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CPLD/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介绍,可编程逻辑器件EDA开发软件使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设计方法和SOPC应用,实验和设计实践5大部分。第一部分CPLD/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主要介绍可编程器件结构原理、设计流程、常用芯片特点及选用;第二部分重点介绍目前国内外常用EDA软件isp Design EXPERT System、QuartusⅡ、ISE开发流程及ModelSim仿真应用;第三部分重点讲述VHDL语言基础、描述方法及设计实例;第四部分主要介绍DSP Builder、SOPC Builder、NiosⅡ应用及实例;第五部分介绍实验及课程设计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电气信息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电子工程设计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张文爱,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有:智能信息处理、FPGA应用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自动控制系统应用设计等。
第1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概述
1.1 数字逻辑电路设计与ASIC技术
1.1.1 数字逻辑电路设计方法
1.1.2 ASIC及其设计方法
1.2 PLD概述
1.2.1 PLD的发展
1.2.2 PLD的分类
1.3 PLD逻辑表示法
1.4 PLD的设计与开发
1.4.1 PLD的设计流程
1.4.2 PLD的开发环境
1.4.3 IP核复用技术
习题1
第2章 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FPGA
2.1 CPLD结构与工作原理
2.1.1 Lattice公司的CPLD器件系列
2.1.2 ispLSI 1016的结构
2.1.3 ispLSI系列器件的主要技术特性
2.1.4 ispLSI器件的设计与编程
2.2 FPGA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
2.3 CPLD/FPGA产品概述
2.3.1 Altera公司产品
2.3.2 Xilinx公司产品
2.3.3 Lattice公司产品
2.4 编程与配置
2.4.1 在系统可编程ISP
2.4.2 配置
2.5 CPLD与FPGA的比较和选用
习题2
第3章 常用EDA软件
3.1 isp Design EXPERT System编程软件
3.1.1 建立设计项目
3.1.2 原理图源文件输入
3.1.3 功能和时序仿真
3.1.4 器件适配
3.1.5 器件编程
3.1.6 VHDL源文件输入方法
3.2 Quartus II操作指南
3.2.1 建立设计工程
3.2.2 原理图源文件输入
3.2.3 编译
3.2.4 仿真验证
3.2.5 器件编程
3.2.6 VHDL设计输入方法
3.3 ISE开发软件
3.3.1 ISE概述
3.3.2 新建工程
3.3.3 新建VHDL源文件
3.3.4 波形仿真
3.3.5 设计实现
3.3.6 下载配置
3.4 ModelSim仿真软件
3.4.1 ModelSim与VHDL仿真概述
3.4.2 ModelSim仿真步骤
3.4.3 VHDL测试文件
习题3
第4章 VHDL语言基础
4.1 VHDL语言的基本组成
4.1.1 参数部分
4.1.2 实体部分
4.1.3 结构体部分
4.2 VHDL语言要素
4.2.1 文字规则
4.2.2 数据对象
4.2.3 VHDL中的数据类型
4.2.4 VHDL语言的运算符
4.2.5 VHDL的属性
习题4
第5章 VHDL基本描述语句
5.1 顺序语句
5.1.1 顺序赋值语句
5.1.2 IF语句
5.1.3 CASE语句
5.1.4 LOOP语句
5.1.5 NEXT语句
5.1.6 EXIT语句
5.1.7 WAIT语句
5.1.8 NULL语句
5.2 并行语句
5.2.1 并行信号赋值语句
5.2.2 PROCESS进程语句
5.2.3 元件例化语句
5.2.4 BLOCK块语句
5.2.5 GENERATE生成语句
习题5
第6章 子程序与程序包
6.1 子程序
6.1.1 函数
6.1.2 过程
6.2 程序包
6.2.1 程序包定义
6.2.2 程序包引用
6.2.3 常用预定义程序包
习题6
第7章 常用电路的VHDL描述
7.1 组合逻辑电路VHDL描述
7.1.1 基本门电路
7.1.2 编码器
7.1.3 译码器
7.1.4 数值比较器
7.1.5 数据选择器
7.1.6 算术运算
7.1.7 三态门电路
7.1.8 双向端口设计
7.2 时序逻辑电路VHDL描述
7.2.1 触发器
7.2.2 计数器
7.2.3 移位寄存器
7.2.4 状态机
7.3 存储器设计
7.3.1 ROM存储器设计
7.3.2 RAM存储器设计
习题7
第8章 宏功能模块与IP核应用
8.1 LPM_RAM
8.1.1 LPM_RAM宏模块定制
8.1.2 工程编译
8.1.3 仿真验证
8.1.4 查看RTL原理图
8.1.5 LPM_RAM应用
8.2 LPM_ROM宏模块
8.2.1 建立初始化数据文件
8.2.2 LPM_ROM宏模块配置
8.2.3 仿真验证
8.2.4 LPM_ROM模块调用
8.3 时钟锁相环宏模块
8.3.1 LPM_PLL宏模块配置
8.3.2 PLL模块调用
8.3.3 仿真验证
8.4 片内逻辑分析仪
8.4.1 新建逻辑分析仪设置文件
8.4.2 引脚锁定
8.4.3 编程下载
8.4.4 信号采样
习题8
第9章 DSP Builder应用
9.1 DSP Builder软件安装
9.2 DSP Builder设计实例
9.2.1 建立Simulink模型
9.2.2 模型仿真
9.2.3 模型编译
习题9
第10章 SOPC Builder应用
10.1 SOPC Builder
10.2 Nios II 综合设计实例
习题10
第11章 EDA技术实验
11.1 原理图输入方式
11.1.1 实验一 1位全加器
11.1.2 实验二 两位十进制计数器
11.2 VHDL文本输入方式
11.2.1 实验三 显示译码器
11.2.2 实验四 8位加法器
11.2.3 实验五 3线-8线译码器
11.2.4 实验六 十进制加法计数器
11.2.5 实验七 4位十进制计数显示器
11.2.6 实验八 用状态机实现序列检测器
第12章 综合设计
12.1 移位相加8位硬件乘法器
12.1.1 设计要求
12.1.2 设计原理
12.1.3 部分参考程序
12.1.4 设计步骤
12.1.5 设计报告
12.2 秒表
12.2.1 设计要求
12.2.2 设计原理
12.2.3 部分参考程序
12.2.4 设计步骤
12.2.5 设计报告
12.3 抢答器
12.3.1 设计要求
12.3.2 设计原理
12.3.3 部分参考程序
12.3.4 设计步骤
12.3.5 设计报告
12.4 数字钟
12.4.1 设计要求
12.4.2 设计方案
12.4.3 部分参考程序
12.4.4 设计步骤
12.4.5 设计报告
12.5 交通灯控制器
12.5.1 设计要求
12.5.2 设计原理
12.5.3 部分参考程序
12.5.4 设计步骤
12.5.5 设计报告
12.6 多路彩灯控制器
12.6.1 设计要求
12.6.2 设计方案
12.6.3 VHDL参考程序
12.6.4 设计步骤
12.6.5 设计报告
附录A DE2-115实验板引脚配置信息
参考文献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和EDA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系统设计方法不断演变,由原来单一的硬件逻辑设计发展成3个分支:硬件逻辑设计、软件逻辑设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ASIC)。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的ASIC设计成为数字系统设计的重要分支,有关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与应用的课程成为电子信息类、电气信息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
基于PLD的EDA技术主要包括可编程逻辑器件知识、EDA开发软件、硬件描述语言、代表可编程器件最新发展的SOPC、实验和设计实践5大部分。本书主要介绍Lattice、Altera、Xilinx公司的CPLD、FPGA系列器件,以及与其配套的EDA工具软件isp Design EXPERT System、QuartusⅡ、ISE,硬件描述语言则介绍IEEE标准语言VHDL。
本书共12章,第1~2章介绍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发展演变、结构特点、产品系列等,侧重于根据需要选择适当器件;第3章主要介绍常用EDA开发工具的设计流程及仿真、验证的操作步骤;第4~8章详细介绍VHDL语言基础、语句结构、设计方法、设计实例、子程序结构、宏与IP核的应用等;第9~10章主要介绍最新可编程器件SOPC的应用实践;第11~12章为实验和设计环节。
本书在编写时,力求理论体系全面完整、实用性强,便于快速掌握;程序设计先介绍整体结构,再介绍语言细节、常用描述方法;针对学生易混淆的概念、易犯的错误及技术要点、难点,穿插适当的设计实例及相应的习题;所附设计实例都经过设计验证,可直接引用,为便于阅读,附加了有效的注释。建议讲授课时40~60学时,实验课时12~20学时。
本书由张文爱编写第3、5章,张博编写第7、8章,乔学工编写第1章,梁风梅编写第2章,李鸿鹰编写第4章,冀小平编写第6章,阎高伟编写第9章,李瑞莲编写第10章,罗霄华编写第11章,李彦民编写第12章。全书最后由张文爱、张博修改定稿。
本书提供配套的电子课件和程序源代码,可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www.hxedu.com.cn,注册后免费下载。
在本书第2版修订过程中,更新了PLD器件产品系列以及EDA开发软件的版本,增加了ModelSim仿真应用,对部分设计实例进行了删减。为方便实践环节的教学,补充了实验及设计章节。编写参阅了Lattice、Altera、Xilinx、Mentor Graphics等公司公开的技术资料,参考了许多相关的专著和教材,在此谨向相关公司和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漏和不足之处难免,殷切期望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6年5月
收到!我将以读者的口吻,为您的图书《EDA技术与FPGA应用设计(第2版)》撰写五段风格迥异、内容丰富的图书评价,每段长度约300字,且避免AI痕迹和重复的开头。 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样在数字逻辑和硬件设计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来说,简直就像在茫茫迷雾中找到了一盏指路明灯。第一版我就已经拜读过了,这次的第二版更是锦上添花,让我对接下来的项目有了更清晰的思路。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本身就如同一个深邃的海洋,而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则是这片海洋中最为灵活多变的航船,如何有效地驾驭它们,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上都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EDA工具的命令和语法,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背后的设计理念和工程实践。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时序约束和优化设计的章节,这部分内容往往是初学者容易忽略但对性能至关重要的环节。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将抽象的理论变得具象化,无论是简单的组合逻辑,还是复杂的时序逻辑,亦或是高级的接口设计,书中都给出了详实的代码示例和分析,让我能够快速理解并应用到自己的项目中。不得不提的是,第二版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关于现代FPGA架构和新兴技术的内容,比如对高性能计算、嵌入式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探讨,这让我看到了FPGA在未来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也为我提供了学习和探索的新方向。整体而言,这本书的体系结构非常完整,从基础的HDL语言(Verilog和VHDL)讲起,逐步深入到算法优化、IP核复用、综合布局布线等关键流程,最后又涵盖了调试验证的技巧。它就像一个全能的工具箱,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设计师,都能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东西。
评分我是一名在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平时接触FPGA的机会比较多,但总觉得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之间存在一些鸿沟。这次有机缘接触到《EDA技术与FPGA应用设计(第2版)》,我感觉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的编写风格非常适合我们学生群体,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更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师在循循善诱。书中从最基础的数字逻辑原理讲起,一直到如何使用EDA工具进行完整的FPGA项目开发,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非常细致,而且配备了大量的插图和代码示例。我特别喜欢书中对Verilog和VHDL语言的对比分析,这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选择更合适的语言。第二版的内容比第一版更加充实,增加了许多关于高级IP核应用、嵌入式系统开发以及一些新兴的FPGA应用领域的内容,比如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中的应用。这让我看到了FPGA技术广阔的未来发展前景,也为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提供了更多的方向。书中也强调了许多实际工程中的设计原则,比如如何编写可读性强、易于维护的代码,如何进行有效的时序约束和优化,以及如何进行充分的仿真和测试,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极其难得的。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仅教会了我们“做什么”,更教会了我们“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对于所有想要系统学习FPGA设计,并希望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突破的学生来说,这本书绝对是首选的教材。
评分我之前对FPGA的认知,大多停留在一些零散的教程和应用笔记上,总感觉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框架。这本《EDA技术与FPGA应用设计(第2版)》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就像一张详尽的地图,将EDA和FPGA的设计世界清晰地展现在我面前。书中的内容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数字电路概念,到如何使用Verilog/VHDL进行硬件描述,再到如何利用ISE/Quartus等EDA工具进行综合、实现和下载,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十分到位。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状态机设计和异步FIFO设计的讲解,这些都是在实际项目中经常会遇到的模块,书中不仅提供了清晰的VHDL/Verilog代码,还详细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潜在的陷阱,这对于我避免踩坑非常有帮助。而且,第二版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一些关键章节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和补充,特别是关于高层次综合(HLS)的介绍,这让我看到了FPGA设计的新趋势,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HLS技术的兴趣。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实际的项目案例,这些案例覆盖了从简单的LED闪烁到复杂的视频处理,从简单的接口控制到复杂的通信协议实现,让我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能看到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威力。这本书的图文并茂,大量的流程图、时序图和代码示意图,让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我觉得对于想要快速入门FPGA设计,或者想要系统提升FPGA设计能力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它不仅提供了知识,更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评分说实话,我拿起这本书之前,对EDA和FPGA的认识还停留在“编写代码,然后编译下载”这个非常表面的层面。这本书的第一版我就有所了解,而第二版更是让我对整个FPGA设计流程有了脱胎换骨的认识。作者的功力可见一斑,他没有仅仅停留在堆砌晦涩的理论概念,而是将EDA技术与FPGA的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思考”FPGA设计。以前我写代码,可能更多的是跟着例程照猫画虎,遇到问题也常常束手无策。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从系统需求出发,如何选择合适的FPGA架构,如何进行高效的RTL设计,如何进行精细的时序约束,以及如何通过仿真和调试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特别是书中关于“性能优化”和“低功耗设计”的章节,给了我很多启发。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这些往往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第二版对这些内容的深化,让我觉得非常实用。比如,书中对不同乘法器结构、流水线技术在FPGA上的应用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让我明白为什么有些代码在FPGA上性能就是不如别人。而且,这本书对最新EDA工具的更新和一些新兴的IP核应用也做了介绍,这对于保持技术的前沿性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导师,在一步步引导读者走向更深层次的FPGA设计殿堂。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关注FPGA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尤其是如何利用FPGA加速信号处理和实现高性能计算。在寻找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这本《EDA技术与FPGA应用设计(第2版)》。坦白说,我之前对EDA的理解仅限于其自动化处理的层面,而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EDA技术在整个设计生命周期中的核心作用。书中对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VHDL)的讲解非常透彻,不仅仅是语法的介绍,更侧重于如何用这些语言来精确地描述硬件的行为和结构。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正确性”和“可综合性”的强调,这对于设计出能够稳定运行在FPGA上的逻辑至关重要。第二版的内容更新非常及时,它不仅涵盖了传统的FPGA设计流程,还引入了许多关于先进设计方法的内容,比如参数化设计、IP核的集成与验证,甚至还对一些高层次综合(HLS)和片上系统(SoC)设计的概念进行了介绍,这对于我这样希望将FPGA技术与嵌入式系统更紧密结合的读者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书中的实例也十分丰富,从简单的逻辑功能实现,到复杂的通信接口设计,再到与ARM硬核协同工作的案例,都提供了详实的步骤和代码,让我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能够动手实践,加深理解。这本书的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对于想要深入了解EDA技术在FPGA设计中扮演的角色,并希望提升自身FPGA设计能力的工程师来说,绝对是值得投资的一本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