绫辻行人“馆”系列第三弹
特别有料:收录绫辻行人中文版序言随书赠送“迷宫馆请柬”?
推理小说家宫垣叶太郎邀请他的四位得意门生参加自己的生日宴会,宴会地点是格局犹如迷宫的迷宫馆。但是,当四位作家到齐时,老作家宫垣已死,遗言中交代:四位作家要在五天内写出以“迷宫馆”为场景、以自己为受害者的小说,而写得z好的,将得到他的巨额遗产。四位作家自然挖空心思,各显神通,然而,他们却陆续死于非命,而且死法和自己小说中写的一模一样……
绫辻行人,一九六〇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出生于日本京都,毕业于名校京都大学教育系。在校期间加入了推理小说研究会社团,社团的其他成员还包括法月纶太郎、我孙子武丸、小野不由美等。而创作了《十二国记》的小野不由美在后来成为了绫辻行人的妻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日本推理文学的大变革年代。极力主张“复兴本格”的大师岛田庄司曾多次来到京都大学进行演讲和指导,传播自己的创作理念。绫辻行人作为当时推理社团的骨干,深深收到岛田庄司的影响和启发,不遗余力地投入到新派本格小说的创作当中。
一九八七年,经过岛田庄司的修订和引荐,绫辻行人发表了处女作《十角馆事件》。他的笔名“绫辻行人”是与岛田庄司商讨过后确定下来的,而作品中的侦探“岛田洁”的原型也来自岛田庄司和他笔下的名侦探“御手洗洁”。以这部作品的发表为标志,日本推理文学进入了全新的“新本格时代”,而一九八七年也被称为“新本格元年”。
其后,绫辻行人陆续发表“馆系列”作品,截止到二〇一二年已经出版了九部。其中,《钟表馆事件》获得了第四十五届推理作家协会奖,《暗黑馆事件》则被誉为“新五大奇书”之一。“馆系列”奠定了绫辻行人宗师级地位,使其成为可以比肩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松本清张和岛田庄司的划时代推理作家。
序幕
第一章 迷宫馆的邀请
第二章 写作比赛?迷宫馆事件
第三章 当天晚上
第四章 第一篇作品
第五章 砍头的逻辑
第六章 第二篇作品
第七章 第三篇作品
第八章 第四篇作品
第九章 讨论
第十章 被开启的门
第十一章 阿里阿德涅的玉坠
尾声
后记
一九八八年九月二日,星期五。
因热伤风恶化而待在家里的岛田收到了一本书。
薰衣草紫、丁香紫、兰花紫??虽然想出好几种颜色,却不知道哪一个最准确,总之是个浅紫色的封面。
这是本所谓“新书判”规格的书。封面中央是一个与周围颜色相同、呈四十五度角倾斜的投影框。框中有一张照片,在会让人联想到血海的深红色背景上,孤零零地浮起一个黑色的水牛头。
相框右上方以浮雕式样印着书的标题。相框左侧,同样以浮雕式样印着作者的名字。
迷宫馆事件
鹿谷门实
腰封是一条深绿色的纸带。“稀谭社Novels本月新书”的文字下方,以反白的粗体字印着引人注目的句子:
本格推理新作!
现在,为你解开——
“迷宫馆事件”冲击的真相!
(真是的)
岛田一边翻到封底,一边想着。
(最近这种书的宣传语越来越啰唆了。)
听说现在已经到了小说卖不掉的时代,不过推理小说这种类型的作品到了市场上还可以确保占有一定程度的份额,而且从这几年来书店里各出版社的小说数量上看——
太多了,内容却令人摸不着头脑——老实说,这些书只会给人带来诸如此类的感想。粗制滥造的后果,是让读者因失望而放弃推理小说。不过这只是别人的事情,自己居然还对此表示担心。
看了看封底。
封底印着作者的近照以及简介,岛田觉得照片拍得不太好。
拥有复杂迷宫的地下宅邸“迷宫馆”——当聚集于此的四位推理作家以这个馆为舞台,开始创作小说的时候,惨剧的序幕揭开了!
变成密室的馆里,发生了连环杀人事件。真凶到底是谁???令你战栗的大诡计!教人惊愕的结局!无与伦比的芬芳!
岛田不由得苦笑起来。
唉,对这种恐怕是由责任编辑撰写的、夸大其词的“内容简介”,作者本人究竟会用什么心情去看待呢?
如果平日在书店看到这种书,他只会拿起来翻翻,绝对不会买。他并不讨厌推理小说,而且是国外作品的粉丝;偶尔心血来潮阅读的国内推理作品,总是辜负了他的期待,只好放弃。
但——
如果是自己熟识的人写的书,当然得另当别论。更何况这是作者亲自送来的书,不能不看吧。而且,书中谈的是那桩“迷宫馆事件”。
他钻进被子,保持俯卧姿势。
在昨天夜里,烧已经退了,但各个关节还在隐隐作痛,正感到有点无聊。这么几百页的话,大概花两三个小时就能读完。
他把枕头垫在下巴底下,开始翻书。
先看看目录,再通览全书。
最后看到书末的“后记”。他按一直以来的阅读习惯,在看正文前先看后记。
后记
本来这段文章应该放在全书开头,但想到读完正文再读后记的读者少得惊人,姑且还是把它移到卷末。因此,请把它当做写给尚未阅读正文的读者的“开场白”。
这部作品以“小说”的形式来发表,对此我至今仍然感到有点犹豫,因为看到本书书名“迷宫馆事件”后,或许会有读者立即察觉到它是以真实的某起杀人事件为题材创作出来的。
一九八七年四月所发生的案件——与小说中的日期相同——著名作家居住的奇妙宅邸中发生的离奇事件,经过媒体的渲染,变成了轰动一时的大新闻。
然而到了最后,大家都认为媒体没有掌握这起事件的全貌。
这也情有可原,那起事件是在某种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发生的,而了解真实状况的相关人士也没有作出回应。警方对如此异常的事件感到十分困惑,虽然认可了某种表面上的“真相”,但也没有积极对外公布。结果,媒体也只能基于警方含糊其词的声明予以报道,草草了事。
各位读者可能会认为,我只不过是摆出一副亲眼目睹的样子,在信口开河吧?
既然事件的相关人士都摆出沉默的姿态,为什么你还能以这起事件为题材写书呢?读者大概会这么想。
坦白告诉各位吧。
我是亲眼目睹了那起事件的人。鄙人,鹿谷门实,是一九八七年四月迷宫馆内发生的连环杀人案的相关人士之一。
这次,我决心用这种方式把那起事件的经过发表出来,大体上说有两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是编辑某君的热心建议。
另一个理由,这么说吧,是对在那起事件中死去的“他们”产生了追悼的念头。
尽管这样说有点不好意思,但至少“他们”之中的某个人,对推理小说这种畸形文学的确怀有无比的热爱,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我对此深信不疑。于是我想,用这种方式对事件进行“推理小说式再现”,是献给死者最好的祭品。
以上是作者自己的事情,不过对大部分读者来说,应该无关紧要吧?
不管事件有多么复杂的前因后果,充其量“不过是推理小说罢了”。对读者来说,这毕竟只是一部用来排遣平日无聊的娱乐小说。当然,我觉得这种看法没有任何问题;要是不当娱乐小说看,我还会感到为难呢。
最后——
鉴于这部“小说”中出现的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大半都采用了化名,所以在这里不得不清楚写明这一点。这么说来,我也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在小说中登场了,但并不以笔名“鹿谷门实”出现。
在所有相关人士当中,谁是鹿谷门实呢?
大概会有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吧,但我觉得还是不说为妙。
一九八八年夏
鹿谷门实
尾声
去年四月在“迷宫馆”中发生的真实杀人事件??
岛田是对这起事件有着深刻了解的相关人士之一,而且,对这件在不寻常的状况下发生的事件最后如何得以“解决”,大体上也有所了解。
(真实事件的“推理小说式再现”吗?)
合上书,脑海里就浮现出这位久未谋面的作者的样子。
(那么,作者究竟在葫芦里卖些什么药呢?让我见识一下他的本领吧。)
岛田读起这本书来。
……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拿捏得极好,初读时,我就被那种层层递进的悬疑感牢牢吸引住了。作者似乎很懂得如何利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那些关于古老建筑和幽深走廊的细节描绘,读起来简直让人不寒而栗。我特别喜欢那种“局中局”的精妙设计,每一次以为自己抓住了线索,结果总有新的谜团冒出来,让人措手不及。而且,书中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也相当到位,那种在恐惧与好奇之间摇摆不定的状态,通过文字精准地传递给了读者。读到高潮部分,我几乎是屏住呼吸一口气看完的,生怕错过任何一个至关重要的细节。整个故事的逻辑链条构建得非常严密,即便在解谜环节,作者也没有简单粗暴地抛出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缜密的推理,让读者仿佛亲身参与了这场智力博弈。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在近期的推理小说中,真是少有能匹敌的佳作。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在氛围营造上的功力,是我近期阅读中遇到的顶尖水平。它不仅仅是“发生了”一个案件,而是让读者“置身于”一个充满诡谲和不安的场域之中。光是书名所暗示的“迷宫”意象,就已经在读者心中种下了一种方向迷失和无法逃脱的心理暗示。书中对时间线的处理尤其值得称赞,几条看似平行的线索,到最后却以一种近乎数学公式般的精确度汇合在一起,那种“啊,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是其他小说难以给予的。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内敛和厚重,它不依赖廉价的惊吓来维持关注度,而是依靠扎实的逻辑和对人性的洞察力,将一个精心打磨的谜团缓缓展开。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脑筋被彻底拉伸了一次,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有一种古典的韵味,即便是描述现代的紧张场景,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优雅。我个人对这种叙事腔调情有独钟,它让整个故事的基调拔高了一个层次,避免了落入普通通俗小说的窠臼。那些关于密室和机关的描述,细节详实到仿佛能触摸到冰冷的墙壁和生锈的锁扣,可以看出作者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功课,对建筑结构和物理原理的理解非常扎实。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跟着主角一起在迷宫中摸索,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的风险。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多重叙事视角,每一次视角的转换,都为读者提供了新的观察点,但又恰到好处地隐藏了最关键的信息,这种处理手法高明至极,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评分说实话,我刚开始翻开这本书时,对它的期待值并没有那么高,毕竟市面上悬疑作品汗牛充栋,能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太少。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解谜游戏,更像是一场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探讨。作者笔下的人物,都不是扁平化的符号,他们都有各自的动机、弱点和不为人知的过去,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使得真相的揭露更具震撼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布局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冷峻的克制感,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轻易暴露底牌。这种高级的叙事技巧,让每一次反转都显得那么水到渠成,而非刻意为之的狗血剧情。读完后劲非常足,合上书本,我还在脑海中反复推敲那些微妙的伏笔,思考如果换作是我,又会如何应对那样的绝境。这本书无疑是那种值得反复品味的“硬核”推理小说。
评分这是一本让人又爱又“恨”的书,爱它的精妙布局,恨自己的智商偶尔跟不上作者的思维速度。当我以为我已经猜到凶手时,作者总能用一个意想不到的细节,把我所有的推论彻底推翻。这种被“耍弄”的感觉,对于资深推理迷来说,恰恰是阅读的最大乐趣所在。更难得的是,这本书在构建复杂谜题的同时,并没有牺牲故事的可读性。它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情节推进流畅自然,即使是中间插入的大量背景资料或历史典故,也被巧妙地融入了对话和环境描写中,没有产生任何突兀感。我甚至忍不住在网上查阅了一些书中提及的古典解谜理论,可见其对现实元素的应用非常巧妙,既有想象力,又不失严谨性。
评分好书,又一本馆系列,收藏了
评分水车馆是馆系列的第二部,乘着京东搞活动的时候买的,非常划算。拿到书后荷叶四角尖尖,全新塑封,以后买书就在京东上买了。
评分京东的书籍品种齐全 很高兴买到想要的书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而且比在书店买便宜,馆系列的书我都买齐了,很好看。
评分日本本格推理代表作,奇妙的诡计,非常好看
评分屯着慢慢看 应该是正版 好评好评!
评分人偶馆是馆系列的第四部,这次乘着活动买了九本中的八本,还差一本当时没货了。010叔的书百看不厌。这次收到的书全新,很满意。
评分活动力度挺大,物流也很快,下次有活动还会再来。
评分这次买了好多推理小说,很多人的都是一套一套的买,特别划算!希望多多有这种大力度的活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