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家书:1919年所见中国与日本

杜威家书:1919年所见中国与日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约翰·杜威 爱丽丝·杜威 著
图书标签:
  • 杜威
  • 家书
  • 中国近代史
  • 日本
  • 文化交流
  • 旅行文学
  • 历史
  • 回忆录
  • 1919年
  • 社会观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204373
版次:1
商品编码:11960741
包装:平装
开本:32.000
出版时间:2016-08-01
页数:301
字数:14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杜威夫妇于1919年到访日本与中国,两年多以后才返回美国。此书为杜威夫妇在日本与中国期间给美国家中的女儿写的家书,执笔人主要是杜威本人。杜威在信中详细描绘了自己每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今天看来均是格外宝贵的第一手史料。本书这些第一手生活史料对于了解杜威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前言/序言


《跨越海的目光:1919,东方潮涌》 1919年,一个在中国和日本都发生着深刻变革的年份。在中国,经历了五四运动的洗礼,新思潮如潮水般涌动,青年一代怀揣着救亡图存的理想,探索着民族复兴的道路。而在日本,虽然表面上维持着大国崛起的光鲜,但其内部的社会矛盾、阶级分化以及对外扩张的野心,正悄然酝酿着未来的风暴。 这本书并非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叙述,而是一次深入的、带有温度的观察。它试图透过尘封的档案、泛黄的书信、以及当时的报刊杂文,重构1919年中国与日本这两个邻邦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所展现出的复杂图景。作者并非亲历者,但通过对大量一手资料的梳理和考证,如同一个穿越时空的观察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生动且富有洞察力的画面。 中国:思想的激荡与民族的觉醒 1919年的中国,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希望的国度。辛亥革命的余音未绝,但建立共和的理想并未完全实现。北洋军阀的统治、列强的瓜分,让国家依旧飘摇。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中国社会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思想活力。 新文化运动的余波与深化: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发源地,1919年的北京依然是思想碰撞的中心。白话文的推广,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对科学与民主的呼唤,已经深入人心。这本书将呈现当时文坛的论战,那些充满激情与智慧的笔触,如何挑战旧秩序,启迪民智。我们会看到,不仅仅是知识分子,连普通市民的文化生活,也开始受到新思想的影响,例如话剧、电影等新兴艺术形式的传播,以及它们所承载的社会信息。 五四运动的火种: 1919年5月4日,爱国学生走上街头,抗议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以及对北洋政府卖国行径的愤怒。这场运动,如同一声惊雷,唤醒了沉睡的民族意识,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本书不会仅仅罗列运动的经过,而是会试图探究运动背后深层的社会根源,例如民族危机感如何在一个又一个的家庭中传递,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情怀如何转化为实际行动。我们会关注到,除了学生,工人、商人也加入了这场斗争,展现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思想流派的竞逐: 在救亡图存的紧迫感下,各种救国方案在中国大地涌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等,都在中国的知识分子和革命者中间传播和讨论。本书将细致地梳理这些思想流派在1919年中国的传播路径,分析它们如何适应中国本土的土壤,以及它们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我们会看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非一蹴而就,它经历了怎样的本土化过程,又是如何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 社会生活的变迁: 除了政治和思想的变革,1919年的中国社会,也在经历着缓慢而深刻的变迁。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传统家庭结构的松动,以及女性地位的初步提升,都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正在转型的中国。本书会尝试捕捉这些细微的变化,例如,城市中新兴的消费文化,年轻一代在婚姻观念上的转变,以及妇女解放运动在不同地区所展现出的不同面貌。 教育与知识的传播: 新式教育在1919年的中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批批受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成为了新思潮的传播者和民族复兴的推动者。本书将关注当时大学的学术氛围,学生的课余生活,以及报刊杂志在知识传播中的作用。我们会看到,即使在动荡的时局下,知识的殿堂依然是孕育希望的摇篮。 日本:崛起的光环与暗流涌动 与中国相比,1919年的日本,似乎更加意气风发。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日本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其经济和军事力量也在不断增强。然而,在这耀眼的光环之下,也潜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和未来冲突的种子。 “大正民主”的表象与实质: “大正民主”是日本近代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相对于之前的军国主义,似乎有了一丝宽松的氛围。然而,这本书将揭示,这种“民主”是如何被有限地保障,以及其背后依然存在的强大的保守势力和财阀的影响。我们会审视当时的议会政治,政党政治的局限性,以及民众对政治参与的程度。 经济的扩张与社会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也加剧了贫富差距,城乡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本书将呈现当时日本社会的经济状况,例如,战争带来的物资短缺与价格上涨,如何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同时,也会关注到新兴的产业工人阶级,以及他们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和初步的工人运动。 军国主义的根基: 尽管表面上相对温和,但日本军国主义的根基并未被动摇,反而可能在经济扩张和对外野心的刺激下,愈发坚固。本书将审视当时日本的军事发展,军部在国家决策中的影响力,以及如何通过宣传和教育,将扩张主义的思想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我们会看到,对外殖民的逻辑,是如何在当时日本的政治和经济精英中被合理化的。 文化思潮的碰撞: 在学习西方文明的同时,日本国内也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对西方文明的批判。本书将展现当时日本的文学、艺术和哲学领域,各种思潮的涌现,例如,对西方物质主义的警惕,对本土精神的强调,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探索。我们会关注到,在模仿西方和保持自身特色之间,日本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困境。 对外扩张的企图: 1919年,日本的对外扩张野心已经显露无疑。在巴黎和会上,日本获得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进一步加深了其在华的侵略性。本书将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分析日本在东亚的战略布局,以及其对中国和周边地区的影响。我们会看到,日本对资源和市场的渴求,是如何驱动其外交政策和军事行动的。 东西交汇的目光:1919,历史的回响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将中国和日本割裂开来,而是将两国放在同一历史的坐标系中进行审视。1919年,这两个国家虽然在国力上存在着巨大差异,但它们都面临着现代化的挑战,都试图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格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互的影响与认知: 中国知识分子如何看待日本的崛起?日本的现代化模式是否能成为中国的借鉴?同时,日本又如何看待当时的中国?这本书将通过对当时的报刊、信件、以及一些回忆录的分析,来展现两国人民之间,特别是知识分子之间的相互观察和认知。我们会看到,在复杂的历史情感中,既有学习和模仿,也有警惕和敌视。 历史的镜鉴: 1919年,这两个东亚国家各自的选择,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本书通过对那个关键年份的细致描绘,不仅仅是为了还原历史的真相,更是为了提供一面镜子,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历史发展规律的某些启示。我们会看到,民族主义的兴起,对外扩张的诱惑,以及思想解放的重要性,在1919年的中国和日本身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超越简单的二元对立: 这本书力图避免将中日关系简单地描绘成“侵略与被侵略”的二元对立。它将深入探究两国各自的内部逻辑,历史的机遇与困境,以及在更广阔的全球背景下,它们各自所扮演的角色。我们会看到,即使在那个年代,两国社会内部也存在着复杂的声音和多样的力量。 结语 《跨越海的目光:1919,东方潮涌》是一次充满探索精神的历史重构。它以细腻的笔触,宏大的视野,将1919年的中国与日本置于历史的长河中,展现了那个时代思想的激荡、社会的变迁、以及民族命运的抉择。它不是教科书式的枯燥叙述,而是带有温度和洞察力的思想实验,邀请读者一同走进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感受历史的脉搏,思考今日的现实。通过对那些被遗忘的细节的挖掘,以及对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揣摩,本书试图为我们还原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立体的1919年,一个东方巨变的前夜,一个充满未知与可能的时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杜威家书:1919年所见中国与日本》的书名本身就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1919年,这是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的年份,“五四运动”的呐喊响彻云霄,旧的秩序正在崩塌,新的思潮在涌动。而“杜威”这个名字,更是让我联想到那位在20世纪初对中国教育和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的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他于1919年前后在中国进行了一系列演讲和交流,他的思想为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启示。将他的视角与“家书”这种更为私人化、日常化的记录方式结合,无疑会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观察角度。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这本家书,窥探到一位西方思想家在中国动荡年代的真实感受,他眼中所见的中国是怎样的?是迷茫中的探索,是变革前的阵痛,还是对未来的某种期盼?同时,书中提及的“日本”,在1919年,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其与中国的关系又错综复杂,充满了历史的张力。杜威又是如何看待这个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的呢?这本书的题目承诺了一种跨越文化、跨越历史的对话,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去理解杜威这位思想巨匠的心灵轨迹,以及他眼中一个正在巨变的东亚图景。

评分

当我在书店偶然瞥见《杜威家书:1919年所见中国与日本》时,一种穿越时空的冲动油然而生。1919年,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民族主义的情绪高涨,科学与民主的呼声响彻神州。而约翰·杜威,作为一位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着深远影响的人物,他的声音在这个时期中国知识界的讨论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本书以“家书”的形式呈现,这让我感到尤为新鲜和期待。家书往往是最真实的记录,没有刻意的雕饰,没有宏大的叙事,而是充满了个人化的情感、细微的观察以及对日常生活的感悟。我很好奇,这位以实用主义和进步主义哲学闻名于世的教育家,在写给家人的信件中,会以怎样一种接地气的方式来描绘他眼中1919年的中国?他是否会在信中流露出对中国人民的热情,还是会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困惑与挣扎?更何况,书中还触及了“日本”这个主题,彼时的日本正处在帝国主义扩张的阴影之下,与中国的关系更是紧张且微妙。杜威先生在那个时期,对日本的态度又是怎样的?他对两国社会、文化、政治的观察,是否会在家书中得到某种程度的印证或反思?我期望在这本家书中,看到一个更为立体、更为人性化的杜威,以及一个更加鲜活、更加真实的1919年的东亚。

评分

《杜威家书:1919年所见中国与日本》这个书名,一下子就勾起了我阅读的兴趣。1919年,这个年份在中国历史上分量十足,是“五四运动”爆发的一年,也是社会思潮剧烈碰撞、国家命运走向关键抉择的时期。而“杜威”的名字,更是与中国近代的教育改革和思想启蒙紧密相连。我一直对杜威在中国期间的活动和思想很感兴趣,但以往的阅读大多是关于他的学术思想本身,或是对中国知识界受其影响的分析。而本书以“家书”的形式,这绝对是一个非常新颖的视角。家书,意味着一种更加生活化、更加个人化的记录。我非常想知道,在充满变革的1919年,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在给家人的通信中,会以怎样的笔触描绘他所见所闻?他是否会分享他与中国学者、学生交流的细节,他是否会感受到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苦难与希望?他对中国社会的观察,会不会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超出学术研究的深层思考?更何况,书中还包含了对“日本”的观察。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日本的国力正日益强大,对中国的影响也日益加深。杜威先生又会如何看待这个邻国?他是否会在家书中对比中日两国的社会状况,或者表达他对两国关系的某种忧虑或期许?我非常期待在这本家书中,能够读到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立体、更加富有人情味的杜威,以及一段更加生动、更加鲜活的历史。

评分

《杜威家书:1919年所见中国与日本》这个书名,无疑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一点。1919年,这个时间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无论是国内的社会变革还是国际上的地缘政治格局,都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而“杜威”这个名字,更是与中国现代教育和思想解放紧密相连。他曾在中国推广其进步主义教育理念,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本书以“家书”为载体,我想这会带来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家书通常是私密的、真诚的,充满了个人情感和细致入微的观察。我非常好奇,杜威先生在写给家人的信件中,会如何描绘他所亲历的1919年的中国?他是否会记录下他对中国社会现状的感受,比如人们对新思想的渴望,还是旧观念的顽固?他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思考,是否会在字里行间有所流露?而书中提到的“日本”,在那个时期,作为东亚地区的一股重要力量,其崛起和对华政策无疑是当时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杜威先生又是如何看待日本的?他会在家书中对中日两国进行对比,或者表达他对两国关系的某种看法吗?我期待在这本家书中,能够看到一个更为鲜活、更为真实的历史侧面,一个西方思想家在东方土地上留下的私人印记,以及他对那个复杂时代深刻而独特的理解。

评分

当我第一次看到《杜威家书:1919年所见中国与日本》的书名时,我的脑海中立刻涌现出一系列的历史画面和人物。1919年,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充满变革和动荡的年份,民族觉醒的呼声此起彼伏,新的思想和文化思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旧有的社会结构。而约翰·杜威,作为20世纪初西方思想界的重要代表,他当时正在中国进行访问,他的思想对中国的教育和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以“家书”的形式呈现,这让我感到非常好奇。家书往往是作者最真实、最直接的情感和思想流露,它不像正式的演讲或著作那样经过精心组织和修饰,而是充满了个人化的色彩和日常生活的观察。我非常想知道,杜威先生在写给家人的信中,会如何描绘他眼中1919年的中国?他是否会记录下他在中国遇到的各种人和事,他对中国社会现状的感受,以及他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思考?同时,书中还提及了“日本”,在那个时期,日本作为亚洲的崛起力量,其发展和对华政策无疑是当时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杜威先生又是如何看待日本的?他是否会在家书中表达他对日本的看法,或者将中国与日本进行对比?我期待在这本家书中,能够感受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人性化的杜威,以及一个更加鲜活、更加真实的1919年的中国和日本。

评分

不错哦……

评分

非常好的书………………

评分

一九一九年杜威眼中的日本与中国

评分

100年前的出版物在今天依然很有寓意

评分

相当朴实的一本书,很有意思

评分

我自己包的磨砂皮。这本书是正品,纸质厚实光滑,字体清晰,但是不得不吐槽这封面设计,简直太丑。

评分

很喜欢京东的东西是好啊 支持

评分

发货速度快,书本字迹清晰,值得入手!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关键是物流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