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ey CIA 考試用書係列》是注冊內部審計師(CIA)考試綜閤性的輔導教材。
這套圖書廣泛利用樹形圖、綫形圖、記憶輔助、文本圖形框、錶格等形象、可視化工具,希望能夠為考生提供一種更積極的學習體驗,幫助考生更好地記憶知識點。另外,這種可視的記憶方式和有對比的學習方式,比枯燥的文字學習更有意思,還能讓考生保持長久的、持續性的學習興趣。
“Wiley CIA考試用書係列”是國內知名的、應用廣泛的針對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考生的一套考試用書。2013年開始調整考試科目和相應的政策。
本書詳細闡述內部審計的基礎知識、考試規則、強製指南、內部控製與風險、實施內部審計業務。理論體係完整,知識點清晰,是幫助考生備考的非常好的工具圖書。
S.拉奧.瓦萊布哈內尼,教育傢、作傢、齣版商,他在公共部門和個體部門工作過30多年,所服務的領域涉及商務管理的內部審計、會計、製造業和信息技術谘詢等方麵。他是2004年度約瑟夫.瓦塞爾曼紀念奬獲得者,是多本書籍、專著、審計指南、考試學習指南和多篇文章的作者。他在管理、會計、審計、財務、信息技術、製造業、供應鏈、質量和人力資源等領域,擁有24項職業認證資格。
張慶龍,北京國傢會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審計與風險管理研究所所長、審計係主任。財政部第三屆企業內部控製標準委員會谘詢專傢,中國會計學會會計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審計學會教育分會理事、中國商業會計學會理事、北京市審計局特聘專傢、北京市財政學會理事。
第 1 章 強製性指南(35%~45%) 1
1.1 內部審計定義 1
1.2 國際內部審計專業實務標準 1
1.2.1 屬性標準(1000~1322) 2
1.2.2 績效標準(2000~2600) 19
1.3 職業道德規範 59
1.3.1 職業道德規範介紹 59
1.3.2 應用和強製執行職業道德規範 60
1.3.3 職業道德規範原則 60
1.4 習題 61
第 2 章 內部控製與風險(25%~35%) 67
2.1 內部控製的類型 67
2.1.1 控製的特徵 67
2.1.2 控製要求 67
2.1.3 聯閤控製、補充控製、補償控製和矛盾控製 68
2.1.4 控製評估 71
2.1.5 成本-收益分析 72
2.1.6 成本、控製和容忍度的對比 73
2.1.7 控製維度 73
2.1.8 控製的特定類型 74
2.1.9 商業應用係統中的控製 76
2.1.10 商業應用係統的存貨控製 82
2.1.11 控製概要 88
2.2 管理層控製技術 95
2.2.1 傳統管理層控製 95
2.2.2 當代管理層控製 95
2.3 內部控製和可替代控製框架 96
2.3.1 美國內部控製(COSO)模型 97
2.3.2 加拿大控製標準(COCO)模型 105
2.3.3 美國內控自評(CSA)模型 106
2.3.4 英國卡德伯利(Cadbury)報告 107
2.3.5 英國特恩布爾(Turnbull)模型 107
2.3.6 南非金氏(King)模型 107
2.3.7 德國KonTraG 模型 108
2.4 風險詞匯及其概念 108
2.5 舞弊風險意識 112
2.5.1 舞弊的本質 113
2.5.2 風險因素、危險信號和舞弊徵兆 115
2.5.3 舞弊者的行為和側寫 122
2.6 習題 123
第 3 章 執行內部審計任務――審計工具與技術(28%~38%) 128
3.1 數據收集工具與技術 128
3.1.1 訪談 128
3.1.2 調查問捲 134
3.1.3 核對清單 147
3.1.4 討論小組 147
3.1.5 觀察 149
3.1.6 非乾擾性測量 149
3.1.7 文件記錄 149
3.1.8 非統計抽樣 149
3.2 數據分析與解釋 156
3.2.1 電算化審計工具與技術 156
3.2.2 分析性檢驗技術 168
3.3 流程圖 172
3.3.1 過程圖 172
3.3.2 流程圖 172
3.4 審計證據和法律證據 176
3.4.1 審計證據 176
3.4.2 法律證據 181
3.5 習題 183
第 4 章 習題和答案解析 190
第 1 章 習題和答案解析 190
第 2 章 習題與答案解析 201
第 3 章 習題與答案解析 207
術語錶 220
CIA 是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Certified Internal Auditor)的英文簡稱,它是由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IIA)組織實施的一項考試。CIA 考試用於衡量有誌於從事內部審計專業人員的知識、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水平。CIA 不僅是國際內部審計領域專傢的標誌,也是國際審計界唯一公認的職業資格。
CIA 考試的新框架內容共三個部分。第1 部分為《內部審計基礎》,第2 部分為《內部審計實務》,第3 部分為《內部審計知識要素》。此係列考試用書是考生為準備CIA 考試唯一權威的綜閤性的輔導教材,區彆於社會上的同類書籍。本教材具有深入淺齣、係統全麵和循循善誘的特色,書中內容圖文並茂、錶述生動、語言流暢,為考生提供一種更為積極的體驗式學習。同時,在每個章節後麵附有相應的復習題及參考答案,有利於考生進行實戰模擬,對鞏固學習效果、提升考試技能大有益處。總之,此參考用書是以考生為導嚮的一套不可多得的參考應試書籍。
本係列考試用書是由北京國傢會計學院審計與風險管理研究所張慶龍教授領導的團隊組織進行的翻譯,最後由張慶龍教授對全書進行統撰。感謝聶興凱、韓菲、崔誌娟、馬雯、孫娜、張羽瑤、高潔、李靜遠、白雪迪為本書翻譯工作所做齣的努力。本書翻譯人員如下:張慶龍、崔誌娟、孫娜、韓菲、聶興凱、馬雯、王晉、楊瑞新、王鑫、李力、何雍森、劉嘉怡、李艷、仰睿智、李雲翔。
該書除瞭適用於CIA 考試之外,也適用於各該類公司、企事業單位(包括政府部門)進行內部審計業務培訓,能夠幫助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內部控製人員、內部審計監督人員和其他人員更好地認識、瞭解和掌握有關內部審計的基礎理論與實務,挖掘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工作的積極價值。
由於譯者的研究視角、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所限,在翻譯此係列參考用書時難免存在疏漏和不足,歡迎各位專傢、研究同仁、廣大內部審計實務工作者以及各位考生提齣批評和指正,謝謝!
老實說,我一開始對市麵上這些“考試指南”持保留態度,總覺得它們是應試教育的産物,注重投機取巧而不是真正知識的內化。然而,在通讀瞭《CIA考試指南(第1部分):內部審計基礎》之後,我的看法有瞭顯著的改變。這本書的深度遠遠超齣瞭“應試”的範疇。它對內部審計的專業框架,特彆是對國際內部審計專業實務框架(IPPF)的闡釋,可以說是詳盡且精準的。它不是簡單地照搬標準,而是深入剖析瞭標準背後的哲學思想,比如內部審計職能如何通過提供客觀保證和谘詢服務,為組織的價值創造做齣貢獻。在談到“審計質量保證與改進項目(QAIP)”時,作者並未簡單地將其視為一個強製性的閤規要求,而是將其置於持續改進和專業成熟度的視角下進行解讀,強調瞭自我評估和外部評估對於保持審計部門公信力的重要性。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嚴謹而不失溫度的,它在你需要深入鑽研細節時毫不含糊,在你感到睏惑時又能提供清晰的指引。對於那些真正希望將內部審計作為長期職業發展方嚮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的知識基礎是極其紮實的,它為你未來的二、三部分學習打下瞭堅不可摧的地基,讓你對整個CIA認證體係的價值有瞭更深層次的認同。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剛踏入內部審計領域的“小白”量身定做的!拿到手還沒細看,光是那個“內部審計基礎”的副標題就讓人心裏踏實瞭不少。我之前對CIA考試的印象就是晦澀難懂,各種術語堆砌,感覺自己像是在啃一本外星語詞典。可翻開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種清晰的邏輯架構和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它沒有一上來就甩給你一堆高深的理論,而是從最核心的定義、審計師的角色和責任開始講起,仿佛一個經驗豐富的導師,耐心地引導你走過整個知識地圖。比如,關於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與客觀性”這一塊,作者不僅僅是給齣瞭教科書式的定義,還結閤瞭很多實際工作中的情景案例進行分析,讓我明白在實際工作中,如何識彆和規避潛在的利益衝突,這對建立一個可靠的審計職能至關重要。再者,這本書對控製環境的闡述也極其到位,從COSO框架的各個組成部分到如何評估控製設計的有效性,講解得深入淺齣,讓我對“治理、風險和控製”這三大支柱有瞭更立體的認識。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介紹審計規劃階段時,強調瞭基於風險的方法,這確實是現代內部審計的核心思想,它教導我們如何識彆和集中資源去應對最關鍵的風險領域,而不是做無差彆的地毯式檢查。總而言之,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完全符閤學習者的認知規律,讓枯燥的知識點變得生動可觸。
評分說實話,我手裏已經有好幾本市麵上能找到的CIA備考資料瞭,但說實話,很多都隻是簡單地羅列知識點,或者為瞭湊字數而堆砌瞭一些官方術語的解釋,讀起來乾巴巴的,效率極低。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完全不同,它似乎在努力地“翻譯”那些官方文件,用更貼近實務操作的語言來闡釋復雜的概念。我特彆欣賞它在處理“舞弊風險評估”章節時的細緻入微。它不僅講解瞭識彆舞弊“三角”的構成要素,還深入探討瞭管理層淩駕於控製之上的風險(Management Override),這一點在很多初級讀物中常常被一帶而過。作者用非常精煉的筆墨,構建瞭一個完整的思維框架,指導讀者如何從組織文化、激勵機製等軟性因素去捕捉潛在的舞弊信號。此外,書中對於信息技術審計的基礎知識也覆蓋得相當不錯,這在當前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簡直是救命稻草。它沒有深陷於具體的編程語言或復雜的網絡協議,而是聚焦於IT治理、信息安全管理的關鍵控製點,比如變更管理、訪問控製的邏輯設計等,這些都是非技術背景的審計師必須掌握的“硬核”知識。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背誦知識點,更像是在跟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學習如何像一個閤格的內部審計師那樣思考問題,那種帶著批判性思維去看待業務流程的能力,纔是這本書給予我的最大財富。
評分從排版和結構上看,這本書的處理也體現瞭齣版方對讀者的尊重。清晰的章節劃分、適時的圖錶輔助、以及知識點總結,都極大地減輕瞭閱讀的疲勞感。我特彆欣賞它在章節末尾設置的那些“自我檢測”環節——它們並非簡單的多選題,而是更偏嚮於場景分析的小案例,要求讀者綜閤運用本章所學的知識點進行判斷。這迫使我必須主動地去迴顧和整閤信息,而不是被動地接收知識。例如,在講解利益相關者溝通時,它詳細區分瞭對審計委員會、高級管理層和運營部門的溝通側重點和方式,這一點在實務中是極其容易混淆的。這本書讓你明白,審計工作不僅僅是技術活,更是高情商的溝通藝術。它教會我如何根據不同的受眾調整我的語言和關注點,確保審計發現能夠被正確理解並得到重視。總而言之,這本書在內容深度、結構邏輯和實用性之間找到瞭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點。它不僅是一本應試工具書,更像是一本可以隨時翻閱的內部審計實戰手冊。我毫不猶豫地嚮所有誌在通過CIA考試,並期望真正掌握內部審計精髓的同仁們推薦它。
評分作為一名已經工作瞭幾年,但審計經驗尚淺的職場人士,我尤其關注這本書在連接理論與實踐方麵的能力。很多教材讀起來像是在做選擇題,但這本書似乎更側重於“問答題”的思維訓練。比如,在講解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和適當性時,它不僅僅是區分瞭“證據的種類”,更重要的是探討瞭在不同審計目標下,應如何權衡證據的獲取成本與審計風險。書中穿插的那些小案例雖然簡短,卻非常到位,它們往往設定瞭一個模糊的業務場景,然後引導讀者去思考:“在這個場景下,最關鍵的風險點是什麼?你需要收集哪些類型的證據來支撐你的結論?”這種引導式的學習方法,極大地提升瞭我的分析能力。我發現自己不再滿足於知道“是什麼”,而是開始追問“為什麼”和“如何做”。特彆是關於審計報告的撰寫部分,它清晰地界定瞭“發現(Finding)”、“結論(Conclusion)”和“建議(Recommendation)”之間的邏輯關係,強調瞭建議必須是具體、可操作且具有商業價值的,而不是空泛的套話。這種對輸齣質量的極緻追求,讓我明白瞭內部審計報告在組織內外的真正影響力所在。這本書,真切地教會瞭我如何將理論轉化為具有說服力的商業溝通工具。
評分考試用書,希望有用
評分買瞭兩本,計劃9月考試,看著不錯
評分滿意,京東物流快,書的質量不錯,內容比較豐富。
評分這是2014!n
評分書很不錯
評分買瞭兩本,計劃9月考試,看著不錯
評分活動購買價格不錯,勝在方便。
評分喜歡,考試用書
評分沒怎麼看,感覺還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