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信号分析基础(第2版)

电路与信号分析基础(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廖丽娟 编
图书标签:
  • 电路分析
  • 信号分析
  • 模拟电路
  • 电子技术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电路理论
  • 信号处理
  • 电工基础
  • 通信原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92378
版次:2
商品编码:1202365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8
字数:58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类、通信管理类及信息管理类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电路与系统课程的教科书,也可供各电类相关专业的自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及高校教师参考。

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内容架构,突出了电路对偶规律的总结及运用,使得理论教学及例题分析更具时效性,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进一步把立足点放到实践训练及应用上,每章中结合相关内容介绍了仿真软件Multisim 13.0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使学生可以不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及时将所学理论及分析结论在仿真软件中得到验证,为培养学生的电路分析与创新设计能力奠定了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太原理工大学***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成果。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电路、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基础知识、直流电路分析、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及Multisim电路仿真与实验。各章配有适量的例题和习题,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本书配有PPT和习题解答等教学资源。

作者简介

廖丽娟,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2003年1月至今在太原理工大学任教,主要从事电路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微机原理与应用等教育与科研工作,编著有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第三版)等教材;“多媒体技术”,2013年荣获山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无处不在的多媒体技术”,2012年荣获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目录

第1章 基础知识
1.1 引言
1.2 电路、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1.2.1 电路及电路模型
1.2.2 信号的基本概念
1.2.3 系统的基本概念
1.3 电路的基本变量
1.3.1 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1.3.2 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1.3.3 电路中的电位
1.3.4 电路中的功率和能量
1.4 电路的基本元件
1.4.1 电阻元件
1.4.2 电容元件
1.4.3 电感元件
1.5 电源
1.5.1 独立源
1.5.2 受控源
1.6 基尔霍夫定律
1.6.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6.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7 对偶原理
1.7.1 对偶元素
1.7.2 对偶原理
1.8 Multisim仿真应用
1.8.1 Multisim 13.0软件简介
1.8.2 Multisim软件实例
小结
习题1
第2章 直流电路分析
2.1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分析法
2.1.1 电阻串联、并联及混联的等效变换
2.1.2 电阻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及其等效变换
2.1.3 含独立电源网络的等效变换
2.2 复杂电路的一般分析法
2.2.1 支路电流法
2.2.2 网孔电流法
2.2.3 节点电压法
2.3 线性电路的几个基本定理
2.3.1 叠加定理
2.3.2 替代定理
2.3.3 戴维南定理
2.3.4 诺顿定理
2.3.5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2.4 Multisim直流电路分析
小结
习题2
第3章 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3.1 电路的过渡过程及换路定则
3.1.1 电路的过渡过程
3.1.2 电路的换路定则
3.1.3 初始值的确定
3.2 一阶电路的过渡过程
3.2.1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3.2.2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3.3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3.3.1 一阶电路全响应的求解
3.3.2 三要素法
3.4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3.4.1 单位阶跃信号
3.4.2 阶跃响应
3.5 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3.5.1 单位冲激信号的定义
3.5.2 冲激响应
3.6 卷积积分
3.6.1 信号的时域分解
3.6.2 零状态响应――卷积积分
3.7 Multisim动态电路分析
小结
习题3
第4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4.1 正弦信号的基本概念
4.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4.1.2 有效值
4.1.3 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
4.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4.2.1 复数
4.2.2 相量
4.3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模型
4.3.1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4.3.2 无源二端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
4.3.3 电路的相量模型
4.4 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阻抗与导纳
4.4.1 二端网络的阻抗与导纳
4.4.2 阻抗与导纳的串、并联
4.5 复杂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举例
4.6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4.6.1 无源二端元件的功率
4.6.2 二端网络的功率
4.6.3 复功率
4.6.4 功率因数的提高
4.6.5 最大功率传输
4.7 谐振电路
4.7.1 串联谐振电路
4.7.2 并联谐振电路
4.8 变压器
4.8.1 空心变压器
4.8.2 理想变压器
4.9 三相电路
4.9.1 三相电源
4.9.2 负载星形连接的三相电路
4.9.3 负载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路
4.9.4 三相电路的功率
4.10 Multisim正弦稳态分析
4.10.1 用虚拟仪器进行测量仿真
4.10.2 用Multisim的交流分析功能分析正弦交流电路
小结
习题4
第5章 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5.1 连续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展开
5.1.1 信号分类
5.1.2 周期信号分解为傅里叶级数
5.1.3 信号对称性与傅里叶系数的关系
5.2 连续周期信号的频谱
5.2.1 单边频谱
5.2.2 双边频谱
5.2.3 典型矩形脉冲信号的频谱
5.2.4 傅里叶级数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5.3 连续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5.3.1 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5.3.2 傅里叶变换的物理意义
5.3.3 典型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5.4 傅里叶变换性质
5.4.1 线性
5.4.2 时移性
5.4.3 频移性
5.4.4 尺度变换
5.4.5 对称性
5.4.6 时域微分、积分性
5.4.7 频域微分、积分性
5.4.8 卷积定理
5.5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5.5.1 系统的频率特性H( j?)
5.5.2 频域分析法
5.5.3 电路无失真传输信号的条件
5.6 滤波器
5.6.1 滤波器概述
5.6.2 理想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5.6.3 理想低通滤波器的单位冲激响应
5.6.4 理想低通滤波器的单位阶跃响应
5.6.5 实际的低通滤波器
5.7 Multisim频域分析
5.7.1 用Multisim对信号进行傅里叶分析
5.7.2 用Multisim对网络的传输特性进行分析
小结
习题5
第6章 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6.1 拉普拉斯变换
6.1.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6.1.2 典型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
6.2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
6.2.1 线性
6.2.2 时移性
6.2.3 尺度变换性
6.2.4 频移性
6.2.5 时域微分性
6.2.6 时域积分性
6.2.7 初值定理
6.2.8 终值定理
6.3 拉普拉斯反变换
6.3.1 实数单极点情况
6.3.2 重极点情况
6.3.3 共轭复数极点情况
6.4 线性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6.4.1 微分方程的复频域分析
6.4.2 电路的复频域模型
6.5 网络函数与网络特性
6.5.1 网络函数
6.5.2 网络函数的零、极点
6.5.3 网络函数的零、极点与稳定性
6.5.4 网络函数的零、极点与频率特性
6.6 Multisim复频域分析
小结
习题6
第7章 Multisim电路仿真与实验
7.1 NI Multisim 13.0界面主窗口简介
7.2 用户界面设置
7.3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7.3.1 仪器仪表的基本操作
7.3.2 数字万用表
7.3.3 函数发生器
7.3.4 瓦特计
7.3.5 示波器
7.3.6 波特测试仪
7.3.7 字信号发生器
7.3.8 逻辑变换器
7.3.9 逻辑分析器
7.4 Multisim的分析功能
7.4.1 仿真分析概述
7.4.2 直流工作点分析
7.4.3 交流分析
7.4.4 瞬态分析
7.4.5 傅里叶分析
7.5 仿真实验的基本步骤
7.6 仿真实验及要求
7.6.1 叠加定理的验证
7.6.2 戴维南定理的验证
7.6.3 一阶RC电路的时域响应
7.6.4 日光灯电路及其功率因数的改善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本书是顺应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并结合当前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物联网等专业开设“电路与系统”课程的实际教学需要编写而成。作为高校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电路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已非常成熟。然而,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加速,人才竞争加剧,新的学科领域和学科分支不断涌现,使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趋向于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新格局,增开选修课、缩短授课学时已成为高校各专业课程设置的普遍现象。因此,有必要重新整合内容、改革教材体系结构,以解决学时少、内容多、工程化要求高的矛盾。

本书在内容上仍以“直流电路、过渡过程和交流电路”作为教材的主干知识体系,本着必需、够用为度的指导思想,力求讲清概念、强化应用;在结构上采用“先直流后交流,先时域后频域”的顺序,既保持教材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又能突出反映章节内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在分析方法上体现电路的“一般分析法、等效分析法、叠加分析法及变换域分析法”相得益彰的逻辑层次,使电路问题的求解在普遍性和特殊性上达到协调统一;在实践技能的训练上推行仿真实验与实物实验并举,全方位、多角度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应用能力。

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内容架构,突出了电路对偶规律的总结及运用,使得理论教学及例题分析更具时效性,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进一步把立足点放到实践训练及应用上,每章中结合相关内容介绍了仿真软件Multisim 13.0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使学生可以不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及时将所学理论及分析结论在仿真软件中得到验证,为培养学生的电路分析与创新设计能力奠定了基础。

本书共7章,参考教学学时为40~50学时,具体可参照下表并使用本书配套课件完成教学计划任务。

教 学 内 容 学 时

第1章 基础知识 4

第2章 直流电路分析 12

第3章 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6

第4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10

第5章 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4

第6章 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4

第7章 Multisim电路仿真与实验 8

机 动 2

本书配有PPT、习题解答等教学资源,可登录电子工业出版社华信教育资源网 www.hxedu.com.cn,免费注册、下载。

书由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组织编写。相洁编写第1章,武淑红编写第2章,郝晓丽编写第3章,廖丽娟编写第4章,田玉玲编写第5章,王丽娟编写第7章,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余侃民编写第6章。本书的编写思路与内容选择由所有作者共同讨论确定,全书由廖丽娟统稿,武淑红和郝晓丽协助校对了全书,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在此深表谢意。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引用了一些相关资料,已将主要文献资料列于书末的参考文献中,在此一并向资料的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陈俊杰、段富、冯秀芳、李海芳、强彦、赵涓涓、张兴忠等同仁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编者的水平,书中错误和不足在所难免,欢迎使用本书的教师、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批评指正,以便改进和提高。

编 者



《电磁学基础:从静电场到麦克斯韦方程组》 简介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而深入的电磁学理论框架,从基本概念入手,逐步构建起对电场、磁场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内容覆盖静电学、稳恒磁场、电磁感应、位移电流以及最终统一所有电磁现象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本书以清晰的逻辑、严谨的推导和丰富的实例,帮助读者掌握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为进一步学习电动力学、电磁波传播、微波技术、通信工程等相关领域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部分:静电学 本部分将从静电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出发,详细阐述电荷的性质、电场强度、电势以及电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电荷与库仑定律: 介绍电荷的微观本质,区分正负电荷,以及电荷的守恒性。详细推导并解释库仑定律,即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通过实例展示库仑定律在计算点电荷系产生的电场力时的应用。 电场强度与电场线: 定义电场强度矢量,并解释其物理意义。介绍如何根据电荷分布计算电场强度。深入讲解电场线的概念,包括电场线的方向、疏密程度与电场强度大小的关系,以及不同电荷分布产生的典型电场线图。 高斯定律及其应用: 阐述高斯定律的核心思想,即通过一个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与曲面内包围的总电荷量成正比。详细推导高斯定律在不同对称性电荷分布(如均匀带电球面、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下的具体形式,并演示如何利用高斯定律简化电场强度的计算。 电势与等势面: 定义电势和电势能,解释它们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势是电场强度的负梯度)。介绍等势面的概念,以及等势面与电场线的关系(等势面与电场线垂直)。通过计算不同电荷分布产生的电势,以及等势面的分布,加深对电场能量的理解。 导体在静电场中的行为: 分析导体在静电平衡状态下的特性,包括导体内部场强为零,导体表面为等势面,以及导体上的净电荷总是分布在表面。介绍静电屏蔽现象及其应用。 电介质与极化: 引入电介质的概念,区分电介质的种类(极性电介质和非极性电介质)。详细阐述电介质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的极化过程,包括电子极化、原子极化和取向极化。定义电极化强度矢量,并推导出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与电位移矢量之间的关系。 电容与电容器: 定义电容,解释其物理意义。介绍常见电容器的结构(平行板电容器、圆柱形电容器、球形电容器)及其电容的计算。分析电容器的串联和并联组合,以及储存的能量。 第二部分:稳恒磁场 本部分将深入研究稳恒磁场,包括产生磁场的电流、磁场强度、磁通量以及磁场对运动电荷和电流的作用。 电流与磁场(毕奥-萨伐尔定律): 介绍稳恒电流的概念,区分不同类型的电流(体电流、面电流、线电流)。详细推导毕奥-萨伐尔定律,即描述电流元在空间某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定律。通过毕奥-萨伐尔定律计算直线电流、环形电流等简单电流分布产生的磁场。 安培环路定律: 阐述安培环路定律的核心思想,即沿着一个闭合回路的磁场强度积分等于该回路所围合的总电流与磁导率的乘积。演示如何利用安培环路定律简化计算具有高对称性的电流分布产生的磁场,如无限长直导线、无限长载流螺线管、载流圆线圈。 磁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 定义磁场强度矢量,并解释其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磁感应强度 = 磁导率 × 磁场强度)。介绍磁力线,以及磁力线的疏密程度与磁感应强度大小的关系。 磁通量与磁矢量势: 定义磁通量,解释其物理意义。介绍磁矢量势的概念,以及它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 磁介质: 介绍磁介质的分类(顺磁质、反磁质、铁磁质),以及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磁介质对磁场的响应。定义磁化强度矢量,并推导出磁介质中的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 洛伦兹力: 详细讲解洛伦兹力定律,即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分析运动电荷在匀强磁场中受到的洛伦兹力,以及其产生的运动轨迹(如圆周运动)。 载流导线在磁场中受力: 推导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力公式,即安培力。分析载流导线在匀强磁场中受到的力的方向和大小,并举例说明其在电机等设备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电磁感应与麦克斯韦方程组 本部分将探讨随时间变化的电磁场,包括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自感、互感以及最终统一电磁学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阐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即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介绍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楞次定律)。 自感与互感: 定义自感,解释线圈自身电流变化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定义互感,解释一个线圈的电流变化对另一个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介绍电感器(线圈)的电感参数,以及RL电路中的现象。 位移电流: 解释位移电流的概念,指出它与自由电荷的移动不同,是电场随时间的变化产生的一种“电流”。强调位移电流在产生磁场中的作用。 麦克斯韦方程组: 综合前面各部分内容,介绍并详细推导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和微分形式。 高斯定律(电场): $oint_S mathbf{E} cdot dmathbf{A} = frac{Q_{enc}}{epsilon_0}$ (或 $ abla cdot mathbf{E} = frac{ ho}{epsilon_0}$) 高斯定律(磁场): $oint_S mathbf{B} cdot dmathbf{A} = 0$ (或 $ abla cdot mathbf{B} = 0$)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oint_C mathbf{E} cdot dmathbf{l} = -frac{dPhi_B}{dt}$ (或 $ abla imes mathbf{E} = -frac{partial mathbf{B}}{partial t}$) 安培-麦克斯韦定律: $oint_C mathbf{B} cdot dmathbf{l} = mu_0 (I_{enc} + I_{d,enc}) = mu_0 epsilon_0 iint_S frac{partial mathbf{E}}{partial t} cdot dmathbf{A} + mu_0 I_{enc}$ (或 $ abla imes mathbf{B} = mu_0 mathbf{J} + mu_0 epsilon_0 frac{partial mathbf{E}}{partial t}$) 详细解释每个方程的物理意义,以及它们如何描述了电场和磁场之间的动态联系。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推导电磁波的存在,并讨论电磁波的横波性质、传播速度(等于光速)以及能量传播。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 理解电荷、电场、磁场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熟练运用库仑定律、高斯定律、安培环路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基本定律分析静电场和稳恒磁场。 掌握电势、等势面、磁通量等重要物理量。 理解电介质和磁介质在电磁场中的作用。 深刻理解位移电流的概念及其在电磁场中的重要性。 掌握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物理意义和数学形式,并能初步运用其解决电磁学问题。 对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有初步认识。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相关工程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士阅读,是深入理解电磁学理论的理想教材。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采用了我比较喜欢的蓝色调,让人一看就觉得专业而有力量。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触感温润,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内容方面,我一直觉得电路和信号分析是电子工程领域的基础中的基础,没有它们,很多高深的理论就如同空中楼阁。我之前也尝试过其他一些入门级的教材,但总觉得不够系统,或者有些地方讲解得过于晦涩,学习起来总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我的这个需求。它的编写风格非常细致,从最基本的概念讲起,循序渐进,不会一下子抛出太多复杂的公式和定理。每个章节都配有丰富的例题,而且例题的解析过程非常清晰,一步一步地展示了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特别喜欢书中的图示,那些电路图画得非常规范,标注也很清晰,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有时候,一个好的图示比长篇大论的文字更能帮助我理解问题的本质。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一种扎实、可靠的感觉,让我对未来学习更高级的课程充满了信心。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停留在基础概念的介绍,而是深入探讨了各种电路和信号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在讲解傅里叶变换的部分,作者不仅仅给出了数学推导,还详细阐述了其物理意义和在信号分析中的应用,这让我对信号的频谱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书中的一些章节,特别是关于非线性电路和系统响应的部分,写得尤为精彩。我过去对这些内容一直感到有些畏惧,但通过这本书的讲解,我发现它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各种分析工具和方法,比如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等,并且在讲解过程中,不断强调这些工具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这让我受益匪浅,避免了“死记硬背”的陷阱。另外,书中对一些复杂电路的简化和分析方法也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技巧,这些都是我在课堂上很难接触到的。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分析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面对复杂的电路问题,我不再感到茫然,而是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分析和求解。

评分

作为一个已经工作多年的工程师,我对电路和信号分析的应用方面更加关注。这本书在理论讲解的同时,也穿插了大量的工程实例,这让我觉得学习过程非常有意义。例如,在讲解滤波器设计时,书中不仅介绍了各种滤波器类型(如Butterworth、Chebyshev等)的理论,还给出了实际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这对于我进行实际电路设计非常有指导意义。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噪声分析的部分,它详细阐述了各种噪声的来源以及如何抑制噪声,这在很多实际应用中都是至关重要的。书中还对一些常见的电路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进行了探讨,这对于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思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接地气,不会出现太多过于书面化的术语,读起来比较轻松。我经常会把书中的一些经典案例引用到工作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总的来说,这本书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工程参考书。

评分

这本书的编写质量堪称一流,细节之处可见用心。我注意到书中使用了多种排版方式,比如重点概念会用粗体标出,重要的公式会单独列出并用编号,这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而且,书中的插图质量很高,线条清晰,比例准确,能够准确地传达信息。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作者在讲解复杂概念时,总是会提供一些通俗易懂的比喻或者类比,这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抓住核心思想。例如,在解释传递函数时,作者将其比作一个“黑箱”,输入信号经过“黑箱”处理后输出新的信号,这个形象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传递函数的作用。此外,书中的索引也非常完善,当我需要查找某个特定内容时,可以快速定位到相关页面,这大大节省了我的查阅时间。这本书的定价也比较合理,考虑到其内容丰富度和印刷质量,我觉得物超所值。我还会向我的同学们推荐这本书,相信他们也能从中获益匪浅。

评分

我是一名在读的研究生,平时接触到的电路和信号分析问题都比较复杂,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前我读过一些文献,发现里面经常会涉及到一些我不太熟悉的理论和概念,这让我深感困扰。我在图书馆里偶然发现了这本书,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翻阅了一下,结果大为惊喜。这本书的章节安排非常合理,内容由浅入深,即使是比较高阶的理论,也能找到其根源和基础。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系统稳定性分析的部分,作者结合了Nyquist判据、Bode图等多种分析方法,并且对每种方法的优缺点都进行了详细的对比。这对于我进行系统设计和优化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这对于我从事相关研究非常有启发。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在讲解每一个重要概念时,都会给出相关的数学证明和物理意义的解释,这大大加深了我对知识的理解。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很高,我经常把它作为案头必备的书籍,在遇到难题时查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