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庵随笔集。这是止庵的读书随笔文集,共三辑,其一为文坛笔记,对当代文坛进行扫描,对重要作家作品进行别具慧眼的品读,二是文化大家近距离速写。其三为闲话,涉及文史、域外书事。全书文笔清雅,见解独到。止庵文字从容,寓奇崛于平淡。
父亲去世不到一天,我忽然完全明白他是怎样一个人,已经晚了。我再也来不及把我的想法告诉给他。父亲去世了,我感到痛惜的地方有许多,要从感情上讲最难受的还是没有能够与他单独进行一次真正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倾谈,那样我就可以对他讲其实我是理解他的。父亲一生坎坷甚多,或许这对他能够有所安慰,他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就能感觉好一点儿。他去世前一天我最后与他说的话是问他一生总是那么不高兴,这是怎么回事。他说他也不知道。我就没再说下去。我真后悔为什么不能再努力一下。其实我并不需要听他说些什么,我只是应该告诉他我的想法。我相信在内心深处,他是期待有人——也许是我——对他讲这样一番话的,而终于就没有人说。我想父亲是度过了孤独的一生。我应该对他说的话,说了,就是说了,就像我们一生中应该做的任何一件事;没有说或者没有做,就不再有说或做的可能。父亲去世以后,我一天又一天地回想他,可是他活着的时候我与他多在一起待一分钟,那才是属于我们两个人的一分钟。我是一个唯物论者,我所有的悲哀也正是唯物论者的悲哀:父亲离开了这个世界,如同一切故去的人一样,并没有去到另外一个世界,我永远不会再有与他交谈的机会,无论我活着,还是我死。而我从此就要进入永远也没有他的生活,这对我来说,是最残酷的事情。我也只能忍受。
父亲不在了,他的生命转化为他留下的作品,大家对他的记忆,乃至我自己今后的人生。父亲写了五十五年的诗,但我认为只是到了他一生中的最后几年里,他才真正找到了一种方式,把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完整地记录下来,这是单独为他所有的方式,也是非常完美的方式。每一个字都是推敲得来,要像读古诗那样细细品味。他把作为一个人与这世界的关系放入诗中“我”与“你”的关系里了;在他与世界的关系中,他把他这方面所能提供的都提供了,虽然他没有来得及等到从这个世界传来他所期待着的那种回音。这就是收入他的两部诗集《一个花荫中的女人》(一九九二)和《寻人记》(一九九四)中从《雨季情诗》到《远方梦》这六组诗。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在现实中是怎么地幻想,他的幻想又是怎样一次次的破灭。而此后那由一百首诗组成的《寻人记》,则是以诗的形式追忆逝水年华,他的一生在此已经交待完毕。父亲说:《寻人记》“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他患病之后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完成了这组诗,当时我们俩都多少松了一口气。最后的两个月里,他收到重庆出版社傅天琳寄来的《寻人记》样书,这对他是一种慰藉罢。我想父亲作为一个诗人,他是完成了的。去世前二十四天他突然大量呕血,抢救过来,他说还要写一组诗,总题目叫作“无限江山”,题词用李后主的“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
题记
雨天窗子成了整个世界
一些脚步跑来又跑去
雨天有人替我做了一切
携着太阳去追赶一片桃树
或者去追赶自己
世界犹如密林深处
上为拙作《骊歌》之一章。我一向喜欢“雨脚”这景象,总是看得饶有趣味,虽然杜甫当初讲“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对此不无厌烦。而我置身事外地观看如北京话说“掉点儿了”,或地面,或水面,往往倏忽而来,隐约而去,清晰可辨,又不留踪迹,像小动物一样富有生命力,仿佛是对“天地不仁”说法的小小抗议,且兼具秩序与整齐之美。此等境界看似寻常,却往往为人力所难以企及。
这本集子所收录的,是我一些近乎“散文”的文章。编讫,无端想起“雨脚”来,尽管窗外是北京难得的没有雾霾的晴天。说来无非以此自勉而已。
二○一六年三月二十六日
《开卷书坊·第五辑:雨脚集》是一本让我感到惊喜的书。我本以为“雨脚集”这个名字会带来一种沉重或忧郁的基调,但实际上,它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在平凡中挖掘出的诗意与力量。作者的笔触非常独特,他能够用一种近乎冷峻的客观,去描绘那些触动人心的瞬间。 书中,有很多关于“瞬间”的捕捉。比如,一个人在雨中奔跑,鞋面上溅起的水花;又比如,一只流浪猫在角落里打盹,阳光斜斜地照在它身上。这些画面,虽然短暂,却被作者赋予了永恒的生命力。他没有去刻意渲染某种情绪,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去体会。这种“不着痕迹”的描写,反而更加深刻。它让你明白,生活中的美好,常常就隐藏在这些不经意间的瞬间里。 另外,书中对“声音”的描写也十分到位。无论是风吹过树叶发出的沙沙声,还是街角小店里传来的模糊的谈话声,都被作者捕捉得十分生动。这些声音,仿佛将你带入了那个场景,让你身临其境。它让你意识到,生活不仅仅是视觉的体验,更是听觉的感知。这本书,就像一位安静的观察者,用她敏锐的目光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它不会喧宾夺主,而是让你成为自己生活的主角,去发现,去感受,去创造。读完之后,你会有一种想要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的冲动,想要去捕捉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美好。
评分“雨脚集”这个名字,一开始就带有一种诗意的忧伤,我以为这会是一本关于怀旧和感伤的书。然而,翻开它,却发现它所描绘的,更多的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一种在平凡中寻找美好的能力。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作者对于生活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他如何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笔触,去触碰那些细微的情感。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器物”的章节,作者似乎总能从一件普通的物件中,读出一段历史,一段故事。那旧时的风扇,那褪色的藤椅,都仿佛拥有了生命,在向读者诉说着它们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静默。这种对物的审视,不仅仅是对物质的关注,更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悟,以及对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陪伴者”的珍视。它让你明白,即使是再普通不过的物件,也承载着一段记忆,一段情感。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描绘,也同样细腻而深刻。作者并没有去刻意制造戏剧性的冲突,而是通过一些日常的对话,一些细微的互动,将人物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我读到一段关于邻里之间日常问候的描写,看似平淡无奇,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质朴而温暖的情谊。这种对人情味的捕捉,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它让你感受到,即使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依然是如此重要和珍贵。这本书,就像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入口时或许平淡,但越品越能尝出其中的醇厚与回甘。它不是那种能让你一眼看穿的书,而是需要你慢慢去品味,去体会。
评分《开卷书坊·第五辑:雨脚集》给我带来的,是一种久违的阅读体验,那种沉浸式的,仿佛置身其中的感受。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复杂的叙事结构,它就像一篇篇精心打磨的日记,真诚而细腻地记录着作者的生活点滴。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写人物时所展现出的洞察力,那些细微的表情,那些不经意的动作,都被作者捕捉得恰到好处,仿佛能透过文字,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站在你面前。 其中有一段关于街头艺人的描写,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并没有去刻意渲染他们的辛酸,而是着重描写了他们表演时眼神中的专注,以及当观众报以掌声时,他们脸上那一闪而过的,最纯粹的喜悦。这种不加修饰的呈现,反而更能触动人心。它让你明白,即使在最不起眼的角落,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也存在着对生活的热爱。这本书更像是在邀请你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它不会给你明确的答案,而是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它还包含了一些关于故乡的记忆,那些充满时代印记的场景,那些模糊却又温暖的面孔,都通过作者的笔触,重新鲜活起来。读这些篇章时,我常常会联想到自己的故乡,想起那些曾经熟悉的人和事。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是这本书最动人的地方之一。它让你感受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关于根,关于情感的羁绊,是永远不会消失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阅读材料,更像是一次情感的梳理,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你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一个可以停下来,静静感受的角落。
评分“雨脚集”这个名字,总让我脑海里勾勒出一幅画面:江南细雨绵绵,落在青石板上,溅起一层层涟漪,仿佛无数轻柔的笔触,在纸上晕染开来。而这本《开卷书坊·第五辑:雨脚集》,也确实给了我这样的感觉,只不过,它描绘的不是景,而是人,是情,是那些细微到不易察觉,却又深刻浸润在我们生命中的种种。 翻开这本书,并没有一个宏大的叙事,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更像是在一个安静的午后,端坐于窗前,看着雨滴如何一步步落下,如何在地面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那些零散的篇章,如同雨滴般,各自独立,却又在时间的维度里,串联起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与体悟。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老物件的描写,那磨损的漆面,那褪色的花纹,都在诉说着一段段被遗忘的时光,那些被赋予情感的物品,仿佛拥有了灵魂,与我们进行着跨越时代的对话。又或者,是那些对市井小人物的描摹,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柴米油盐,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最真实的人性光辉。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温情,不带一丝评判,只是静静地呈现,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那个场景,能感受到那份烟火气,那份生活的质感。有时,会因为某个细微的动作而鼻子发酸,有时,会因为一句平淡的话语而会心一笑。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那些未曾言说的情感,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曾经忽略的生活中的美好。它不是那种能让你立刻获得某种“顿悟”的书,更像是润物细无声的滋养,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温和的接纳。
评分初拿到《雨脚集》,脑子里闪过的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雨脚如麻”的诗句,本以为会是一部充满愁绪的散文集,却没想到,它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细节的耐心捕捉与温柔回味。这本书的魅力,恰恰在于它那种不露声色的力量,像一股清泉,缓缓地流淌过你疲惫的心田,带来一丝凉意,也带来一份宁静。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最平凡的事物,赋予最动人的情感。那些关于童年的片段,关于街角的店铺,关于一次不经意的邂逅,都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呈现,却能在你的脑海中勾勒出鲜活的画面。我常常在读到某个句子时,会停下来,想象那个场景,感受作者当时的心境。例如,书中描绘一家老式照相馆的场景,那些泛黄的照片,那些斑驳的墙壁,仿佛能听到快门声在时光中回响,看到无数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在此定格。这种对逝去时光的追溯,并非为了感伤,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当下,理解那些构成我们生命纹理的每一个瞬间。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刻意去追求某种深奥的哲理,它所触及的,都是生活最本真的部分。它让你重新审视那些日常的片段,发现其中蕴含的诗意。就像书中提到的一种植物,它可能默默无闻,却在特定的季节,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绽放,而作者,恰恰捕捉到了这一刻的美丽。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个老朋友聊天,他没有跟你讲大道理,只是娓娓道来他所见所闻,却让你在不经意间,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它不会强迫你接受任何观点,而是给你一个空间,让你自己去体会,去联想。这种留白的美,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作者的功力。读完之后,会有一种淡淡的,却又久久不散的余韵,让你在之后的日子里,偶尔想起书中某个场景,都会觉得心中多了一份柔软。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满减再加用劵,此套书80多元就买下了,很划得来呀。
评分开卷书坊,第五辑,雨脚集,很好的书,让人感兴趣的都下去,爱不释手,打开书就不舍得放下。
评分止庵的书基本上都买了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书做的很漂亮,止庵的文字当然也漂亮。
评分止庵先生最新的随笔集,这个系列的小精装非常精致,封面设计很有特色
评分止庵随笔集。这是止庵的读书随笔文集,共三辑,其一为文坛笔记,对当代文坛进行扫描,对重要作家作品进行别具慧眼的品读,二是文化大家近距离速写。其三为闲话,涉及文史、域外书事。全书文笔清雅,见解独到。止庵文字从容,寓奇崛于平淡。
评分京东服务到家,产品物美价廉,以后会一直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