章 支持向量机
第8章 提升方法
第9章 em算法及其推广
第10章 隐马尔可夫模型
第11章 条件随机场
第12章 统计学习方法总结
附录a 梯度下降法
附录b 牛顿法和拟牛顿法
附录c 拉格朗日对偶性
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最令人敬佩的一点,或许是它在广度与深度之间所达成的近乎完美的平衡。它既没有像一些纯数学著作那样陷入微积分的无尽泥潭,也没有像一些应用型书籍那样流于表面。它在介绍每一个模型时,都清晰地勾勒出其统计学基础、优化目标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偏差和方差权衡。我特别欣赏它对集成学习中“偏差-方差权衡”的阐释,它是如此的深入且富有洞察力,让我对模型泛化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风格是冷静的、客观的,它从不推销任何一种方法为“万能钥匙”,而是客观陈述其优势与适用边界。对于我这样需要为复杂工程项目选择合适算法的从业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是现成的答案,而是构建判断体系的“原材料”。读完之后,我的代码可能没有立刻变得更简洁,但我看待模型选择和参数调整时的心态,无疑是变得更加审慎和有依据了。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只能用“煎熬”来形容。我试图在通勤路上翻阅,结果差点因为过度集中精力而错过了我的站点。它的叙事风格极其克制和严谨,几乎没有多余的、煽动性的语言来引导读者的情绪。每一句话都像是经过精密计算的,目的性极强地向前推进理论。我印象最深的是对Boosting算法的阐述,它不是简单地罗列AdaBoost和Gradient Boosting的步骤,而是深入探讨了残差拟合的本质,以及如何通过梯度下降的思想来优化损失函数。这种深度,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劝退的。我不得不经常停下来,回到概率论和线性代数的课本中去“充电”,否则后面的章节根本无法跟上。它更像是为已经有扎实数理基础的研究生或者资深工程师准备的“参考辞典”,而不是一本轻松愉快的入门导览。如果你期望看到Python代码示例或者如何在Kaggle上夺冠的“秘籍”,那你注定会失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功心法”,而非招式套路。
评分这本厚重的典籍,初翻开时,着实被那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晦涩的数学符号阵住了。我本以为自己对机器学习领域尚算了解,但一头扎进这片理论的汪洋,才发现自己不过是个在岸边拾贝的孩童。书中的推导过程逻辑严密到令人窒息,每一个看似随意的假设背后,都隐藏着深厚的数学功底支撑。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流行的“速成”读物,试图用几张图表就勾勒出算法的轮廓,这本书是真真正正地在“教你做人”——教你理解这些算法是如何从最基础的概率论和优化理论一步步搭建起来的。花了大量时间啃下SVM那几章,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推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不是那种读完就能立刻写出商业代码的工具书,而更像是一本武林秘籍,需要长久的内功修炼,才能真正体会到招式中的精髓。对于那些立志要在这条路上走远,想真正掌握模型底层逻辑的人来说,这本书是绕不开的“紧箍咒”,痛并快乐着。我尤其欣赏它对各种经典模型的全面覆盖,从线性模型到集成方法,脉络清晰,足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更像是一场与自己智力极限的搏斗。我尝试了多次“快速通读”的策略,但都以失败告终。它仿佛一个时间陷阱,一旦你开始深入某个章节的细节,时间就会以惊人的速度流逝,你却感觉自己只走出了几步。例如,在涉及非监督学习的那部分,对于各种聚类算法(K-Means、DBSCAN等)的收敛条件和距离度量标准的探讨,细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这不是那种告诉你“用哪个函数”的书,而是追问“为什么用这个函数”。我发现,当我试图用更现代的机器学习框架去套用书中的原理时,对那些框架底层实现的理解一下子清晰了不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去神秘化”,它剥去了算法华丽的外衣,让你直面其最朴素的数学本质。它绝对不是一本可以在咖啡馆里悠闲阅读的书籍,更适合在安静的书房,备着足够的草稿纸和计算器,进行一场严肃的学术对话。
评分与其他宣扬“AI黑箱”论的书籍截然不同,这本书像一个一丝不苟的建筑师,为你展示了每一块砖石的规格、每一根钢筋的受力点。我花了最大的精力去理解贝叶斯理论在分类问题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处理高维稀疏数据时的假设前提和局限性。作者对理论的把握是极其精准的,没有为了追求“新颖”而引入那些尚未被充分验证的概念,而是专注于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的方法。这种“复古”的严谨,反而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安全感。它让我意识到,很多看似“过时”的算法,只要理解其内在的优化目标,在特定场景下依然能爆发出惊人的效能。这本书的版式设计也偏向学术化,图表简洁,重点突出,但这并不意味着阅读起来轻松——你必须主动地去“挖掘”其中的深意。它要求读者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听众,转变为一个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实践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